首页 理论教育 构建城市“分钟体育生活圈”

构建城市“分钟体育生活圈”

时间:2023-03-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城市规划应当回应市民这方面的需求。目前,上海市已经基本建成了等级、类型完善的公共体育设施系统。建设“30分钟体育生活圈”的基础是完善群众体育设施。以此为指导思想,初步建立与上海城市发展水平相协调的覆盖城乡、组织完善、设施齐全、活动丰富、指导有力的,基本满足广大市民体育健身需求的全民健身服务体育体系。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重视健康的价值,参加体育活动增强身体素质逐渐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城市规划应当回应市民这方面的需求。

公共体育设施难满足需求

公共体育设施是向社会公众开放、满足公众体育锻炼和观赏赛事的社会公益性体育活动场所。目前,上海市已经基本建成了等级、类型完善的公共体育设施系统。但是,随着上海人口的增长,特别是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现有的体育设施难以满足市民的需求,尤其是中心城区人口密度高、用地紧缺,矛盾较大。例如颇有扰民争议的“广场舞”,就反映了全民健身活动设施不足的问题。全民健身是一项就近服务于社区、内容多样化的全民健身活动。要求公共体育设施类型多样化、布局均等化、服务便民化,才能适应全民健身的需要。

让每位市民都能参加锻炼

2014年市政府批准的《上海市公共体育设施布局规划(2012 —2020)》,针对全民健身需要,强调“以人为本”的原则,以满足城乡居民多层次的体育需求,提供每位市民参与体育锻炼的机会为基本目标,建设全市“30分钟体育生活圈”,建立符合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层次分明、布局合理的全市体育设施布局体系,形成与上海国际大都市相匹配的体育发展水平和发展环境,努力把上海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知名度的国际体育强国。

“30分钟体育生活圈”以服务人口为准则,以市区步行30分钟,郊区骑行30分钟“体育圈”为半径,以市、区体育中心为骨干,以街道(乡镇)中型市民健身中心为枢纽,以社区(行政村)小型市民健身中心为重点,以社区健身苑点(农民健身工程)为基础,以学校等企事业单位向社会开放的体育设施、社会经营健身场所(俱乐部)、公园绿地体育设施、晨晚健身广场为补充,形成体育设施网络,逐步实现城乡公共体育设施均等化。

完善群众体育设施

建设“30分钟体育生活圈”的基础是完善群众体育设施。为本市每个市民提供均等的参与体育锻炼的机会,使每个市民能够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和需求参加体育活动,实现体育生活化。以此为指导思想,初步建立与上海城市发展水平相协调的覆盖城乡、组织完善、设施齐全、活动丰富、指导有力的,基本满足广大市民体育健身需求的全民健身服务体育体系。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统筹考虑与生态绿化空间、楼宇建设、学校体育设施相结合,规划建设城乡统筹、等级明晰、功能完善的群众体育设施。规划群众体育设施包括体育主题公园、体育休闲基地、自行车健身绿道、市民健身活动中心、健身苑点等其他群众体育设施。

完善群众体育设施的重点:一是加强社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社区公共体育设施是指满足群众日常健身活动、服务于广大市民的全民健身设施,可以分为集中设置型和分散设置型两大类。鼓励体育设施与文化设施、社区绿地综合设置。二是充分利用现有体育设施资源,包括制定相应政策,鼓励和支持教育、文化和企事业单位的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提高各类体育资源的使用率和服务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