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里弄、工厂、仓库变高楼,城市空间结构和城市风貌已呈现出碎片化,具有拼贴型的马赛克特点。
据不完全统计,上海现存的法定保护的历史空间规模总量(历史文化风貌区和文物保护单位)占内环内(浦西地区)城区面积比例不到30%。
大都市需要“历史空间”
巴黎中心城区现存的历史空间占70%左右。诸多的老建筑、历史路网和总体控制在32米以下的城市建筑构成了巴黎中心城区基本的空间格局。这样独特的历史环境,塑造了独具人文精神的空间品格和生活品质,社区中的小街小巷和街角老房子里的咖啡馆形成了巴黎城市的魅力。
纽约受保护的街区和建筑很多,仅曼哈顿地区法定保护的建筑遗产占曼哈顿地区用地面积的34%左右。特别是曼哈顿地区矩阵式的路网框架两百多年来没什么变化,与大尺度的纽约中央公园和超高层集聚的CBD天际线共同形成了纽约城市大疏大密的典型空间特征。
为此我们需要思考一个问题,上海要建设一个国际化文化大都市,应该塑造怎样的城市空间?历史空间在上海应该具有一个什么样的地位?
保护上海“历史空间”的思考
对于城市规划而言,一是需要对上海历史空间的总量进行研究判断,比如上海的石库门里弄需要保护多少?还有多少可以拆除改造?上海的历史空间和城市新空间已形成的高层、低层建筑相互交错的马赛克空间结构,那些历史街区所形成的城市空隙应不应该继续被高层建筑填满?经初步调研估算,上海现存的1 900多条里弄占地面积仅有6平方公里左右,用地总规模只占了内环内(浦西地区)用地面积的7%左右。加上具有保护价值的工业遗产、工人新村、大专院校、历史公园,以及已纳入保护范围的9片历史文化风貌区(内环以内),总规模约32平方公里左右。这说明上海能够保护利用的历史空间的总量也仅仅只有内环内(浦西地区)城区面积的40%左右。上海是不是应该以整体的视角来重新建立一种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理念?
二是探讨上海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可能性。作为全球城市指标之一的世界文化遗产。巴黎和伦敦均有4处,纽约1处,上海的外滩、江南水乡古镇群落、里弄建筑、近代工业遗产以及提篮桥犹太难民隔离区是否符合世界文化遗产的标准?是否可以纳入申报范围?值得我们研究决策。
三是里弄保护与利用机制的研究。里弄是上海最具地方特征的历史文化空间。上海建设全球城市,我们需要重新认识它的独特贡献和未来价值。新天地、田子坊模式有成功之处,但对上海1 900多条里弄的保护与利用,现有的模式是无法解决问题的,必须有一种新的思考。上海的里弄曾经吸引了很多国际化移民,静安、黄浦、徐汇区一直以来都是外籍人士择居青睐的地区。因此,探讨和实验里弄保护的多样化、宜居性的利用路径十分必要。里弄的保护与利用应该重新从文化、社会、环境和经济四方面对每条里弄进行综合评估,在政策创新的基础上进行机制设计。希望到2040年,上海现存的1 900多条里弄80%以上能够保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