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为什么要保护上海里弄住宅

为什么要保护上海里弄住宅

时间:2023-03-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故把成片建造、四周围合、以弄相连的住宅群称为里弄住宅。据有关文献资料统计,到1949年,上海旧区范围内有9 214条里弄,里弄住宅达20万幢。上海是近代史迹型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享有“万国建筑展览会”的美誉,里弄住宅是构成上海城市特色风貌的重要组成。里弄文化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积极意义,保护里弄住宅也是保护、传承里弄生活造就的非物质文化。

上海历史上有“五户为邻、五邻为里”的说法,并解释“弄,小路也”。故把成片建造、四周围合、以弄相连的住宅群称为里弄住宅。上海开埠以后,里弄住宅是在我国江南传统三合院住宅的基础上,融合西方城市成片开发的联立式住宅布局形式发展起来的。据有关文献资料统计,到1949年,上海旧区范围内有9 214条里弄,里弄住宅达20万幢。里弄住宅的发展,以十九世纪末出现的石库门里弄住宅为主流,几乎遍布全市。在发展过程中又出现了广式里弄(如杨浦区八埭头)、新式里弄住宅(如静安别墅)、花园里弄住宅(如上方花园)、公寓里弄住宅(如陕南村)。里弄住宅是江南地区的吴文化和西方文化相融合的居住形态,是一种跨文化建筑。

彰显上海特色风貌的需要

上海是近代史迹型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享有“万国建筑展览会”的美誉,里弄住宅是构成上海城市特色风貌的重要组成。里弄住宅发展的几种形式,反映了上海城市发展不同时代的鲜明特色,展现了近代上海社会、经济、文化、生活情景和发展轨迹,是海派文化的载体之一,承载着上海城市文化发展的记忆。保护上海历史文化名城,要留住“乡愁”,保护上海里弄住宅是保护名城的题中之义。

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

里弄住宅是市民的聚居之地,是世世代代生活于此人们的生活方式、人际关系、风俗习惯等构成的里弄生活常态,诸如孩子们的游戏打弹子、滚圈子、踢毽子、造房子,邻里之间的相互帮助,居民之间的切磋、沟通等等。日积月累,长期积淀,促成了里弄居民的观念、情感、规矩和思维方式,情理相通,和谐相处,是维系里弄生活的精神纽带,是一种里弄文化,深入人心,念念不忘。据了解,虹口区被拆迁的某里弄居民,虽然拆迁安排人各东西,但定期到和平公园相聚畅谈。里弄文化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积极意义,保护里弄住宅也是保护、传承里弄生活造就的非物质文化。

加大保护力度改善生活设施

里弄住宅建造的年代不同,结构各异,有些至今尚称完好,也有相当多的里弄住宅设施老旧,损坏严重,加之家庭人口增多,居住条件拥挤,保护里弄住宅要分类施策,既要加大保护力度,也要努力改善其居住条件。2002年,市政府颁布了《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条例》。最近,同济大学阮仪三教授组织的《上海中心城历史文化风貌区扩展调研课题》,相关专家和管理部门提出新增和扩大历史文化风貌区和里弄住宅保护范围。市房管部门还通过试点提出里弄住宅在保护风貌的前提下,每户都有灶卫设施的“成套改善”计划。对于居住拥挤,难以满足每户灶卫成套的,则在征得住户同意后通过置换迁出部分或全部居民,再进行里弄住宅的整体保护修缮和设施改善。如蓬莱路303弄、北京西路张家宅、新天地、陕西南路步高里、田子坊和八号桥等都做了积极保护和改善的探索。

公寓式里弄(1930年建于陕西南路151-187号的亚尔培公寓,今陕南村)

石库门里弄住宅(1905 —1934年建于尚文路113弄1-105号的龙门村)

新式里弄住宅(1932年建于南京西路1025弄的静安别墅)

花园里弄住宅(1924年建于泰安路120弄的卫乐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