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卵巢功能低下但是正常排卵

卵巢功能低下但是正常排卵

时间:2023-03-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新生儿期 出生后4周内为新生儿期。女性胎儿出生时乳房略增大,可分泌少量乳汁。出生后性激素骤减,部分有少量阴道出血,属生理现象,短期内能自然消退。1.卵巢的功能 卵巢是女性的性腺,其主要功能有:①产生卵子并排卵的生殖功能;②产生性激素的内分泌功能。此层月经期坏死脱落,正常1个月经周期以28天为例,其组织形态的周期性变化分为3期。雌激素还促进输卵管发育及输卵管肌层的节律性收缩。

一、女性一生各时期的生理特点

妇女从胎儿形成到衰老是渐进的生理过程,也是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发育、成熟和衰退的过程。这个过程可划分为胎儿期、新生儿期、儿童期、青春期、性成熟期、绝经期过渡期及绝经后期7个阶段,但各阶段无截然界限。

1.胎儿期 受精卵是父系和母系来源的23对染色体组成的新个体,直至胎儿出生。

2.新生儿期 出生后4周内为新生儿期。女性胎儿出生时乳房略增大,可分泌少量乳汁。出生后性激素骤减,部分有少量阴道出血,属生理现象,短期内能自然消退。

3.儿童期 出生后4周至12岁,称为儿童期。8岁左右,卵泡开始发育,但不排卵。在雌、孕激素作用下,逐渐出现副性征。

4.青春期 从月经初潮至生殖器官逐渐发育成熟的时期称青春期。这一时期的生理特点是身体及生殖器官发育迅速,第二性征形成,开始出现月经。主要特点:①全身发育。②生殖器官的发育:由于促性腺激素作用,生殖器从幼稚型变为成人型。子宫增大,使宫体占子宫全长的2/3;卵巢增大,皮质内有不同发育阶段的卵泡,致使卵巢表面稍呈凹凸不平。③第二性征:显现女性特有体态。④月经来潮:是青春期开始的一个重要标志。

5.性成熟期 又称生育期,一般自18岁开始,历时30年,此期卵巢功能成熟,周期性排卵并分泌性激素,为妇女生育旺盛时期。

6.更年期(绝经过渡期) 妇女卵巢功能逐渐衰退,生殖器官开始萎缩向衰退过渡的时期称女性更年期。一般发生在45~52岁,但这个时期长短不一。

7.老年期(绝经后期) 此期机体逐渐衰老,卵巢功能衰退,子宫及宫颈萎缩。

二、卵巢功能与卵巢周期性变化

1.卵巢的功能 卵巢是女性的性腺,其主要功能有:①产生卵子并排卵的生殖功能;②产生性激素的内分泌功能。检查卵巢功能简便易行的方法是基础体温测定。

2.卵巢周期性变化

(1)卵泡的发育及成熟:妇女一生中一般只有400~500个卵泡发育成熟并排卵。其余的卵泡发育到一定程度即自行退化,这个过程称卵泡闭锁。卵泡生长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始基卵泡—窦前卵泡—窦状卵泡—排卵前卵泡。成熟卵泡直径可达15~20mm。

(2)排卵:卵细胞被排出的过程称排卵。排卵多发生于下次月经来潮前14天左右。卵子排出后,经输卵管伞部的捡拾、输卵管壁的蠕动及输卵管黏膜纤毛活动等协同作用进入输卵管,并向子宫侧运行。

(3)黄体形成及退化:排卵后7~8天(相当于月经周期第22天左右)黄体发育达最高峰,其直径一般为1~2cm,外观色黄。若卵子未受精,在排卵9~10天黄体开始退化,正常排卵周期黄体功能仅限于14日内。黄体衰退后月经来潮,卵巢中又有新的卵泡发育,开始新的周期。

3.卵巢性激素的合成及分泌卵巢合成及分泌的性激素均属于甾体激素,主要有雌激素和孕激素,同时亦合成和分泌少量雄激素,雌、雄激素既有协同又有拮抗作用。由胆固醇合成的孕烯醇酮是合成所有甾体激素的前提,甾体激素降解主要在肝脏。在卵泡开始发育时,雌激素于排卵前形成一高峰,排卵后分泌稍减少,在排卵后7~8天黄体成熟时,形成又一高峰,但第二高峰较平坦,黄体萎缩时,雌激素水平急剧下降,在月经前达最低水平。孕激素在排卵后7~8天黄体成熟时,分泌量达最高峰,以后逐渐下降,到月经来潮时回复到排卵前水平。卵巢除分泌甾体激素外,还分泌一些多肽因子如抑制素、激活素、卵泡抑素和生长因子。

三、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与月经

1.子宫内膜的组织学变化 子宫内膜在结构上分基底层和功能层,基底层直接与子宫肌层相连。功能层靠近子宫腔,受卵巢激素的影响而呈周期性变化。此层月经期坏死脱落,正常1个月经周期以28天为例,其组织形态的周期性变化分为3期。

(1)增生期:在卵巢周期的卵泡期雌激素作用下,子宫内膜上皮与间质细胞呈增生状态,称增生期;增生期又可分早、中、晚三期。增生期早期:在月经周期的第5~7天。内膜的增生与修复在月经期即已开始,仅1~2mm。增生期中期:在月经周期的第8~10天。此期间质水肿明显;腺体数增多、增长,呈弯曲形;腺上皮细胞表现增生活跃,细胞呈柱状,且有分裂象。增生期晚期:在月经周期的第11~14天。此期内膜增厚至3~5mm,表面高低不平,略呈波浪形。上皮细胞量高柱状,腺上皮仍继续生长,核分裂象增多,腺体更长,形成弯曲状。

(2)分泌期:黄体形成后在孕激素作用下,使子宫内膜呈分泌反应,称分泌期。分泌期也分早、中、晚三期。分泌期早期:在月经周期的第15~19天。此期内膜腺体更长,屈曲更明显。腺上皮细胞的核下开始出现含糖原的小泡,间质水肿,螺旋小动脉继续增生。分泌期中期:在月经周期的第20~23天。内膜较前更厚并呈锯齿状。腺体内的分泌上皮细胞顶端胞膜破碎,细胞内的糖原溢入腺体,称为顶浆分泌。此期间质更加水肿、疏松,螺旋小动脉增生、卷曲。分泌期晚期:在月经期的第24~28天。此期为月经临来前期。子宫内膜厚达10mm,并呈海绵状。

(3)月经期:月经周期第1~4天。体内雌、孕激素水平下降,使内膜中前列腺素的合成活化。前列腺素能刺激子宫肌层收缩而引起内膜功能层的螺旋小动脉持续痉挛,内膜血流减少,使血管破裂导致内膜底部血肿形成,促使组织坏死剥脱。变性、坏死的内膜与血液一起排出,形成月经血。

2.月经 月经是性功能成熟的标记。特点是子宫内膜在内分泌调节下形成周期性的脱落、出血。初潮指第一次行经,多在13~15岁。月经的周期指两次月经第1天之间相隔的天数,一般28~30天。月经持续的时间为经期,一般3~7天。一次经血量为30~80ml。第2~3天时,流血量最多。经血特征:经血呈暗红色,黏稠但不凝,行经中部分人伴下腹坠胀、腰骶部酸胀、乳房胀痛、疲倦、头痛及情绪不稳定等不适感。末次月经月份减3或加9,日期加7。

四、生殖器其他部位的周期性变化

1.输卵管的周期性变化 输卵管内衬上皮由非纤毛和纤毛细胞组成,其形态和功能发生与子宫内膜相似的变化。雌激素还促进输卵管发育及输卵管肌层的节律性收缩。孕激素能增加输卵管收缩速度,减少输卵管收缩频率。

2.宫颈黏液的周期性变化 在卵巢性激素的影响下,宫颈腺细胞分泌黏液,其物理、化学性质及其分泌量均有明显的周期性变化。月经来潮后,体内雌激素浓度降低,宫颈管分泌的黏液量很少。随着雌激素浓度增多,宫颈黏液分泌量不断增加,至排卵期变得稀薄、透明,拉丝度可达10cm以上。这时宫颈外口变圆,黏液涂片检查可见羊齿状结晶,到排卵期最典型。

3.阴道黏膜的周期性变化 阴道上皮是复层扁平上皮,排卵前在雌激素作用下,底层细胞增生,阴道上皮增厚,表层细胞角化,在排卵期最明显,阴道上段黏膜对性激素最敏感。

五、月经周期的调节

月经周期的调节是个复杂过程,主要涉及下丘脑、垂体和卵巢。下丘脑分泌GnRH,调节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调控卵巢功能。卵巢分泌的性腺激素对下丘脑-垂体又具有反馈调节作用。下丘脑、垂体与卵巢之间相互调节、相互影响,形成完整而又协调的神经内分泌系统,称为下丘脑-垂体-卵巢轴。

1.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下丘脑的神经分泌细胞分泌FSH-RH与LH-RH,二者可通过下丘脑与脑垂体之间的门静脉系统进入脑垂体。其分泌呈脉冲式,脉冲的频率及幅度在周期中有规律性,脉冲间隔为60~90分钟。

2.腺垂体对卵巢功能的调节 在下丘脑促性腺素释放素控制下,腺垂体分泌FSH与LH。卵巢性激素依赖于FSH与LH的作用,而子宫内膜的周期变化受卵巢分泌的性激素调控。腺垂体嗜酸性粒细胞能分泌一种纯蛋白质,称为催乳素,其功能与刺激泌乳有关;其分泌的调节与下丘脑有关。下丘脑分泌的催乳激素抑制激素(PIH)能抑制催乳素的分泌,而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TRH)除能促使垂体分泌甲状腺素外,还能刺激催乳素的分泌。PIH与促性腺素释放激素(GnRH)对同一刺激或抑制作用常同时发生效应。因此,GnRH受到抑制时,可出现促性腺素水平下降,而催乳素水平上升。临床上所见闭经泌乳综合征,其原因可能即在于此。而某些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妇女,由于TRH的升高,也可能出现乳汁分泌现象。

3.卵巢性激素的反馈调节 卵巢功能受垂体控制,垂体的活动受下丘脑的调节,下丘脑又接受大脑皮质的支配。卵巢所产生的激素还可以反过来影响下丘脑与垂体的功能,即所谓反馈作用。通常将三者合称为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卵巢性激素对下丘脑-垂体分泌活动的调节作用称为反馈性调节作用,下丘脑兴奋,分泌性激素增多者称为正反馈。反之,使下丘脑抑制,分泌性激素减少者称为负反馈。大量雌激素抑制下丘脑分泌促滤泡素释放素(FSH-RH,负反馈);同时又兴奋下丘脑分泌促黄体素释放素(LH-RH,正反馈)。大量孕激素对LH-RH呈抑制作用(负反馈)。当下丘脑因受卵巢性激素负反馈作用的影响而使卵巢释放激素分泌减少时,垂体的促性腺素释放也相应减少,黄体失去促性腺素的支持而萎缩,由其产生的两种卵巢激素也随之减少。子宫内膜因失去卵巢性激素的支持而萎缩、坏死、出血、剥脱,促成月经来潮。在卵巢性激素减少的同时,解除了对下丘脑的抑制,下丘脑得以再度分泌有关释放激素,于是又开始另一个新的周期。如此反复循环。

历年考点串讲

近10年以来女性生殖系统生理共约考过7题,其中尤以卵巢性激素的合成和分泌为考试重点,女性各时期的生理特点应掌握,尤其青春期特点应熟练掌握。子宫内膜周期性变化为常考内容,一定要熟记。

常考的细节如下。

1.其中乳房发育是女性第二性征的最初特征,为女性青春期发动的标志。而月经初潮为青春期的重要标志。

2.妇女一生中一般只有400~500个卵泡发育成熟并排卵。其余的卵泡发育到一定程度即自行退化,这个过程称卵泡闭锁。成熟卵泡直径可达15~20mm。

3.排卵后7~8天(相当于月经周期第22天左右)黄体发育达最高峰,其直径一般为1~2cm,外观色黄。若卵子未受精,在排卵9~10天黄体开始退化,正常排卵周期黄体功能仅限于14天内。

4.随着雌激素浓度增多,宫颈黏液分泌量不断增加,至排卵期变得稀薄、透明,拉丝度可达10cm以上。这时宫颈外口变圆,黏液涂片检查可见羊齿状结晶,到排卵期最典型。

5.阴道上皮是复层扁平上皮,排卵前在雌激素作用下,底层细胞增生,阴道上皮增厚,表层细胞角化,在排卵期最明显,阴道上段黏膜对性激素最敏感。

6.排卵多发生于下次月经来潮前14天左右。

7.下丘脑、垂体与卵巢之间相互调节、相互影响,形成完整而又协调的神经内分泌系统,称为下丘脑-垂体-卵巢轴。

8.分泌期早期:在月经周期的第15~19天。此期内膜腺体更长,屈曲更明显。腺上皮细胞的核下开始出现含糖原的小泡。

9.典型病例。月经周期为28天型有排卵的妇女,于月经周期第11天刮宫,镜检子宫内膜应为增生期晚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