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文明”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文明”

时间:2023-03-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应当提高教育水平,加强文明行为的普及,加强全社会的日常文明修养。这就是社会文明行为的感染力。社会治理要给公民一根拐杖,公民才会更快走上文明的道路。因此,政府部门应完善规范公共行为的法律法规,对不文明行为做出合法合理的处罚,同时对文明行为也应给予奖励和鼓励。只有全民的素养得到提高,我们才能看到社会国家文明的希望。

1458班 周 楠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内容被表述为24个字:“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平、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国家层面,文明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特征。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文化建设的应有状态,是对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概括,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

《汉典》中有许多关于文明的解释,其中比较切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明”的解释是:人类社会发展到较高阶段并具有较高文化的状态。在我看来,虽然文明是一个很大的概念,是我们要追求的目标,但是具体到今天,到我们国家,实际上还是公民的素养。每个人素养的综合,就体现出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文明是人所创造出的较高程度的文化,那么它当然与人的素养密切相关。因此,要追求文明,就必须提高公民的素养。

虽然我国的经济飞速发展,但是许多人的公共文明意识和文化素养却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比如一到春运或是小长假,高速公路上堵车的壮观景象让人惊讶,堵车过后在服务区甚至是路两旁留下的遍地垃圾更是让人目瞪口呆;又如进入音乐厅、博物馆的人,在管理方不断提醒不允许拍照摄像的情况下,依然有人举起手机、相机拍个不停;再比如有人在餐厅商场把自己当成了真的上帝,对服务人员吆来喝去、故意找茬……许许多多的不文明现象让我们在愤慨、惭愧的同时,也让我们思考造成这些现状的原因究竟是什么。我认为主要原因在于公民自身的素养不高,而在这个问题上,政府部门和个人都负有责任。许多景点都挂有禁止拍照的标志牌,但那就是个摆设,管理方明知是摆设起不了多大作用却不思改进;高速公路长时间堵车的时候,管理部门为什么没有考虑到人吃喝拉撒的生理需要,给车主发放垃圾袋,定时派人进行清理,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明知人流车流超过服务区的承载量却不提前做好应对。虽然我们一直在倡导“讲文明树新风”,但对不文明行为却缺乏处罚效力,没做到奖惩分明。究竟怎样才能做到文明呢?我认为文明的实现要通过以下三个方面的努力。

第一个方面是个人。文明素养的提高并非一日之事,能够将个人良好的言行习惯化,变成生活中自然遵守的本能行为,这才是重点。我们应当提高教育水平,加强文明行为的普及,加强全社会的日常文明修养。我们也应该从小教育孩子怎么去遵守社会文明与公德,让下一代从小就培养起文明的习惯。

第二个方面是社会。人构成了社会,在社会中人的文明行为具有感染力。当我第一次在上海坐地铁时,我很奇怪为什么都没人和我抢正中间靠前的位置,大家都是站在横线外两侧,当时还沾沾自喜,以为自己站在离车门最近的位置,而后我低头发现了地面上的箭头标志,这才明白原来中间是下车通道,两侧才是等候上车位置,于是我赶紧乖乖地站到了横线的一侧。这就是社会文明行为的感染力。如果大家都在守规则,而你但凡有羞耻心和换位思考的能力,你也会跟着做。另外就是加强方法引导,文明不是喊着喊着就会出来的。如果想让大家不乱丢垃圾,那就把垃圾桶设置得随处可见;如果想让大家不要乱拍照,就告诉大家在哪里可以拍照;如果想让大家沿正确的路走,就请明确指出方向。社会治理要给公民一根拐杖,公民才会更快走上文明的道路。

第三个方面则是政府部门。对于那些羞耻心不强、自觉程度又不高的人来说,如果做出不文明行为也不会遭到严厉的惩罚,那我为什么还要费心去养成文明的习惯呢?因此,政府部门应完善规范公共行为的法律法规,对不文明行为做出合法合理的处罚,同时对文明行为也应给予奖励和鼓励。

提升公民素养,不仅要靠公民自觉,也要靠社会力量和社会政策引导。国民素质是国家发展的根本,美国社会学家英格尔斯在《人的现代化》中指出:国家的现代化,首先是国民的现代化。我们所追求的现代化,不应仅是经济现代化,更应当是现代文明秩序的构建。只有全民的素养得到提高,我们才能看到社会国家文明的希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