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有效教学设计的目标,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 强化学情分析,找准设计的落脚点
学情分析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教学设计的其他内容有着紧密的联系。学情分析是教学目标设定的基础,是教学内容分析的依据,是教学策略选择和教学活动设计的落脚点,是对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的具体落实。
(一) 学生的知识储备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一般会受到旧知识的影响,在旧知识的基础上,认识新知识,重构知识网络。教师在教学设计前,要加强对学生知识背景的有效分析,包括对学生已具备的有利于新知识获得的旧知识的分析,还要对不利于新知识获得的旧知识的分析。因此,教师要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来设计富有情趣和针对性的教学活动。
(二) 学生的思维能力
拉宾诺威克兹在《皮亚杰学说入门:思维·学习·教学》一书中说:“作为教师,我们教儿童。既然我们教儿童,那我们就要了解儿童怎样思维,儿童怎样学习。”许多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往往关注的是“怎样教”,而忽视学生“怎样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注重启迪和发展学生思维,使学生语文思维能力得到形成和发展。”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充分关注、分析学生已具有的思维能力和思维方式,使教学设计与学生的思维方式有效对接。另外,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兴趣的分析也是不能忽视的内容。
二、 优化教学内容设计,把握设计的基本点
优化教学内容设计,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对教材进行整合、开发、创新处理,以降低教材的难度,减缓知识的“坡度”,使教学内容更趋于合理,让教材的教育教学功能得到充分体现,切实提高教学效率。
(一) 设计好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既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也是方向。教学目标不仅包括知识和技能,还包括思考解决问题以及学生的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要求。对目标的不同理解会形成不同的教学设计,从而形成不同的课堂教学。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紧紧围绕“三维教学目标”,即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来设计教学内容。在设计中要做到重知识,也要重技能;重过程,也要重方法;还要重情感、态度、价值观。注意,“三维教学目标”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二) 组织好教学内容
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依据,是学生从事学习活动、实现学习目标的重要资源。教材内容是一个静止的知识库,与学生接受知识的动态过程不可能完全吻合。有效地组织教学内容是教学设计的一项重要工作。设计前教师要分析教材的编写特点,领会编者的意图,把握教学内容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注意知识的呈现顺序,即先出现什么,再出现什么。要分析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在设计相应的练习时,要加强练习题的针对性、层次性,真正达到知识的形成、巩固与应用的目的。所以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大胆取舍教材内容,可打破章节顺序,进行有选择地、科学地再创造和再加工,合理优化教材结构。
三、 优化学习方式,找准设计的关键点
教学目标能否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法的选择。教师要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的学习方法产生实质性的变化,提倡“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逐步改变“教师讲、学生听、不停练”的局面,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一) 动手实践
动手实践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途径和方法之一,在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用外显的动作来驱动内在的思维活动,从中感悟、理解知识的形成,体会学习的方法与过程。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要结合教材特点、学生年龄特征,恰当地运用直观操作,师生互动,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二) 自主探究
自主探索是学习的生命线。探究性学习应成为课堂教学实施创新学习的重点。对于教材中那些后继性较强的教学内容,就应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学生学习知识,应是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创设有效的探索场,是学生进行有效探索的前提和保证。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开发,勇于创新,在吃透教材、吃透学生的情况下,不断创设行之有效的探索场。当然,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在不同教学阶段创设不同的探索场,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事实证明,经常创设不同的探索场,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 合作交流
当今时代科学研究的主要方式是集体研究,通常组建研究小组,按一定的方案,有序地合作研究并最终达到研究的目的。合作学习体现了教学活动中各动态因素的多边互动,尤其是生生互动,对于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教学设计中要合理设计合作交流活动,主要在当学生自己独立解决某个问题遇到困难而需要他人帮助时,在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处,在知识易混淆处,在概念、公式、规律的探索与归纳的过程中,进行设置。而且要对合作交流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加以预测与估计,为它们预设好通道,预留足时间,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四、 优化教学流程,找准教学设计的着力点
教无定法,但要得法。教学要通过一定的教学程序来实现。教学程序应体现所教知识的特点,并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显然,教学程序应有一定的规律性和科学性。因此,要提高教学效率,必须优化教学程序,可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进行个性化的教学设计。
(一) 弹性化的教学设计
叶澜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强调课的动态生成,要求教学方案的设计应“着眼于整体,立足于个体,致力于主体”,重在大环节的策划,让过程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弹性,为学生参与留出足够的时间与空间,改变过去课堂活动以教师为中心的格局,为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创造条件。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大胆质疑,让师生在互动中实现智慧的碰撞、情感的交融和心灵的沟通,使课堂成为一个有丰富内涵的个性舞台。
(二) 开放式的教学设计
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摒弃单调、生硬的一面。组织开放性教学,教师要把握好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供学生充分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机会,积极地为学生创设开放的学习氛围,让每个学生在探索中成长。真正创设人人学有价值的课堂、人人都能获得成功的课堂,让不同的人在课堂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 以人为本的教学设计
要优化课堂导入,重视诱发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过程设计中,要注意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在快乐的身心交流中学习成长。设计的评价过程,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的主体发展,使之成为整个教学活动的一种“润滑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