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菲律宾文学

菲律宾文学

时间:2023-03-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6]1919年农历二月十五,[7]施颖洲出生在泉州晋江龙湖镇前港村。高中毕业后,施颖洲考入了号称是菲律宾英文作家的摇篮的国立菲律宾大学英文系。[17]如此一来,施颖洲的中英双语水平齐头并进。1937年,施颖洲开始与中国文坛发生联系。[19]这表明,施颖洲当时还向《烽火》寄了一首译诗。[22]日军入侵菲律宾期间,施颖洲参加了当地的抗日队伍。[25]施颖洲还积极推动菲华文学界的交流与合作。施颖洲被授予终身成就奖的荣誉。

施颖洲(1919—),笔名唐山人、龙传仁、蔡己、[1]龙传人、[2]周颖、[3]周颖诗,[4]菲律宾大学文学士、巴基斯坦自由大学荣誉文学博士,菲律宾著名的华人编辑、作家、翻译家。[5]其妻名叫许玉堂,两人育有6个子女。[6]

1919年农历二月十五(公历3月16日),[7]施颖洲出生在泉州晋江龙湖镇前港村。[8]1922年,年仅3岁的他便随父母移民菲律宾,定居在马尼拉市地端河畔。[9]他自幼就热爱文学,从读小学起就受中国古典文学的熏陶,作文写得不错,[10]曾获全校作文比赛小学组第一名。[11]

1932年,施颖洲进入当地的华侨中学就读。[12]该校图书馆藏有胡适的《尝试集》、徐志摩的《志摩的诗》、鲁迅的《阿Q正传》、老舍的《猫城记》等大量中国新文学作品以及《文学》、《文学季刊》、《作家》、《译文》等文艺刊物,为他这个文学爱好者提供了丰富的养料。[13]同时,他也得到国文教师兼《新中国报》总编辑鲍事天的认真教导,[14]写作水平提升得很快。读高一时,他就与同学李法西、许奕经合办了文艺壁报《晨曦》,并向《华侨商报》与《新中国报·民众周刊》投稿,正式走上了文学道路。高中毕业后,施颖洲考入了号称是菲律宾英文作家的摇篮的国立菲律宾大学英文系。[15]

菲律宾先后受到西班牙与美国的殖民统治,受美国影响尤其大,英文成为学校的必修课。[16]在侨校就读期间,施颖洲上午学中文,使用中国课本;下午学英文,使用美国课本。考入国立菲律宾大学英文系后,他主修英语,但课余阅读的却都是中国古典与现代文学。[17]如此一来,施颖洲的中英双语水平齐头并进。这为他后来从事英汉、汉英翻译活动打下了坚实的语言基础。

1937年,施颖洲开始与中国文坛发生联系。当年,他在厦门《星光日报·星海》上发表了新诗《拣煤渣的孩子》,并且每周都在《公理报·文艺先锋》上发表译诗。此外,他还曾筹印新诗集《十七岁人》,并请书法家施伯箴题写封面,可惜因为日本全面侵华而未能付印。[18]

1938年6月11日,施颖洲在巴金主编的《烽火》第17期上发表了新诗《海外的卖报童》。他还与巴金取得了通信联系。大约在1938年8月间,巴金写了一封回信给施颖洲,内称:“《烽火》仍出,您的短诗已在十七期发表。译诗一章以后也会发表,请勿念。”[19]这表明,施颖洲当时还向《烽火》寄了一首译诗。巴金在信中还希望施颖洲多寄文稿或通讯过来。[20]但是,《烽火》于1938年10月11日出完第20期后停刊,施颖洲的作品未能再在该刊上发表。此外,巴金在信中问:“您的世界语学得怎样了?”[21]这表明,在两人取得联系之前,施颖洲就已经开始学习世界语了,而不是他自称的“主编巴金称赞施颖洲诗及译诗,并鼓励学习世界语”。[22]

日军入侵菲律宾期间,施颖洲参加了当地的抗日队伍。1944年,他为菲律宾华侨抗日迫击团地下刊物《扫荡报》撰写评论。[23]这成为他后来长期从事报刊编辑工作的契机。1945年,马尼拉光复,施颖洲担任《新时代》英文报总编辑。此后,他历任《中正日报》(1946—1949)、《大中华日报》(1949—1973)与《联合日报》(1973—21世纪初)的总编辑,前后近60年。他也由此成为菲律宾华人报业史上任期最久、资历最深的报人。[24]

尽管其本职工作是报纸编辑,但施颖洲却从未放下其文学理想。他先后在《中正日报》与《大中华日报》上开辟“海阔天空”与“话梦录”两个专栏,从1946年到1972年,从未中断发文。[25]

施颖洲还积极推动菲华文学界的交流与合作。1950年,他发起筹办菲律宾华侨文艺工作者联合会(简称菲华文联),后长期担任领导职务。从成立到1972年,该会一直都是菲律宾华侨文艺运动主流。其间,他长期主编会刊《文联》季刊(1951—1972),为菲华文联策划文艺讲习会(1952年),四次担任菲华文联于1959年创办的文艺讲习班班主任,并多次代为聘请余光中、覃子豪、谢冰莹、纪弦等名家担任讲师,培养了一大批菲华文艺界的新生力量。[26]1982年,他发起创办了菲华文艺协会,其后长期担任该会首席常务理事,并主编会刊《菲华文艺》月刊。[27]1988年,他又发起成立了亚洲华文作家协会菲律宾分会,并多次受聘为名誉会长。[28]此外,他还独立或与人合作编选了若干种文集,包括《文艺年选》(菲华第一本文艺选集,1946)、《海》(菲华新诗选集,1949)、《芳草梦》(菲华散文选集,1949)、《菲律宾华侨作品集》(1950)、《菲律宾的一日》(1951)、《菲律宾短篇小说选集》(1959)、《菲华小说选》(1977)、《菲华散文选》(1978)、《菲华新诗选》(1978)等,为菲华作家发表作品提供平台,有力地推动了菲华文学的发展。

施颖洲曾获台湾第一、二届中正文化奖金,台湾“中国文艺协会”资深作家奖,台湾作家协会海外文艺工作奖,王国栋文艺奖金等。[29]2004年7月30日,第三届扶西·黎刹杰出华裔菲人奖在华裔青年联合会举行颁奖大会,菲律宾文官长罗武洛代表总统阿罗约主持颁奖典礼。施颖洲被授予终身成就奖的荣誉。这无疑是对他在办报、写作、翻译等多个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的肯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