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诸多古籍记载,徐偃王,名诞,是周穆王时徐国国君。《尸子》卷下:“徐偃王有筋而无骨。”似乎是个比喻,表明徐偃王有野心而没有真才大略,能做事而抓不住要害,对人民有爱心而没有责任心,就是《周易经传集解》所说的“为人臣而逆君之命,窃君之民以行已之惠者,刑戮随之。此徐偃王之所以败而共叔段之所以奔也”的意思。
《韩非子·五蠹》:“徐偃王处汉东,地方五百里,行仁义,割地而朝者三十有六国。荆文王恐其害己也,举兵伐徐,遂灭之。”
但是,关于徐偃王的结局如今依然众说纷纭,史籍记载说他死于彭城武原县(今江苏邳州)东山;又据一些地方志记载,徐偃王不是败退彭城东山被杀,而是南逃浙江,并且说他在临终前感叹历史的无情和命运的捉弄,曰:“吾赖文德而不修武备,好行仁义之道,而不知诈人之心,以至于此。”
在浙江,存在着多地与徐偃王相关的历史遗迹,最显著者当属舟山群岛的多个传说与古迹,其余还有宁波东钱湖畔隐学山徐偃王墓、嘉兴的徐偃王庙及墓、衢州龙游的徐偃王祠等。
舟山立有不少偃王祠,如宝庆《四明志》:“徐偃王庙在昌国县东,地名翁浦,俗呼为城隍头”。大德《昌国志》:“彭吹山,在州东三十里,山之阴曰战洋,曰马岙,偃王祠在前。”
徐偃王到舟山后,在现在的老碶、洞岙一带筑城立寨,操练战阵。现在的金鸡山,原名金旗山,因“徐偃王建金旗于此,故名”。今天的陈岙,原名阵岙,相传是偃王“布阵列战处”,附近有“北战洋、磨刀桥,皆其址也”。金鸡山与陈岙之间的城隍山头,又名城湾,就是徐偃王筑城的地方,附近还有座鼓吹峰,系徐偃王鸣金击鼓之处。
元朝有位叫吴莱的学士,游历舟山时,就写有《夕泛海东,寻梅岑山观音大士洞,遂登磐陀石,望日出处及东霍山,回过翁浦,问徐偃王旧城八首》,其七首写道:
老蒿回我舟,沙岙晚烟起。
苍茫渔盐场,寂历鼓吹里。
人民悲旧王,岁月记遗址。
终捐玉几砚,不求朱弓矢。
东西八骏马,今古万蝼蚁。
此事如或然,须湔会稽水。
徐偃王的传说与史实其实都在注释舟山群岛的一个特殊价值,那就是作为海上千岛,离大陆不远也不近,适宜于隐居求仙,也适宜于退避自守。
舟山与徐偃王的缘分似乎是上天注定的实实在在。
《水经注》引《徐州地理志》云:“偃王治国,仁义著闻,欲舟行上国,乃通沟陈蔡之间,得朱弓矢,以得天瑞,遂因名为号,自称徐偃王。江淮诸侯从者十六国。周王闻之,遣使至楚,令伐之。偃王爱民不斗,遂为楚败。”唐代文学家韩愈写的《衢州徐偃王庙碑记》中说:“偃王之逃战,不之彭城,之越城之隅,弃玉几砚于会稽之水。”《十道四番志》云:“徐偃王城翁洲以居,其址今存。”越城和会稽均浙东旧名,翁洲是舟山的旧名。由此,徐偃王从浙东大陆逃至舟山是完全可信的。
桃花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