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海上达喀尔”的舟山冠军

“海上达喀尔”的舟山冠军

时间:2023-03-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遗憾的是,中国却在辉煌之后归于平淡,在世界航海史上缺席了。远洋渔业的发展与造船业、航海业紧密联系。施浙海所在的633号渔船产鱼3500多吨,占捕捞船队总产量的58.33%,成为“达喀尔冠军”桂冠上一颗闪亮的明珠。目前我国拥有近1500艘远洋渔船,作业海域遍及

大约距今7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华民族的祖先已经在实践中总结出用火和石器“刳木为舟,剡木为楫”的方法。这些航海工具现在看来非常简陋,但却是航海技术发展迈出的第一步。

大明永乐三年(1405)至宣德八年(1433),郑和率领庞大的船队七下西洋,到达过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古里(今印度喀拉邦科泽科德一带)、暹罗(今泰国)等30多个国家,最远曾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拉开了人类走向远洋的序幕。郑和下西洋的历史之久、规模之大、航程之远与抵达国家和地区之多,是当时世界上任何国家都无可比拟的,比欧洲航海家哥伦布、达•伽马的远洋航行时间早了半个多世纪。

当代美国史学家路易斯·利瓦塞斯这样评论:郑和船队在世界历史上是一支举世无双的舰队。

在郑和下西洋之后的87年、92年、114年,1492年,意大利人哥伦布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1497年,葡萄牙人达•伽马绕过好望角远航印度;1519年,葡萄牙人麦哲伦向西环球航行。遗憾的是,中国却在辉煌之后归于平淡,在世界航海史上缺席了。

缺席的数百年里,世界各国已经将远航技术用于海洋渔业了,远洋渔业发展得如火如荼。

英国是最早发展远洋渔业的国家。1890年,英国远洋拖网渔船队即从法罗群岛进入冰岛鳕鱼渔场作业。随后在1902年,又从西班牙、葡萄牙开始南下到非洲西海岸海区作业。继而在1905年,北上到挪威北方沿岸,开发自挪威到俄国北部的渔场。

日本在19世纪末期和20世纪初期便注意发展远洋渔业。l898年,日本开始实施远洋渔业奖励法。1930年,日本的母船式底拖网渔业开始在白令海作业。1932年,其母式鲑鳟流网作业于堪察加沿海,1934年,其母船式捕鲸船队开始出现于南太平洋。此外,其金枪鱼渔业到达日本东方2000海里的选洋海域作业;拖网渔业则远航到澳洲、北美西岸和南美东岸南部的巴塔哥尼亚外海进行生产。

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的远洋渔业似乎还声息全无。跨国远洋的梦想真的不能重来了吗?

国际上把世界海洋划为16个大渔区,即太平洋和大西洋各分西北、东北、中西、中东、西南、东南几部分,印度洋分为东、西两部分和地中海、黑海及南极海区。按渔业资源的丰富程度,又把世界海洋分为四大渔场,它们分别是北太平洋渔场、东北大西洋渔场、西北大西洋渔场和秘鲁沿海渔场。联合国FA0对世界海洋渔业资源年可捕量总体估计是,经济鱼类为1.04亿吨,经济甲壳类230万吨,头足类l000万至l亿吨,灯笼鱼类1亿吨,南极磷虾1亿吨以上。[11] 21世纪的世界海洋渔业资源,仍具有较大的潜力,海洋捕捞业有条件保持增长的趋势,而舟山渔场赖以自豪的大黄鱼、小黄鱼、带鱼、墨鱼四大经济鱼类资源自20世纪80年代起急剧衰退,东海牧场资源告急,天然鱼仓面临无鱼可捕的尴尬困境。

是跨越国门走向远洋捕捞?还是困死在舟山渔场浩渺苍茫的海水里?

一场科技与魄力的挑战悄悄拉开了帷幕……

远洋渔业的发展与造船业、航海业紧密联系。伴随着船舶大型化、专业化、高速化、自动化,导航定位电子化,通信自动化,航行记录自动化等先进航海技术的发展,中国的远洋渔业终于悄然崛起。

20世纪80年代初,国务院提出“尽快组建我国的远洋渔业船队,放眼世界渔业资源,发展远洋渔业”的要求。1985年2月27日,即农历正月初八上午10时30分,随着一声高昂洪亮的鸣笛声,舟山海洋渔业史上,也是全国渔业史上第一支远洋捕捞船队所辖的“舟渔”635等4艘渔轮,载着首批46名远洋渔业捕捞船员和技术人员,在一片欢送的鼓乐和鞭炮声中,迎着霏霏春雨,缓缓驶离舟山海洋渔业公司码头,启航驶向福州马尾港,将与国内另外三个渔业公司的8艘渔轮和1艘冷藏加工运输船会合,开赴西非塞内加尔共和国渔场,与塞内加尔共和国共同组成渔业合作企业,联袂开发西非海洋渔业资源。[12] 此时,带头船“舟渔”633号的船老大王希楷一边看着眼前的热烈场景,一边心头若有所思。万里之外的西非渔场,塞内加尔共和国,能与他们精诚合作吗?

回忆起第一次远洋经历,当年首批远洋船老大之一的陆良锋说,码头上挤满了船员的亲人、公司领导,还有好奇的群众,但在这场欢送仪式上,所有的家属都在哭。“那是一份与现在欢送时完全不同的心情。当年的哭声中,有着家属太多的担忧与害怕。毕竟对国外、对两年的远洋作业有着太多的未知数。” [13]

船队从马尾港启航,经台湾海峡和南中国海,穿越马六甲海峡,横渡印度洋,越过红海和苏伊士运河、地中海,再穿越直布罗陀海峡,沿着大西洋南下,54个日夜,11000多海里的长途跋涉,搏击过风浪,遭遇过海盗,终于安全抵达目的地,与塞内加尔共和国相关企业建立了中非渔业有限公司。

舟山海洋渔业公司所辖的4艘渔轮捕鱼6000余吨,其产量、产值和利润为当时我国赴西非18艘作业渔轮之最高,在西非渔场作业的各国同类渔轮中也名列前茅,受到塞内加尔共和国总统的青彰,被誉为“达喀尔冠军”。

1986年底的一天,达喀尔港,中塞渔业公司塞方经理,将一台总统授意颁发的录音机作为奖品,隆重地交到施浙海手中,并用当地风俗的最高礼节,表示对施浙海创下的骄人业绩的祝贺和敬意。施浙海所在的633号渔船产鱼3500多吨,占捕捞船队总产量的58.33%,成为“达喀尔冠军”桂冠上一颗闪亮的明珠。

或许舟山的渔民祖辈们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他们的后代会跨越国门,走向万里之外的海洋去捕鱼,然而,舟山的渔民们从来不缺开拓创新的精神。他们不仅勇敢地走向了远洋,还创造了新的作业技术门类。

第一支远洋船队两年后胜利归航,点燃了渔民远洋捕捞的壮志。20世纪90年代,涌现了方央南、郑龙章、周文龙、林珊民、李科平等一批民营远洋渔业的创业者,成为舟山渔业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群体。请记住这些闪亮的名字,记住他们光辉的业绩吧。

李科平,虾峙岛的普通渔家子弟,开创鱿钓昼夜作业之先河,他的成功,使虾峙岛上发展远洋渔业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虾峙岛成为全国最大民营远洋鱿钓业基地。

林珊民,普陀泗湾海岸边一户世代以农耕为业的农家子弟,舟山民营远洋渔业中首创西南大西洋鱿钓捕捞生产的先驱者。

方央南,岱山县大衢山岛上黄沙村一个渔民的儿子,带领乡亲们转战北太平洋渔场,风浪中无私救助遇险的兄弟船只。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走出去,走出国门,走向远洋,是渔民兄弟发自内心的呼唤,也是时代大潮的呼唤。

几十年来,中国远洋捕鱼船开创了以西非和印尼等渔场为主要作业海域的远洋拖网作业,南、北太平洋远洋鱿钓作业,西南太平洋的远洋金枪鱼钓作业。现在,舟山的远洋渔业主要就是远洋鱿鱼钓和超低温金枪鱼延绳钓。鱿鱼钓作业主要集中在北太平洋和西南太平洋,下一步将开发秘鲁外海。目前我国拥有近1500艘远洋渔船,作业海域遍及三大洋、公海和32个国家的管辖水域,在境外建立了约130个基地(代表处)和合资企业,成为世界主要远洋渔业国家之一。我国先后与有关国家签署了13个双边政府间渔业合作协定、6个部门间渔业合作协议,加入了8个政府间国际渔业组织,同时还参与了12个多边国际组织有关渔业的活动,在渔业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显著增强。

舟山渔船的生产渔场遍及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三大洋及近10个国家。舟山,也成为全国远洋渔业的重点城市之一,为中国渔业早日跻身于世界先进渔业国家做出了贡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