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山供奉自己的观音。
普陀山供奉的观音,最初叫“杨枝观音”。
这与唐朝画家阎立本画的一幅观音像有关。
在普陀山,有专门的地方供奉杨枝观世音。这就是“杨枝禅林”,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杨枝庵。杨枝庵供奉的杨枝观世音,是一块有“普陀三宝”之称的“杨枝观音碑”。这块“杨枝观音碑”,高2米多,宽1米有余,气势恢宏。石碑上的那帧观音宝像,是根据唐代名画家阎立本所绘杨枝观音像勒石而成的。
杨枝观音碑
阎立本画过很多的观音像。这幅《杨枝观音》是他这方面的代表作。他笔下的观音,珠冠锦袍,璎珞飘披,右手执杨枝,左手托净瓶,袒胸跣足,宝相庄严、仪态万方,完全是美轮美奂的观音宝相的典范。
不过,阎立本绘制的这幅观音像,除了艺术上的不凡价值外,更主要的是,它准确地体现出了观音信仰中的两大文化元素,那就是杨枝和净瓶。
东晋时传入中国的佛教经典《请观世音菩萨消伏毒害陀罗尼经》有这样的记载:“尔时毗舍离人,即具杨枝净水,授与观世音菩萨。”说明杨枝和净水(包括装净水的净瓶),乃是观音特有的法器。
杨枝,又称柳条、杨柳,在古代印度,原为刷牙用的“齿木”,相当于后世的牙刷,本与宗教无关。但印度的佛教教义,把“齿木”列为僧人的18种日用器物之一,通过“齿木”刷牙,以达到洁身净体的目的。而这方面的含义,是很容易与佛教洁身静心的修炼联系在一起的。净瓶里的净水也是这个意思。所以在古印度,不要说佛教界,据说就是在民间,宴请客人的时候,也多赠以杨枝和净水,以表达诚意。
中国化的观音,手持杨枝和净瓶,也是象征观音能为世人消灾解厄。信徒们相信,观音杨枝轻扬,净水点点,所有人间的厄难,都可以被化解了。
普通的杨枝和清水,就这样变成了圣物。
从佛理的角度而言,杨枝为拂动之物,象征着“慧”;净水为澄澈之物,象征着“定”。所以杨枝和净瓶,实质上乃是观音佛理的物化体现。
总之,普陀山的观音宝相,历史上就是以杨枝观音的形态存在的。
但是,在舟山的地域文化中,观音还有另外一个名号,那就是紫竹观音。因为根据传说(其实也是观音道场历史发展的轨迹),观音的早期道场在普陀山的南端,也就是现在观音跳、不肯去观音院一带。这里生长着一种特殊的竹子,叫作紫竹。这一带就叫作紫竹林。观音就在紫竹林中讲道。所以人们就称呼观音为紫竹观音。
不过,在正宗的典籍中,普陀山供奉的观音,另有一个法号叫作南海观音。《西游记》里也是这样称颂普陀山的观音的。
这个南海观音名字的来历,与观音最初诞生于印度的南海有直接的关系。在印度的时候,人们称颂观音为南海观音。到了中国的东海的普陀山上,她因此也被称颂为南海观音,而不是叫什么东海观音。
如今,耸立在普陀山龙湾岗上的观音大佛,它的名称,也就叫作南海观音。普陀山南海观音造像为立像,非常高大,一共有3层,总高为33米,其中佛像高18米,莲台2米,台基13米,台基面积为5500平方米。宝相的顶部现弥陀,左手托法轮,右手施无畏印,所以这不同于杨枝观音的造像,而是传接印度观音造像的很多特征。整个宝相呈妙状,洋溢着慈祥之气,充分体现了观音菩萨“慧眼视众生,弘誓深如海之法身”的精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