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唐文宗和康熙的帝王佛缘

唐文宗和康熙的帝王佛缘

时间:2023-03-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佛祖历代通载》记载了一则“唐文宗永戒食蛤”的故事。故事说唐文宗喜欢吃蛤蜊,东南沿海一带年年进供,老百姓不胜其苦。唐文宗非常惊恐,于是召请深明佛法的惟政禅师入宫询问。唐文宗喜欢吃蛤蜊,令无数蛤蜊丧生,所以观音显形予以训诫,完全可以理解。康熙这才知道,这绝对不是普通的老妪。从历史上来看,康熙的确与这两大寺有密切的关系,与法雨寺的关系尤其密切。也就是说,连法雨寺的名号,也是康熙御笔题写的。

观音崇信是一种全民性信仰。帝王出于治理国家和自身心理抚慰的需要,对观音信仰都非常尊重,所以民间也有许多帝王与观音的传说故事。而这些故事,由于主角是帝王,所以对于扩大观音的影响,又起到了一般性故事所达不到的宣传作用。《佛祖历代通载》记载了一则“唐文宗永戒食蛤”的故事。《佛祖历代通载》又称《佛祖通载》,一共有22卷。元朝念常撰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九册。念常,俗姓黄,为元代禅宗名僧。本书是一部有关中国及印度之佛教传播的编年体佛教史,里面借用大量通俗易懂的故事来阐释深奥的佛学理念,“唐文宗永戒食蛤”便是其中之一。故事说唐文宗喜欢吃蛤蜊,东南沿海一带年年进供,老百姓不胜其苦。但是太和五年(831)的一天,发生了一件奇事,最终改变了唐文宗的这个习惯。那天皇家御厨也与往日一样,烧了一盘蛤蜊菜。其中有一个大蛤蜊,不管唐文宗用什么办法,都无法打开蛤蜊的壳,甚至用刀斧都劈不开。唐文宗又惊又奇,不知如何是好。过了一会儿,蛤蜊忽然发生了变化,最后竟然变成了观音菩萨的形状。唐文宗非常惊恐,于是召请深明佛法的惟政禅师入宫询问。惟政禅师说:“物不会无故有其感应,这是在启示皇上您的心。《普门品》云:‘应以菩萨身得度者,即现菩萨身而为说法。’”文宗说:“我是见到菩萨了,但没听到说法呀!”禅师问:“那皇上您是信,还是不信呢?”文宗说:“如此稀有之瑞相,怎敢不信?!”禅师于是答道:“既然如此,皇上您已听到菩萨说法了,为什么还说没有听到呢?”文宗恍然大悟,大为欢喜,于是发愿从此永戒食蛤蜊,并令天下所有寺院都要供奉观音。

显然这是一则借用帝王之名来彰显观音神奇的训诫故事。观音倡导大悲大爱,反对杀生,并把这种爱延及天下万物。唐文宗喜欢吃蛤蜊,令无数蛤蜊丧生,所以观音显形予以训诫,完全可以理解。蛤蜊来自东南沿海,观音是海洋保护神,所以出手保护蛤蜊,也在情理之中。

在与普陀山有密切关系的帝王中,康熙是比较突出的。《普陀山志》记载有一则“康熙御舟逢老妪”的故事。

康熙二十八年(1689)康熙南巡,沿着京杭大运河一路南下,将到禾城(今浙江嘉兴)的时候,忽然看见一个老妪,戴着一朵大红花,独自操一条小舟,在运河上行驶,见到御舟也不避让,径直摇橹过来。康熙觉得非常惊讶,就问:“何船?”老妪回答说:“渔船。”康熙见她如此年龄,竟然是捕鱼的,越发感到好奇了,继续问:“有鱼否?”老妪说:“有。”康熙还想再问,老妪“倏不见”了。康熙这才知道,这绝对不是普通的老妪。想起观音众多的化身中,有一个化身就是与渔夫渔婆有关系的,感悟到这是观音大士化身来向他喻示了。喻示康熙下旨赐重帑修建普陀前后两寺,即普济寺和法雨寺。

从历史上来看,康熙的确与这两大寺有密切的关系,与法雨寺的关系尤其密切。王亨彦辑民国《普陀洛迦新志》记载:“(康熙)三十八年,赐题天花法雨额及法雨禅寺额。”也就是说,连法雨寺的名号,也是康熙御笔题写的。“康熙御舟逢老妪”以真实的康熙与普陀山的关系为历史依据,附会演绎了这个故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