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普陀山是一座海上佛教名山,普陀山码头也只是停泊来自沈家门半升洞码头和朱家尖蜈蚣峙码头的渡轮,偶尔才会靠泊来自海外的大型游轮。普陀山的“高丽道头”与“短姑道头”,是被历史湮灭的古港。
“高丽道头”踪迹杳然,那里,早已是海塘矗立,楼宇参差的陆地;“短姑道头”依稀可见,几块礁石,昭示着道头风姿。
但是,“高丽道头”在宋代文献中曾经赫然出现 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卷二记载道:
补陀落迦山,自明州定海县招宝山泛海东南行,两潮至昌国县,自昌国县泛海到沈家门,过鹿狮山,亦两潮至山下……自西登舟,有路曰高丽道头,循东经普门岭,上有塔子峰,旁曰梅岑。自此又东复南入寺,由普门岭自南有路,循玩月岩北至善财洞及观音岩寺前路,循东到古寺基,过圆通岭,即山之北,亦大海。此山在海中,初,高丽使王舜封船至山下,见一龟浮海面,大如山,风大作,船不能行,忽梦观音,龟没浪净。申奏朝廷,得旨建寺,乃元丰三年也。《华严经》云:补怛洛迦山,亦云小白花山,今此山皆白丁香花。东南天水混合无边际,自东即入辽东、渤海、日本、毛人、高丽、扶桑诸国。自南即入漳、泉、福建路云。
这说明:第一,普陀山有个古码头叫“高丽道头”,位于普陀山岛的西侧;第二,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钦差大臣王舜封奉旨出使高丽,遇巨龟阻碍船只,梦见观音,得以平安济渡。归国后,奏知宋朝皇帝,神宗即赐建“宝陀观音寺”;第三,赵彦卫生活的年代,普陀山已经具备系统的观音信仰物化遗存。《云麓漫钞》记载的地名,就显示出在该书成书之前,即大约1146年前后,普陀山已经是香火缭绕。
普陀山“高丽道头”的宋代记录比“短姑道头”早了一个朝代,因为“短姑道头”出现于明万历《普陀山志》时,被置于“元末”。
这则文献还透露出,普陀山第一大古港与普陀山第一大寺都与高丽密切相关。
“高丽国”一词最早见于中国的《宋书》《南齐书》《梁书》《魏书》等,如“高丽国遣使朝贡”(《宋书》)或“高丽国遣使献方物”(《陈书》)不绝于书。因此,高丽道头的称呼从理论上讲最早可以追溯到南北朝,但是,从航海史讲,追溯到宋朝的正确率比较高。
且不说那些说不清楚的杳然故事 河姆渡的木浆划动过几千年前的木舟?夏禹玄孙帝芒曾“东狩于海,获大鱼”,这是几千年前的海上渔获?“于越献舟”,越人献给成王的是几千年前的海船?春秋时期,舟山海域的人们更是精造“乘舟”和“戈船”,即客轮与战舰……越人“以舟为车,以楫为马,往若飘风,去则难从”,海上航行的历史太过悠远……
只说唐代的四大海港,就包括明州(今宁波)海港 “海接三韩诸岛近,江连七堰两潮平”的宁波古港及其舟山外港,在那时就是“海外杂国贾舶交至”“帆樯如林”“镇鼓相闻”。民国《鄞县通志·食货志》记载:“唐代海外贸易渐兴,有市舶使之设,置务于浙,鄞亦隶属焉。”虽然学术界对此有怀疑意见[30],但是否定不了当时海外贸易繁盛的事实。“在中国海上交通不断发展的唐代,明州由于港口地理位置优越、水运便捷、佛教文化外传、丝绸和瓷器大量外销等众多优越的地理条件和人文条件而一跃成为对外贸易和海上交通最为发达的大港之一,随着航运地位的蒸蒸日上,足以和扬州、广州、交州并列成为唐代的‘四大海港’。” [31]“最初日本与唐朝交往多经由‘新罗道’至山东半岛的登州、莱州。代宗大历年间(776 779),由于新罗发生内乱,‘海道梗塞,乃改由明、越州朝贡,厥后相沿为例’……著名的日本遣唐使阿倍仲麻吕(汉名晁衡)回国时即取道明州;日本的高僧最澄、空海也取道明州前来中国;为邀请鉴真东渡日本传戒的日僧普照,曾两度前来明州育王寺。后来开辟了‘南路’,从日本九州西北的值嘉岛(今平户岛)和五岛列岛,越过东海前来明州,这条航线既较安全,又很便捷,如遇顺风,十日可达。”[32] 越窑青瓷通过舟山海域畅销海外诸国。
宋代的明州港更是繁荣。明州经济的发展,尤其是越窑青瓷的制造,桑、麻、茶的广泛种植,导致北宋政府于淳化三年(992),将两浙市舶司由杭州迁往明州,管理舶商,征收舶税,收买舶货,迎送外商。咸平二年(999),明州与杭州分设市舶司后,明州成为北宋时期所设立的广州、杭州、泉州、密州这5个重要对外贸易港口之一。熙宁七年(1074),高丽派遣大臣金良鉴表示要远离契丹,请求改途由明州“诣阙”,北宋政府答应了高丽的请求,允许高丽使节改由明州登岸,同时严禁舶商由海道往登、莱州并取北路航线往返高丽。
无论外交、物产,还是海流、季风,都把明州及其外港舟山群岛引向海外贸易的繁荣境地,反映在设施设备上,据《宋史》卷四八七《外国三·高丽传》,宋真宗时建高丽使馆于大中祥符八年(1015)“诏登州置馆于海次,以待使者。”在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和元丰七年(1084),宋廷又相继在汴京、京东和淮南设立高丽使馆,南方的高丽使馆有明州高丽使馆一所。宋代还在镇海设置有“航济亭”,宝庆《四明志》卷一八《定海县志·公宇》说:“航济亭,(定海)县东南四十步,元丰元年(1078)建,为丽使往还赐燕之地”。所谓航,即船、方舟之意;济,意为渡、过河;亭,指驿亭、客舍;航济亭就是专门用来招待驾船漂洋过海而来的外籍贵宾住宿的星级旅馆。宋徽宗政和七年(1117),专置高丽司,造“百柁巨舫”两艘,画舫百艘,泊于甬东江口招宝山下,供高丽贡使迎送浏览。此外,在明州府的沿路驿亭称之为“高丽亭”。(详见宝庆《四明志》卷六《叙赋下·市舶》)
可见,高丽道头之命名并非偶然和孤立的现象。
普陀山高丽道头古址就是现今司基湾,即普陀山行政与经济中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