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舟山群岛又一次进入牵系一个王朝一个大国的历史时刻

舟山群岛又一次进入牵系一个王朝一个大国的历史时刻

时间:2023-03-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历史进入清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命运在清朝强有力的国家控制下,在强化法定海上贸易与沿海、近海生产、航行活动的范畴内,再度呈现为或腥风血雨或风和日丽的复杂局面。清光绪《定海厅志寺观祖印寺》载:“舟山城垣尽毁,废于一旦。”

历史进入清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命运在清朝强有力的国家控制下,在强化法定海上贸易与沿海、近海生产、航行活动的范畴内,再度呈现为或腥风血雨或风和日丽的复杂局面。明清易代之初,清廷最初并不禁海,后来为了防止沿海民众通过海上活动接济反清抗清的势力,才实行海禁。

亚历山大笔下的乾隆皇帝

顺治十二年(1655)六月,顺治帝下令沿海省份“无许片帆入海,违者立置重典”。

顺治十三年(1656)六月,顺治帝命令从天津至广东沿海各地,一律严禁商民船只私自出海。

顺治十四年(1657)正月,清廷以舟山“不可守”为由,实行海禁,强令迁海徙民,查村搜岙,见人就驱,将各岛居民尽迁内地,仅少数人逃入深山。清光绪《定海厅志•寺观祖印寺》载:“舟山城垣尽毁,废于一旦。”

顺治十八年(1661),更强行将江、浙、闽、粤、鲁等省沿海居民分别内迁二十至五十里,设界防守,严禁逾越。

康熙二十年(1681)三藩之乱平定,康熙二十二年台湾告平,清廷方开海禁,先后于二十二至二十五年间设立闽、粤、江、浙四海关,分别管理对外贸易事务。

康熙二十三年(1684)十月颁“展海令”,清政府召民回乡开垦,陆续有人返回或来舟山定居生息。

康熙五十五年(1716)十月二十五日,康熙帝召见大巨,提出禁海问题。次年,规定拟定,正式实行禁海,这就是南洋禁海。

雍正五年(1727),雍正同意废除南洋禁海令。

乾隆二十二年(1757)起,原来的四口通商收缩为广州一口通商。

乾隆二十四年(1759)制定《防范外夷规条》,又称为《防夷五事》,由粤海关行商垄断对外商贸易事务,严格禁止内地商民与外商往来和受雇于外商,旨在以官制商、以商制夷。

乾隆皇帝八十大寿的时候,从西洋飘海万里,来了一群使节 马戛尔尼使团来华,传递给清廷一个世界历史新纪元到来的信号。但是,那个时期的清政府看不懂、不愿看,终于导致了19世纪上半叶鸦片的非法输入、白银的外流、国库的亏损、战争的血腥和国土的沦丧等一系列历史事件,一个农业大国的海洋政策连同朝贡制度、华夷世界体系以战争失败的悲剧而走入历史的黄昏,丝路的落日悬挂在大清王朝的东海之上……

舟山群岛又一次进入牵系一个王朝一个大国的历史时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