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舟山第一次遭受全面海禁

舟山第一次遭受全面海禁

时间:2023-03-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明朝把舟山的海疆之门关闭,叫海禁 ;把这门打开,叫展复。对于这次改朝换代,舟山方面的态度并不以为然。朱元璋大怒,派遣靖海侯吴祯率领大军来到了舟山,最终平定了动乱。可是这次动乱却开启了舟山数百年海禁的历史。舟山是民间海上贸易的重要区域,朱元璋想起了舟山岛民作乱等种种往事,觉得这个是非之地没有存在的必要,于是在洪武十九年下令,废除了昌国县。

在明朝把舟山的海疆之门关闭,叫海禁 ;把这门打开,叫展复。明代的政策充满了矛盾,甚至是自我否定。一关一开,关关开开,体现了明政府对海洋的复杂态度和政策方面的重大调整。

舟山在明初即遭遇了第一次的海禁。

洪武元年(1368),朱元璋(1328 1398)在南京登基。

对于这次改朝换代,舟山方面的态度并不以为然。因为当时的舟山对最早的抗元领袖方国珍比较崇拜,对朱元璋并不认可,正在酝酿一场起义或者说是暴乱。

两年多后,也就是洪武三年,这场动乱真的爆发了。领头的是原为方国珍旧部的叶希戴和王子贤,主力却是舟山兰山、秀山、金塘、岱山、剑山(今长涂)五岛的岛民。

起义者一共聚集了200余艘各色船只,这在当时应该属于一支比较庞大的船队,可是这些都是普通的民船,不是战船,只能理解为一种运载工具,而不是强大的移动武器,所以当他们浩浩荡荡出发,攻打定海关(今镇海)的时候,被驸马都尉王恭率领的政府军轻易击退了,只得狼狈地退回舟山。

可是他们并没有气馁,在经过了一年的休整和准备后,洪武四年,岛民们转攻象山,这次终于一举成功,还将象山县丞活捉回来,囚禁于岱山。朱元璋大怒,派遣靖海侯吴祯率领大军来到了舟山,最终平定了动乱。

可是这次动乱却开启了舟山数百年海禁的历史。因为岛民动乱与明王朝另外一则担心的事情结合在一起了,那就是“朝贡贸易”。

所谓“朝贡贸易”,是指海外国家派遣使团,经过海路到中国朝见王朝皇帝,“进贡”方物,中国王朝则予以官方接待,并根据“怀柔荒远”“薄来厚往”的原则,回赠进贡国以“赏赐”。为了显示大国的仁慈和实力,“赏赐”物品的总价值,往往要大于“进贡”物品总价值的数倍甚至数十倍。这种最初礼节上的礼物往来,后来逐渐演变成贸易交易,那些朝贡人,把这些“赏赐”品运回国内,转手倒卖,获利巨甚,所以各种势力都想参与到朝贡贸易中来,纷争也因此而发生。

明朝立国之初,沿袭唐、宋、元一直执行的这种朝贡制度,继续实行政府控制经管的朝贡贸易。但是由于朝贡贸易的过于不平衡,导致不断赔本,以致“库藏为虚”,给明朝带来了越来越沉重的财政负担。

因此朱元璋开始改革朝贡贸易,他第一步是缩小朝贡贸易的规模。洪武四年明政府“罢太仓黄渡市舶司”,也就是把位于太仓的朝贡贸易的机构黄渡市舶司给关闭了。三年后,明朝政府把自唐朝以来就存在的、专门负责海外贸易的福建泉州、浙江明州(今宁波)、广东广州三市舶司,也给撤销了。明朝对外贸易断绝,开始走上闭关的道路。

后来明王朝的态度,一度又有所改变。因为他们考虑到,朝贡贸易是为政治服务的,是“抚夷四海”、显示皇威的手段,全部关闭也不对,所以后来他们又专门在宁波设立市舶司,其中主要的任务,就是负责接待日本的贡船。

可是日本当时地方势力强悍,都希望自己能代表日本政府与中国开展贸易交往,争相派出朝贡船队开往中国。在等待中国政府接待的时间里,那些没有获准与中国贸易的船队,就开始在中国沿海骚扰,渐渐形成了倭寇祸害。

这就让朱元璋进一步收紧了海洋贸易政策,甚至开始将矛头指向普通的民众。

洪武十四年,朱元璋“以倭寇仍不稍敛足迹”为由,下令“禁濒海民私通海外诸国”。

这样,在官方海上贸易收紧的同时,民间贸易也被禁止了。

舟山是民间海上贸易的重要区域,朱元璋想起了舟山岛民作乱等种种往事,觉得这个是非之地没有存在的必要,于是在洪武十九年下令,废除了昌国县。

第二年,即洪武二十年,明朝政府又下令,将舟山岛城区和其他46岛的居民尽迁内陆。

这就是舟山第一次遭受全面的海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