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崇祯十七年(1644),明朝将领吴三桂打开了山海关的大门,从而使这一年,既成了大明朝的最后一年,同时也成了大清统治的第一年,为顺治元年。
在北京的明朝灭亡了,但是在南京的南明政府没有马上灭亡。一场旷日持久的抗清复明斗争,在南方展开。其中就有张苍水拥戴鲁王,在舟山坚持抗清19年的义举,张苍水也因此成了“海上苏武”。
张苍水(1620 1664)名煌言,“苍水”是他的字。他的父亲张圭章是明朝天启四年(1624)的举人,官职是山西盐运司判官,后来升职为刑部员外郎。
根据全祖望编撰的《张忠烈公年谱》记载,张苍水“慷慨好论兵事”,16岁参加县试,加考骑射,其他参加考试的人,没有一人射中的,唯有张苍水“挽强弓,抽矢连三发,皆贯革”,让其他人大为惊服。崇祯十五年(1642)中举人。如果时局稳定,没有发生清兵入关这样的事情,张苍水或许还会可以一路考上去,做个一官半职,光宗耀祖。
可是就在他考中举人的第二年,大明灭亡了,被大清取代了。
深受传统忠君和汉夷誓不两立思想影响的张苍水,与邑人钱肃乐、沈宸荃等人一起,于南明福王弘光元年(清顺治二年,1645),在宁波起兵抗清,随即奉鲁王朱以海监国于绍兴,张苍水被授了一个叫翰林修撰的官职,类似于参谋。
但是很快清兵就要打过钱塘江了,绍兴危急,鲁王立即南撤先至台州,准备在此建立抗清根据地。随着绍兴、杭州、义乌、金华等城相继失守,明朝的宗室乐安郡王、楚亲王、晋平郡王都在金华殉国了,这让鲁王觉得台州也不安全,需要找一个清兵一时到达不了的地方。
这个地方,就是舟山。
鲁王显然想起了当年宋高宗赵构在舟山避难的故事。金兵被阻于海,清兵不同样也是如此吗?大海能保护宋高宗,当然也能保护我鲁王!
于是鲁王下了海。张苍水一路扈从到了象山的石浦,这里离舟山很近了。张苍水暂时告别了鲁王,专程从象山赶到了宁波鄞县故里,与家人诀别。当张苍水匆匆追赶到舟山,让他惊奇的是,鲁王他们的船还在海上,根本没有靠岸。原来是当时的舟山总兵黄斌卿竟然拒绝接纳,因为他奉的是另外一个南明小皇帝隆武帝,隆武帝封他为肃虏侯,命他镇守舟山。黄斌卿只听命于隆武帝,连鲁王也不接纳!
鲁王只得退回福建,可是张苍水留在了舟山,他的任务是为鲁王游说黄斌卿。张苍水知道,鲁王去福建是待不长的,福建早已经是其他南明势力的范围了,只有舟山才是鲁王的未来。
后来的形势发展完全证实了张苍水的预见。舟山是政治真空,岛屿林立,海域空阔,有很大的发展前程。张苍水与张名振等一起,最终夺得了舟山。
在张苍水的苦心经营下,鲁王的舟山基地渐渐有了影响,很多准备反清的政治和军事势力开始与舟山联系。南明永历元年(清顺治四年,1647),清苏松提督吴胜兆准备起兵反正,事先派人与舟山方面联系。张苍水劝张名振派兵支援吴胜兆,张名振采纳了他的意见,并且请张苍水担任监军,徐孚远副之,于四月初六自岑港出发。
这是鲁王第一次向舟山外运兵,如果进展顺利,张苍水他们的努力将第一次得到报答。可是天不佑人,四月十三日在崇明岛外遇到风暴,还没有见到敌人,鲁王的船队就被风刮得七零八落。鲁王的总督浙直水师户部左侍郎沈廷扬、总兵蔡聪(黄斌卿之妻舅)等10多人好不容易上了岸,即被清军俘获,于七月初三就义。张苍水也因“飓风覆舟,陷虏中七日,得间行归海上”,也就是说,张苍水也曾经被清兵俘虏了。在敌营中待了7天,幸亏没有暴露身份,最后终于偷偷地逃脱了。但是在南下途经黄岩时,又被追赶的清兵“围而射之”,
张苍水“以数骑突出”。这一路的惊险和困难,真是无以言说。
但是张苍水并没有气馁,他在取得了鲁王的同意后,一个人到浙东去招募义军,并在上虞的平冈屯田练兵,为鲁王训练出了一支精兵。
由于成了鲁王的抗清基地,舟山被清兵视为眼中钉。南明永历五年七月,清兵分多路进攻舟山。张苍水保护鲁王入海出兵吴淞,希望能牵制清军主力,解除舟山危机。但是最终舟山沦陷,大学士张肯堂等军民死难者达18000人,清兵几乎把定海城内的所有人都杀绝了。这些死难者后来被合葬于定海城北龙峰山下,为“同归域”,至今年年都有人上香祭奠。
清兵的血腥屠杀并没有吓倒张苍水。永历九年(1655),张名振与张苍水合兵一起,从福建出发,第三次进入长江,进行北伐,可是由于兵力单弱,清兵防备森严,只得无功而返。回福建的路上,张苍水会同郑成功部甘辉、陈六御等乘机收复了舟山。
舟山再次成为抗清的海上堡垒。
后来张名振因病去世,张苍水接过了指挥部队的重任。这时张苍水感到自己力量单薄,于是审时度势,与郑成功进行战略合作,联合抗清。
张苍水在舟山苦心经营,可是舟山是南北水道的要冲,清朝政府不容许这里长期成为反清基地,两年后再次发大军围攻,舟山再次沦陷。
鲁王失去了舟山基地,只得又一次南归福建,依靠郑成功。永历十二年(1658),永历帝封郑成功为延平郡王,张苍水为兵部左侍郎。同年郑成功、张苍水进军浙江,攻克乐清、宁海等地,不幸在洋山岛一带遭遇台风,损失巨舰百余艘,漂没战士8000余人,损失惨重,被迫撤回厦门。
明永历十六年(1662),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建立郑氏政权,对于抗清的态度,也渐渐起了变化。张苍水独自转战于宁海临门一带。这时,清廷浙江总督赵廷臣趁张苍水义军处境艰难之际,多次写信招降,张苍水不为所动。
后来,在清政府两次严厉血腥的禁海令政策的压力之下,张苍水等反清势力得不到丝毫的粮草支援,形势变得逐渐严峻起来,但反清力量在张苍水的领导下继续坚持斗争。
三年后,鲁王在贫病交加中死去。几天后,张苍水“遂散军”,自己带着几个随从隐居六横悬山岛(一说是象山花岙岛),清康熙三年(1664)被捕,毙于杭州。至今西湖边还有他的坟茔存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