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爱国商人王启宇

爱国商人王启宇

时间:2023-03-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王启宇,字志正,定海白泉人。王启宇随父至沪,考入圣约翰大学。遂于虹口唐山路购买草屋数间,置仪器设备,试制成功。日军侵入租界后,以日商丰田纱厂名义邀王启宇“谈判”,利诱威胁,迫令移至租界的达丰、振泰两厂与日方“合作”。启宇坚持大节,托词须由董事会决定,并离沪隐避,挫败日方阴谋,时人传为美谈。抗战胜利后,王启宇回沪重建“达丰印染股份有限公司”及“中纺纱厂股份有限公司”。

王启宇(1883 1965),字志正,定海白泉人。其父王晋侯精中医,是荷兰商人在上海开办的和兴洋行的华籍经理。王启宇随父至沪,考入圣约翰大学。一年后,因学费昂贵停学,任和兴洋行司计,偶得《丝光染色》英文本一书,精心阅读,思及棉纱(布)经烧碱煮炼、加工后,丝光色泽鲜艳,售价倍增。遂于虹口唐山路购买草屋数间,置仪器设备,试制成功。

王启宇在与外商的交往和从事进出口贸易中,发现当时中国染织业还处草创阶段,漂染不精,所产布匹在色彩、图案上都不是外货对手,以致市场上外货充斥,国货积压日甚一日。王启宇对此深感忧虑,他认为要解决中国人的穿衣问题,一方面固然要在纺织上不断努力,另一方面还须研究漂染与整理。

他自认自己有学识,有经验,完全可以走在国人之先,便辞去在洋行中的职务,1913年,集资在唐山路创办“达丰染织厂”,任经理。生产丝光棉纱,销路极畅,极受厂商欢迎。适逢“一战”爆发,进口货骤减,“达丰”产品供不应求,数年间获利5万银圆。1918年,又在曹家渡扩建印染厂和织布厂,向英国订购成套印染设备,首创中国机械印染业,投产后日产布2000余匹,皆贴有“日晒雨淋,永不褪色”的“卍”字标签。尤以黄卡其销路最广,致客商每提及卡其,必曰“达丰卡其”;利元哔叽、双童泰西缎等均替代进口产品。他管理工厂一秉至公,为投资合作者及职工所敬服。在技术上,用重金聘请外国专家任工程师,于合同任期培养国内的技术骨干人才,生产蒸蒸日上。1920年,在唐山路创建25000纱锭的振泰纱厂。1925年,在宝山县顾村创办12500纱锭的宝兴纱厂,与达丰结成纺织印染联合企业。至抗战前夕,资金达700万元。转而投资于“泰山保险公司”“舟山轮船公司”“兴业钢铁厂”“中华劝业银行”等企业。

“八一三”上海抗战爆发,宝兴厂毁于战火,达丰振泰相继停产。经百计安排,或转移租界,或分散外迁。1942年,成立泰山纺织公司,在常熟分设纱厂,以避日方统制。日军侵入租界后,以日商丰田纱厂名义邀王启宇“谈判”,利诱威胁,迫令移至租界的达丰、振泰两厂与日方“合作”。启宇坚持大节,托词须由董事会决定,并离沪隐避,挫败日方阴谋,时人传为美谈。

抗战胜利后,王启宇回沪重建“达丰印染股份有限公司”及“中纺纱厂股份有限公司”。1947年,其子女在康定路办大纬织布厂。1948年,向瑞士订购3万枚纱锭,因政府限制进口,便改运香港,1950年,在香港创办“香港纱厂”和“九龙纱厂”,任香港棉纺业同业公会理事长。

王启宇历任上海华商纱厂联合会董事、中华工商联合会理事、苏浙皖赣鲁豫六区棉纺业同业公会理事长、香港纱厂业同业公会理事长等职。另外,他还曾捐款助定海公学、东海中学(今定海一中)等。幼子王福元秉承父志,多次捐款,在定海一中建“启宇图书馆”“启宇体育馆”,设“启宇奖学金”“启宇奖教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