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海洋文明建设的海洋综合管理创新必须以完善的制度体系作为基本保障,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海洋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最终要建立系统完整的、具有约束力的、符合海洋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等,以完善和发展我国的海洋管理制度,推进我国以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为核心的海洋综合管理有效开展和全面实施。
第一,建立海洋生态文明的源头保护制度。建立系统完整的海洋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必须建立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围绕海洋生态系统自身的主要组成部分,从源头上制定保护、保障海洋生态系统的制度体系。主要包括:继续落实并不断完善海域确权登记制度,推进海岛确权登记制度、海域立体确权使用制度等,对无居民海岛、滩涂等各类海洋自然生态空间都建立完整的自然资源资产调查、评价和核算制度,形成“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海洋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2]继续实施和完善海洋功能区划制度体系,在集约用海、科学用海的基础上,形成以海洋生态系统健康稳定为依据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开发管理界限,落实用途管理,合理开发海洋,并对规划实施过程和成果进行动态跟踪评价,推动海洋经济与临海陆地经济的整体规划、统一布局,实现重点临海、临港经济区的有序开发;全面实施海洋生态保护红线制度,在国家海洋局《关于建立渤海海洋生态红线制度的若干意见》实施基础上,总结经验,不断完善,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行实施,在全国各沿海省份划定海洋生态红线区以及禁止开发区和限制开发区,在全国近岸海区全面实行依据生态特点和管理需求的分区分类红线管控制度。
第二,建立海洋生态文明的损害赔偿制度。损害赔偿制度是一项环境民事责任制度,即对自然资源的使用进行付费,对生态系统的损害、破坏进行重建及其引起的成本与费用得以赔偿的制度,主要包括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根本在于解决对生态环境公共利益损害、生态环境健康损害和间接财产损害的问题,告诫主体合法利用生态资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3]海洋生态文明的损害赔偿制度包括:应加快健全和实行海洋资源有偿使用制度,通过建立能够切实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和海洋生态环境损害成本的价格机制,并充分考虑和科学核算利用海洋资源时的生态成本、代际补偿等因素,最终实现海洋资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保证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可持续性;健全和完善海洋生态补偿制度,制定科学合理的海洋生态补偿标准,形成完善的补偿程序以及监督管理机制,并借助环境税收制度和生态补偿保证金制度等手段最终形成完善且具有长效性的海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同时应对海洋生态系统的重点领域实行专门性的生态补偿制度,如海洋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重点河口海湾的生态补偿机制、滨海湿地的生态补偿机制等。
第三,建立海洋生态文明的责任追究制度。所谓责任追究制度是指在使用自然资源过程中对生态系统造成损害、破坏或损失的行为,依法追究当事人责任的制度。[4]海洋生态文明的责任追究制度主要包括:实行严格的赔偿制度,通过发展海洋生态环境损害评估的第三方机构,及时准确地评估海洋生态环境损害状况,依法依规明确生态环境损害责任人及其赔偿责任等;落实领导干部的海洋生态责任追究制度,在加强领导干部正确政绩观教育的基础上,确立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在干部考核选拔中的重要地位,明确将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作为领导干部考核审计的重点,并对领导干部建立海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的终身追究制。
第四,建立海洋生态文明的生态修复制度。海洋生态系统的修复不仅需要从技术上采取措施,还必须有切实有效的配套制度加以保障,通过依靠有力的科学技术支撑、完善的法律法规保障以及严格的监管和审批制度,推动海洋生态系统修复的有效开展。主要包括:加快制定海洋领域生态修复法规、生态修复条例等,形成完整的海洋生态修复法律体系,保证海洋生态修复的持续和高效;加强对海洋开发项目的监管和审批,关键是形成统一高效的海洋开发决策管理体制,并加强对海洋开发项目的监管,可以通过对开发单位实施海洋生态修复保证金制度,为海洋生态系统的修复工作提供较为可靠的保障机制。
除此之外,还应建立与我国海洋事业发展相适应、符合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跨部门、跨行政区的海洋管理合作协调机制,实现对我国近岸海洋生态系统重点海域的海洋经济开发、海域环境保护的海陆统筹管理;还应对现有法律法规政策等相关制度进行及时的修订完善,以适应我国海洋事业的快速发展,并在国家相关海洋法律法规规定制定出台的基础上,加快对地方层面相关法律法规的研究制定或修订完善,在全国沿海地区形成一套完善的、与国家法律法规相一致、符合地方海洋发展特点的地方涉海管理法律法规体系,以指导各级地方政府的海洋管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