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辅导员选聘标准是什么

辅导员选聘标准是什么

时间:2023-03-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辅导员选聘工作的有效实施对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辅导员已经从一个工作岗位逐渐成为一种专门的社会职业。针对当前辅导员队伍的现状,高校在建立辅导员选聘制度时,应遵循以下原则。运用人力资源管理的“能岗匹配”原则对辅导员进行选聘。严格把好选拔这一关,是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关键。总体而言,辅导员的选聘标准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辅导员的专业化发展是时代的选择、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同时也是辅导员队伍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而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辅导员队伍,严格进行辅导员的选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选聘环节是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入口关,是培养高素质队伍的首要环节,只有严格把关,才能为辅导员队伍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辅导员选聘的意义

选聘即招聘和选拔录用之意。招聘就是指在招聘单位总体发展战略规划的指导下,制定相应的职位空缺计划,并决定如何寻找合适的人员来填补职位空缺的过程,其实质就是让潜在的合格人员对相关职位产生兴趣并来应聘这些职位。选拔录用也叫人员甄选,是指通过运用一定的工具和手段对已经招募到的求职者进行鉴别和考察,从而挑选出组织所需要的、恰当的职位空缺填补者[9]。辅导员选聘工作的有效实施对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决定高校能否吸纳到优秀的人才

优秀的人才对于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选聘工作是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起点,选聘工作的质量直接决定着辅导员的质量,从这个意义上讲,选聘工作对于辅导员队伍今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影响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开展

高校从应聘者中挑选的人员如果不符合辅导员职位的要求,那么辅导员职位对应的职责就不能很好地完成,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开展自然要受到影响,反之,如果高校挑选的人员非常符合辅导员职位的要求,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就能够很好地开展。

3.影响辅导员队伍的发展

辅导员选聘工作中对应聘人员素质和能力等信息的把握是否真实全面,对辅导员选聘的标准把握是否准确,直接影响着所选聘人员的质量。如果招聘人员信息把握不真实全面,选聘标准掌握不到位,那么所选聘的人员可能不能适应辅导员岗位的要求,辅导员很难在辅导员岗位上有很好的发展。

4.影响辅导员队伍的流动

辅导员选聘工作中信息传递真实与否,会直接影响辅导员今后的流动和发展。如果高校在选聘过程中向应聘者传递的有关学校和辅导员工作的信息真实程度不高,会导致辅导员上岗以后产生较大的失落感和不适感,影响工作稳定性,人员流失的可能性比较大。

二、辅导员选聘的原则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辅导员已经从一个工作岗位逐渐成为一种专门的社会职业。制定一套合理的适应高校人才培养新形势和新要求的辅导员从业标准,实行严格的选聘制度,把真正能够从事大学生思想教育与管理服务的人才选拔到辅导员队伍中来,是推动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关键。针对当前辅导员队伍的现状,高校在建立辅导员选聘制度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德才兼备原则

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要求认真选拔辅导员,以保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高素质。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辅导员必须坚决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具有敏锐的政治洞察力、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专职辅导员和共青团干部必须是中共党员,应坚持公平、公正、公开,从品学兼优的毕业生(研究生)、优秀青年教师和党政干部中选拔、培养和使用。兼职辅导员是专职辅导员的得力助手和后备人才队伍,应按照专职辅导员标准和要求从专业教师和品学兼优的研究生、高年级学生中选配。

2.资格准入原则

制定一套合理的适应高校人才培养新形势和新要求的辅导员从业标准,实行严格的资格准入制度,把真正能够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人才选拔到辅导员队伍中来,是推动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关键。从选配辅导员的资格来看,辅导员在政治原则、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上始终能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具有政治坚定性。从事辅导员工作的人员无论专职还是兼职,都必须掌握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知识,具备相关的专业技能,熟悉工作规律,具备较强的组织纪律性,有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能模范遵守岗位制度。也要求辅导员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具有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工作作风,对学生怀有一颗爱心,一份责任,善于解决工作中的难题[10]

3.能岗匹配原则

运用人力资源管理的“能岗匹配”原则对辅导员进行选聘。“能岗匹配”包括两层含义[11]:一是指某个人的能力完全胜任该岗位的要求,即所谓人得其职;二是指岗位要求的能力这个人完全具备,即所谓职得其人。这一原则要求尽可能使人的能力、特长与岗位达成匹配。如果一个人承担一个与自己的才能完全不相匹配的职位,那么将导致挫败、失望和停止发展。同样地,当他们适合承担更大的责任而没有得到晋升时,也将使专业发展停滞不前[12]。因此,在选聘辅导员时,应根据学校长远规划、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规划,从源头把关,严格按照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综合素质优良的要求,实现辅导员专业化发展。

4.来源优先原则

当辅导员开始走向专业化之后就是一种社会职业,这就要求高校辅导员的来源不应只局限于高校应届毕业生或在职教师,而将视野拓展到更广阔的社会环境中,多层面、多渠道选拔辅导员,这是充实辅导员队伍力量、丰富队伍结构的现实需要。可以从其他高校引进优秀毕业生,引他山之石来攻玉,便于学术交流,同时管理经验也能得到交汇;可以从学校年轻专业教师和党政管理干部中,挑选一批思想觉悟高、热爱学生工作的教师担任兼职辅导员,形成以专职为主、兼职为辅的专兼职有机结合、优势互补的辅导员队伍;也可以尝试面向社会招聘一些政治思想觉悟高、富有专门工作经验、热爱学生事务管理的社会优质人员,利用他们丰富的社会经验,起到对学生的有效指导。

三、辅导员选聘的标准

严格把好选拔这一关,是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关键。选聘辅导员,既要做到数量充足,又要“优中选优”,在自愿服从、合理安排的前提下,对进入辅导员队伍的人员执行严格的选聘标准。“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具备本科以上学历,德才兼备,乐于奉献,潜心教书育人,热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事业;具有相关的学科专业背景,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接受过系统的上岗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这是《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规定的选聘辅导员的标准。各高校在这个标准的指导下,可以根据本校实际在某些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选聘标准的确定要体现出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趋势,反映出高等教育事业的目标与要求,反映出辅导员素质的发展方向及其工作内容特征。总体而言,辅导员的选聘标准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严格政治标准

选聘过程中首先要坚持以德为先的政治标准,严格选拔政治过硬的人员充实到辅导员队伍中来。建立辅导员制度的思路就是要在教师和学生中建立一支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从根本上保证党对高校的领导,保证我国高等教育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因此,辅导员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是高校辅导员作为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学生管理者的最基本的要求。选聘的辅导员必须是一名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坚定的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勇于坚持真理、勇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并同一切不良现象作斗争,言行一致、实事求是。在重大政治问题上立场坚定,旗帜鲜明,与党中央保持一致,自觉维护党和国家的利益,能深入理解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给学生以正确的理论指导。深入领会和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紧密结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际,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2.严格专业标准

如今进入高校从事教学和管理工作必须具备硕士学历,这是大学人才引进的基本要求。因此,辅导员至少也得具备硕士学历。辅导员工作本身也需要辅导员具备比本科高一级的学位。选聘辅导员不但要有利于辅导员的专业化发展,而且要有利于学校后备干部的选拔和培养。辅导员工作是一种综合性的工作,需要综合运用多种学科的专业知识,尤其需要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与心理学、运筹学、管理学、人才学等人文方面的知识积淀。另外,辅导员还应具备一定的应用性的知识,比如政治、法律、道德等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会在辅导员的思想教育工作、道德引导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3.严格道德标准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是塑造和净化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社会道德规范的示范者,辅导员的道德情操、作风习惯都会对大学生产生示范性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崇高的职业道德是高校辅导员素质的灵魂。身教重于言传,要想使教育对象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辅导员必须具有崇高的道德品质和精神境界。首先,爱岗敬业。辅导员是一项非常艰苦而复杂的工作,如果不是出于对这项工作的真心热爱,是不可能出色履行职责的。其次,作风正派。作为高校德育工作者,辅导员的一言一行都是无声的教育素材,对学生的行为具有导向作用。再次,襟怀坦诚。辅导员与其教育对象之间除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关系外,还是朋友关系,只有以诚相待,才能真正赢得学生的尊重,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

4.严格能力标准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高等教育的发展,对高校辅导员的能力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标准。一是组织管理能力。每位辅导员要负责200名甚至更多的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工作,是否具有良好的组织管理能力是辅导员能否顺利开展工作的关键。辅导员应该根据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时间采取不同的方式来管理学生或采取不同的途径组织学生开展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各方面能力。辅导员还要懂得如何制定和使用相关的规章制度规范学生行为。二是领导决策能力。作为具有行政工作者角色的高校辅导员要贯彻执行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组织开展各种校园文化活动,经常会碰到需要当机立断、及时予以处理的事情,这就要求他们必须具备领导决策能力。三是沟通协调能力。辅导员工作主要面向大学生,经常深入学生中间与学生进行对话和交流,不仅能拉近与同学之间的距离,而且可以更好地开展教育工作。辅导员要处理好辅导员自身、学生、班级、年级及学校相关部门等各种层次之间的关系,使集体处于最佳状态,从而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都需要辅导员具有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四是语言表达能力。辅导员是处于学校和学生之间的“媒介”,担任教育方针政策或者学校各项制度的传达、执行和向学生主管部门反映学生问题的任务,经常要进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良好的表达能力是完成这些任务的关键。五是学习能力。在知识经济时代,任何既得的知识能力都不是一劳永逸的,需要在实践中不断通过学习而得到丰富或更新,辅导员工作也是如此。社会在发展,教育实践也在发展,作为一名优秀的高校辅导员只有转变思想,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招聘的辅导员要具备基本的外语和计算机能力:英语水平要通过大学英语六级考试,计算机要掌握基本的办公自动化操作,这是目前就业市场的一般规定。此外,辅导员还应能运用网络这一重要媒介开展工作。

5.健康心理素质

健康心理素质是辅导员高效率、高质量工作的素质保障。首先,自我调控能力。辅导员工作面临各种压力,有日常工作、学习的压力,也有突发事件所带来的难以预料的冲击,这都要求一名合格的辅导员必须具有较强的自我调控能力,以应付各种复杂的局面,而且能够根据各方面的反馈信息,适当地调整自己的言行、调节自己的情绪,不断克服缺点、改进工作方法。如果辅导员具有深湛的涵养性和坚强的自制力,在保持自己心理平衡和情绪稳定的同时,还可以为学生做出表率,进而实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其次,开朗的性格。在日常思想教育和管理工作中,辅导员要想更全面更及时地了解学生、发现问题,除了建立畅通的信息渠道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自身要具有开朗的性格,它能在师生间搭建起一个稳固的信息平台,使学生们愿意主动与老师沟通,从而为问题的解决创造条件。

四、辅导员选聘的程序

辅导员的选聘工作要在学校党委统一领导下,建立严格的选聘制度,秉承“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严格把关,规范辅导员选聘的程序,经过公开招聘、笔试、面试、审核、公示等环节选聘辅导员。

1.公开招聘

学校组织、人事、学生工作部门和院(系)等相关单位通过招聘会或网络等各种渠道面向社会广泛发布招聘信息,包括招聘人数、岗位设置、工作要求、任职资格等准入标准和要求。职业准入标准和要求的公开,实行岗位聘任,将辅导员招聘纳入正常的学校人事管理系列,使标准的科学性和程序的规范性有机地结合。辅导员招聘信息和岗位要求既是广大求职者进入辅导员队伍的约束,又是引导和鼓励他们进入辅导员行列确定性的表示。辅导员招聘信息和岗位一旦公开,这就明确了辅导员的基本资格、岗位要求及其人事制度,使得欲进入辅导员行列的人员能够对辅导员工作性质和工作状况抱有确定的合理预期。

2.资格审核

审查个人呈递的个人简历以及相应的初步情况调查,从个人简历中,对应聘者学习情况、工作经历、获奖、荣誉称号等情况作大体了解,并从其原单位或他人处了解相关情况。

3.知识笔试

考试是客观衡量所招聘人员是否具备相关专业素质的最直观的形式。笔试要邀请专家、学者设计科学的合理的且具有很强的职业针对性的试卷,着重考核应聘者的知识基础、思维能力、语言组织能力、文字写作能力等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关的能力。可借鉴公务员考试方式对应聘者的基础知识与职业能力测试进行考察。要有专门的领导负责考试工作的实施和监督,要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考试成绩及时公示。笔试的优胜者通常按照招聘人数的1∶3上报学校招聘工作领导小组,确定面试人员并通知参加面试。

4.组织面试

面试可以设计有针对性的面试考题,着重考察应试者的口头表达能力、心理素质、逻辑思维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等,同时留心观察应聘者反应,以了解其素质、作风和心态。高校应组织学校领导、教育管理方面的专家学者、学生工作的管理部门等组成面试评审组,对面试对象逐一进行单独面试,综合应试者的各方面因素谨慎选留应聘者,避免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

5.任前公示

借鉴各省公务员考试、事业编制考试等录用人员的方法,学校应对拟聘用人员的综合情况予以公布,接受社会各界的广泛监督,保证优秀人员加入辅导员队伍。对选留的辅导员还要进行试用期的考察,通过辅导员实际工作中的表现,确定与其相匹配的岗位。

五、辅导员选聘的管理

高校辅导员的招聘工作目前仍主要由各高校自行组织进行,职业准入的统一性、规范化的程度还不高。在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进程中,一方面各高校要进一步规范辅导员的准入程序和招聘办法,另一方面应加强对高校辅导员选聘的科学管理。

1.消除两种模糊认识

一是将选拔的高标准等同于高学历。辅导员选拔的高标准,体现在辅导员与所管理学生的学科背景的较高切合度上,只有这样才能使辅导员在学生中较快建立工作威信,能够对学生的专业学习提供针对性的辅导。然而,部分高校中存在这样一种倾向,将提高辅导员的选拔标准简单地视为提高辅导员入职的学历要求,不顾学校的办学层次和实际需要,盲目提高资格门槛,忽视了辅导员入职后的发展空间,规定唯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人员才有资格参加评聘,将一批优秀的本科生拒之门外。这种看似严格的做法其实是对辅导员职业准入要求的简单化,学历只能代表知识水平,不能说明更多的问题。如果在选拔时一味强调高学历,而没有较高的职业思想,甚至职业精神缺失,那么再高的学历也无济于事。

二是以教师招聘程序代替辅导员招聘程序。目前,有少数高校简单地用教师招聘程序代替辅导员招聘程序,这样的做法来自于对辅导员工作定位的模糊认识。教师招聘程序是专门针对教师的工作性质和工作要求量身定做的,如果说教师招聘程序重点考察的是学术知识和水平,那么辅导员招聘程序则突出强调的是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工作能力。两者虽然同属高校教师序列,但存在着较大的不同之处,不能相互取代。如果以教师招聘程序代替辅导员招聘程序,那么就会出现学术水平高而职业素养低的现象,长此以往,辅导员队伍的整体工作能力和基本职业素养就难以得到保证,严重时将会影响辅导员专业化的进程。

2.多渠道选聘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要求“高校辅导员选聘工作要在高等学校党委统一领导下,采取组织推荐和公开招聘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目前国内高校选拔辅导员主要有四种方式,即向社会公开招考,从本校毕业生中选聘,从他校引进毕业生和从本校教职工中选聘。通过多渠道的选拔,可以吸纳优秀人才加入辅导员队伍,有利于提高辅导员队伍的综合素质。

3.职业标准的动态管理

职业标准可以说是一个独立的标准体系,它需要动态的管理。辅导员的准入要求应该随着社会需求和高等教育水平的变化而变化。辅导员职业标准的动态管理既需要制度的规范与支撑,更需要制度的鼓励与引导,这是大学制度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13]。就目前而言,在高等教育领域内成立辅导员行业协会,建立统一的辅导员职业标准,并依托专业协会对职业标准进行动态的管理,动态地对各校的专业化程度进行统一评估,才能提高辅导员的专业水准,才能形成相对规范统一、又能动态调节的辅导员选聘机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