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概括主要内容
这是要求考生对给定材料中陈述、反映的事实、情况,加以梳理、整合,把全部材料的主要内容概述出来。它着眼于全部材料的整体、全局。针对综合材料解答这类题目,要抓住以下要件:把握给定材料反映的基本事实(即怎么样、是什么),包括话题以及基本情况或者成绩、问题;对上述基本事实作出分析认识(即为什么),包括分析造成所述情况或者取得成绩、存在问题的原因或者后果,或者对其作出评价;对上述基本事实下结论(即怎么办、该怎么),包括对有关情况作出定性结论,或者阐明事件的发展趋势,或者笼统说明应对措施,或者简要归纳已存建议(注意不是新提出的对策意见,而是材料本身陈述的处置方法建议)。例如申论(投资环境)第一题“概括主要内容”:
投资环境直接关系着一个地区招商引资和地方经济的发展。(话题)成都市在改善投资环境方面做了一些卓有成效的工作,但同时存在不少问题,诸如投资体制不顺、审批环节过多、行政效率低下、“亲商”意识不够、工作作风不实、“三乱”现象严重等等。(问题)这一切严重影响了成都投资软环境,阻碍了成都市的发展。(分析后果)要努力改善成都市投资环境:加大投资体制改革的力度,减少行政审批事项;转变政府职能;改进工作方式、方法;改进工作作风,热情为企业服务。(应对)
又如申论试题(毕业生就业)第一题“概括主要内容”:
当前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难”,反映出人才需求“供大于求”的表面现象。(缘起)但从我国国情、西部大开发对人才的需求和我省各地人才特别是短线专业人才匮乏的实际来看,大中专毕业生“供不应求”。(现状)供需失衡是由于用人政策不尽完善、用人观念不够正确、用人标准脱离实际需要、学校培养的人才不适销对路、毕业生就业观念陈旧等原因造成的。(分析原因)党政各级有关部门尤其是人事、教育、劳动等等职能部门,大中专院校,用人单位和毕业生都要采取措施来解决这一问题。(应对)
而对于个案材料,则要按照起因、经过、结局、评价的逻辑线索,即事件发展变化过程梗概,归纳概括其主要内容。例如申论(李友芬事件)第一题“概括主要内容”:
信用社职员李友芬因演习受到精神刺激而致病,信用社扣发其部分工资并拒绝报销部分医药费,双方因此产生劳资矛盾。(起因)市康复医院鉴定认为李友芬病情与演习中所受惊吓无关。而市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委员会和市劳动鉴定委员会鉴定认为李友芬病情与演习中所受精神刺激有因果关系。市劳动局据此认定李友芬为工伤。(经过)信用社因此起诉市劳动局和李友芬,法院一审判决原告败诉。(结果)法律使这起劳资纠纷得以正确处理。(结论)
2.归纳主要问题
这是要求考生对给定材料中说明、提出的问题,加以筛选、提炼,把其中的主要问题陈述出来。它着眼于材料的局部、深度。解答这类题目,要抓住以下要件:把握基本事实(即怎么样),着重指出问题所在;作出分析认识(即为什么),包括分析上述问题产生的后果或者原因、性质;下结论(即怎么办),指陈述对上述问题的定性结论,或者应对措施、已存建议。例如申论(投资环境)第一题之“归纳主要问题”:
成都市在改善投资环境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存在不少问题:存在体制性障碍,职权交叉,审批事项、审批环节过多;工作效率低下,办事疲沓;部分职能部门缺乏责任心,工作互相推诿,服务不到位;“衙门”作风严重,工作作风不踏实;存在“三乱”现象和以权谋私的腐败行为;部分地方领导、群众缺乏“亲商”意识,存在“仇商”情绪,吓跑了投资者。(问题)这一切严重阻碍了成都市的发展。(后果)必须努力改善成都市投资环境,特别是软环境。(应对)
又如申论(毕业生就业)第一题之“归纳主要问题”:
当前大中专毕业生“供需失衡”。(话题)一方面,我国经济发展特别是西部大开发急需人才,我省无论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地区还是经济发达地区,各地人才特别是短线专业人才极为匮乏,人才“供不应求”。另一方面,毕业生就业渠道狭窄,就业难,“供大于求”。(问题)人才培养和使用的这种反差,反映出用人政策不尽完善,社会各方用人观念不够正确,不少机关企事业单位用人标准过高而脱离实际需要,部分学校培养的人才不适销对路,相当数量毕业生就业观念陈旧等问题。(原因)这一切应该引起各方面的高度重视。(应对)
要注意归纳主要问题和概括主要内容的区别。“主要问题”是对“主要内容”中提出的“问题”部分的内容,更加深入、集中的阐述。比较上述例卷申论(投资环境)和(毕业生就业)第一题“概括主要内容”和“归纳主要问题”的不同答卷,可以看出它们的明显区别。
要注意,归纳的“主要问题”,可能是给定材料反映出的问题、教训、困难,也可能是正面的成绩、经验体会和工作规律。这要从给定材料和命题的实际出发,决不能一概而论,认为“归纳主要问题”一定是指反面的问题。
3.定性归纳
这既不是要求“概括主要内容”,也不是要求“归纳主要问题”,而是对归纳概述内容的范围、具体要求,作出了更为严格的限制性规定。随着申论考试科目的不断完善、发展、改革,其题目要求也不可能一成不变。这样,也不至于陷入模式化、程式化的应答方式。而第一题的这种不同要求,正是命题形式多样化的反映。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审准题目要求,明确归纳概括作答方向;然后要在通读给定材料的基础上,限定精读范围(也要注意旁及延伸连带部分);精读中注意抓紧关键字眼,把握关键用语的层次性;最后按照题目规定扼要归纳概括。而不同类型的定性归纳题目,又有其不同作答要求。
(1)撰写摘要、综述题
这类题目是“概括主要内容”类试题的浓缩、节编版。它要求对全部给定材料或者指定部分材料做全面归纳概括。其作答方式:要按照题目规定和要求通读指定资料,抓准全部要点,善于归纳组合;要注意归类的角度,即归类排列的逻辑标准,这可参照前述概括主要内容和归纳主要问题的作答要件;把握组题思路,或者由综述材料的情况—问题—结果—原因—举措,或者由事件情况的前到后,或者由主到次,由实到虚;注意作答的成文性,一定要按照题目规定要求,写成内容完整的短文。
(2)专题集纳性归纳概括题
这类题目通常要求根据给定材料,围绕指定专题限定的内容范围加以集纳,一般要直接从给定材料中甄选、归纳组合成段,客观性极强。作答时,应扣紧材料加以归纳、整合、阐述,不多加发挥;主要运用说明叙述方式,客观作出归纳概括,不必多加引申分析阐述;答题思路多用总分思路,少用递进思路。例如申论(雷锋精神)第一题“根据给定资料,请简要概括几十年来广大群众学习雷锋精神的基本情况”的答卷:
几十年来雷锋精神影响着广大青年和群众。层出不穷的先进人物先进集体、舍己救人的大学生、做好事不留名的年轻人,都把雷锋作为道德楷模。时下,具有强大感召力的雷锋精神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融为一体,学雷锋已逐渐赋予新的内容和形式,人们做了多元化探索和多种有益尝试。广大群众正努力摒弃学雷锋口号式、季节式、程式化、简单化等形式主义倾向,但更反对把雷锋商业化、娱乐化、低俗化等亵渎雷锋精神的做法。雷锋精神必将成为我国人民核心价值观。
这是以“几十年来”的时间跨度为线索,以“广大群众”为对象正面介绍,以“学雷锋情况”为陈述事实构建并列对举(从时间层面对材料纵剖)情况,极为客观地作了简要归纳概括。
(3)归纳概括不同(或者对立、矛盾)观点(或者反差)题
这类题目要求按照题目规定的指向,对给定材料中所反映的不同意见、看法、举措,予以客观提炼、归纳、概括、整合。作答时,要注意题目规定的实质性要求,抓准关键词语;要根据题目要求,注意阅读材料的重点,是区别、差异,还是分歧、矛盾或者对立、反差之处,作答时要把握题目措辞分寸与区别;要注意相关部分内容的完整性;罗列对举要点时注意排列的逻辑顺序,从主要到次要、重点到一般;多用总分思路构成语段。例如申论(治理楼堂馆所)第一题“给定材料所暴露的问题,从许多角度、不同层面反映出一些巨大反差,请用400字以内篇幅,简要归纳出这些反差”的答卷:
部分机关单位违规修建豪华楼堂馆所造成如下反差和对比。这些违建典型与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严格控制党政机关办公楼等楼堂馆所建设,努力降低行政成本,建设节约型政府,反对奢侈浪费的规定有极大反差;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地方财政严重亏空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较低形成极大反差;与当地街道破旧,有些群众住房困难,学校尚有危房形成鲜明对比;不少地方、部门和单位讲排场、比阔气,花钱大手大脚的奢侈之风与群众的强烈反映之间,有的地方政府把修建豪华办公楼当作“展现地方形象”的“政绩工程”,与败坏政府形象,招致群众反感形成反差;有的党政机关、大型国企培训中心的工作要求与培训中心经营不善,甚至功能严重异化造成巨大反差;我国部分党政机关和单位讲排场、比阔气,花钱大手大脚,违规修建豪华楼堂馆所的奢侈之风,与如同普遍民居的或者非常简陋的美国、印度等国政府大楼形成强烈对比。
该答卷从不同方面归纳概括了给定材料所反映出的各种反差对比,极为全面客观且主次分明。总分思路构建的语段条理清楚逻辑严谨。
(4)解释概念题
这是要求对有关名词概念予以解释。作答时,要注意审准题目,抓准所要求“概念”的准确性,集中于规定阅读片断;这种名词概念的解释,通常是从概念的外延入手,而不是从其内涵入手;要注意解释概念用语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尽量不用自己的习惯用语,多用给定材料中的现成语言。例如中直机关2007年公招考试申论“土地问题”第三题2小题“根据‘给定材料6’,试分别解释‘存量土地’和‘地荒’的含义”的答卷:
所谓“地荒”,指土地供应中已经出现无地可供,不再向开发商和土地使用者提供土地的情况。
所谓“存量土地”,指不按经济规律办事,盲目铺摊子、上项目、大面积征用土地,或者因土地管理不力而出现的变相非法批地、盲目征用或出让土地,或者城乡规划中粗放用地而占用大量建设用地指标,而这些征地又没有使用长期闲置的土地。
上述答案的内容,在给定材料中是有所反映的,作答时只需对其认真遴选、归纳、整合。
(5)提炼主题(或者段旨)题
可以是全部材料的主题提炼,也可以是对部分材料或者某一语段的主旨(主题)的提炼。后者就是浓缩的主题、中心思想的解答方法。作答时要注意按照题目要求,阅读有关部分材料,把握有关部分材料的深层次思想内容,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提炼、归纳概括主题或者段旨(层旨);通常采用“某某问题(事件、情况、事实),说明(反映)了……揭示出……”之类语句,用递进思路组段;归纳概括时注意语言的精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