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师道的典范

师道的典范

时间:2023-03-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诸如此类的生活琐事举不胜举,作为陕西省的教学名师和师德标兵典范,赵先生当之无愧。现转述赵先生2015年教师节现场发言的若干片段以重现师道之惊魂!——“为人师表”的自觉。“表”即表率,为人师表,其实是师为人表,即师应为人的表率。所以,老师的言行、为人,绝非小事,教师的为人师表事关重大,意义深远。

俞秀玲

赵馥洁先生于1940年出生于陕西省富平县,1964年毕业于西北政法学院哲学系,此后一直在高校从事哲学原理、中国哲学史、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学和研究。

记得当年我初入政法园时便闻得同行屡次说起赵馥洁先生做学问的执著和名气,直到有一天我亲自面见先生并与先生一起共事,才切身地体会到了赵先生的学者风范和儒者情怀,由衷地惊叹和佩服先生做学问的深厚功底和为人处世的谦和、儒雅。

赵老师精神矍铄,亲切温和,每每言谈举止间,更时时流露出身为儒者大师的儒雅风范,毫不隐讳地说,赵先生不论是在治学,还是在做人方面,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高风亮节典范。

记得几年前因为分房风波,学校的一些年轻博士闹起了分房事件,德高望重的赵先生身先士卒,率先退出了分房人员行列,并儒雅地表示:“没关系,我又不是没有房子住,房子小点没事,能住,先让没房的年轻博士们参与分房吧……”,寥寥数语,却透显了赵先生高风亮节的儒雅风范和做人的谦和。他是我们年轻人学习的标兵和楷模。

诸如此类的生活琐事举不胜举,作为陕西省的教学名师和师德标兵典范,赵先生当之无愧。他不仅为我们树立了生活的好榜样,更为我们师道之从点明了“航标”方向,我不能忘怀他老人家在2015年度教师节的一席发言,听者为之动容,行者为己之未能做到如此而汗颜!现转述赵先生2015年教师节现场发言的若干片段以重现师道之惊魂!

——“为人师表”的自觉。“为人师表”一语见于《北齐书·王昕传》:“重其德业,以为人之师表。”“表”即表率,为人师表,其实是师为人表,即师应为人的表率。这一命题体现着为师与做人的关系,进而也体现着教书与育人的关系。处理为师与做人关系的根本原则是作好教师首先要把人做好,而且要成为做人的榜样。学生学习老师、敬慕老师,老师熏陶学生、影响学生,是教育活动的必然的客观的效应。所以,对于老师个体来说,对学生的做人产生影响(无论是良好影响还是不良影响),并不取决于教师的主观意愿如何。就是说,即使师不认为自己是表率,或不愿作表率,但学生总是以“为人师表”来要求教师、衡量教师、评价教师。师的为人如何,学生会有切身感受,会永远记得,而且会传向社会。即使老师不想让学生向自己学习,或者认为自己不值得学生学习,都不能完全决定学生不向教师学习,更不能完全消解老师对学生的影响。所以,老师的言行、为人,绝非小事,教师的为人师表事关重大,意义深远。从这种意义上说,教师是”高危“职业,稍有不慎,误人子弟是极易发生的。包括知识传授上的失误和人格影响上的失误。所以要求自己“为人师表”、“做人师”是由教师职业的本质决定的。为人师表的自觉本质上是教师的职业自觉。

——“转识成智”的自觉。“转识成智”源于佛典,这里的含义是指将知识转化、升华为智慧。教师的转识成智自觉,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教师将传授的知识转化升华为智慧;另一方面是引导教育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转化升华为智慧。前者是后者的前提和条件。

一是教师自己的“转识成智”。教师的学习是“闻道”,孔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教育的本质是“修道”,《中庸》云:“修道之谓教”。教师的首要职责是“传道”,韩愈曰:“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就是传授知识和道理,传授方法和技能。具体而言所传之道包括知识、观念、理论、思想、信念、信仰、理想、方法、技能等诸多层次。而要“传道”首先要“载道”,教师要首先成为道的承载者。“载道”就是将上述的道的内涵(知识、观念、理论、思想、信念、信仰、理想、方法、技能)内化为自己的知识结构、精神境界、内在灵魂和生命过程,使自己承载大道、与道合一。老师只有对自己所传授的课程及其内容有深沉的热爱,深入的理解,深切的体悟,融会贯通的把握和得心应手的运用,才能内化于心、转识成智。

说到师道之根本,赵先生特别强调,作为一名教师最重要的品质有三个方面,即:对事业要忠诚,对学生要关爱,对学问要严谨。先生更结合自己四十年来的心得体会提出做教师应该树立的基本理念,他认为这些理念是:“人本,人文,人师”!尽管只有简短而精炼的六个字,但是却凝结了赵老师这四十多年以来对教师生涯的深刻理解,先生由此而实现了个人职业、事业、人生的三位一体化——他将教师职业当作毕生实现个人价值的伟大事业,可以说,先生已经将这项伟大的教育事业内化至自己的生活乃至生命之中,教育成为了先生的“人生方式”。

先生的为学为人对我的人生产生了重要而深刻的影响。

先生治学用功,刻苦勤学。他藏书甚丰,从家里到办公室,映入眼帘的是一片书的“海洋”。为了抓紧时间看书,先生的生活几乎很规律,每天早上9点中必定准时出发到办公室研学,下午6点准时回家吃饭,几十年如一日,长此以往,养成了“康德”式的生活规律,大凡有事找先生,在这个时间点一定能找到。其实,赵先生就是第二个康德!先生在诸多研究领域都有大量的有分量的成果问世,他蜚声海外,靠自己的刻苦严谨为自己博得了殊荣,这是先生为学给我们的启迪之一。

先生勤于思考,思想敏锐。尽管已是75岁高龄,但是先生一点都不怠惰,他长于理论思考,常常在思想研究方面显现出思想敏锐和擅长理论的特点,尤其在各种被邀场合,现场发言引经据典,信手拈来,这与先生常年的积累和思想的敏锐是分不开的。先生常常教诲我们年轻人,要多读书,而且要会读书,要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只有经常思考才能形成一些新的看法。先生大半生致力于中国哲学史、思想史领域的研究,在学术界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的一家之言,尤其在中国哲学价值论方面独当一面。

先生淡迫名利,专心问学。尽管至今已蜚声海外,但是先生并不以此为傲,反之,他为人低调,淡迫名利。先生是一位多才之人,他不仅有着很高的学术造诣,而且具有“感召”之才。学校曾经在多年前任命先生做学校相关部门领导,但是先生为了集中精力专心问学,断然放弃了行政职务而就心于学术。人的经历是有限的,要想在学术研究方面取得成绩,就必须集中精力,排除杂念,专心问学,赵先生为了治学,放弃行政职务,正是这样的选择才造就了堪比“康德”的学术名人。先生淡迫名利、专心问学的精神,在当今注重功利、唯官唯上、学术浮躁的社会环境中,尤其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

先生为我们西北政法大学所有的师生,乃至整个陕西省,整个社会以身作则,铭写了“为人师表,行为师范”的师德标兵篇章,铸就了师道之魂!先生的平生风义和儒者情怀是我们行进的榜样和航标!

“休悲白发侵双鬓,一抹斜阳山更娇!”这就是赵馥洁先生,一个充满了儒者情怀的大儒、名师!

赵先生秉承了宋明理学时期的关中大儒张载先生的职责和使命而孜孜不倦:

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

(西北政法大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