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病人的恐惧紧张心理

病人的恐惧紧张心理

时间:2023-03-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神秘的手术、治疗中的疼痛、不适也会产生恐惧的心理。病人患病后,往往有一种肉体上的痛苦和心理上的不安,而且手术对病人来讲常是万不得已的,以致手术前患者产生极大的精神压力,出现焦虑、恐惧心理。门诊手术均在清醒状态下进行,患者多较紧张,个别病人往往可出现晕厥现象,以致术后酿成严重后果。医务人员的行为,直接影响病人的心理感受,对违反手术室规定的行为要坚决制止。

当病人到医院的那一刻起,就意味着要查出某一种疾病,当病理报告判定是癌症或濒临死亡的疾病,对病人来说如晴天霹雳,一时难以接受,有的甚至昏迷过去,患者因病来到医院,有些检查和治疗,如剖腹探查、骨髓穿刺、碘油造影、胃镜检查、膀胱镜检查、放射治疗、截肢、摘除器官或切除病理组织等,确实给病人带来疼痛、不适和痛苦。对神秘的手术、治疗中的疼痛、不适也会产生恐惧的心理。恐惧也是病人常见的心理反应之一。表现为害怕、受惊的感觉,有回避、哭泣、颤抖、警惕、易激动等行为。生理方面可出现血压升高、心悸、呼吸加快、尿急、尿频、厌食等症状。恐惧与焦虑的区别在于恐惧是有比较具体的危险或威胁,威胁不存在时,恐惧也就消失。

许多患者一听到“手术”这个词,便开始紧张、恐惧,甚至会焦虑不安。这种心理对要做手术的患者是很不利的。高血压的病人可能会导致血压升高,心脏病病人可能会诱发心绞痛的发生。不但如此,还可能使机体抵抗力下降,机体耐受力降低,使术中应激能力下降,对手术造成一定的危险性,并且不利于术后的康复,导致并发症的发生。病人患病后,往往有一种肉体上的痛苦和心理上的不安,而且手术对病人来讲常是万不得已的,以致手术前患者产生极大的精神压力,出现焦虑、恐惧心理。老年病人性情较怪癖、固执、易怒,不易合作,同时又害怕孤独,希望有人探视,有人真正关心他们,为他们解除寂寞。另外,手术是一种强烈的心理刺激,因此恐惧和焦虑是术前病人最普遍的心理状态,病人在局部麻醉下接受手术,除了承受某些局部的疼痛外,更重要的是体验一系列复杂的情绪变化,如忧虑、恐惧、紧张、烦躁、疼痛等。手术病人尤其是首次手术病人,一般对麻醉也有强烈的恐惧心理,一是担心手术失败,担心让实习医生在自己身上“练刀子”。二是担心麻醉后一睡不醒,对生命安全的担忧。特别是在手术前晚与送入手术房间的时刻,应激反应最为强烈,单纯术前药并不能有效抑制病人入室时的心理应激反应,这可能与术前药并不使病人意识消失,入室后恐惧心理油然而生,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不能避免或减轻。因为心理应激反应除与外界环境变化有关外,还取决于人对环境变化和生活条件改变的认知与接受能力。假如病人对将要发生的事情有心理准备,则心理应激反应可能大大减轻,甚或完全不发生。术前访视工作,使病人对麻醉手术已有所了解,对麻醉医师已产生信任,心理应激反应得到一定的阻抑,再加适量术前药,入室时的心理应激反应得到有效控制。病人希望在术中能避免或减轻疼痛,并且希望亲属能给予同情、理解、关心和支持,医护人员能尽心尽力地精心照顾和给予帮助。

门诊手术均在清醒状态下进行,患者多较紧张,个别病人往往可出现晕厥现象,以致术后酿成严重后果。病人可以体验到手术的全过程,尽管在术前要注射一些镇静药,但大脑在应急状态下仍然十分清醒,手术室器械的声响、医务人员的言行都会给患者产生影响。

一个星期前,张小姐因手部肿物,在医院手术治疗,由于是第一次上手术台,她当时的心情非常紧张。躺在手术床上,医生开始为张小姐消毒,然后注射局部麻醉。由于是局部麻醉,所以张小姐的大脑一直保持清醒,对当时的情形记得很清楚。她回忆道,手术进行了大约15分钟后,手术室里突然响起了手机电话铃,“当时听到手机铃声我觉得很奇怪:怎么会有人把手机带进手术室呢?”可接下来的事情更是把张小姐吓了一跳,一个护士竟然将电话放在医生耳边,医生就这样边讲电话,边为我做手术。

张小姐说:“医生这一通电话大约持续了5分钟,我躺在手术床上全身发抖,被吓出了一身冷汗,病号服都湿了。”

可更让张小姐没料到的是,到了缝针的时候,医生竟然叫护士打通电话,再次边给张小姐缝针边讲了起来。在短短半小时的手术时间里,医生打了两次电话。虽然从内容上判断这位医生是在讲公事,并且好像是一个科研项目,但张小姐仍然十分不解,她说:“医生在这种情形下手术,能保证不出事吗?病人能不捏一把汗吗?”

医务人员的言行举止及医疗环境对其的影响,如医生对病人的心理支持不足或医生轻率的言行举止造成病人的误解,而导致病人对医生缺乏信任感以及陌生的医疗环境等易使病人产生不良的心理反应。医务人员的行为,直接影响病人的心理感受,对违反手术室规定的行为要坚决制止。手术前,医师要与病人多沟通,让他们了解更多的关于他本人这种疾病的知识,以达到很好地配合医师手术的效果。即将面临手术的病人,病人术前对手术了解不足,缺乏医学知识,把手术、麻醉想象得很神秘,乱猜想,强烈的求知欲望的获得促使他们如何渡过手术关的信息资源显得迫切需要,术前和术中对病人的心理干预是医师必须熟悉的课题。

曾经体验过疼痛的患者,对疼痛会有十分强烈的恐惧感,尤其是小儿对疼痛害怕,哭闹就是一种对疼痛的心理反应,一则是通过哭泣来释放自己的压抑和恐惧心理;另外是通过反抗,不与医务人员配合,就可能不会有疼痛的体验。当然,成年和老年病人也畏惧疼痛,他们的情感释放只是另外一种方式罢了,有的表现为缄默无语或语无伦次,有的全身寒战,直冒冷汗。这时家属和医务人员的安慰会给患者舒解心理压力。在治疗中给予语言安慰,辅以镇痛和镇静药物的应用,有的产妇在分娩时有丈夫的陪伴,可解除产妇的紧张,使疼痛减轻。有的医院在手术室内播放音量适中的轻音乐,可缓解病人在等待手术期间的陌生、紧张、恐惧和焦虑感。对人体能够产生镇静、降压、安定、调整情绪等不同效能,既有利于麻醉诱导,又能带给病人人性化的关怀,安抚医患情绪,使麻醉和手术顺利进行。

手术后的病人心理问题集中表现在伤口疼痛、对预后的担忧、以及疾病的最终结果,这段时间更需要家人和医务人员的照顾和安慰,因为疼痛心理和生理上产生了一系列变化(如失眠、做噩梦、厌食、脾气暴躁等症状),有的还可产生孤独、抑郁的心情,如果手术病人清醒后医务人员及时向他们报告手术成功的消息,对病人是莫大的安慰和鼓舞,对改善病人的心理有重大的影响。

一项调查表明,首次入住肿瘤科的患者其心理除具有一般依赖性增加、自尊心增强、主观感觉异常、情绪易波动、急切盼望得知手术后病理报告外,其突出的心理特征为恐惧。患者平时身体健康,由于体检或身体突然不适来医院就诊被收入院治疗,毫无思想准备,看见入住“肿瘤科”便忧心忡忡,望而却步,感到自己得了不治之症,突然丧失了生活的勇气,加之周围人的紧张和过分关心,加重了其心理负担。女性乳腺肿瘤患者在手术前后,常出现自身脏器的损失感,担心手术失去女性特征,减少了吸引力,致使夫妻感情破裂,感到精神压力很大,加之突然的环境改变导致患者的不适应感增强。另外,患者对疾病的治疗缺乏了解,害怕手术等更加重了患者的恐惧,由此产生一系列的心理反应。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猜疑心理,在疾病确诊前,既想了解自己的病情和预后,又害怕知道真相,而对医务人员和亲属的言行、表情特别敏感,怀疑对自己不讲真实病情,怀疑自己得了不治之症。患者同时存在焦虑不安的心理,患者感觉极度紧张、恐惧伴有难以忍受的不适感,有的表现为严重自卑。他们害怕因患病失去职业、地位,减少或失去经济来源,由当初恐惧或侥幸转为自怜和怨恨,愁闷不已,情绪极度消沉,怨恨世界对自己的不公平。有一定职位的人表现更为强烈。癌症晚期的病人,肿瘤侵犯神经有难以忍受的疼痛或广泛转移呈恶液质,患者极度痛苦,而产生绝望心理。表现为焦虑不安、易激动、暴躁、孤独消沉,丧失治疗的信心或拒绝治疗,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

要消除病人的恐惧心理,不但需要医务人员的配合,还需要家属一起参与,以更好地“读懂”病人的真正需求。

我有个朋友是一个非常独立、自信的女性。她妈妈患了癌症,由于癌痛使妈妈的心情非常不好,情绪低落,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疾病上,并将病痛发泄到丈夫身上。女儿采取的方法非常另类:她很少询问母亲的病情,她总是打电话寻求母亲的帮助,比如事业不顺、老板误解,让妈妈帮她出主意?过几天,又撒谎说男朋友花心,她伤心极了。她在电话里哭哭啼啼,妈妈一听女儿这么“可怜”,心急如焚,天天把心思放在女儿身上,本来以为女儿大了,自己撒手走了也没有什么担心的了,可现在女儿不开心,做妈妈的怎能袖手旁观呢?女儿在电话里“作秀”,希望妈妈去她所在的城市帮助她。这招非常灵,妈妈天天惦记女儿的事业、爱情,因此转移了病痛的注意力。

在这个例子中,让生病的母亲觉得自己仍然是孩子的主心骨,她倒下了,孩子的事业、生活会一塌糊涂,这种精神力量会支撑她,给予她战胜疾病的勇气,从而消除对肿瘤的害怕心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