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密切观察 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是人体的生命体征,是衡量机体基本情况的可靠指标,必须认真测量和记录;同时还要注意观察患者的神志、瞳孔变化,及时向患者和家属提供病情好转的动态信息,以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但对于精神高度紧张、神志清醒且目前情况不稳定的患者,注意做好保护性医疗。
2.认真护理 全面、仔细评估患者,根据患者存在的护理问题,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以促进患者的恢复和增加患者的舒适度。如针对患者感染后出现高热、食欲减退等问题,可以遵医嘱给予抗感染治疗、降温护理,补充液体、改善膳食,做好口腔护理、皮肤护理等以保证患者营养、增强抗病能力,增加患者舒适度。
3.心理疏导 因为急性期患者不是面临生命威胁,就是身体遭受巨大的痛苦,心理处于高度应激的状态。此时,如果进行良好的心理护理,就会缓和其紧张、焦虑情绪,有助于其转危为安。因此,护士在接待此类患者时,态度应和蔼、热情,动作应稳妥、迅速,对患者要同情、关心和体贴,真正做到急患者之所急,想患者之所想。一方面用简明易懂、和蔼亲切的语言给予患者解释与安慰,使其消除紧张、恐惧心理;另一方面,积极组织抢救,在抢救时做到沉着、冷静,护理技术操作准确、熟练,给患者及家属以安全感。同时还要劝说家属稳定其情绪,取得他们的理解和配合。主动向家属交代病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使家属有思想准备,共同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使患者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与护理。对于慢性疾病突然恶化的患者,应给予患者适当的心理支持和心理疏导工作;对急性患者,无论预后如何,原则上都应给予肯定性的保证、支持和鼓励,尽量避免消极暗示,使患者能够身心放松,感到安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