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交际活动中,特别是在一些慰问、会客、迎送等人们接触不多而时间又比较短暂的场合中,有些人容易发生把称呼弄错的张冠李戴的现象。这样不仅失礼、令人尴尬,有时还会影响交际效果。
耿世佳是一家大公司业务部门的负责人。一次,公司派她去和另一家公司的负责人洽谈合作。在谈判过程中,因为一个问题她和对方的观点产生了分歧,于是她对对方一位姓王的负责人说:“张先生,我觉得您这份策划案,不会为我们公司带来预期的效益。”说完之后,会场一片寂静,大家把眼光全部都聚集到了她身上,但是耿世佳好像什么都没有发觉似的,继续错误地称呼对方的另一位负责人,结果全场一片哗然。
最后,对方觉得这样的合作者头脑不清晰,生产经营能力不可信赖,从而取消了合作的打算。耿世佳则是为当初自己没有准备充分而后悔不已,但为时晚矣。
可见,张冠李戴的现象必须引起人们的注意,否则,它会给你的交际带来障碍。那么如何避免这一问题发生呢?下面总结出几点经验,可供借鉴。
1.事先要有充分的准备
交际刚开始时,一般双方都要互相介绍,但比较简略,速度也快,印象难以深刻。因此,事先要对会见对象的单位、姓名、职务、人物特征有个初步的了解,做到胸中有数。这样,经过介绍后,印象就会比较深刻。必要时,在入室落座或会谈、就餐前,再做一次详细的介绍。有条件的,交换名片则更理想。
2.注意观察对方的特征,掌握记忆方法
介绍,要留意观察被介绍者的服饰、体态、语调、动作等,特别注意突出特征或个性特征。对统一着装的人,要格外注意观察其高、矮、胖、瘦、脸形、戴不戴眼镜等。
3.注意掌握主要人物
在人员较多,一下难以全部记住时,要首先注意了解和熟悉主要对象(带队的负责人)和与自己对等的对象(指单位、所从事的业务、职务、级别与自己相同者)。现在,一般都不太讲究主客、主从关系的礼节,单从行止、座位的位置上判断是不准确的。如有的人把来客中的司机当成了经理,弄得经理很难堪。
在日常生活中,称呼应当亲切、自然、准确、合理。切忌把人名叫错。这会让人有种不被重视的感觉,自己也会给人留下傲慢不易接近的印象。当然,除了要对上面的三点做好充分准备外,在使用称呼时,还要避免下面几种失敬的做法。
1.使用错误的称呼
主要在于粗心大意,用心不专。常见的错误称呼有两种:
(1)误读,一般表现为念错被称呼者的姓名。
(2)误会,主要指对被称呼者的年纪、辈分、婚否以及与其他人的关系作出了错误判断。比如,将未婚妇女称为“夫人”,就属于误会。
2.使用过时的称呼
有些称呼,具有一定的时效性,一旦时过境迁,若再采用,难免贻笑大方。在我国古代,对官员称为“老爷”、“大人”。若将它们全盘照搬进现代生活里来,就会显得滑稽可笑,不伦不类。
3.使用不通行的称呼
有些称呼,具有一定的地域性,比如,北京人爱称人为“师傅”,山东人爱称人为“伙计”,中国人把孩子经常称为“小鬼”。但是,在南方人听来,“师傅”等于“出家人”、“伙计”肯定是“打工仔”。而外国人则将“小鬼”理解为“鬼怪”、“精灵”,可见这是“南辕北辙”,误会太大了。
4.使用一些特定称呼
“哥们儿”、“姐们儿”、“瓷器”、“死党”、“铁哥们儿”等一类的称呼,只适用于特定人群或场合。另外,逢人便称“老板”,也显得不伦不类。
5.使用绰号作为称呼
对于关系一般者,切勿自作主张给对方起绰号,更不能随意以道听途说来的绰号去称呼对方,还要注意,不要随便拿别人的姓名乱开玩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