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京剧的行当
行当就是京剧中的人物类型,是根据剧中人物的性别、年龄、性格、职业和地位等,通过化妆、服饰等手段加以艺术夸张,形成生、旦、净、丑四种类型,这就是“行当”,是京剧(也是戏曲)特有的一种表演体制。不同行当在演唱方法、表演技巧等方面各有特点,这不仅便于演员更好地学习,也便于观众对舞台表演的理解和欣赏。
京剧的行当分为生、旦、净、丑四大类。
1.生行
生行是京剧行当中的主要类型之一,扮演男性角色,分为老生(包括红生)、小生、武生、娃娃生几个类别。
老生主要扮演中年以上的男性角色,一般是性格忠厚正直、沉稳庄重的正面人物。因为舞台上的老生都挂胡须(胡须,京剧术语为“髯口”),所以又称须生、胡子生。老生一般分为文、武两种。文老生一般演唱文戏,又分为唱功老生和做功老生。唱功老生以演唱为主,表演稳重安详,多扮演帝王、官员、书生一类的人物,如《文昭关》中的伍子胥、《空城计》中的诸葛亮等;做功老生主要以表演为主,唱、念、做并重,如《徐策跑城》中的徐策、《坐楼杀惜》中的宋江等。武老生是指擅长演武戏的老生,一般扎靠(靠,京剧术语,指武将的铠甲)或者穿箭衣,如《定军山》中的黄忠、《打登州》中的秦琼等。
红生是老生中的特殊行当,因为勾画全红脸而称为“红生”,主要扮演关羽和赵匡胤这两个角色,表演凝重简练,以表现人物的威严和气势,如《古城会》中的关羽。
小生一般扮演青年男性角色,扮相优雅、清俊,不戴髯口;唱念是真假声结合,清脆、刚健;表演风格风流倜傥。小生也有文武之分。文小生又分为纱帽生、扇子生、翎子生、穷生等。纱帽生又叫袍带生,一般扮演年轻的官员,扮相儒雅稳重、有书卷气,如《玉堂春》中的王金龙;扇子生因为手里常拿一把扇子而得名,头戴文生巾,身穿绣花褶子,又叫褶子生,扮演风流潇洒、文质彬彬的年轻书生,如《拾玉镯》中的傅朋、《西厢记》中的张生等;翎子生因帽盔上插戴两根翎子(又叫雉尾)而得名,具备较好的翎子功,一般扮演雄姿英发、文武兼备的青年才俊,如《群英会》中的周瑜、《小宴》中的吕布等;穷生扮演穷困潦倒的读书人,一般穿富贵衣,即在青道袍上补上许多花补丁,表示贫穷之意,还表示将来必定富贵,如《豆汁记》中的莫稽、《打侄上坟》中的陈大官等。武小生一般扮演武功高强的青年英雄,分为两类:一是穿长靠的武小生,如《借赵云》中的赵云;一类是穿短打的武小生,如《石秀探庄》中的石秀。
武生扮演武艺高强的角色,多数不戴髯口(戴髯口就是武老生),以真嗓演唱,说韵白。武生又分为长靠武生和短打武生两类:长靠武生穿靠(象征铠甲)戴盔,蹬厚底靴,背插靠旗,执长柄武器,不仅武功好,还要讲究身段功架,如《长坂坡》中的赵云、《挑滑车》中的高宠等;短打武生穿短衣裤,着薄底靴,用短兵器,翻扑跌打、身手敏捷,如《恶虎村》中的黄天霸、《三岔口》中的任堂惠等。另外,“猴戏”中的孙悟空也多由武生扮演。
娃娃生专门扮演儿童角色,头戴孩儿发,身穿茶衣(儿童的服装),以真嗓唱念,要求表现出儿童天真活泼的稚气,如《三娘教子》中的薛倚哥、《锁麟囊》中的卢天麟等。娃娃生没有专职演员,由于儿童角色的台词和表演都比较简单,而且京剧没有以娃娃生为主要角色的剧目,所以多由身材较小的旦角演员兼演。
2.旦行
旦行是京剧行当的主要类型之一,扮演女性角色,分为正旦(青衣)、花旦、花衫、武旦、老旦和彩旦几大类别。
正旦是旦行最主要的类型,一般扮演端庄、贤淑的青年和中年女性角色,多是贤妻良母、贞妇烈女之类的人物,以正剧和悲剧人物为主。因为扮演悲剧人物或贫穷女性时常穿黑色衣服,黑色过去称为青色,所以又叫“青衣”。表演要求稳重大方,以假嗓演唱,说韵白,唱、念、做并重,尤重唱功,如《二进宫》中的李艳妃、《三娘教子》中的王春娥、《铡美案》中的秦香莲等。
花旦一般扮演活泼伶俐、爽朗泼辣的青年女性,穿色彩鲜艳的短衣裳,以说京白为主,用假嗓演唱,重做功和说白,动作敏捷伶俐。花旦多扮演小家碧玉、丫鬟之类的人物,如《红娘》中的红娘、《拾玉镯》中的孙玉姣、《坐楼杀惜》中的阎惜姣等。
花衫是旦行中的一个重要行当,融合了青衣和花旦两种表演风格,因为青衣从前也叫做青衫,所以称之为花衫,创始人是王瑶卿。花衫唱、念、做、打并重,如《贵妃醉酒》中的杨贵妃、《霸王别姬》中的虞姬、《四郎探母》中的铁镜公主等。
武旦扮演武艺高强的女性角色,以假嗓演唱,多说韵白,分为短打武旦和长靠武旦(也称刀马旦)两类。短打武旦穿短衣裳,一般不骑马,重武功、说白,以翻扑跌打取胜,如《十字坡》中的孙二娘、《三岔口》中的店主婆等;长靠武旦一般骑马带刀,扎靠顶盔,专称刀马旦,既要有很好的武功,又要有很好的身段、表演和说白,如《穆柯寨》中的穆桂英、《佘塘关》中的佘赛花、《扈家庄》中的扈三娘等。
老旦通常扮演老年女性角色,唱念都用本嗓,多说韵白,有的以唱功为主,有的以做功为主,有的唱做并重,如《钓金龟》中的康氏、《遇皇后》中的李后、《李逵探母》中的李母等。老旦也有扎靠的角色,但是此类剧目和人物较少,如《对花枪》中的姜桂芝、《雁门关》中的佘太君等。
彩旦又叫丑旦、丑婆子,多扮演风趣诙谐、滑稽甚至粗犷豪放的喜剧性角色,常用丑行演员表演。唱念用本嗓,多说京白,以做功为主,表演、化妆都十分夸张,如《凤还巢》中的程雪雁、《拾玉镯》中的刘媒婆、《西施》中的东施等。
3.净行
净行是京剧中的重要行当类型,主要扮演性情豪放、刚烈、忠直、粗鲁或奸诈的男性角色,因为在脸上勾画彩色的脸谱,俗称花脸、花面,取其反意而称之为“净”。净行分为大花脸、二花脸、武花脸三类。
大花脸也叫大面,一般扮演朝廷大臣、元帅、大将之类的人物,以唱功为主,说韵白,所以又称唱功花脸、铜锤和黑头,如《二进宫》中的徐延昭、《赤桑镇》《铡美案》等包公戏中的包拯、《草桥关》中的铫期等。
二花脸一般扮演绿林好汉、草莽英雄之类的人物,重做功,以身段功架、念白和表演为主,又称架子花脸,如《盗御马》中的窦尔墩、《法门寺》中的刘瑾以及众多剧目中的张飞、牛皋、李逵、焦赞、曹操等。
武花脸又称武二花,以武打为主,不重唱念,因此又叫摔打花脸,如《艳阳楼》中的高登、《挑滑车》中的黑风利、《白水滩》中的青面虎等。
4.丑行
丑行是京剧的重要行当类型,常在鼻梁上以白粉涂一个粉块,所以又叫小花脸、三花脸,往往是戏中的喜剧性角色。丑行分为文丑和武丑两大类。
文丑又细分为方巾丑、袍带丑、茶衣丑、老丑。方巾丑扮演有文化又带有酸腐气的儒生、书吏、谋士之类的人物,头戴方巾,身穿褶子,手拿折扇,迈四方步,说韵白,如《群英会》中的蒋干、《乌龙院》中的张文远等;袍带丑扮演职位较低的小官或者帝王大夫中的喜剧人物,戴纱帽、穿官衣,多说京白,如《审头刺汤》中的汤勤、《六月雪》中的山阳县知县等;茶衣丑是丑行中最多见的一类,一般扮演下层小人物,穿茶衣(一种半身的短褶子)腰包,多说京白,如《秋江》中的艄翁、《武松打虎》中的酒保等;老丑多扮演生活于社会底层的心地善良、诙谐幽默的老人,一般说京白,如《乌盆记》中的张别古、《苏三起解》中的崇公道等。
武丑常扮演机警幽默、武艺高超的人物,不但要求武功好、还要念白清晰流利,俗称开口跳,如《三岔口》中的刘利华、《连环套》中的朱光祖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