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用人单位不但不是真心引进人才给毕业生就业机会,更有甚者还要从求职者的身上收取各种费用,加重大学毕业生的负担。这一点值得注意,因为《劳动法》允许企业收取合理的培训费用,因此涉及费用的问题需要你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具体分析,防患于未然。
每一位求职者都希望能找到一份高薪工作。因此,一些用人单位就以夸张、离谱的高薪为诱饵。例如,一家根本就不起眼的公司,开出“欢迎社会新人,薪水5000元起”这样的标语来诱使求职者上钩。等到求职者办理“入职手续”时,对方就会要求应聘者交纳“建档费”“服装费”“风险押金”等费用。
案例分析
(一)
小李刚刚收到一家保险公司的复试通知,这让她十分欣喜。但是该公司接下来提出的要求又让她十分犹豫:该公司要求她在面试时交100元培训费,180元考试费,如果她愿意的话,还可以再交20元就可以将考卷买回家提前做好上交。应聘怎么还要交这么多钱?到底该不该去,想到这家公司的待遇挺高的,如果放弃了就太可惜了,小李进退两难。
与上述案例中类似的费用还有诸如培训费、考试费、服装费、资料费等名目,这些不可靠的用人单位向求职的大学生收取的费用五花八门,有些毕业生不想放弃机会,便会先交费,但往往最后都是“打水漂”。
(二)
毕业生小赵通过网络找到了一家颇有影响力的民营企业。在正式就职之前,他来到该企业指定的培训中心交纳了相关的培训及服装费用。该企业承诺,如果职员在培训后因为企业的原因没有被录用,将退还培训中所有的费用。结果,由于企业人事调整,小赵没有进入该企业工作。但当他向该企业要求退还培训等费用时,因拿不出交费的证据而被拒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