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全国文化艺术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校企合作分委会年度工作总结

全国文化艺术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校企合作分委会年度工作总结

时间:2023-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作为文化艺术行指委校企合作分委会,肩负指导全国艺术职业院校搞好“产教融合”,加快职教事业发展步伐的责任,这是当前职教战线面临的重大课题。文化艺术行指委校企合作分委会根据工作职能和2016年工作计划安排,团结全国艺术职业院校全面理解“产教融合”,同时开展相关“产教融合”工作,现总结回顾如下。全国文化艺术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孙若风同志到会并讲话。

深化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原则。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现校企协同育人”。作为文化艺术行指委校企合作分委会,肩负指导全国艺术职业院校搞好“产教融合”,加快职教事业发展步伐的责任,这是当前职教战线面临的重大课题。现实情况是由于认识水平、社会客观环境和办学条件的不同,各校在开展产教融合工作方面存在着许多差异。文化艺术行指委校企合作分委会根据工作职能和2016年工作计划安排,团结全国艺术职业院校全面理解“产教融合”,同时开展相关“产教融合”工作,现总结回顾如下。

一、分委会2016年工作计划完成情况

(一)开展产教对话活动

根据这两年的做法,全国各行指委都在每年下半年举办一次产教对话活动。对此,年初本分委会拟写了2016年职业教育与产业对话活动计划书,确定今年的活动主题为:破解发展瓶颈问题、寻求校企深度合作。这个活动的特色和亮点:一是组织校企调研互动,寻求合作点;二是多部门(教育部、文化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合作,围绕主题,针对校企协同育人、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现代学徒制试点、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改革创新课题进行对话。

相关工作方案包括:(1)为达到“交流先行经验、破解瓶颈问题、寻求深度合作”的目的,由江苏省文化厅组织全省艺术学校的校领导和部分教师代表,走进江苏省多个文化产业基地和产业园进行实地调研;同时,在相关市文化局的组织带领下,企业家们也到艺术学校进行实地考察;(2)在调研的基础上,找到双方合作的兴趣点,形成双方合作方案并试行;(3)组织全国文化艺术行指委产教对话活动,参加人员为有关部门领导、行指委成员、全国院校和文化企业代表。虽因上级工作计划调整,未能如期举办此次对话活动,但前期已开展了大量准备工作,如撰写产教对话活动计划书和组织相关人员开展实地调研活动等,为今后产教对话活动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二)启动校企共建的艺术高职教育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项目

该项工作是为支持全国文化艺术职业院校与企业共建融实践教学、产品生产、社会服务与培训、领域技能鉴定为一体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其主要特色和亮点是:计划从2016年至2018年,在全国范围内校企共建20个融实践教学、艺术生产、培训鉴定、技术研发等为一体的艺术高职教育生产性实训基地。

活动方案如下:(1)文化艺术职业院校应围绕国家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的精神,紧扣区域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领域的紧缺人才培养需要,重点在艺术表演类、艺术设计类、工艺美术类、非遗文化类和文化传媒类专业,同时兼顾其他的艺术专业申报生产性实训基地。各校申报材料要经过科学的论证,并在上报的申报报告中说明申报该专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2)文化艺术职业院校要创新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模式,选择技术先进、管理规范、经济效益好、社会责任强的规模以上文化企业,与学校进行合作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要按照文化企业真实的生产(工作)要求配置实训设备,引进企业的生产项目,校企共同完成实践教学任务、共同组织产品研发和生产、共同开展社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3)文化艺术职业院校要创新生产性实训基地运行管理机制,实行董事会、理事会决策议事制度,明确学校、企业在建设中的责、权、利,实行开放式运行管理,为周边学校及企业培养技能型人才提供服务,积极争取地方政府、企业和社会对实训基地建设的重视和支持,实现可持续运行;(4)“十三五”期间,计划建设文化艺术职业院校生产性实训基地20个,拟于每年10月10日前申报,全国文化艺术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将组织评选,12月公布遴选结果。每个职业院校仅限申报项目1个,超额申报不予受理。

(三)启动艺术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

该项目为教育部立项项目,以下单位为艺术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浙江艺术职业学院与浙江青年实验艺术团、常州艺术高等职业学校与常州华夏艺博园、山西清徐嫦娥文化艺术有限公司与山西戏剧职业学院、扬州文化艺术学校与省演艺集团扬剧团。建立现代学徒制是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重要举措。艺术职业教育历史上就有师徒相传培养人才的传统。2016年,各试点单位的工作任务应是,进一步细化完善试点方案和工作任务书,建立与现代学徒制相适应的校企合作和管理运行机制,深化工(演)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强经验和理论总结。

该项目的特色在于:以戏曲表演和民间工艺专业为先,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根据时代新要求,进行有艺术职业教育特色的现代学徒制试点。活动主题是支持全国文化艺术职业院校与企业共建融实践教学、产品生产、社会服务与培训、技能鉴定为一体的生产性实训基地。文化艺术行指委拟建立试点工作年报年鉴制度。

具体工作设想有以下几点:(1)合作双方签订协议实现订单式培养模式,制订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2)专业教学与工作室运行相结合,学历教育与非学历培训相结合;(3)创建与之相适应的非遗校园文化,开展传承与创新。

现存问题是:项目开展需要四个试点单位细化完善试点方案和工作任务书。目前,有的试点单位完成较好,有的试点单位却未落实详细方案,而“艺术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试点”要通过教育部验收,需要四个试点单位均按期完成建设任务。

二、分委会根据职教形势的发展,自加压力,创新开展工作

(一)与行业协会共创校企融合平台

为进一步推动艺术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落实文化艺术行指委2016年度重点工作,在6月、10月,两次组织全国部分艺术职业学校和相关文化单位,参观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专业音响、灯光、乐器及技术展览会及开展相关活动。期间组织艺术院校与文化企业的代表及全国演艺设备技术协会的领导,座谈艺术职业教育演艺设备校企合作设想,并初步达成合作意向。全国文化艺术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孙若风同志到会并讲话。孙若风在讲话中着重提出:行业协会身后站着成百上千家企业,行指委要依托他们联系院校开展工作。这次座谈会成功搭建了艺术职业院校与企业和行业协会对话的平台,实现了彼此交流和增进了解的目的。

(二)积极牵线搭桥,为艺术学校和文化企业合作铺路

为了科学搭建艺术职业学校与优质文化企业对接合作平台,充分发挥学校和企业各自优势,有效开展人才共育、基地共建、合作共进,今年10月在常州开展了一次成功的校企合作对话活动,共有近30家艺术学校和文化企业参与,现场气氛踊跃,取得了实际效果。参加的单位纷纷表示,希望政府部门每年都能举办类似的活动。

(三)组织艺术学校代表走访文化企业

以江苏为试点,今年组织了两次由多所艺校领导组成的调研小组,走进数个在业内声誉好、业绩佳、具有代表性的文化企业开展调研活动,重点了解艺术表演领域之外的、新兴的、特别是新业态的文化企业经营情况,增进彼此了解,共商合作事宜。此举受到艺术学校和文化企业的欢迎,为今后双方进一步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四)召开校企合作研讨会

为让在校企合作活动中先行一步并做出实效的艺术院校和文化企业介绍心得体会,让还在徬徨中的院校尽快尝到校企合作的甜头,让更多的艺术院校在实践过程中吸取众家之长、补一己之短,校企合作分委会报请行指委同意,于今年12月在南京召开了“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专题研讨会。参加这次研讨会的代表有:全国文化艺术行指委校企合作分委会的委员、各文化艺术院校代表以及各类文化企业代表三十多人。文化部文化科技司高度重视此次会议,特别委派教育处达昱岐同志参会了解情况。会上,邀请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院长、国家级教学名师、教育部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示范性重点专业装潢艺术设计专业带头人张来源老师以“专业建设与产教融合”为题做主题发言。张老师围绕其教学团队如何顺应社会发展、融入地方经济建设、取得办学成功经验,列举了许多生动事例,给与会者很多启发,为大家上了精彩一课。在经验交流发言时,院校及企业代表也各自谈了校企合作的经验和体会,并对行指委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工作提出了建议。

三、分委会2017年工作思路

在行指委的领导下围绕“搭平台、建基地、抓经验、做服务”开展调研工作,总结经验,争取出台相关政策。

(一)继续开展校企合作平台建设

在今年工作的基础之上,明年将进一步搭建好各类校企合作平台,拟适度扩大规模,挖掘内涵,力求实效。

(二)全面启动全国文化艺术职业院校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工作

支持全国文化艺术职业院校与企业共建融实践教学、产品生产、社会服务与培训领域技能鉴定为一体的生产性实训基地。紧扣区域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领域的紧缺人才培养需要,重点在表演艺术类、艺术设计类、民族文化类和文化服务类、广播影视类专业,同时兼顾其他的艺术专业中申报生产性实训基地。“十三五”期间,计划建设文化艺术职业院校生产性实训基地20个,拟于每年10月申报,全国文化艺术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将组织评选,12月公布遴选结果。

(三)完成行指委交办的其他工作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色,也是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的最大区别。产教深度融合不仅能促进高素质劳动和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还能将职业院校和企业的研发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转型,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因此,深化产教融合,对于加快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具有战略性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