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推进“校团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推进“校团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时间:2023-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开展院团合作,能够带动“双师型”教师培养活动的开展。由傅勇凡导演的大型史诗级话剧《遥远的乡土》,于2016年入选25台国家精品剧目,荣获2016年华东六省一市优秀话剧剧目,该剧曾在北京大学百年纪念讲堂进行展演。

江西艺术职业学院

江西艺术职业学院是江西省唯一一所公办全日制综合性高等艺术院校,名师荟萃、桃李芬芳、群星璀璨,是江西现代高等艺术教育和艺术人才培养的中心基地。学校戏剧表演专业由江西省著名戏剧教育家、导演,前苏联莫斯科国立戏剧学院留学生石慰慈先生创立,专业师资力量雄厚、结构合理、教学经验丰富。在几十年的办学历史中,先后培养了一批在全国话剧影视界有一定影响的知名导演和演员,如获威尼斯电影节大奖的《小城之春》女主角胡靖钒,影视当红明星邓超,“军旅剧一姐”程愫,知名演员宋运成,著名导演傅勇凡、王良波等。众多毕业生,在各地各级院团成为专业骨干。

校团合作在艺术职业教育领域有较好的历史传统,具有鲜明的职业教育特点。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实践,艺术职业院校在开展校团合作上,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并创造了一些成功范例。学校吸取各家之长,大胆创新,走出了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校团合作之路,并在专业教学改革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教学水平明显提高。

一、以院团合作为依据,准确定位人才培养方向

随着表演艺术团体改制为经济独立运作的企业单位,对戏剧表演艺术人才的要求也有了更高的标准。对人才的需求以合岗实用为宗旨,一是需要高精尖表演艺术人才,要求他们必须具备精湛的专业技能,“上岗能干、上台能演”;二是需要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既少又精。显然,这样的人才如果不借助相应的岗位平台,现场接受系统的技能训练,仅靠按部就班的学校教育,是难以培养出来的。为此,学校将高职艺术教育的人才培养准确定位为:为企业、院团生产服务一线岗位培养高技能复合型人才。要想培养出符合表演团体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使自己的毕业生受社会用人单位欢迎,学校必须与艺术表演团体联手,院团合作或院团一体,相互融合、对接,实施院团合作的育人模式。

二、以院团合作为基础,建立长期稳定的实训基地

根据戏剧表演专业课程特点,以及戏剧表演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建设长期稳定的实训基地。第一,校团合作后,学校对艺术院团的人才需求有了清楚的认识。为使学生熟悉未来的工作环境,实现教学过程与演出过程的对接,学校高度重视实训基地建设,先后模拟专业院团的排练演出场所,兴建和改造了排练厅、戏剧影视中心等校内实训场所,真正实现了教学活动场所与院团排练演出场景合一。第二,校团合作后,学校经常组织学生进入省话剧团进行新剧目观看,并对话剧团的各部门进行实地见习,让学生对表演专业的学习内容、今后工作的岗位有直观的认识。第三,不断探索校外实践基地建设经验,不断改进校外实训的模式,在稳定实训基地的同时,实训内容、实训时间也给予基本固定。第四,加强校外实训基地管理工作,根据戏剧表演专业实训的特点,明确实训目标,正确实施有关协议内容,全面促进实训质量的提高。第五,成立由表演行业专家、学者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校团共同开展戏剧表演专业的教学计划修订、教材编写、课程设置、实验实训条件建设等教学方面的相关工作。

三、以院团合作为切入点,建设“双师型”结构师资队伍

教师是办学的主体,一所高职院校,如果缺乏教学理念先进、教学艺术高超、学术功底深厚、实践操作熟练、教学方法创新的“双师型”教师,就很难提高教学质量。只有既能够从事课堂理论教学,又具有较丰富的实践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同时对剧团实际运作方式熟悉的教师,才能够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剧团是高职戏剧表演专业师资个体和整体向“双师型”转化不可或缺的力量,因此,要坚持走专兼结合的道路,构建高素质的专兼职相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开展院团合作,能够带动“双师型”教师培养活动的开展。第一,定期聘请地方剧团的管理精英,到学校指导教学工作,担任兼职教师,使他们及时把新思想、新观念、好方法、好经验引入课堂,使学校教学更加符合社会和剧团对人才的要求,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校团合作后,省话剧团的高精尖演员,如宋运成、刘学军、林翰等,通过层层考核加入到教学队伍中来,有力地壮大了师资队伍。第二,校团合作对专业教师队伍素质和水平的提高也有很大作用,使教师能及时接收到本行业最前沿的信息,加强与剧团优秀演员的交流合作,提升实践操作能力。第三,学校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与戏剧表演相关的演出活动,推动“双师型”教师培养。教师通过参加戏剧演出,既可以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又可以提高教师的技能水平,从而推动“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四、以校团合作为模式,打造精品课程建设及剧目演出

以儿童剧《圣诞冒险奇幻夜》的编创、排练和演出为基础,实行模块化项目教学实验,开展校团合作模式下的精品课程建设。儿童剧《圣诞冒险奇幻夜》,由戏剧表演专业教师毛艳娇创作剧本,并带领学生排练成作品,依托于江西省话剧团完备的舞美、灯光、音响的经典剧场,成功地将该剧推向江西省儿童剧市场。此剧在圣诞节、元旦节、儿童节等重要节假日,曾多次进行商业公演,深受小朋友和家长们的喜爱,已经成为江西省话剧团每年上演的经典儿童剧目。这种由学校创作、经省话剧团推广的合作模式,不仅提高了学生和教师的创作技能和表演技能,也创造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一定的经济效益。省话剧团在自身剧目供需紧张时,也可以借助学校的创作团队,更好地满足文化市场的需求,有效弥补了剧团在人力资源方面的缺口和不足。戏剧专业学生都是严格按照戏剧专业的培养目标进行教育训练的,在学习能力和素质上,基本满足剧团演员的要求。到目前为止,学生先后和话剧团合作了几部比较成功的剧目,如大型话剧《生如夏花》《遥远的乡土》等。其中《生如夏花》为江西省舞台艺术繁荣工程扶持的重点剧目,在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第十四届文华奖评选中获得“文华剧目奖”,荣获全国戏剧文化奖话剧金狮奖“新剧目奖”,并于2014年在北京大学百年纪念讲堂进行展演。由傅勇凡导演的大型史诗级话剧《遥远的乡土》,于2016年入选25台国家精品剧目,荣获2016年华东六省一市优秀话剧剧目,该剧曾在北京大学百年纪念讲堂进行展演。这几部剧目都是学校和江西省话剧团共同打造的经典优秀剧目,参加话剧演出的大部分演员为在校学生。2017年是纪念南昌起义90周年,学校拟与江西省话剧团谋求合作,协力打造一台具有时代教育意义的大型话剧,将校团合作继续深入地开展下去。

五、以院团合作为背景,实现学习就业零距离对接

近些年,戏剧表演专业的学生们通过和省话剧团的剧目合作,以及跟随这些剧目的比赛和展演,不仅提高了自身在人力资源市场的竞争力,也充分吸纳了话剧团的艺术文化精华。学生在和省话剧团合作排练的过程中,不断调整学生与演员之间不同身份的转换,能够更好地适应文化市场对演员素质的要求。在演出期间,学生的艺术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不断提高,有利于学生毕业后更快地融入艺术市场。此外,在和话剧团的校团合作中,学生可以完善自己的职业规划,增强就业竞争力。这些年来,话剧团吸纳了戏剧表演专业相当一部分优秀毕业生并成为演员骨干,达到了育人目标与用人单位直接对接的效果。与此同时,学校也因此奠定了良好的办学信誉和口碑。

我们认为,学校戏剧表演专业的校团合作,体现了四个方面重要意义:(1)可以根据戏剧表演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建立“产学研”结合的教学和实践体系,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服务于学生、服务于企业;(2)可以针对当今艺术市场变化和企业要求,及时调整学生培养目标和课程内容,让专业学习和职业岗位学习两者统一;(3)可以为专业实践课程、顶岗实习和就业提供有力的保障,为学生、教师、企业建立一个交流、沟通学习的平台,通过一些剧目的校团合作,让学生能迅速地适应话剧舞台表演;(4)可以增强艺术类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增强学校“软实力”,把教育和产业、学校和企业结合起来,形成符合自己院校特点的“专业品牌”,在高职院校中起到一定的指导和示范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