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明晰办学定位,突出办学特色

明晰办学定位,突出办学特色

时间:2023-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新的发展形势面前,学校从2016年开始,多次组织教职工开展办学思想大讨论,进一步明确了学校定位,并确立坚持发扬、传承民族文化艺术优良传统,加快完善专业教学体系,培育鲜明办学特色的发展战略。学校着力培育鲜明的办学特色:坚持以创新精神为引领,继承50多年戏曲教学传统,依托广西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培养艺术人才。目前,隆林县、西林县也纷纷与学校联系,要创办具有地域特色的戏曲班。

广西艺术学校

广西艺术学校始建于1959年,是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广西中等职业学校民族文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办学50多年来,学校以戏曲专业为基础,先后开设了10余种专业,其中戏曲表演、杂技与魔术表演、舞蹈表演、音乐表演等四个专业为自治区示范专业。学校为区内外各级专业文艺团体、企事业单位、部队培养和输送了大批艺术人才,一批艺术精英荣获全国“梅花奖”“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奖”“文华奖”“五个一工程奖”“牡丹奖”等奖项;60多人获得国家一级编导、一级编剧、一级演员、一级美术师、研究员等高级职称;师生先后荣获了国内外奖项600多个,其中,杂技国际金奖一个、魔术国际银奖一个,为繁荣广西文艺舞台、振兴广西艺术教育事业、培养文艺接班人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学校在50多年的发展中,形成了优良的教学传统,对今天的办学理念、教学模式和发展思路具有深远的影响。近年来,学校的办学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外部变化:艺术教育竞争态势更加激烈,涌现出大量艺术类院校,对师生等教育资源是一次重新分割;毕业生从“包分配”到“走市场”等等。内部变化:学校原来的教师大多是从院团转入,目前,只有按“事业单位凡进必考”原则招聘教师,有的具有专业特长的考不进,还有的教师得不到进修学习机会,办学理念不适应学校发展的需要等。

在新的发展形势面前,学校从2016年开始,多次组织教职工开展办学思想大讨论,进一步明确了学校定位,并确立坚持发扬、传承民族文化艺术优良传统,加快完善专业教学体系,培育鲜明办学特色的发展战略。

一、明晰办学定位

学校明确了办学定位:建设一所“有特色、有质量、有品牌、有生机、大有发展前途的中职艺术学校”,以此为目标,培养实用型、应用型艺术人才。

(一)坚持教育部制订的培养标准,培养实用型表演艺术人才

学校严格遵循教育部有关艺术教育的规定要求,坚持人才培养标准,一是在国家对中职学校学生免学费的情况下,并不无条件盲目扩大招生规模;二是强调以课堂教学为基础,以分组化教学保证学生基本功训练;三是重视师资队伍建设,不断优化教师队伍的结构与素质。同时,采用院(团)校合作的方式,聘请一些有经验的演员来学校上课,使学生有机会得到具有实际经验的专家指导;四是抓好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特别强调所有专业教学过程中,都认真贯彻以培养实用型、应用型艺术人才为目标的教育理念。

(二)坚持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有力保障

学校高度重视戏曲表演专业和杂技与魔术表演专业教学,保证精力和经费投入。近两年,投入800多万,对专业实训基地、排练场进行了维修,完善了一系列保障戏曲教学的制度规定。从2012年以来,先后出台了与这两个专业教学改革与建设有关的十项决定:《关于加快推进戏曲和杂技教学楼建设的决定》《关于与广西戏剧院合办2014级戏曲班的决定》《关于与广西戏曲院、广西演艺集团深度融合的决定》《关于实施毕业班学生到院团顶岗实习的决定》《关于推进学校重点专业建设的决定》等,逐步形成了改造升级和机制创新围绕于教学,专业设置、专业发展着眼于教学,师资建设和科研成果作用于教学,基础建设和质量支撑于教学的良好局面。

(三)坚持以戏曲表演专业为核心,建设多专业协调发展的教学格局

依托戏剧戏曲专业基础,整合现有教育资源。一是保持和巩固戏剧戏曲专业内涵建设,巩固舞台艺术传统专业优势,打牢基础,为学生以后升学、工作奠定基础。二是重点建设和发展民族舞蹈、音乐、播音与主持、美术等专业。三是探索和研究创意类新专业建设,将动漫设计、宝石鉴赏等专业加以整合,在戏曲专业基础上发展新专业,新设了民族器乐专业,为传统专业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四)坚持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在服务社会中锻炼学生

课堂教学是中职艺术教学的重要环节。一是长期坚持小班化课堂教学方法。专业教学施行“一对一、面对面”“一戏一聘”“一舞一聘”等方式的教学制度。二是重视课程建设,制订并实施“戏曲教学大纲”“彩调剧课程建设”“南部壮剧少儿班计划”等课题,被自治区教育厅列为重点课题,“利用改编传统戏曲剧目教学方法促进舞蹈专业武功技巧课教学水平的提高”“彩调剧品牌课程建设的实践探索”等,获得自治区级课题研究立项。三是坚持强调艺术实践,包括校内艺术实践和社会艺术实践。制定《关于教学实习与社会艺术实践活动管理的暂行规定》,对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数量和质量进行规范。积极开展艺术创作活动,2016年创作演出了反映教育精准扶贫的现代壮剧《劝学》,反映同学间相互帮助的现代壮剧《小米同学的“脚”》,同时学校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艺术实践活动。近两年,学生参加了自治区大型壮剧《花山》《第一书记》、音乐杂技剧《跟斗小子》的演出,参加了上海世博会开幕式演出,杂技节目《朱槿绽放》参加了第45届世界体操锦标赛开幕式演出等等。

二、突出办学特色

学校着力培育鲜明的办学特色:坚持以创新精神为引领,继承50多年戏曲教学传统,依托广西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培养艺术人才。

(一)立足戏曲表演,拓展教学领域

经多年努力,2007年,戏曲表演专业被认定为自治区级示范专业,学校晋升为自治区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2008年,舞蹈表演专业被认定为自治区级示范专业,学校晋升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2009年,被自治区教育厅认定为自治区职教攻坚“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2005年以来,学校先后开设了音乐、群众文化艺术、播音与节目主持、美术设计等专业。近年来,学校抓住地方戏曲发展的新机遇,成立了“戏曲与杂技与魔术专业教学领导小组”,从战略高度来规划广西地方剧教学布局,并与广西戏剧院、博白县、德保县等,联合创办了壮剧、彩调剧、桂剧、采茶调、马骨胡班,地方政府负责选送学生,学校负责教授专业课程。目前,隆林县、西林县也纷纷与学校联系,要创办具有地域特色的戏曲班。同时,学校加大新基础建设,逐步形成传统专业与新专业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格局。

(二)加强师资建设,完善教学保障

一是探索施行教师岗位任务分级制,将以简单劳动的课时制计酬方式,转变为以创造性工作和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导向的任务分级制计酬方式。二是注重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学校印发了《优秀青年教师选拔培养的实施办法》《关于加强学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意见》等文件,每年学校拿出一定经费鼓励青年教师出去培训。三是加大师资引进力度,对在民族技艺里有特殊影响的人才,学校想方设法引进,为今后创办演艺团体储备艺术人才。原广西戏剧院党委书记杨步云,在广西有较大影响力的赵雪君、王予嘉等专家,相继来校任教,既提升了学校的教学水平,又带动了专业建设。

(三)创新教学模式,提升教学质量

一是重视课堂教学,长期采用“一对一”“面对面”“一戏一聘”“一舞一聘”的教学方法。二是进一步完善“教学、创作、展演”三位一体教学模式。三是充分利用专业优势,更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地方戏曲表演专业,采用“零件”教学与“成品”教学相结合,以传统戏打基础,实行传统戏、新编戏、现代戏三戏并举的教学方针,以功促戏,以戏带功;实行课堂教学与舞台实践相结合,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学校教学与剧团实习、实训相结合,校团教师资源共享相结合,订单培养输送与大文化市场需求相结合,直接就业与继续升学深造相结合。多学科专业协调发展,逐步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的良好格局。戏曲专业、音乐专业以“桂花剧场”“实训基地”等演出场所,邀请各地优秀的表演艺术家,到学校边演出边教学;播音与节目主持专业利用学校演播室,每周录制新闻和专题片,边学习边得到实际锻炼。四是建立拔尖学生人才库,制订拔尖人才培养的计划,定期把学校优秀毕业生请回学校,参与汇报展演系列活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