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培养高职学生学习能力的对策研究

培养高职学生学习能力的对策研究

时间:2023-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二,高职院校结合自身办学条件和人才培养需要,拓展技术与技能培养的教育资源,与相关企业开展互动性“产学合作”,学校、企业共同实施高等职业教育,使企业的真实“情境”成为学生学习专业理论、训练专业技能和提高职业素养的最好“场景”。

1.培养高职学生学习能力的具体策略

首先,建立以爱心为基础新型的师生关系,创造和谐的学习环境,转変学生学习态度。因为“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尤其是对那些高中学习成绩差而受到冷落的学生,必须实施“温暖工程”。

第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学生的责任感,树立自信心。学校开设学习指导课、社会行为指导课、职业生涯发展指导课等,使他们确定人生发展的目标,自觉地对自己负责,对社会负责,由此而激发学习的动力。

第三,实行激励教育,为高职学生创造成功的感受和走向成功的机会,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要有意识地把学生成功的心理体验,作为“应试教育”的失败者最缺少的体验。每位教师都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教育点、发展点,从各个方面去挖掘学生的优点,及时地指出并鼓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要多肯定、多鼓励、多表扬,少否定、少冷落、少批评。结合专业特点,举办各种竞赛活动,为学生成功创造展示的舞台;同时,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全国、省、市各类专业大赛,为当地各级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提供专业技能服务。这样既使学生提高了适应社会、适应市场的能力,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善于思考、刻苦学习的自觉性。

第四,学院在教育教学各个方面要为高职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作为教师必须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在教学中要求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内驱力的激发,要紧密结合职业技术学院的特点,改革教学方法,使高职学生逐步寻找到自我发展的道路。

第五,注重学习方法和策略的指导。当一部分学生有了学习的愿望,学习方法就成了主要矛盾。这要求教师除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方法和策略指导外,还要请优秀的毕业生介绍学习方法和学习心得,使在校生能够认识到学习差的原因,树立正确的学习观,还要明确学习方法和策略的重要性,从而在学习中自觉地掌握学习的方法和策略。

最后,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是关键:(1)强化教育。新生入学就进行养成学习习惯的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勤奋好学的习惯是一笔财富,良好的学习习惯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生存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人的成功之本。通过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搞好学习是为了更好的生活,是为了获取生存和发展的能力。(2)明确要求。使学生明确应当养成哪些学习习惯,学校对养成良好习惯的要求和学生怎样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3)强化训练,逐步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一方面要循规蹈矩,按学院要求去做;另一方面要克服不良的学习习惯。学院要制定《学生学习规范》《学生考试规则》,对学生学习的每个环节都有严格的要求和具体的规范。

2.两项典型的培养学习能力的研究

整体性教学研究:

基于整体性学习的职业教育,其目标分类是多维、多向度的。学习目标分为四大领域。即内容——专业的、方法——问题的、社会——交流的、情感——伦理的学习目标。(1)专业的学习目标是指向与专业相关的功能性知识,构成学生的专业能力,其内容要通过专业实践。即在学生独立制定计划、独立实施计划和独立检查计划的背景下进行教学。(2)问题的学习目标指向学生能够独立地获取知识与理解能力的学习过程。这样一种和过程与方法相关的目标,在整体性学习中包括解决问题的方法、实验、独立的学习与工作——即掌握学习与工作的技术。(3)交流的学习目标指向基本的合作与交流技术。例如掌握谈话的规律,开发团队与小组工作,实施冲突管理,具备演讲和演示技术、讨论与辩论技术、自由即兴发言技术。(4)伦理的学习目标指向自我定位与自我发展的能力。强调在日常生活情境中评价与决策能力的开发。涵盖社会认可的价值观与行动准则,例如,政治、社会和经济的价值,道德、审美的价值。由于学习是个体的行动过程,是学生通过学习过程中现实事件的经历而自我启动的过程。为使这一过程能持续地引导学生,职业教育课程教学的逻辑起点必须是学生主观上有强烈求知欲并以积极行动投入学习。职业教育课程教学的基本思路是:使学生借助自我行动将所获得的知识和经验内化以构建于自身,进而实现个体的可持续发展。

情境性教学研究:

传统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缺点是在培养过程主要根据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学科体系来组织教学,实践性教学环节主要是为理论教学服务,实践教学的“从属”地位无法保证职业技能训练的适应性、系统性和科学性,许多实践教学流于形式化和简单化。为提高应用型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我国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必须重新审视实践教学在教学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建立“以实践教学为主体,专业理论教学为基础,以实践教学为主线组织教学活动”的人才培养方案,在“真实”的企业场景中进行“情境化教学”和“情境化学习”,为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提高提供舞台。第一,高职院校通过整合自身已有实践教学资源并不断改善实践教学条件,面向企业发展,以职业标准为导向,参照现代企业生产条件、生产流程、质量标准和环境要求,在校内建立起模拟性的“情境”:它不仅是训练学生实践技能、陶冶职业素养的舞台,也是进行专业理论教学、促进专业理论学习与职业实践更紧密结合的重要场所。第二,高职院校结合自身办学条件和人才培养需要,拓展技术与技能培养的教育资源,与相关企业开展互动性“产学合作”,学校、企业共同实施高等职业教育,使企业的真实“情境”成为学生学习专业理论、训练专业技能和提高职业素养的最好“场景”。

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符合学习的一般特性,但有其自身的特点。从1996年国际经合组织(OECD)对知识的基本分类来看,高职生职业技能学习的核心属于技术方法型知识的学习。这里的技术指“为实现生产过程和非生产性需求的经验和科学的方法与手段的总和”“可分为生产技术和非生产技术(包括市政、科研、文化、教育、医学等)”。在内容上体现了对动作和智能的要求,特别是包含具有智力技能特点的认知策略内容,主要表现为处理工作对象的方法与手段技能、对内调控的反省认知技能的掌握。在职业的涵盖上,技术也不仅仅只局限于生产领域。不容忽视的是,提高高职生职业技能智能化学习水平的另一层重要的含义,就是存在于实践活动之中的默会知识的学习。无数的实践证明,实践的技能很难诉诸于文字;科学的创新根源于默会的力量。默会知识深深地镶嵌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之中,只有通过行动中的体会、琢磨、体验才能学会。默会知识的学习对于如何提高适应一线需要的智能水平是十分重要的。

高职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有其自身的特性:其一,高职学生的学习强调学生发展职业情境学习迁移力,强调学习情境对于知识应用范围的决定作用,认为学习情境与使用情境的要素相似,学习的迁移就容易发生。其二,高职学生的学习强调创新力。以社会、企业的知识应用为目标的高职生的学习应建立在这样的创新机制之上,要形成以市场机制为导向,以知识的生产、经营为核心的有效学习。其三,社会信息化的快速推进,使得一线高素质劳动者获得信息的机会更趋公平,这种公平突出了高职生在学习中要有把信息转化为有效知识这种才智的重要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Weibo Article 1 Weibo Article 2 Weibo Article 3 Weibo Article 4 Weibo Article 5 Weibo Article 6 Weibo Article 7 Weibo Article 8 Weibo Article 9 Weibo Article 10 Weibo Article 11 Weibo Article 12 Weibo Article 13 Weibo Article 14 Weibo Article 15 Weibo Article 16 Weibo Article 17 Weibo Article 18 Weibo Article 19 Weibo Article 20 Weibo Article 21 Weibo Article 22 Weibo Article 23 Weibo Article 24 Weibo Article 25 Weibo Article 26 Weibo Article 27 Weibo Article 28 Weibo Article 29 Weibo Article 30 Weibo Article 31 Weibo Article 32 Weibo Article 33 Weibo Article 34 Weibo Article 35 Weibo Article 36 Weibo Article 37 Weibo Article 38 Weibo Article 39 Weibo Article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