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服务特色不显著
高职院校作为教育与经济连接的桥梁,它的生存和发展与市场状况密切相关,其校园文化不可能脱离社会和社会文化孤立存在。
但是,为数不少的高职院校,“关起门来搞建设”,只是在现有的发展思路和专业建设上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没有敞开门,走出去,与相关行业、市场建立很好的联系,没有把握好以积极为市场和经济服务的契机,来赢得产学结合办学的主动权。确切地说,就是服务特色不够显著。
高职院校遵循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的办学定位,在竞争日益剧烈的人才市场中,毕业生如缺乏竞争和创造能力,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这样的高职教育无疑是不成功的。因此,立足于就业为导向这个基本点,把握高职教育为行业服务、为区域经济服务的宗旨,在体现为社会经济服务的同时,扩大在行业和地区的影响力,形成良好的口碑,从而更好地彰显学校的文化品味和地位实力。
2.行业特色不鲜明
就文化形态或文化生态而言,因学科结构、办学模式、区域等因素的不同,大学文化各具特色。学校应切合实际,在诸多文化表现形式中寻找突破口,使校园文化不断增加亮点,日积月累形成自己的特色。
建设初期的高职院校,由于一定的办学封闭性,表面上各高职院校都把“依托行业”叫得很响,可实际上大多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还停留在形式上,缺乏实质性的内容,因而其校园文化也极少甚或根本不具有行业特色。尤其是我国的高职院校经费不足,实验、实训设施相对落后,有的地方政府也提倡自生自灭的政策,在这样的背景下,为数不少的高职院校脱离了社会力量和行业资源,脱离了社会环境的支撑,这样,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不可能建设好体现职业特色的高职校园文化,最严重的结果是使得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事业举步维艰。
高职院校作为实施职业教育的直接场所,其职能不仅仅是培养技术人才、科学研究和直接为社会服务,还应成为引领文明、创造新知、产生先进文化的场所。各高职院校应坚持以学科特色构成大学文化特色的基本点,利用优秀校友、优秀企业家、行业知名人士的辐射作用,结合学院的优良文化传统,追求职业能力培养与企业文化的有机交融,学术氛围与实践氛围的相辅相成,进而升华为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做出特色,从而体现学院的文化特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