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与法律环境的改变会显著地影响企业的营销活动。企业的一切营销活动都必须受到政府的方针、政策和法律环境的强制制约和约束。在遵纪守法的基础上,企业可以充分利用法律、法令、规则中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因素,规避或控制其不利因素,从而能在其保障下取得发展。
(一)政治环境
国家的汽车政策主要包括汽车产业政策、汽车企业政策、汽车产品政策和汽车消费政策等4个方面。
1.汽车产业政策
一般来说,国家的汽车产业政策可分为促进汽车产业发展的政策和抑制汽车产业发展的政策。我们国家的汽车产业政策带有从计划经济过渡到市场经济的显著特点。1984年4月之后,国家才允许汽车生产企业有一定比例的产品自销权。但是到1989年1月,国家计委却又发出了《关于加强小轿车销售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制定了轿车专营的产业政策。直至1994年1月,财政部才通知取消购买小轿车及旅行车、越野车和工具车的控购审批政策。1994年7月,国务院出台了《汽车工业产业政策》,转而采取鼓励个人购买汽车的策略,并鼓励汽车企业按照国际惯例自行建立销售和售后服务体系。从此中国的汽车工业才开始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2.汽车企业政策
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对重点汽车企业都实行优待和保护政策。1997年,我国出台了优待重点汽车企业的政策。政策规定,凡国家规定的重点汽车企业,享受以下6条优惠政策: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为零税;优先安排其股票和债券的发行与上市;银行在贷款方面给予积极支持;在利用外资计划中优先安排;对经济型车、轿车关键零部件的模具、锻造工具,适当安排政策性贷款;企业集团的财务企业,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可以扩大业务范围。
3.汽车产品政策
国家的汽车产品政策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对汽车的宏观产品结构进行调整的政策。1999年10月31日,两次被全国人民大会及其常委会否决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修正案)(以下简称《公路法》)终于获得通过。有关专家在研讨“费改税”实施之后汽车工业将面临的形势和问题时指出,《公路法》的实施将促使汽车的产品结构得到进一步的完善。二是对汽车的微观结构进行调整的政策。
4.汽车消费政策
一般来说,汽车消费政策可以分为鼓励汽车消费的政策和鼓励汽车更新的政策两种类型。我国政府制定了许多鼓励汽车发展的政策,但是又执行着抑制汽车消费的策略,这种看似相互矛盾的政策,其实又是高度统一的。鼓励汽车更新的政策主要有以下两种:新车更换政策和二手车报废政策。对愿意更换新车的消费者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助,执行严格的汽车报废标准以促进汽车的更新。
(二)法律环境
法律是一种强制性的影响力,它与法令、规则、规章、条例一起构成法规,并以国家机器作为保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多次进行了宪法修改,并颁布了《民法通则》这样的重大法律,制定了各种有关企业发展的经济法规。我国加入WTO后废除了各类不合时宜的行政规定、法令2000多份,以与国际接轨的新规则、条例来指导、支持企业的经营发展。
我国各级执法机构加强了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国家监督部门、环保部门、工商部门、物价管理部门、审计部门及各类新闻媒体也都加强了对企业的监督,相关机构在接到投诉和发现问题后均会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汽车召回制度就是对汽车企业生产的缺陷汽车进行严格管理的一种制度。这些充分体现了市场经济的公正、公平性,能够为消费者提供满意的商品和服务的企业才有充分的发展机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