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白帝城简介①

白帝城简介①

时间:2023-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白帝城位于瞿塘峡口北侧的白帝山上,距奉节新县城约15公里。后因城内井中有白雾升腾,公孙述视为“白龙献瑞”的吉兆,自认为是白龙化身,便接受“白帝”的称号,在蜀中称帝,改“赤甲城”为白帝城。白帝城是历史上和老百姓的一致称呼,只是白帝庙改过名。白帝城内收藏的文物书画极为丰富。“文物室”内有本地出土文物数百件。杜甫更在白帝城后草堂河边建有“草堂”,居住两年之久。所以,白帝城又有“诗城”的美誉。

白帝城位于瞿塘峡口北侧的白帝山上,距奉节新县城约15公里。白帝山立于三峡门户夔门之前,锁住长江上游之水,把握巴蜀东出咽喉,历来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白帝城原名“赤甲城”,西汉居摄三年(公元8年)。守蜀大将公孙述见此地易守难攻,便加固城池,成为军事要地。后因城内井中有白雾升腾,公孙述视为“白龙献瑞”的吉兆,自认为是白龙化身,便接受“白帝”的称号,在蜀中称帝,改“赤甲城”为白帝城。公孙述据蜀称帝12年,后被刘秀(东汉第一个皇帝)所灭。公孙述被灭后,蜀人念及他统治巴蜀期间人民生活相对安定,便在山上修白帝庙以示纪念。

公元222年,三国鼎立,刘备伐吴战败,退守白帝城,遂发生了“白帝城托孤”的故事。

白帝城是历史上和老百姓的一致称呼,只是白帝庙改过名。明朝正德八年(1513),四川巡抚林浚认为公孙述称帝属乱臣贼子、大逆不道,不能享受祭祀,便将公孙述塑像毁掉,改立曾劝阻公孙述称帝的汉将马援的塑像以及江神、土地神的塑像,改庙名为“三功祠”。明朝嘉靖十二年(1533),巡抚朱廷立和按察司副使张俭等人特别崇敬三国时代的刘备、诸葛亮,便改为祭祀刘备、诸葛亮,改庙名为“义正祠”。到了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巡抚段锦又在祠中加上张飞、关羽及诸葛瞻、诸葛尚的塑像,改庙内殿名为“明良殿”。就这样,白帝庙变成了祭扫蜀国君臣的祠庙,这种功能格局一直保持至今。

白帝城现在建筑有2600多平方米,古式大门上方依然书题“白帝庙”。主体建筑明良殿,庄严雄伟,内塑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等人的塑像;西侧武侯祠内则是诸葛亮、诸葛瞻、诸葛尚祖孙三代人的塑像;前殿新塑《刘备托孤》泥塑群像和《杜甫行吟》大型瓷画,更为白帝城增添了文化内涵。庙内中心院落有一座六角、十二柱“观星亭”,造型具有民族风格,传说是诸葛亮研究军事、夜观星象的地方。

白帝城内收藏的文物书画极为丰富。“诗史堂”有李白、杜甫、陆游的古板木刻像、塑像及部分诗作版本。“书画室”内陈列有周恩来1958年书写的《早发白帝城》和现代名家书画作品。“文物室”内有本地出土文物数百件。明良殿东西两侧碑林内,陈列有各种书画碑刻七十多件,最早的作品是隋代《龙山公墓志碑》,集南(王羲之)北(索靖)两派书法之精华;清康熙皇帝的《六言诗碑》也很有特色;《凤凰碑》和《竹叶碑》则是别具一格的艺术珍品。

白帝城自古为名胜之地,唐宋以来,历代著名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刘禹锡、苏武、陆游、范成大等都曾到此游览题咏,留下许多珍贵墨迹。杜甫更在白帝城后草堂河边建有“草堂”,居住两年之久。此时他写诗四百多首,是杜甫创作的黄金时代,名篇《秋兴八首》《古柏行》即写于此时。所以,白帝城又有“诗城”的美誉。

注释

①本文为范文校编。

②明朝正德年《夔州府志》:“赤甲山,治东十五里。不生草木,土石皆赤,如人袒背,故曰:‘赤甲’。”赤甲山即夔门峡口北山,大约西汉王莽末年公孙述靠山建城名赤甲城,主要为驻军,白帝城也就成了赤甲城的一部分。(参见课文《登赤甲山》)

③公孙述:此人在王莽末年割据四川,自称白帝,建白帝城,后被东汉光武帝刘秀平定。

④王羲之:(303—361,一作321—379),字逸少,汉族,琅琊(今属山东临沂)人,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索靖(239—303),字幼安,敦煌龙勒(今甘肃敦煌)人,西晋将领、著名书法家,敦煌五龙之一。

课后思考

1.白帝城原名是什么,为什么改名?

2.白帝庙是祭祀谁的?后来又改为哪些名字?

3.为什么白帝城有“诗城”的美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