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基础知识

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基础知识

时间:2023-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村集体经济组织要顺利进行会计核算,必须建立会计机构、配备会计人员、明确岗位职责、制订管理制度。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会计组织形式可由村民委员会自愿选择“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制”或“以村核算村财村管”两种形式。不实行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制的村集体经济组织,可以实行以村核算的会计管理体制,主要设置会计员和出纳员进行会计核算与管理工作。

村集体经济组织要顺利进行会计核算,必须建立会计机构、配备会计人员、明确岗位职责、制订管理制度。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会计组织形式可由村民委员会自愿选择“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制”或“以村核算村财村管”两种形式。为了强化会计监督,规范会计核算工作,提高会计核算质量,降低会计工作成本,当前我国多数村集体经济组织选择由乡级代理服务中心代理记账的会计组织形式。

1.1.1 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机构的设置

村集体经济组织是指按村或村民小组设置的社区性集体经济组织。一般而言,村民委员会代行着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有关职能,因此,代行村集体经济组织职能的村民委员会执行《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会计机构设置可以采用“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制”,将村级财务工作委托代理服务中心办理,也可采用“村财村管”的管理体制,自行组建村会计机构管理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及会计工作。

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制,就是指经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大会(村民大会)或成员代表大会(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同意,将村级财务与村级资金委托给代理服务机构,如乡镇经营管理站(以下简称“经管站”)或依托其设立的农村会计服务中心,在确保村级资金所有权、使用权、处置权、审批权、收益权、监督权和债权、债务关系不变的情况下,由代理服务机构按照一定的原则、方法、程序进行村级会计核算的一种管理形式。当前我国多数村集体经济组织采用村级委托代理制进行会计工作的组织与管理。

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制下会计机构由代理服务中心和村级会计机构两部分组成。

(1)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中心的设置

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中心原则上由乡、镇财政部门负责组建,其主要职责包括:第一,做好被代理村的各项会计业务核算工作。第二,审核监督代理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报账凭证是否符合有关规定、审批程序是否符合要求、各项收支和资金使用是否合理,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第三,及时提供会计报表及有关收支明细情况,并指导各村进行财务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上报有关报表和提供各类会计信息。第四,进行代理会计档案的整理和保管工作。第五,为委托代理的村集体经济组织提供财务咨询服务。为了分工协作完成上述任务,委托代理服务中心需设中心主任1名,并按照工作需要设置主管、审核、会计、出纳、档案管理5个岗位。

(2)村级会计机构设置

无论代理服务中心如何进行人员的配备和岗位分工,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必须设置村级会计机构进行账前审核,其主要职责包括:第一,严格审批各项开支,保证原始凭证真实、合法,对本村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第二,合理编制资金预算,按资金预算合理使用集体资金,努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确保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正常运转;第三,及时向委托代理服务中心报账,配合进行村级财务公开;第四,认真进行村级经营活动分析和决策,提高村级管理水平。为完成上述任务,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由村主任负责、村民主理财小组行使审核监督权的报账员定期报账制,其会计机构由村主任、村民主理财小组、报账员组成。

不实行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制的村集体经济组织,可以实行以村核算的会计管理体制,主要设置会计员和出纳员进行会计核算与管理工作。

(1)会计员职责

①制订本组织会计事务处理的具体办法。

②审核原始票据的真实性、合法性、正确性、完整性,对审核无误的票据加盖印鉴,作为入账依据;对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票据不予受理,情节严重的上报村负责人;对不正确、不完整的原始凭证退回原开具单位进行重开或更正。

③对本组织的经济活动进行会计核算,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会计报表,并向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

④编制并严格执行财务预算,遵守各项财务收入制度、费用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

⑤妥善保管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档案资料。

(2)出纳员职责

①制订本组织收付款的具体程序与办法。

②与会计员一起按时办理现金收付和银行结算业务。支取现金或进行转账业务时,必须加盖会计和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村主任)两个印鉴,使用资金数额必须严格按照手续完备的审批标准执行,对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有权拒绝付款。

③管理银行存款账户,登记银行存款日记账,按期结出余额并进行账簿核对,定期与会计员及其他监督人员一起进行银行对账。

④管理库存现金,登记现金日记账,库存现金限额不得超过1000元,超出限额的现金应立即存入银行,每日结出余额并进行账簿核对,每日与会计员一起进行现金盘点。

⑤负责保管有价证券、空白支票、发票、收据等票据,建立空白票据申领、审批、登记、核销制度,按规定办理支票等票据的领取。

1.1.2 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人员配备与管理

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专职会计人员包括委托代理中心会计人员及村级会计机构报账员。

(1)任职资格

①政治觉悟和职业道德。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认真学习领会党和国家农村工作方针与政策;热爱农村财务会计工作,坚持原则,廉洁奉公,办事公道;遵守财会职业道德。

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熟练掌握财务会计的一般原理和基本知识;参加财政部门组织的农村财会人员培训,并经考试通过,取得上岗证书;村级委托代理服务中心的总会计师应具备助理会计师以上专业技术资格或专门从事会计工作3年以上的经历,其他会计人员应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了解农村审计、农村经济统计、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农村承包合同管理等基本知识和其他法律、法规和制度;能熟练进行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业务处理,包括能独立填制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会计报表及进行一般的财务分析。

(2)回避制度

村级会计机构人员配备实行回避制度。根据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制度的规定,村主要干部(包括村支部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村经济合作社社长)的近亲属不得担任本村会计和出纳工作,村会计的近亲属不得担任本村的出纳工作。上述所讲需回避的近亲属为: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内旁系血亲关系以及其配偶关系。

(3)任免制度

会计人员应当按照有关会计人员管理权限及规定任免,一般情况下,实行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制的村报账员在不违犯法律、法规和财经纪律的前提下,不宜随意更换。“以村核算”制的会计人员应实行聘任制,被聘任的会计人员必须向上级主管及财政部门备案,村会计可以连续聘任,不称职的可以解聘。

为了更好地管理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工作人员,逐步建立一支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较高理论水平和较强职业技能的服务于农村经济的会计人员队伍,乡财政部门应比照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对从事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工作的人员进行管理,主要包括下述几个方面。

(1)上岗资格取得

为了提高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工作人员的素质,根据当前我国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人员的实际情况,由乡(镇)财政部门对其实施分级上岗制度。对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中心的会计人员,应要求其取得会计从业资格后方可上岗;对于村报账员或“以村核算”方式下的会计人员及出纳员,应由县财政部门根据村级会计核算的业务能力需要组织专门培训和考核,考核合格后,由县级财政部门颁发村级会计人员上岗证,作为其从事村级会计工作的资格证书,并通过后续教育等方式不断提高其从业能力,最终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2)上岗注册登记

对从事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工作的人员实行注册登记制度。对于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会计人员,要求其按照《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的规定,自从事会计工作之日起90日内,填写注册登记表,并持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和所在单位出具的从事会计工作的证明,向财政部门办理注册登记。对尚未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但持有乡财政农村会计上岗证的会计人员,在由乡财政部门发放上岗证的同时,对其工作单位、工作岗位及其他基本情况进行注册登记。

(3)离岗备案

对于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人员,离开会计工作岗位超过6个月的,应当持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向原注册登记的会计从业资格管理机构备案;对于持有乡财政上岗证的会计人员,如发生变动,应在离开工作岗位1个月内到乡财政部门进行备案登记。

(4)调转登记

对于持有会计从业资格的人员如调转工作单位,且继续从事会计工作的,应当办理调转登记。持证人员在同一会计从业资格管理机构管辖范围内调转工作单位,应当自离开原工作单位之日起90日内,填写调转登记表,持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及调入单位开具的从事会计工作的证明,办理调转登记。持证人员在不同会计从业资格管理机构管辖范围调转工作单位,应当填写调转登记表,持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及时向原注册登记的会计从业资格管理机构办理调出手续,并于自办理调出手续之日起90日内,持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调转登记表和调入单位开具的从事会计工作证明,向调入单位所在地区的会计从业资格管理机构办理调入手续。对于持有上岗证的会计人员,在调转时也应比照从业资格的管理办法至乡财政管理部门进行调转登记。

(5)变更登记

对于持有会计从业资格的人员,如其学历或学位、会计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等发生变更的,应向乡财政部门办理从业档案信息变更登记;对于持有上岗证的人员,如经过考试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应至乡财政部门办理变更登记。

为了建设一支相对稳定、具有一定可持续发展力的服务于当地农村经济建设的会计人员队伍,县级、乡级财政应定期对会计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后续教育。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应立足农村实际,形成与其他组织会计人员后续教育所不同的特色,主要表现在下述几个方面。

(1)培训内容

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应紧扣“财政支农惠农政策”“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核算”“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等主题。目前,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主要资金来源于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和其他财政补助收入,财政款项的拨付、使用情况既是村级财务公开、民主理财的重要内容,也是党的农村政策的重要体现。会计人员如不能及时了解财政支农惠农政策,就无法及时对各项财政补助收入进行反映,更无法通过“会计信息”的形式向广大村民宣传党的支农惠农政策。因此,村级财会人员后续教育必须将支农惠农政策作为培训的主要内容,以便对各项财政补助款项及时进行核算和监督,防止各种截留支农惠农款项、侵害农民利益事件的发生。同时,作为针对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必须根据农村财会人员的实际情况进行有关会计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的培训,逐步建设一支专业化的农村财会人员队伍。

(2)培训方式

目前,我国农村财会人员的专业素质、文化程度参差不齐,有的会计人员系统学习过会计专业,并取得了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或考取了会计初、中、高级职业技术资格,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但还有相当一部分会计人员并未进行过系统的会计专业学习,专业基础差、底子薄。针对这种情况,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必须科学规划,根据不同对象的情况进行“分层”培训。一般情况下,对于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中心的会计人员及其他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会计人员,由于其已具备了良好的专业基础,因而在后续教育中应以“新政策、新业务、新技术”为培训的主要内容,不断拓宽会计人员的视野,使其及时了解新政策、掌握新业务的核算方法和新技术的运用技能,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对于村报账员、村民主理财小组成员和其他专业基础较弱的会计人员,要根据其实际情况,采用“分段培训”的方式,逐步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能力。如每年进行3个阶段的培训,第一阶段进行会计认知培训,使其认知会计的基本方法和简单业务的处理,达到“会计入门”的目标;第二阶段进行会计操作规范性培训,使其具体掌握凭证、账簿、报表等会计实务的规范性操作要求,达到可初步进行会计“规范操作”的目标;第三阶段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较为复杂的业务和新业务的培训,达到基本能够运用会计方法规范进行业务操作的目标。通过由简到难、由浅入深、有针对性地分段培训,使后续教育的效果落到实处,缩小会计人员的差距,逐步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

会计人员由于工作调动、离退休或因病因事不能继续进行会计工作时,上一任会计人员应与接管人员办理工作交接。会计工作的交接制度是明确责任、保持会计工作连续性的重要制度。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人员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认真做好会计交接工作。会计人员调动工作或离职时,必须将本人所经管的会计工作全部移交给接替人员,没有办清交接手续的不得离职。会计人员移交时应由相关人员进行监交,实行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制的,代理会计及资金会计办理交接应由总会计负责监交;总会计进行交接的,应由代理服务机构负责人进行监交;实行“以村核算”制的,会计人员进行交接时应由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进行监交。

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财务会计档案,主要包括会计凭证、账簿、报表和其他资料。实行村级委托代理制的村财务会计档案应由代理服务中心统一管理,实行以村核算的村集体经济组织应依据《会计档案管理办法》对本组织的财务会计资料建立档案,妥善保管。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有关电子数据、会计软件资料等应作为会计档案进行管理。

(1)财务会计档案管理的范围

①凭证类,具体包括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

②账簿类,具体包括总账、明细账、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物资账和各种登记簿。

③报表类,具体包括科目余额表、收支明细表、资产负债表、收益及收益分配表等。会计报表归档时,应注明报表名称,依次编定页数,加具封面,装订成册。

④其他类,具体包括村集体经济组织年(季)度的各项收支、收益分配等资料,以及会计人员交接清单、会计档案销毁清单和其他重要会计核算资料。

(2)会计档案的整理归档

村集体经济组织形成的会计档案,由指定的专门人员按照归档要求,及时搜集、整理、立卷、编造会计档案保管清册。会计档案原则上应当保持原卷册的封装。

①搜集整理。在搜集整理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会计档案管理办法》。会计档案的搜集整理,原则上要求保持原卷册的封装,个别需要拆封重新整理的,应会同原经手人共同拆封整理,以分清责任。对于凭证、账簿、报表及其他会计资料封面上原有项目没有填清填全的,由原经手人补填;对于破损、缺页、装订不牢固或不规范的案卷应由原经手人修补和装订;对于应归档而未及时归档的财务资料,应会同原经手人共同整理。

②组卷。会计档案资料一般按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其他财会资料4大类别来整理立卷。会计凭证在完成经济业务手续和记账后,必须按规定的立卷制度装订成册,妥善保管。每个月的凭证可根据数量多少,装订成一本或若干本,每一本为一个保管单位,每本凭证要填写凭证封面,按时间顺序排列存放。会计人员在年度结束后,要将会计账簿按照会计科目顺序排列,填写好每本账簿的封面。会计报表应在年终时,由专人统一收集,将全年财务会计报告按时间顺序整理,装订成册,报表应依次编定页数,加具封面,装订成册,经会计中心负责人审核、盖章后装订案卷并归档。封面上应注明村集体经济组织名称、地址、报表所属期间、报出日期,并由单位负责人(代理服务中心负责人或村委会主任)、会计中心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签名并盖章,其他财务资料的立卷可视资料的多少而定,资料多的,可将其分类立卷,少的也可归为一卷,并编好目录。

③编号。用号码机在案卷右上角逐张编号。在编号前,应抽出空白页,有的账册无法抽出的可以保留,但对卷内的空白页都要编号。原报表封面、原账本封面大都有当时的标题和盖有领导人、经手人的印章,应给予保留。

④填写卷内目录。按照案卷内容目录逐栏填写,如是报表,可填写“××××年××月报表”。如是账内的科目,可以一栏写一个科目,有的账册前后有科目账页的也可代替卷内目录。去掉金属物,将报表、账册内的订书钉、大头针、曲别针等金属物拆除,以防锈蚀。

⑤装订案卷。装订的案卷应结实、整齐、美观,对大的账页要进行折叠,对较小的账页要进行粘贴。折卷皮背脊时,要注意与账册、报表厚度一致,有的案卷太薄,可垫些纸板,使卷背有一定厚度,装订时要用三针引线法装订。

⑥填写案卷封面。封面上依次填写本单位名称、案卷标题名称,要概括卷内的时间、内容。如月报表的案卷,可写成“××××年××月至××月月报表”,如总账,即可写成“××××年总账”。在封面的下面填写好起止日期、张数、保管期限。

⑦案卷排列、编号。会计档案的排列,包括卷内排列和案卷排列。卷内排列主要指会计报表、经济合同、文字资料等的排列。案卷的排列,一般依报表、账簿、凭证、其他财务资料、合同、协议等的顺序排列。会计报表内的文字资料(财务活动分析)应排在前面,会计报表按序号排列在后;文字资料一般都以时间为序排列。根据案卷的排列顺序,编写案卷号。

⑧盖上立卷人封签章。凭证装订好后,会计主管人员、装订人员要在封面上盖章,装订线上应有封口,并加盖骑缝章。账簿装订线上也要贴上封条,盖上立卷人印章。

⑨编制案卷目录。根据案卷排列顺序,将每卷的卷号、案卷名称(标题)等项目填写在案卷目录栏内。

⑩编写财务档案说明。主要是说明会计核算时间、合并变动情况、历任会计姓名、时间、整理中遇到的问题及处理情况,凡需要交代的事情要具体说明。说明放在财务档案的案卷目录前面。

(3)电子档案管理

实行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制的村集体经济组织绝大多数实行会计电算化,从而形成了电算化会计档案。会计电算化档案包括系统开发资料、会计软件系统、存储在计算机硬盘中的会计数据以及其他磁性介质或光盘存储的会计数据、计算机打印出来的书面形式的会计数据等。会计数据是指记账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包括报表格式和计算公式)等数据。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是重要的会计基础工作,是电算化后会计工作连续进行的保障,是保证系统内数据信息安全完整的关键环节,村集体经济组织要严格按照财政部有关规定由专人负责对会计档案进行管理。会计电算化的档案管理主要内容包括:

对存档的会计资料要检查记账凭证上录入人员的签名或盖章、审核人员的签名或盖章,对收付款凭证应该有出纳人员签名或盖章。

①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要做好防磁、防火、防潮、防尘、防盗、防霉烂等工作,重要会计档案应准备双份,存放在两个不同的地点。

②用磁性介质保存会计档案,要定期进行检查,定期进行复制,防止由于磁性介质损坏,而使会计档案丢失。

③严格执行安全和保密制度,会计档案不得随意堆放,严防毁坏、散失和泄密。

④各种会计资料(包括已打印出来的)及软盘、硬盘、磁盘、光盘等,未经单位领导批准,不得外借和拿出单位。

⑤借阅会计资料,应该履行相应的手续,经手人必须签字记录。存放在磁介质上的会计资料归还时还应该认真检!计算机病毒,防止感染计算机病毒。

⑥通用会计软件、定点开发会计软件、通用与定点开发相结合会计软件的全套文档资料以及会计软件程序,视同会计档案保管,保管期截至该软件停止使用或有重大更改之后的5年。

(4)会计档案的保管

①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会计档案是重要的经济档案和历史资料。为了保证会计档案的安全与完整,必须严格执行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任何人不得随意销毁。代理服务中心(实行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制,下同)或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以村核算制,下同)要妥善保管各类会计档案,严格执行《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规定的保管期限。

②会计档案保管安全要求。会计档案保管要做到“六防”,即防止阳光直接照射、防止水涝浸泡、防止火患破坏、防菌、防虫鼠害,防止由于这些外因使档案毁损、霉变。

(5)会计档案的利用

①查阅。代理服务中心(村集体经济组织)保存的会计档案不能外借。若有特殊需要,如案件审查、政府部门经济内容的检查等,经代理服务中心负责人(村委主任)批准,可以提供查阅或者复制,并办理登记手续。代理服务中心(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当设置会计档案查阅登记清册,及时登记查阅人或复制人的姓名、工作单位、查阅日期、查阅内容、归还日期等。查阅或复制会计档案的人员,不能在会计档案上做任何标记、勾划和涂改,更不能随意拆封、抽换单据。

②复制。任何单位和个人要经代理服务中心负责人(实行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或村委主任(实行以村核算)批准后方可进行手抄、打字、摄影、复印等复制工作。

(6)会计档案的销毁

会计档案在保管期满后,其自身参考和利用价值已经不复存在,应遵循保密性原则予以销毁。对已超过保管期限的档案资料,会计人员要同有关人员根据有关规定,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鉴定。对于其中未了结的债权债务的原始凭证,涉及林、地、房产等产权契约、证券和有关货币收支凭证,以及对处理历史遗留问题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原始凭证,应单独抽出,另行立卷保管,保管到未了事项完结时为止。对确实可销毁的会计档案资料,应先由代理服务中心(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人员提出销毁意见,编制销毁清册。销毁清册应列明销毁会计档案的名称、卷号、册数、起止年度和档案编号、应保管期限、已保管期限、销毁时间等内容,经代理服务中心(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审核,并报财政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销毁。在销毁财务会计档案时,要由财会人员和指派的有关人员共同监销。监销人在销毁档案资料前,应认真按照会计档案销毁清册所列内容,清点核对所要销毁的会计档案;销毁后,在销毁清册上签名盖章,并将监销情况公布于众。会计档案销毁清册要永久保存。

1.1.3 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账户设置与复式记账

会计记账必须首先解决在哪里记、怎么记的问题。解决在哪里记的问题就必须设置账户,解决怎么记的问题就必须掌握复式记账的方法。

设置账户是复式记账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由于会计记账是通过记录不同项目的增减变动来完成的,如“用银行存款购买种子”业务,则通过记录“种子的增加”及“银行存款的减少”来进行反映。因而在会计记账前必须先按照管理和核算的需要,将经济内容进行分类,这个分类分为3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基本分类,就是将这些经济业务内容按经济特征的不同分为会计要素;第二层次是对会计要素进一步分类形成会计总分类科目,确定记账的总括内容类别;第三层次是将会计总分类科目继续分为明细分类会计科目,确定记账的详细具体内容类别。会计科目的设置仅仅是为会计核算进行了项目的规定,要想对经济业务内容进行增减变动记录,还必须将会计科目与具有一定结构和格式的账页相结合,设置成一个个用来分别反映不同经济内容增减变动情况的会计账户。

(1)会计要素

会计要素是对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经济业务内容按经济特征进行基本分类,即第一层次的分类。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会计要素可划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收益六大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是财务状况的静态表现,也是资产负债表的构成要素,体现的是基本的产权关系;收入、费用、收益是经营成果的动态反映,也是收益及收益分配表的构成要素,体现的是经营中发生的财务关系。会计要素包括下述几个方面内容。

①资产要素。资产是由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拥有或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其带来经济利益。如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现金、银行存款、农产品、林业产品、牲畜等,都可以为村集体经济组织带来经济利益,尽管它们的形式不同,但都是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资产。

村集体经济组织资产有的是现金形式的,有的通过出售等可以转变为现金(如农产品),有的要使用很多年(如收割机等固定资产),各项资产的变现能力不同。为了更好地反映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会计信息,资产按其流动性的不同可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流动资产是指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耗用的资产;非流动资产是指在准备超过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耗用的资产。

②负债要素。负债是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业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村集体经济组织。如村集体经济组织购买物资后没有支付的应付款、向银行借入的借款等,这些债务以后都要进行偿还。

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负债有的需在一年内偿还,有的可在一年后偿还,为了提供村集体经济组织短期和长期各需偿还负债的信息,负债按偿还期的长短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偿还期限为一年以内(含一年)的债务为流动负债;偿还期超过一年(不含一年)的债务为非流动负债。

③所有者权益要素。所有者权益是所有者在村集体经济组织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包括资本、公积公益金、未分配收益等。

负债和吸收所有者投资,都将增加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资产,但是债权人和所有者在村集体经济组织中却享有不同的权益。负债需要按期偿还,而且银行等债权人不能参与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经营管理。所有者权益不需偿还,但是所有者可以参与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经营管理,可以从收益中分得利润。

④收入要素。收入是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及政府补助等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⑤费用要素。费用是村集体经济组织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经营活动所发生的各种经济利益的流出。

收入要素与费用要素都是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如农产品的生产销售活动,林业资产的抚育、出售活动等。

⑥收益要素。收益是指村集体经济组织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是当年实现的各项收入扣除应由当年收入补偿的各项费用支出后的余额。

(2)会计等式

会计六要素作为反映村集体经济组织经济内容的基本分类,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数量关系,这种关系可用会计等式的形式进行反映。

村集体经济组织为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必须拥有一定数量的资产,如现金、银行存款、库存物资、固定资产等,而这些资产的来源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投资者(村组织、其他个人或投资者)投入的,另一方面是向债权人借入的。有多少资产,就对应有多少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因而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等式关系,可表示为: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村集体经济组织产生收入、发生费用,将收入与费用配比后可计算得出收益,三者之间的等式关系为:

收益=收入-费用

将上述两个公式综合后,可得出会计要素之间的综合等式:

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

会计等式反映了会计六要素之间的平衡关系,是复式记账法、编制试算平衡表、编制资产负债表、编制收益及收益分配表的理论基础,任何经济业务的发生都不会破坏会计要素之间的平衡关系。

(3)会计科目

①会计科目的概念。会计科目是为了核算、监督和分析各种经济业务事项而对会计要素进一步细分所形成的若干项目。每一个会计要素都包含有许多特点不同的经济内容,为了更加系统完整地反映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经济业务内容,就必须对会计要素按照经济特征进行分类,从而形成不同类的会计科目,这是第二层次的分类。有了会计科目就可以以其为名称在账簿中设置账户,分类系统地记录经济业务、登记会计账簿、编制会计报表。

②会计科目的分类。为了学习理解会计科目,进而为记账打下基础,必须对会计科目进行分类。《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将会计科目分为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和损益类五大类会计科目的分级。上述会计科目表中的科目划分是《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对会计要素所进行的总括分类,它所反映的是一项经济内容的总括信息,将其称为总分类会计科目,也称为一级科目。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还需要对这些总括的会计科目再按照村管理工作的需要进行进一步分类,如“应收款”科目提供的是应收款项的总额,如果要想得到“应收A公司”或“应收B村”款项的具体信息,就必须在“应收款”科目下再开设“A公司”“B村”等更具体的会计科目。因此,在会计核算中,会计科目还应按提供信息的详略程度的不同进行分级,分为总分类会计科目和明细会计科目。人们把表示用于提供总括信息的会计科目称为总分类会计科目,总分类科目下设的反映具体详细信息的会计科目称为明细分类科目,也称为二级科目。如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核算和管理中还需要在二级科目下进一步进行明细分类科目的划分,可依次称为三级、四级明细科目,一般情况下,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会计核算设置二级明细科目就可以满足需要了。

(4)会计账户

有了会计科目只是给各项要记账的经济内容起好了名字,如同家里盖房子前就想好了这间房住人,那间房放农产品,但要真正放置这些东西还是要盖好房子,才会有住人或放东西的场所。会计记账也是这样,有了名字后,就要为这些经济内容建立可记录增减变动的场所,这个场所就是账户。

①会计账户的概念。会计账户是指根据会计科目开设的,用来连续、系统、分类记录和反映会计要素变动情况的一种专门工具。实务中,会计账户的设置就是将一个个会计科目写在具有一定格式与结构的账页上,使其成为专门核算某项经济内容的专门场所。

②会计账户的基本结构。账户是用来连续系统地记录经济业务的增减变动情况及其结果的载体,而企业的经济业务虽然复杂,但在数量上的变化归纳起来,不外乎增加和减少两种情况,例如,企业购入材料验收入库时,原材料的数量及金额就会增加,而当生产领用材料时,材料出库,原材料的数量及金额就会减少。因此,账户的结构就应相应地分为左右两个基本部分:一部分反映经济内容的增加,另一部分反映经济内容的减少,增减相抵后的差额称为账户的余额。在账户的左右两边分别记录经济内容的增加(减少)与减少(增加),从而形成账户的基本结构,而对于一个具体的账户而言,到底是左边记录增加还是右边记录增加,这取决于企业所采用的记账方法与账户的性质。此外,为了随时考!引起资金增减变动的经济业务事项的内容、记账时间与记账依据,账户中除“增加”“减少”基本部分外,还应包括“日期”“凭证号数”“摘要”“账户余额”等内容,这样就形成了一般格式账户。作为连续系统地记录经济业务增减变动情况的工具,一般要提供4个金额要素,即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期末余额。每个账户的本期发生额反映的是该类经济内容在本期内变动的情况,而期末余额反映的是经济内容变动的结果。会计事项发生后,应将增加额与减少额记在相应的栏目内,一定期间记录到账户增加方的数额合计数,称为本期增加发生额,一定期间记录到账户减少方的数额合计数,称为本期减少发生额,本期增加额与本期减少额的差额就是账户的期末余额,因而账户的余额在方向上应与增加方一致。账户的本期期末余额转入下期即为下期的期初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期末余额之间的关系如下:

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

综上所述,账户的基本结构是指账户记录增减变动情况的部位与方向,账户的格式是在账户的基本结构的基础上,为了全面反映经济业务内容发生及完成情况,将经济业务发生的时间、记账凭证号数、摘要等因素考虑进去后而形成的。

设置会计账户,仅仅是为记账准备好了场所,那么如何在账户上记账,怎样在账户中反映某项经济内容的增减变动情况,就必须有一套科学的记账方法。会计记账方法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经历了由“单式记账”到“复式记账”,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目前,世界上通用的记账方法是借贷复式记账法。

(1)复式记账原理

会计记账必须是完整科学的。例如,用600元现金购入了种子,在记录中,就必须既记录600元现金的减少,又记录价值600元种子的增加。如果只记录其中的一项,记账就不完整,也不科学。因此,在现代记账中,人们通常都会从一项业务所引起的相应的两个或几个方面同时进行记账,而不会只记录一个方面,这就是复式记账的原理。

复式记账是指将村集体经济组织发生的每笔经济业务,都必须以相等的金额,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相互联系地进行登记的记账方法。例如,用银行存款20000元支付购买设备的款项,就要一方面在“银行存款”账户上登记减少20000元,另一方面在“固定资产”账户上登记增加20000元。可以看出,复式记账原理的关键之处在于“复”,即对于所有的经济业务都必须从业务涉及的两个或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记录,假设上述业务只记录银行存款减少了20000元或固定资产增加了20000元,则无法反映经济业务的全貌。所以,对复式记账法的学习首先应学会对经济业务的复式分析。下面将通过举例具体了解复式记账的原理。

【例1.1】金沙村于2015年1月1日向工商银行借入一笔500000元的借款,已存入银行存款户。

该笔业务的发生,一方面使金沙村“银行存款”增加了500000元,另一方面使负债“长期借款及应付款”增加了500000元,因此应同时记录“银行存款”和“长期借款及应付款”的增加。

【例1.2】金沙村用银行存款支付前欠A公司化肥款5000元。

该笔业务的发生,一方面使金沙村集体经济组织“银行存款”减少了5000元,另一方面使村集体经济组织对A公司“应付款”减少了5000元,因此应同时记录“银行存款”和“应付款”的减少。

【例1.3】金沙村用银行存款支付购入固定资产款项10000元。

该笔业务的发生,一方面使金沙村集体经济组织“固定资产”增加了10000元,另一方面使“银行存款”减少了10000元,因此应同时记录“固定资产”的增加和“银行存款”的减少。

【例1.4】金沙村经成员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将公积公益金100000元转为资本。

该笔业务的发生,一方面使金沙村集体经济组织“资本”增加了100000元,另一方面使“公积公益金”减少了100000元,因此应同时记录“资本”的增加和“公积公益金”的减少。

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经济活动都可以反映为两个或两个以上项目的同增、同减或此增彼减,因此都可以按照复式记账的原理进行分析与记账。

(2)借贷记账法

目前世界上普遍使用的复式记账法是借贷记账法。借贷记账法是以“借”“贷”二字作为记账符号,以“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为记账规则,来反映经济业务增减变化的一种复式记账方法。

①借贷记账法的记账符号。借贷记账法的记账符号为“借”和“贷”。在借贷记账法下,账户分为左右两个基本部分,账户的左方为借方,右方为贷方。

②账户结构。账户结构是指账户借、贷方分别登记的内容、账户的余额方向及含义。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的借方和贷方分别用来登记其经济内容的增加额和减少额,如用借方登记增加额,则贷方就登记减少额,反之如果用贷方登记增加额,则用借方登记减少额。至于哪一方登记增加金额,哪一方登记减少金额,则取决于各账户的性质。

按照账户反映经济内容的不同,将账户分为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费用类、损益类账户。损益类账户包括收入损益类账户和费用损益类账户。各类账户应如何记录增减变动,主要取决于其本身的性质。按照会计等式“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可以把账户分为两类性质不同的账户。处于等式左边的资产和费用(包括成本费用、计入损益的费用)账户为一类,它们反映村集体经济组织资金的使用形式,也就是资金用在了哪些方面,这类账户用左方也就是借方记录增加,右方也就是贷方记录减少,期末余额在借方,表示期末资产的实有数额;处于等式右边的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损益类账户)账户为一类,它们反映资金是从哪里来的,这类账户用右方也就是贷方记录增加,左方也就是借方记录减少,期末余额在贷方,表示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实有数额。可见,两类性质不同的账户,其记录增加、减少的方向是相反的。下面具体介绍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成本、损益账户的结构。

资产类账户的结构。借方登记资产账户的增加额,贷方登记资产账户的减少额,其期末余额在借方,表示期末时资产的实有数额。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账户的结构。贷方登记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账户的增加额,借方登记所有者权益账户的减少额,其期末余额在贷方。

成本类账户的结构。成本类账户用来反映生产经营过程中应计入成本的各项费用。成本是资产的一种转化,并在产品生产完工时又转化为资产,因此成本类账户的结构和资产类账户的结构基本相同。其借方登记成本费用的增加额,贷方登记完工产品成本结转额。其期末余额在借方,表示期末时尚未完工的在产品的成本。

损益类账户的结构。损益类账户用来反映生产经营过程中实现的收入和发生的各种不计入成本的费用。村集体经济组织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要不断地实现收入,同时为了实现收入就要发生费用,收入和费用相抵则为实现的利润,实现利润会使所有者权益增加。因为收入的增加意味着利润的增加,也最终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费用的增加会使利润减少,也最终使所有者权益减少,因此,收入类账户的结构和所有者权益类基本相同;费用类账户的结构则与所有者权益类相反,而与资产类基本相同。

需要说明的是,收入类账户从其经济内容看只反映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实现的收入,费用类账户也只反映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费用。为了期末能够计算当期实现的利润必须把两类账户集中核算,因此,会计期末要将所有本期实现的收入全部从收入类账户转至反映利润的账户;将所有本期发生的费用全部从费用类账户转至反映利润的账户。因而会计期末所有损益类账户没有余额。

收入类账户结构。贷方登记各项收入的增加额,借方登记各项收入的减少额及转出额。期末结转后收入类账户无余额。

费用类账户结构。借方登记各项费用的增加额,贷方登记各项费用的转出额及减少额。期末结转后费用类账户无余额。

③记账规则。每一种记账方法都有其规则,那么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是什么呢?先来看一个例子。

【例1.5】以银行存款购进设备一套,价值100000元。

这项经济业务的发生涉及固定资产和银行存款这两个账户,固定资产的增加,应记在固定资产账户的借方,银行存款的减少,应记在银行存款账户的贷方。

【例1.6】向银行借入短期借款50000元。

这项经济业务的发生涉及银行存款和短期借款两个账户,银行存款的增加,应记在银行存款账户的借方,短期借款的增加,应记在短期借款账户的贷方。

从上述两个例子中可以看到两项业务记账时的共同点,即每项经济业务所引起的资金增减变化,都要在记入一个账户借方的同时,以相等的金额记入另一个账户的贷方;或者在记入一个账户贷方的同时,以相等的金额记入另一个账户的借方。这就是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可将其概括为:“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在日常核算中,利用借贷记账规则可以判断账务处理正确与否。如果在实际业务处理过程中,出现了一笔业务同时记入两个账户的借方或两个账户的贷方,或借贷方金额不相等的情况,则说明账务处理发生了错误,应及时查找更正。

④试算平衡。从上面的学习中可以知道,借贷记账法遵循“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记账规则,总是以相等的金额在不同账户的借、贷方进行登记,这就会使账户之间存在一定的平衡关系。

借贷记账法下账户间发生额及余额的试算平衡关系,可以用来检查和验证账户记录的正确性。在实务中,账户记录的试算平衡,是通过编制试算平衡表来进行的。会计人员在每一个会计期末,在全部经济业务都已登记入账并结出本期发生额及余额以后,可以将所有账户的发生额和余额记入试算平衡表,并计算期初余额、本期发生额、期末余额借、贷方数额合计数,以验证账户记录是否存在发生额及余额的平衡关系。必须指出,试算平衡只是通过账户借贷方金额的平衡与否来检查账户记录正确性的一种基本方法。如果借贷不平衡,可以肯定账户记录或计算有错误,应进一步查明原因,予以纠正。如果借贷平衡了,也并不意味着账户记录完全正确,因为有些账户记录错误不会影响借贷双方的平衡关系。如发生重记、漏记、错记账户或记反借贷方向时,试算结果仍然是平衡的。因此,为保证账户记录的正确性,除试算平衡外,还应采用其他的专门方法对会计记录进行日常或定期的复核。

(3)会计分录

前面通过账户直观地介绍了如何运用借贷记账法在账户中进行记账,但是在实际会计工作中,为了保证账户记录的正确性,在把经济业务记入账户之前,应先根据经济业务发生时所取得的原始凭证编制会计分录。会计分录是会计的专门用语,其作用是在正式记入账户前用以指明某项经济业务应借、应贷的账户名称以及金额。因此每笔会计分录都包括3个要素,即账户的名称及其所属明细分类账户名称、记账符号和金额。在我国的会计实务中,会计分录编制于记账凭证中,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下述格式来书写会计分录。

【例1.7】金沙村于2015年1月1日向工商银行借入500000元,已存入银行存款户,应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银行存款 500000

贷:长期借款及应付款 500000

该笔会计分录的会计意义是,指明将500000元记入银行存款账户的借方和长期借款及应付款的贷方。可见,有了会计分录,就可以根据其指示进行记账,避免错账的发生。

上述会计分录的格式是在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在实务工作中,会计分录是写在记账凭证中的,用来反映经济业务应记账户的名称、方向与金额。

1.1.4 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凭证

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的主要职能之一是记录经济业务活动,比如财政拨款是多少?购买种子花了多少钱?支付村务费用花了多少钱?等等。而记录这些经济业务活动必须有一定的依据,否则会计记账就不真实、不合法。那么会计记账有哪些依据?

村集体经济组织发生业务后,都要取得一定的凭证作为会计记账的依据,如财政拨款要开具收据、购买种子后要取得发票、交纳款项后要取得收据等。这些在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取得的证明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情况的凭证称为原始凭证。取得原始凭证后,会计人员经过审核要将原始凭证反映的经济业务内容以会计分录的形式记录于记账凭证中,作为登记账簿的依据。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合称为会计凭证。

由上可知,会计凭证就是用来记载经济业务发生,明确经济责任的书面文件,是记账的依据。通过对会计凭证的填制和审核,可以保证会计核算资料的真实性、可靠性、合理性,监督各项经济业务遵循财经纪律、法规和制度,发挥会计在经济管理中的作用,维护和发展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经济。

会计凭证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按不同标志进行分类,但主要是按其填制程序和用途分为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

(1)原始凭证

①原始凭证的概念。原始凭证是在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取得或填制的书面证明,是记录、证明经济业务已经发生或完成的原始证据,是明确经济责任和记账的原始资料。村集体经济组织常见的原始凭证主要有收据、入库单、出库单、差旅费报销单、借款单等。

②原始凭证的类型。原始凭证可按不同的标准划分不同的种类,原始凭证按取得来源的不同分为自制原始凭证和外来原始凭证。

无论是外来原始凭证还是自制原始凭证,要证明经济业务的发生或完成情况都要包括6项基本内容:原始凭证的名称,如购货发票、领料单等;交易双方的名称;经济业务发生的日期;经济业务的简要说明;经济业务的数量、单价、金额等;有关经办人员的签名、盖章。

③原始凭证的填制。原始凭证作为会计核算的原始依据,是明确经济责任并具有法律效力的证明文件,为了保证原始凭证能够准确完整地反映经济业务的实际情况,应认真填制原始凭证。下面根据原始凭证的内容讲解原始凭证填制应注意的事项。

a.符合实际情况。原始凭证填制的内容、数字等,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填列,确保原始凭证所反映的经济业务真实可靠,符合实际情况。从外单位取得的原始凭证如有遗失,应取得原签发单位盖有公章的证明,并注明原来凭证的号码、金额和内容等。由经办单位负责人批准后,才能代作原始凭证。如果确定不能取得证明的,如车、船票等,由当事人写出详细情况,由村委主任批准后,代作原始凭证。

b.明确经济责任。自制原始凭证,必须有村集体经济组织经办单位负责人或经办人签名或盖章;对外开出的原始凭证,必须加盖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公章;从外单位取得的原始凭证,必须盖有填制单位公章;从个人取得的原始凭证,必须有填制人的签名或盖章。

c.填写内容齐全。原始凭证的各项内容,必须详尽地填写,不得遗漏,而且凭证填写的手续必须完备,符合内部控制制度。主要应注意下述几个方面。

●购买实物的原始凭证,必须有验收证明,如入库单,如果未入库就直接交由个人使用的实物,应由接收人在发票等原始凭证的背面签字查收。

●支付款项的原始凭证,必须有收款单位和收款人的收款证明,如支付了工资应由领取人在工资结算单上签字。

●凡填写大写和小写金额的原始凭证,大写和小写金额必须相等,字迹要清晰、工整、不得潦草。

●一式几联的原始凭证,应当注明各联的用途,只能以一联作为报销凭证;一式几联的发票和收据,必须用双面复写纸套写(发票和收据本身具备复写纸功能的除外),并连续编号,作废时加盖“作废”戳记,连同存根一起保存,不得撕毁。

●发生销货退回时,除填制退货发票外,还必须有退货验收证明;退款时,必须取得对方的收款收据或汇款单,不得以退货发票代替收据。

●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借款的凭据,必须附在记账凭证上,收回借款时,应当另开收据或者退回借据副本,不得退还原借据。

●经上级有关部门批准的经济业务,应当将批准文件作为原始凭证附件,如果批准文件需要单独归档的,应当在凭证上注明批准机关名称、日期和文件字号。

●书写规范正确。原始凭证要用蓝色或黑色钢笔或碳素笔填写,文字、数字书写要规范,大小写金额等书写要求规范。

④原始凭证的审核。原始凭证是会计核算的依据,因此会计人员在编制记账凭证前应对原始凭证进行严格审核:防止弄虚作假、不合法、不完整、不正确的原始凭证入账。原始凭证主要从下述两个方面进行审核。

a.从政策、法规、制度方面审核凭证的真实性、合法性。包括:原始凭证的内容是否符合国家财经制度和有关经济合同的要求;凭证日期、业务内容、金额、凭证来源、凭证本身是否真实等。对于仿造、涂改、经济业务不合法的凭证,应拒绝受理,并及时报告村委主任处理。

b.从业务技术方面审核凭证填制的完整性、准确性。包括:原始凭证的基本内容是否逐项填写,经济活动内容的说明是否明确,数字计算是否准确,大小写金额是否一致,有关人员是否签章,有无刮擦挖补涂改等现象。如果发现不完整、不准确、不符合规定的凭证,应退回补填或更正。

⑤错误原始凭证的处理。原始凭证在填制过程中,由于工作人员不慎可能造成凭证的误填。原始凭证的错填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金额填写错误;另一种是其他内容填写错误。《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对两类不同错误凭证的处理方法是不同的。

如果原始凭证金额填写错误的,不得在原凭证上进行更正,必须由原开具单位重新开具,并将原错误凭证加盖作废戳记同存根一起保存。

如果原始凭证不是金额发生错误的,应由原开具单位重开或更正。更正的原始凭证,应在更正处加盖更正单位公章及经办人员签章。

村集体经济组织自行填制的提交银行的各种结算凭证,其填制错误一律不得更改,应加盖作废戳记后与存根一起保存,并重新填写正确的结算凭证。

⑥村集体经济组织常见原始凭证举例。

a.实物收据。实物收据是记录非货币资金,如收到村民交纳的实物产品等收入事项的凭证。当发生这些经济业务时,由会计人员填写。收据一式三联,第一联作为收据存根,第二联作为对方收执,第三联作为会计编制记账凭证的附件,见表1.1。

表1.1 收据

b.收款收据。收款收据是记录货币资金收入事项的凭证。收据应根据现金和存款业务的原始凭证填制,没有相应原始凭证的应由交款人签章。收到款项时,由会计员填写。收款收据一式三联,第一联作为存根,第二联作为交款单位和个人收执,第三联作为会计编制记账凭证的附件,见表1.2。

表1.2 收款收据

c.领款单。领款单是记录支付活劳动费用业务的一种付款单据。领款单由领款人填写,经领导审批后,作为会计员编制付款凭证的依据。领款单只设一联,见表1.3。

表1.3 领款单

d.入库单。入库单是记录产品、物资、固定资产入库业务的凭证。入库单应根据入库产品、物资及固定资产的有关原始凭证填制。发生入库事项时,由保管员填写。入库单一式三联,第一联作为保管员验收入库并登记产品物资明细账或固定资产明细账的依据,第二联作为送、交货单位或个人的收执,第三联作为会计编制记账凭证的附件,见表1.4。

表1.4 入库单

e.出库单。出库单是记录产品、物资、固定资产出库业务的凭证。出库单应根据出库业务的原始凭证填制。发生出库业务时,由保管员编制。出库单一式两联,第一联作为保管员办理出库业务并登记产品物资明细账、固定资产明细账的依据,第二联作为会计编制记账凭证的依据,见表1.5。

表1.5 出库单

f.差旅费报销单。差旅费报销单是因公外出人员报销差旅费的原始凭证汇总表。差旅费报销单应在出差人回来后,根据出差时的原始凭证和有关规定填写。差旅费报销单只设一联,经村民主理财小组、村主任审批后作为会计编制记账凭证的依据。

(2)记账凭证

原始凭证大小各异,格式也很多,管理起来很不方便,而且在原始凭证上没有列明应记账户的名称、方向和金额,所以只有原始凭证,还不能直接记账,因此在经济业务发生取得或填制原始凭证后,会计人员应分析每笔经济业务的内容,编制会计分录并记载在记账凭证上。

①记账凭证的概念。记账凭证是会计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进行归类、整理,记载经济业务,确定会计分录,据以登记账簿的一种会计凭证。

②记账凭证的基本内容。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各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规模、业务特点、管理要求、会计机构的设置及岗位分工的不同,其记账凭证的具体格式、填制方法、填制内容也各不相同。但作为对原始凭证进行分类、整理的记账凭证,无论格式上有何不同,但其主要功能都是将原始凭证所证明的经济业务转换成会计语言——会计分录,并以此作为登记账簿的依据。为此,记账凭证必须具备以下基本内容(凭证要素):记账凭证名称;记账凭证的编号;填制凭证的日期;经济业务的内容摘要;会计分录,包括会计科目(含总分类科目和明细科目)的名称、记账方向和金额;所附原始凭证的张数;制证、审核、记账、会计主管等有关人员的签章,反映收款业务和付款业务的凭证还应有出纳人员的签章。

③记账凭证编制基本规范。记账凭证的基本内容对于反映经济业务情况都是必不可少的。如日期是反映入账时间的,会计分录是用来指明应记账户名称、方向、金额的,入账后登记在账簿上的编号在今后作为查账的根据,附件张数说明了证明该业务发生的原始凭证的数量,签字盖章是对会计人员责任的界定。因此,在编制记账凭证时,会计人员必须将各项记账凭证要素按规定方法填写齐全,以便于登记账簿。

④记账凭证的审核。记账凭证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审核。

a.从政策、法规、制度方面审核其合法性、真实性。记账凭证记录的内容是否和所附原始凭证相符,所列会计分录是否符合制度规定。对于不符合制度的记账凭证应及时纠正。

b.从业务技术方面审核其完整性、准确性。包括:记账凭证是否附有原始凭证,原始凭证是否齐全、内容是否合法,记账凭证所记录的经济业务与所附原始凭证所反映的经济业务是否相符,是否合法。记账凭证应借、应贷的会计科目是否正确,账户的对应关系是否正确,所使用的会计科目及其核算内容是否符合会计制度的规定,金额计算是否准确。摘要是否填写清楚,科目是否填写齐全,如日期、凭证编号、二级和明细会计科目、附件张数以及有关人员签章等。

⑤错误记账凭证的更正。记账凭证填制如发生错误的,应根据不同情况进行不同的处理,具体做法见表1.6。

表1.6 错误记账凭证的处理

(1)原始凭证的整理

在编制记账凭证过程中,每张记账凭证所附的原始凭证都应按一定方法进行整理后粘贴在记账凭证后,或按规定另行保管,以便于查对账目并防止原始凭证的散落丢失。原始凭证的整理应注意下述几个方面。

原始凭证应附在记账凭证后面,要求粘贴的原始凭证应真实、合法、完整、正确,粘贴要干净整洁,排列有序。

对于纸张面积过小的原始凭证,可先按一定次序和类别排列,再粘在一张同记账凭证大小相同的白纸上,粘贴时宜用胶水;对于纸张面积略小于记账凭证的原始凭证,可先用回形针或大头针别在记账凭证后面,待装订时再抽去回形针或大头针;对于纸张面积大于记账凭证的原始凭证,可按记账凭证的面积尺寸,先自右向后,再自下向后两次折叠。注意应把凭证的左上角或左侧面让出来,以便装订后,还可以展开查阅。

证票应分张排列,同类、同金额的单据尽量粘在一起,并在一旁注明张数和合计金额。如果是板状票证,可将票面票底轻轻撕开。

重要原始凭证,需要单独保管的,应编制目录,并在有关的记账凭证上注明附件另行保管,以便查核。

(2)记账凭证的整理

记账凭证应按月整理。每月记账完毕,要将本月各种记账凭证加以整理,检查有无缺号和附件是否齐全,然后按顺序号排列,加具封面封底,装订成册。如果在一个月内,凭证数量过多,可分装若干册,在封面上加注共几册字样。

①按编号整理,加具凭证封面。为了便于事后查阅,会计凭证封面上应注明:单位的名称、所属的年度和月份、起讫的日期、记账凭证的种类、起讫号数、总计册数等,并由会计主管签章保管。

②装订。装订凭证的厚度以1.5~2cm为宜,一般为30张记账凭证装订一本,装订时要考虑到凭证的整齐均匀,特别是装订线的位置,如果太薄时可用纸折一些三角形纸条,均匀地垫在此处,以保证其厚度与凭证中间的厚度一致。

装订好后,为了防止任意拆装,应在装订线上加贴封签,并在封签处加盖会计主管的骑缝图章。并在装订好的凭证本脊背上面写上“某年某月第几册共几册”的字样。

如果某些记账凭证所附原始凭证数量过多,也可以单独装订保管,但应在其封面及有关记账凭证上加注说明,对重要原始凭证,如合同、契约、押金收据以及需要随时查阅的收据等,需要单独保管的,应编制目录,并在有关的记账凭证上注明附件另行保管,以便查核。

1.1.5 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账簿

账簿是由具有一定格式、相互联结的账页所组成,以会计凭证为依据,全面、连续、系统、科学地记录和反映各项经济业务的簿籍。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核算首先要建立账簿体系,然后通过账簿的登记,把会计凭证所提供的大量零散的核算资料加以归类整理,以序时地、分门别类地记入相关的会计账簿,使账簿成为积累、储存会计主体经济业务信息的数据库。

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会计核算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应至少设置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实行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制的村,还应在代理中心设置上述账簿的同时,在村级设置现金日记账、代管资金日记账、固定资产登记簿、库存物资登记簿、内部往来登记簿、发包及上交登记簿、债权债务登记簿、劳务用工登记簿等,对上述内容进行序时登记,以便与代理中心的相关账簿进行核对,保证村集体经济组织资产的安全完整。

根据会计核算的需要,会计委托代理中心及村集体经济组织均应设置相应的账簿体系。

(1)委托代理中心建立账簿

①建立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日记账是按照经济业务发生的时间顺序,逐日逐笔进行登记的账簿。为了加强对货币资金的管理,防止贪污舞弊,我国会计制度规定,所有单位必须设置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

设置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作为对货币资金进行控制的有力手段,应采用装订成册的订本式账簿,以防止丢失、抽换。任何单位都不得采用银行对账单或者其他方法代替日记账。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现金日记账及银行存款日记账主要采用三栏式账页格式。三栏式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的基本格式包括收入、支出和结余3个栏目,分别用来登记库存现金、银行存款每天的收入、支出和结存情况。为了清晰地反映现金及银行存款收入的来源科目和现金、银行存款支出的用途科目,在账页中还设有“对方科目”栏。启用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由出纳人员启用。出纳人员启用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时,应详细填列账簿扉页的“账簿启用表”的内容,包括单位名称、账簿名称、启用日期、账簿册数、账簿编号、账簿页数等。填列完毕后,由出纳人员在“账簿启用表”的出纳一栏内签名盖章,再交由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审核后签名盖章,最后加盖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公章和村委主任的名章。签名盖章后由出纳人员在“账簿启用表”的“印花税粘贴栏”内粘贴印花税票,并划线完税。

登记“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期初余额。出纳人员在启用账簿后,在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的首页登记现金及银行存款的期初余额。银行存款日记账同时还需要登记开户银行名称和账号。

②建立总分类账。总分类账簿是按照总分类账户分类登记全部经济业务的账簿。它是总分类账户的集合体,其账页是按照总账科目(一级科目)开设的,并且要按照总账科目的编码顺序分设账户。所有村集体经济组织都必须开设总分类账簿,对村集体经济组织经济业务的内容进行全面、总括、分类的反映。

设置总分类账。由于总分类账户具有统驭的作用,因而其外表形式一般应采用订本式账簿,其账页格式一般采用三栏式账页,即设置“借方”“贷方”“余额”3个栏目,分别反映经济业务内容的增减变动与结余情况。总账三栏式账页格式同日记账三栏式账页格式基本相同,主要区别在于总账账页在余额栏前设“余额方向”栏,用以选择记录总账账户的余额方向。

设置三栏式总账的具体做法是:以所有的总分类会计科目为依据在总账账页上开设总分类账户。由于总账大多采用订本式的外表形式,因此应根据实际需要为每一个总分类账户事先预留空白账页,保证每一个总账账户可以连续、完整地反映其经济内容,从而保证总分类账簿可以连续、完整、分类地反映村集体经济组织经济业务全貌。总账账内应包括村集体经济组织核算所需的所有总账账户。

启用总账。总账由会计人员启用。同启用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一样,会计人员需要填列总账扉页的“账簿启用表”,并在审核后依次加盖会计人员、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名章、村集体经济组织公章和村委主任的名章。最后粘贴印花税票并划票完税。

登记各总分类账户的期初余额。会计人员在启用总账后,应根据村集体经济组织经济内容的期初情况登记总账内各总分类账户的期初余额,与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所不同的是,总账账户的期初余额前须按照账户的性质选择余额的方向。

③建立明细分类账。明细分类账是按照明细分类账户分类登记的账簿。明细分类账是在总分类账户总括分类的基础上,按照更加详细的分类来反映某一类别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情况,对总分类账簿起补充说明的作用。明细分类账的开设对于监督财产物资的收发和保管、往来款项的结算、收入的取得以及费用的开支等,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村集体经济组织在设置总账的基础上,还应根据会计核算和经营管理的需要设置明细分类账,进行明细分类核算。至于一个总账账户应设几级以及每一级应设多少明细分类账户,并没有统一的规定,村集体经济组织应根据各自的实际需要来确定。

设置明细分类账。明细分类账的外表形式一般为活页式账簿,也有的采用卡片式账簿,如固定资产明细账。明细分类账的格式多种多样,主要有三栏式、数量金额式。

三栏式明细分类账。三栏式明细分类账的账页特点是,在账页上只设有“借方”“贷方”和“余额”3个金额栏,不设数量栏。它适用于那些只需要进行金额核算而不需要进行数量核算的明细账户。如“应收款”“应付款”等结算账户。

数量金额式明细分类账。数量金额式明细分类账的账页,是在“借方”“贷方”和“余额”3大栏内,再分设“数量”“单价”“金额”3小栏。这种格式适用于既要进行金额核算,又要进行实物数量核算的各种财产物资账户。

启用明细分类账。明细分类账应由会计人员启用,启用时应登记明细分类账扉页的“账簿启用登记表”,并在审核后依次加盖会计人员、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名章、村集体经济组织公章和村委主任的名章。最后粘贴印花税票并划票完税。

明细分类账是由若干明细分类账户组成的,因此也应根据明细科目的顺序及页码填表列“科目索引表”。但与总分类账不同的是,由于明细分类账为活页账簿的形式,并可根据记账的需要增加或抽减账页,因此,明细账可在年度结束,结完账装订成册后才在“科目索引表”标出每张账页的页码。

登记各明细分类账户的期初余额。会计人员在启用明细账后,应根据各经济内容的期初情况登记明细账内各明细分类账户的期初余额,明细账户的期初余额前须按照账户的性质选择余额的方向。登记数量金额式明细账的期初余额,还需登记财产物资的期初数量与单价。

(2)村集体经济组织建立村级账簿

在委托代理制下,村集体经济组织设置的账簿一般为备查性质的账簿,其目的主要是为村级财、物、人管理进行原始记录,并可将相关记录与村级会计委托代理中心进行核对,以保证村集体经济组织资产的安全完整。村集体经济组织设置的现金日记账、代管资金日记账、库存物资日记账的格式同委托代理中心相关账簿的设置内容与要求基本相同。下面分别介绍几种村集体经济组织设置的由村级报账员登记的备查账簿。

①固定资产登记簿。村集体经济组织设置的固定资产登记簿,是用来登记固定资产的原价、折旧和净值3项价值。

②集体用工登记簿。集体用工登记簿是记录村集体经济组织统一组织村民投工情况的专用登记簿。用工登记簿要求以用户为单位开设,根据村集体经济组织按照“一事一议”筹劳程序规定的投工数和实际投工记录(记工单)登记。集体用工登记簿分上下两部分,上部分记录每个农户的投工情况,下部分为投工结算情况。结算结果的处理可以现金结算或结转往来账户。

③发包及上交款物登记簿。发包及上交款物登记簿是用以登记村集体经济组织所属单位和个人向村集体经济组织上交款物的登记簿。所属单位和村民上交的款物主要包括“一事一议”筹资款项、承包款、租赁费、利润等项目。发包及上交款物登记簿应按上交者名称开设账户,由报账员根据上交者每次上交的实际情况逐项逐笔登记。报账员根据应上交款和实际上交数进行结算,对结算结果,不论长、欠都应全部结转。

登记账簿主要是指手工记账的要求,由于委托代理机构现多采用电算化核算,因此本内容主要针对“以村核算”村组织的记账要求进行介绍。

(1)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的登记

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由出纳员根据审核无误的反映现金、银行存款收付业务的记账凭证逐日逐笔地进行登记。其登记内容及方法如下所述。

①日期栏:登记记账凭证的日期应与实际收付日期一致,月初登记余额或第一笔业务时及每一页第一行应登记年、月、日,其余各行只登记日。

②凭证栏:登记据以入账的记账凭证编号,以便于查账和核对。

③摘要栏:简要说明经济业务的内容。

④对方科目栏:登记收入的来源科目或支出的用途科目,其作用在于了解资金的来龙去脉。

⑤收入、支出栏:登记实际收付的金额。每日终了,应分别计算出现金、银行存款收入、支出金额的合计数,并计算出本日余额。

记账完毕,出纳人员应在记账凭证的过账栏内做“V”标记,并在所依据的原始凭证上加盖“收讫”或“付讫”章,在记账凭证的“出纳”栏内签字或加盖名章。

现金、银行存款是最容易发生错弊的财产,所以其核算要用日记账,逐日逐笔地记账,而且要做到“日清月结”。对于现金,每日终了,应由出纳人员同另一个指定的专门盘点人员一起对现金进行盘点,核对现金的账面数与实存数,以检查每日现金的收付是否有误,如果存在账款不符的情况,应及时查明原因进行处理,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日清”。月末同样要计算收入、支出的合计数并结出余额,通常称为“月结”。对于银行存款,每日终了,应分别计算银行存款收入、支出的合计数和余额,做到“日清”,以便于检查监督各项收支款项;月末,要计算全月银行存款收入,支出合计数并结出余额,做到“月结”,并与银行存款对账单核对相符。

(2)总账与明细分类账的登记

总账的登记。总账一般采用三栏式账页,因为总账中包括所有类型的账户,其中资产类、成本类账户的余额在借方,而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账户余额在贷方,因此,总账三栏式账页与日记账三栏式账页在格式上有所不同,必须在余额前设置“借或贷”余额选择栏来反映不同账户的余额方向。

总账可以根据审核无误的记账凭证或科目汇总表进行登记。如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经济业务较少,可以根据记账凭证直接登记;如果村集体经济组织经济业务较多,根据记账凭证逐笔登记总账会使总账登记工作量较大,因而可将记账凭证汇总编制科目汇总表,再根据科目汇总表登记总账,以减少总账的登记工作量,并通过科目汇总表进行试算平衡。

科目汇总表是一种特殊的记账凭证,它是月终由会计根据记账凭证汇总编制的用以登记总账的凭证。其编制程序一般可分为3步:首先是将本期全部的记账凭证按科目的借贷双方分别加总;其次是将各科目借贷双方分别加总的总额,填入科目汇总表中该科目的借方和贷方栏;最后将科目汇总表中各科目的借方和贷方发生额各自加总起来,看借贷方总额是否相等平衡。二者的合计金额相等时表示加总正确,如不平衡,应立即!找原因,直到平衡为止。平衡后的科目汇总表即可作为登记总账和明细账的依据。明细分类账的格式多种多样,主要有三栏式、数量金额式、多栏式和横线登记式等,各种不同格式的明细账页适用于不同的经济业务内容。

①三栏式明细分类账。三栏式明细分类账的账页特点是,在账页上只设有“借方”“贷方”和“余额”3个金额栏,不设数量栏。其适用于那些只需要进行金额核算而不需要进行数量核算的明细账户。如“应收账款”“应付账款”等结算账户。其账页格式与内容同总账三栏式账页。

②数量金额式明细分类账。数量金额式明细分类账的账页,是在“借方”“贷方”和“余额”三大栏内,再分设“数量”“单价”“金额”三小栏。这种格式适用于既要进行金额核算,又要进行实物数量核算的各种财产物资账户。如“原材料”“库存商品”等账户。

明细账是由会计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记账凭证和所附的原始凭证进行登记的。三栏式明细账的登记内容及方法与三栏式总账的登记基本相同,数量金额式明细账在登记时,应注意不仅要登记借贷方金额,而且还要登记借、贷、余栏内的数量单价,对于采用一次加权平均法计算发出存货单价的村集体经济组织,平时在登记财产物资明细账时,其贷方栏和余额栏可只登记数量,待月末计算出全月加权平均单价后,再统一计算发出存货及结余存货的金额。

【例1.8】12月2日购入红薯,单价0.25元、数量30000kg,金额7500元,记账凭证上的会计分录为:

借:库存物资——红薯 7500

贷:现金 7500

根据该记账凭证,应登记“库存物资——红薯”明细账和现金日记账,总账与明细账平行登记。

(3)总账与明细账平行登记

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是对同一经济业务的不同详细程度的反映,二者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下述两个方面。

第一,从提供会计核算资料的角度看,总分类账户是对所属明细账的综合,对所属明细账起着统驭和控制的作用,因而又可以称为统驭账户;明细分类账户是对总分类账户的具体化,对其所属的总分类账起着辅助和补充的作用,因而又称为从属账户。

第二,从数量上看,总分类账作为明细分类账的总和,其借(贷)方本期发生额及余额,应与其所属的明细分类账户的借(贷)方本期发生额及余额的合计数相等。

①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要点。由于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是对同一经济业务所做的详细程度不同的记录,因而两者在记账时所依据的原始凭证是相同的。为了使总分类账户与其所属的明细分类账户之间能起到统驭与补充的作用,便于账户的核对,并保证核算资料的正确、完整,必须采用平行登记的方法,将经济业务在总分类账户及其所属的明细分类账户中进行登记。

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是指一项经济业务发生后,根据其会计凭证在记入一个总分类账户的同时,还要以相同的方向和相等的金额记入其所属的各有关明细分类账户。平行登记主要有下述3个要点。

第一,同依据。同依据是指对于每项经济业务进行总分类会计核算和明细分类核算所依据的是同一个记账凭证及其所附的原始凭证。

第二,同期间。同期间是指对于每项进行明细核算的经济业务,一方面要在有关总分类账户中进行总括登记,另一方面要于同一会计期间在有关明细分类账户中进行登记。这里所指的同期间是指在同一个会计期间,而并非同一时点。因为在会计实务中,明细账户一般于平时业务发生时根据会计凭证进行登记,而总分类账户的登记因采用的账务处理程序的不同,可能在平时登记,也可能定期(如在月末)汇总登记,但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必须在同一会计期间内登记完成。

第三,同方向。同方向是指在将经济业务记入总分类账户和其所属的明细分类账户时,两者的记账方向必须一致。即如果记入总分类账户的借方,也必然要记入明细分类账户的借方;反之,如果记入总分类账户的贷方,也必然要记入明细分类账户的贷方。

第四,等金额。等金额的要求是指对每一项经济业务,记入总分类账户的金额必须与记入其所属的明细分类账户金额之和相等。

②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试算平衡。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是平行登记的,其登记结果必然是某个总分类账户的本期发生额等于所属各明细分类账户本期发生额合计数;某个总分类账户的期末余额应等于所属各明细分类账户期末余额之和。总分类账户与所属明细分类账户本期发生额及余额平衡关系如下:

总分类账户期初借(或贷)方余额=所属明细分类账户期初借(或贷)方余额之和

总分类账户本期借(或贷)方发生额=所属明细分类账户本期借(或贷)方发生额之和

总分类账户期末借(或贷)方余额=所属明细分类账户期末借(或贷)方余额之和

在会计实务工作中,根据总分类账户与其所属明细分类账户之间的这种平衡关系,通过编制“明细分类账户本期发生额及余额平衡表”,来检查总分类账户和所属明细分类账户的记录是否正确。

(4)登记账簿基本规范

前面讲述了各类账簿的格式内容和填制内容,但是在登记账簿时,大小写金额写法有什么要求?如何写余额?如何进行前后账页之间的连接?因此,还需要掌握登记账簿的规范。

为了保证账簿记载正确,要根据审核无误的会计凭证进行登记。不许凭空记账,不许伪造凭证,不许弄虚作假,不许设账外账。

登记账簿要用蓝黑墨水或者碳素墨水书写,不得使用圆珠笔或铅笔书写。红色墨水只能用于划线、改错,冲账账簿中书写的文字和数字要留有适当空格,不要写满格;一般应占格距的1/2。

登记账簿时,应将记账凭证的日期、编号、业务内容摘要、金额和其他有关资料逐项记在账内,以便查考;登记完毕后在记账凭证上签名或者盖章,同时在记账凭证的“账页”栏内注明页数或者作一个“V”号,表示已经记账,以免重记和漏记。

登记账金额以人民币“元”为单位,元以下记到角、分,分以下四舍五入。实物量应按国家规定的单位记账,如kg、t、m等。

各种账簿按页次顺序连续登记,不能跳行、隔页。如不慎发生跳行、隔页,应当将空行、空页划线注销,或者注明“此行空白”“此页空白”字样。登记本账发生跳页时,不能撕毁,应在空页上划四角交叉红线注销。空行跳页划线后,应由记账人员及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签名或者盖章。

凡需要结出余额的账户,结出余额后,应在“借或贷”栏内登记标明余额方向的“借”或“贷”字样。没有余额的账户,应在“借或贷”栏内写“平”字,并在余额栏内用“0”表示。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必须逐日结出余额。

每一账页登记完毕结转下页时,应结出本页发生额合计数及余额,写在本页最后一页和下页第一行有关栏内,并在摘要栏内注明“过次页”和“承前页”字样。

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总账和明细账应当定期打印。

对账就是核对账目,一般是在会计期间(月度、季度、半年度、年度)终了时检!和核对账证、账账、账实是否相符,以确保账簿记录和会计报表数字真实可靠。会计核算要求账簿登记清晰、准确,但在日常会计工作中,有时难免发生各种各样的差错和账实不符的情况。这些情况有的是客观原因造成的,如因财产物资本身的属性和自然条件发生变化引起的溢余或损耗等;有的是主观原因造成的,如会计人员在制证、记账、算账上无意造成的差错,或者违法人员有心作假,借以掩饰其舞弊行为等。因此,为了确保账簿记录正确、完整,如实反映单位经济活动情况,为编制会计报表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资料,同时也为了保护各项资产的安全完整,必须做好对账工作。对账工作包括账证核对、账账核对和账实核对。

(1)账证核对

账证核对是指各种账簿记录与有关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进行核对。它是将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与账簿中对应的经济业务进行核对,以查明其时间、凭证字号、内容、数量、金额和会计科目是否一致,记账方向是否相符。这种核对,一般是在日常编制凭证和记账过程中进行的。期末如果发现账账不符时,就应回过头来对账簿记录与会计凭证进行检查核对,以确保账证相符,纠正记账错误。

(2)账账核对

账账核对是指对各种账簿之间的有关数字进行核对。单位的各种会计账簿组成了一个有机的账簿体系,既有分工,又有衔接,共同完成了全面、系统、综合地反映单位经济活动情况与财务收支情况的任务。各种账簿之间的这种衔接依存关系就是账簿的勾稽关系。利用这种关系,可以通过账簿的相互核对,发现记账工作是否有误,并予以改正,从而做到账账相符。账账核对的主要内容包括:

①总分类账簿的核对。总分类账中各账户的借方发生额合计数与贷方发生额合计数、期末的借方余额合计数和贷方余额合计数分别核对相符。这项核对工作,可以通过编制“试算平衡表”来完成。在试算平衡表中,如果借贷合计数相等,说明总分类账的登记是基本正确的;如果借贷双方合计数不平衡,则说明有差错,须作进一步检查。

②总分类账簿与明细分类账簿的核对。总分类账中各账户的本期借、贷方发生额和期末余额与所属各明细分类账的本期借、贷方发生额合计数和期末余额合计数核对相符。常用的核对方法有两种:一种是通过编制“本期发生额及余额明细表”或“财产物资收、发、结存表”与总分类账户进行核对,如有不符,再进一步查找差错所在及其原因。这种方法在总账与明细分类账的平行登记部分已作过说明,在此不再赘述。另一种是根据各明细分类账户加计的发生额或余额合计数,直接与有关总分类账户的相应数进行核对,以省略上述明细表的编制工作。总分类账簿与序时账簿的核对。总分类账中的“现金”“银行存款”账户的本期借、贷方发生额和期末余额,与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的本期借、贷方发生额和期末余额核对相符。

③村级委托代理中心的财产物资明细账与村集体经济组织设置的有关明细账定期核对。村级委托代理中心的各种财产物资明细账的收入、发出、结存数应与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有关明细账的相应数据记录核对相符。如有不符,再进一步查对,找出导致差错的原因。

(3)账实核对

①账实核对的内容。账实核对是指在账账核对的基础上,各项财产物资等的账面余额与实有数额相核对。其主要内容包括:

a.现金日记账的账面余额与现金实际库存数相核对。

b.银行存款日记账的账面余额与开户银行对账单相核对。

c.财产物资明细分类账的账面结存数与实存数相核对。

d.各种债权、债务明细分类账的账面余额与有关债权人、债务人的账目相核对。

②账实核对的方法。村集体经济组织账实核对工作是通过财产清查进行的。下面分别以实物资产、现金、银行存款的清查为例介绍财产清!的方法及财产清查结果的处理。

实物资产的清查如下所述。

a.实物资产清!的方法。实物资产包括具有实物形态的各种财产,如库存物资、固定资产等。各项实物资产因其存在形态、体积质量、堆放方式及单位价值等的不同,所采用的清查方法也不同。实物资产的清查方法主要有以下4种:第一,实地盘点法,即对财产物资按其存放地点进行逐一清点,或用计量器具(如磅秤、米尺等)进行实地称量,以确定其实有数量,其适用范围较广,大多数财产物资一般都可采用这种方法。第二,技术推算盘点法,又称为测量计算法,对于那些体积大、质量重、单位价值较低,但存放有一定规则的财产物资,如露天堆放的原煤,不便于称量,可以在抽样盘点的基础上,进行技术推算,一般通过量方、计尺等方法加以确定其实存数量。第三,抽样盘点法,即对那些单位价值较小,但数量多,质量比较均匀特别是已经包装好的实物资产,一般不便于逐一点数,则可以通过抽样的方法检!单位实物资产的质量与数量,以确定该项资产的质量与数量。第四,外调核对法,即对于委托外单位加工、保管的材料、产品等,可以采用去函、去人调查,并与本单位账存数相核对的方法。

b.实物资产清!的凭证。在财产清查中,为了如实反映财产清查的结果及账实核对情况,单位应设置盘存单及实存账存对比表等原始凭证对其进行记录。

盘存单是实物财产盘点结果的书面证明,也是反映实物财产实有数量的原始凭证。财产清查人员应将清查的数量及质量情况如实登记在“盘存单”上。其中,盘存单的“数量”栏,应按清查结果如实填写;“单价”栏一般按有关明细账记录的单价填写,如为账外财产物资,单价可按市价填写,如果该项财产物资是残旧物品或已变质、毁损,则应按质论价,确定单价;“金额”栏根据数量和单价计算填列;“备注”栏内应注明储备不足或超储积压、不配套以及质量等方面的情况。财产清查结束后,应由盘点人员和保管人员签章。

实存账存对比表是根据盘存单和有关账簿的记录资料编制的原始凭证,其所反映的实存账存之间的差异,是调整账簿记录的依据,也是分析差异原因、明确经济责任的依据。

在实物资产的清查中,财产清查人员应根据被清查实物的特点选择合适有效的清查方法,同时为了明确经济责任,在财产清查时,实物保管人员必须在场,并在相关的会计凭证上签名盖章。实物的财产清!不仅要认真清点实物数量,还要检查实物的质量,对财产物资的清查结果,如实编制盘存单及实存账存对比表,并对发生的盘盈盘亏情况进行分析,作出处理。

③现金的清查。库存现金清查的基本方法是实地盘点法,通过对库存现金的实地盘点确定库存现金的实有数,然后与现金日记账的账面结存数余额相核对,以!明账实是否相符。

库存现金的清!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日常现金清查。日常的现金清查是出纳人员的岗位职责之一,但是根据内部牵制的原则,日常的现金清查不应由出纳人员独自完成,会计机构内部应指定专门人员配合出纳人员进行日常清!。具体做法是,在指定专门人员的监督下由出纳人员清点现金实有数额,并与现金日记账账面余额相核对,以查明是否账实相符。现金的日常清查是加强现金的内部控制和管理,保证现金安全的有效方法,但如只采用这一种方法,也会由于各种原因而出现种种漏洞。因此,在坚持现金日常清!的前提下,还应该同其他财产物资一样,定期或不定期地由财产清查人员对现金进行专门清查。

第二,专门现金清查。专门现金清查是指由专门的财产清!人员进行的定期或不定期的清查,在清查时,应注意以下问题:a.出纳人员必须在场;b.是否有违反现金管理条例的收支;c.不允许以借条、收据等白条充库;d.检!是否有超限额库存;e.发现盘盈、盘亏,当场核实盈亏数额。

④银行存款的清查。银行存款的清查通常采用与开户银行核对账目的方法,一般每月核对一次。具体应于每月月末将单位“银行存款日记账”与“银行对账单”逐笔、逐项进行核对。银行对账单是开户银行记录各个单位银行存款增减结余情况,并用于同开户单位核对账目的账单。

在会计实务中,如发现双方余额不符时,一般应首先查找是否存在未达账项,并通过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方法对未达账项进行调整,如经调整后双方余额相符,则基本证明账簿记录正确,银行存款账实相符;如经调整后双方余额仍不符,则说明账簿登记有误,应进一步逐笔进行核对,查找有无重记、错记、漏记、串户等情况,并及时更正。下面就未达账项及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作进一步介绍。

a.未达账项。未达账项是指由于收、付款的结算凭证在传递、接收时间上的不一致而导致的一方已经入账,另一方因没有接到凭证尚未入账的事项。

未达账项是单位与银行、往来单位之间在款项结算过程中发生的正常现象。单位与银行之间的未达账项,总的来说有两大类:一是单位已经入账而银行尚未入账的事项;二是银行已经入账而单位尚未入账的事项。从收、付款的角度划分,又可以把这两类未达事项分为以下4种情况:

第一,单位已经收款入账,而银行未作收款入账的事项,如单位送存收到的转账支票,而银行尚未入账。

第二,单位已经付款入账,而银行未作付款入账的事项,如单位开出转账支票并已入账,而持票人尚未到银行办理转账业务。

第三,银行已经收款入账,而单位未作收款入账的事项,如采用委托收款方式进行结算时,银行已代单位划收货款,但单位因尚未收到收账通知而没有入账。

第四,银行已经付款入账,而单位未作付款入账的事项,如银行受单位委托代单位按期支付的水电费、通信费等,单位因没有收到付款通知而没有入账。

当存在上述未达账项时,由于一方入账而另一方未入账,则必然会导致双方余额的不相符。在第一、第四种情况下,单位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大于银行对账单余额;在第二、第三种情况下,单位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小于银行对账单余额。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银行对账单余额、未达账项之间的关系如下:

单位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银行已收单位未收款项-银行已付单位未付款项=银行对账单余额+单位已收银行未收款项-单位已付银行未付款项

利用上述公式所揭示的未达账项与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银行对账单余额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方法对未达账项进行调整。

b.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是在银行对账单和单位银行存款日记账账面余额的基础上,各自加上对方已收,本方未收的款项;减去对方已付,本方未付的款项,以调整双方账面余额使其一致的用以验证银行存款账簿记录正确与否的一种方法。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有两个作用,其一是单位核对银行存款的工具,其二是表中调节后的余额表示单位当时可以实际动用的银行存款数额。但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只是单位对账的工具,而不是原始凭证,因而不能作为调节单位账簿记录的依据,对于银行已入账而单位尚未入账的未达账项,必须在收到银行的收、付款通知时,方可进行账务处理。对于长期闲置的未达账项,应及时查询原始凭证、账簿及有关资料,弄清原因。必要时与银行联系,!明情况,及时解决悬账问题。

⑤财实核对不符的处理。对于账实不符的情况,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及时!明账实不符的原因,处理多余物资、清理各项债权债务,建立健全各项财产物资管理制度,并对账实不符的情况进行账务处理,做到账实相符。

a.盘亏的核算。发生库存物资的盘亏,说明账面的数额大于实际的数额,应减少账面数额以保证账实相符。同时,盘亏要根据其产生的不同原因经审核批准后记入不同的账户。如果是由于保管员等责任人保管不力造成的盘亏,应由相关人员赔偿,记入“内部往来”账户;如果造成的盘亏应由保险公司赔偿的应记入“应收款”账户,扣除过失人和保险公司赔偿后的净损失应记入“其他支出”账户。

【例1.9】南汇村工厂年终盘库,发现丢失面粉20袋,账面成本为1000元,经查,主要属于保管员王明保管过失责任,经研究决定由其赔偿800元。其会计分录为:

借:内部往来——王明

其他支出800 200

贷:库存物资——面粉 1000

b.盘盈的处理。发生库存物资的盘盈,说明账面的数额小于实际的数额,应增加账面数额以保证账实相符。经审核批准后,盘盈的资产应借记“库存物资”账户,贷记“其他收入”账户。

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过对账后如发生错账,应采用正确的方法进行更正,错账更正的方法主要包括划线更正法、红字更正法、补充登记法。

(1)划线更正法

①适用范围。划线更正法适用于结账前发现的,记账凭证正确无误,只是在过账时发生的文字或数字错误。包括:数字抄写与计算错误和文字书写方面的错误,比如过账记错方向、金额写错、错写摘要或者过错账户等。但如果是结账后发现的数字错误,且其错误影响到以后多项数字的计算,为了保证账簿记录的整洁清晰,则不宜采用划线更正法,而应在账簿记录中采用红字冲销或补充登记的方法予以更正。

②更正的方法与要求。如出现上述错账,应先将错误文字或数字用单红线划去,表示注销;再在划线的上面用蓝字写上正确的文字或数字,并由记账人员(更正人)及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在更正处盖章,以明确责任。

使用这一方法应该注意的是:第一,文字错误可只划掉错误的文字,数字错误则需划掉整笔数字,不能只划掉其中一个或几个写错的数字。例如,把5289.68元误记为5298.68元,不能只划去其中的后位整数“98”,改为“89”;而是应把“5298.68”全部用红线划去,并在其上方写上“5289.68”。第二,被划掉的文字或数字仍应清晰可辨,不得涂成模糊一片。

(2)红字更正法

红字更正法是指用红字冲销原有错误账户或数字,以更正或调整账簿记录的一种方法。红字更正法按其适用错账的不同可分为四步红字更正法和二步红字更正法。

①四步红字更正法。

适用范围:四步红字更正法适用于记账凭证中使用的会计科目或记账方向发生错误,并已按错误凭证登记入账所造成的错账。

更正的方法及要求:

第一步,用红字金额编制一张与原错误记账凭证内容一致(账户名称、记账方向和金额均一致)的记账凭证,在摘要栏中注明“冲销×日×号错误凭证”,填制日期为错账的更正日期,凭证编号按本日已编凭证顺序编号。

第二步,根据上述红字冲销凭证登记有关账户,以冲销原来的错误记录。

第三步,用蓝字编制一张正确的记账凭证,在摘要栏中注明“更正×日×号错误凭证”,作为更正错账的依据。

第四步,根据上述更正凭证用蓝字登记有关账户,以达到正确记录的目的。

②二步红字更正法。

适用范围:二步红字更正法适用于记账凭证中使用的应借、应贷会计科目正确,只是所记金额大于应记金额,并已登记入账所造成的错账。

更正的方法与要求:

第一步,填制一张红字金额为正确金额与错误金额差额的记账凭证(账户及对应关系均与原记账凭证相同),在摘要栏中注明“冲销×日×号凭证多记金额”。第二步,根据上述红字凭证,据以用红字金额登记有关账户,冲销多记金额。

【例1.10】生产车间4月23日领用原材料60000元,填制记账凭证时误记为80000元,并已登记入账。

本例中的错误是由于记账凭证金额多记而造成的账簿记录错误,应采用二步红字更正法进行更正,具体方法为:

第一步,编制一张与错误凭证会计科目及对应关系相同的记账凭证,将多记的20000元以红字登记记账凭证,其会计分录为:

借:生产成本 20000

贷:库存物资 20000

第二步,根据上述凭证,红字登记“生产成本”“库存物资”账户,冲销错误记录。

(3)补充登记法

①适用范围。补充登记法适用于记账凭证中应借、应贷的会计科目正确,但所记金额小于应记金额,并已登记入账,而造成的账簿记录金额少记的错账。

②更正的方法与要求。第一步,将少记的金额用蓝字填制一张与原记账凭证账户对应关系相同的记账凭证,在摘要栏中注明“补充登记×号凭证少记金额”;第二步,根据上述凭证用蓝字据以登记有关账户,补记少记金额。

【例1.11】4月23日生产车间领用原材料50000元,填制记账凭证时误记为30000元,并已登记入账,在4月27日发现此错账,转账凭证已编至45号。

本例中的错误是由于记账凭证金额少记而造成的账簿记录错误,应采用补充更正法进行更正,具体方法为:

第一步,编制一张与错误凭证会计科目及对应关系相同的记账凭证,将少记的20000元以蓝字登记记账凭证。其会计分录为:

借:生产成本 20000

贷:库存物资 20000

第二步,根据上述补充凭证蓝字登记“生产成本”“库存物资”账户,补记少记金额。

结账是在将本期内所发生的经济业务全部登记入账的基础上,按照规定的方法对该期内的账簿记录进行小结,结算出本期发生额合计数并计算出账户的余额,并将期末余额结转下期或者下年新账。根据会计期间的不同,结账工作可以在月末、季末、年末进行,但不得为赶制会计报表而提前结账,或将本期发生的经济业务延至下期登记,更不得先编制会计报表后结账。

根据会计期间的不同,结账时间可以为月末、季末、年末,因而结账按照时间的不同可以分为月结、季结和年结3种。

(1)月结

月度结账时,应该结出本月借、贷双方的月内发生额及期末余额,对于有余额的账户应在摘要栏内注明“本月发生额及期末余额”,对于没有余额的损益类等账户应在摘要栏内注明“本月合计”,同时在该行的上下端各划一条通栏红线,表示本月的账簿记录已经结束。如果本月只有一笔记录,结账时,可只在这笔记录下面划一条通栏红线,不用结计本月发生额,表示本月记录到此为止。如果本月没有发生额的账户,则不必进行月结。

对于收入、费用、成本等账户,为了满足会计报表编制的需要,应在本月合计的基础上结计本年累计发生额。本月结账时,应在“本月合计”行下结出自年初起至本月末止的累计数额。具体做法是,在“本月合计”行下的摘要栏内注明“本年累计”字样,并进行该账户本年累计数的计结,然后在该行下再划一条通栏红线。

(2)季结

季度终了,在本季最后一个月的月结(需按月结出本年累计发生额的,应在“本年累计”)下一行中的摘要栏内填写“第×季度合计”字样,在“借方”“贷方”“余额”各栏,计算出本季发生额和余额,再在季结下面划一道通栏单红线,以便与下季度发生额划分清楚。

(3)年结

年度终了,要在第四季度季结的下一行的摘要栏内填写“本年合计”或“结转下年”字样,在“借方”“贷方”“余额”各栏计算出本年发生额及余额,再在年结下面划通栏双红线,以表示本年度经济业务记录的结束。对于月结时需要结计本年累计发生额的某些明细账户, 12月末的“本年累计”就是全年累计发生额,在该栏下通栏划双红线即办理了年结。

年度终了结账时,有余额的账户,要将其余额结转至下年。结转的方法是,在下年新账的第一行的摘要栏内填写“上年结转”字样,并在余额栏内填入上年末结转的余额,余额方向与上年一致。跨年度使用的账簿,如固定资产明细账等,年初不需要进行“上年结转”手续。第二年使用时,直接在上年年结的双线下面记录发生额即可。

(1)账簿的更换

账簿的更换是指在会计年度终了时,将上年度的账簿更换为下年度的新账簿。在每一会计年度结束,新的会计年度开始时,应按会计制度规定,更换总账、日记账和多数明细账。但有些财产物资明细账和债权债务明细账,如固定资产明细账、原材料明细账等,由于财产物资品种、规格和往来单位较多,更换新账,重抄一遍工作量较大,因此可以跨年度使用,不必每年更换一次。各种备查账簿也可以连续使用。

更换账簿时应将上年度各账户的余额直接结转记入新年度相应的账簿中,并在旧账簿中各账户年终余额的摘要栏内加盖“结转下年”的戳记;同时,在新账簿中相关账户的第一行摘要栏内填写“上年结转”戳记,并在余额栏内记入上年余额,以保证会计记录的连续性。

(2)账簿的保管

会计账簿是会计工作的重要历史资料,也是重要的经济档案,对于单位经营管理及财务分析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各单位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会计档案管理办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国家会计制度的规定,加强对会计账簿的管理,妥善保管各类账簿,以供日后检查、分析和审计。

账簿的保管应由专人负责,以明确责任,保证账簿的安全和会计资料的完整。账簿的日常保管应由各自分管的记账人员专门保管,未经单位负责人和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批准,不允许非经管人员翻阅、查看、摘抄和复制,会计账簿除非特殊需要或司法介入,一般不允许携带外出。年终,会计人员应对更换下来的活页账、卡片账装订成册,顺序编号,加具封面封底,登记存档保管。采用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的单位,应当保存打印出的纸质会计档案。当年形成的会计档案,在会计年度终了后,可暂由会计机构保管一年,期满之后,应当由会计机构编制移交清册,移交本单位档案机构统一保管;未设立档案机构的,应当在会计机构内部指定专人保管。

账簿应当按照国家统一规定的保管期限保管,不得在保管期限未满时销毁账簿。各账簿的保管期限为:日记账一般为15年,其中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为25年;固定资产卡片在固定资产报废清理后应继续保存5年;总分类账、明细分类账、备查账簿保管期限为15年。保管期满,需要销毁时,由本单位档案部门提出销毁意见,会同会计部门共同鉴定,严格审!编造会计档案销毁清册,报经单位负责人批准后由专人监销,并由其在销毁清册上签章并向单位负责人报告。

1.1.6 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报表

会计报表是反映村集体经济组织一定时期内经济活动情况的书面报告,是以账簿记录为主要依据,以一定的指标体系,反映村集体经济组织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一定时期的经营成果以及有关经济活动情况的书面文件。会计报表是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核算的总结,全面体现了会计核算的要求和质量;是村集体经济组织传递会计信息的主要手段与渠道;是考核生产财务计划、承包合同执行情况和评价经营业绩的重要资料;是进行科学合理的经济预测和决策、改善经营管理的重要依据;也是政府和有关部门了解情况、加强指导和监督、为制定合理的农村经济政策、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参考。

会计报表一般可以按照其所反映的经济内容、编报时间和编报单位进行分类。

(1)按其反映的经济内容分类

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会计报表,按其反映的经济内容,可分为以下几类:

①科目余额表。科目余额表是反映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所设会计科目在每个月末或季末余额的会计报表,是月(季)末结算账目的试算表,是编制资产负债表的重要依据。

②资产负债表。资产负债表是反映村集体经济组织年末财务状况的会计报表。即反映村集体经济组织年末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状况的报表。

③收益及收益分配表。收益及收益分配表是反映村集体经济组织年度内收益实现及其分配情况的报表。

④收支明细表。收支明细表是反映村集体经济组织在会计年度内的各月份或各季度各项收入、支出以及收益情况的会计报表。它根据损益类账户的明细账户的本期发生额填列编制,是收益分配表的附表,用来补充说明村集体经济组织收入的主要来源、支出的主要去向以及收益实现的详细情况。

(2)按照编报的时间分类

会计报表按其编报的时间可分为月报、季报和年报。

月报是按月编报,以简明扼要的形式反映某一月份财务状况和收支情况的会计报表。如科目余额表和收支明细表就是每月或每季都要编报的会计报表。

季报是按季度编报的会计报表。

年报是按会计年度编制和报送,以全面反映村集体经济组织全年的经济活动、财务收支和财务成果的报表。

(3)按编报的单位分类

会计报表按编报单位的不同可分为单位报表和汇总报表。

单位报表是由村集体经济组织在日常会计核算基础上编制的报表。

汇总报表是农村经营管理部门和财政部门,根据单位会计逐级综合汇总编制的会计报表。各级农村经营管理部门,应对所辖地区报送的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会计报表进行审查,然后逐级汇总上报。

为了使会计报表真正成为各级使用者进行管理和决策的重要依据,会计报表应当根据已登记完整、核对无误的账簿记录和其他有关资料编制。村集体经济组织在编制会计报表时,必须遵守的基本要求如下所述。

(1)数字真实

报表填写的数字必须真实地反映单位的经营情况。要求必须依据客观的账簿核算记录填写,不得任意估计数字,严禁弄虚作假,歪曲和篡改有关指标内容。

(2)计算准确

会计报表上反映的各项指标都是通过数字表示的,报表中的每一个数字必须核对清楚、计算无误后再填列,并确保各会计报表在数字上的衔接,以保证会计报表的质量。

(3)内容完整

对国家规定应予填报的各种报表和表内各项目,要填报齐全,不得随意漏编、漏报;各补充资料和应该编制的附表及财务状况说明书,必须同时编报。

(4)报送及时

会计报表应根据规定的报送日期及时向有关部门报送,保证会计报表提供信息的及时性,充分发挥会计报表的作用,以供各方了解单位的情况。

按《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的规定,村集体经济组织应按规定准确、及时、完整地编报会计报表,定期向财政部门或农村经营管理部门上报,并向全体成员公布。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村经营管理部门年终应汇总年度的资产负债表和收益及收益分配表,同时附送财务状况说明书,按规定时间报农业部。

(1)月份、季度会计报表格式及其编制方法

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月份、季度会计报表包括科目余额表和收支明细表,它们分别反映村集体经济组织截至报告月份或季度的各账户发生额、余额和财务收支情况的会计报表。《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规定,月份或季度会计报表的格式,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财政部门或农村经营管理部门根据本制度进行规定。

①科目余额表。科目余额表是村集体经济组织按月、季度编制,用以反映月末或季度末各会计科目余额的会计报表。通过科目余额表,可以检查账目是否正确,分析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财务状况和收支情况。

A.科目余额表的格式。科目余额表,一般格式从左至右分为“科目编号”“科目名称”“期初余额”“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5大栏,除科目编号和科目名称外,其余三栏又分为“借方”“贷方”两小栏,每个大栏的借方合计等于其贷方合计。村集体经济组织每年12月份,除正常编制一张年终科目余额表外,还要于决算后再编制一张年终科目余额表,以作为平衡账务、将有关账户余额结转下年的依据。这张科目余额表同时也属于自制会计凭证,应与当年会计凭证一起装订入档。

B.科目余额表的编制方法。

a.“科目编号”根据《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规定的科目编号及其顺序,逐个科目对应编列。

b.除“内部往来”科目外,其他各科目的“期初余额”“本期发生额”“期末余额”应在月末结账后,根据总账科目的期初余额(借方或贷方)、本期发生额(借方或贷方)、期末余额(借方或贷方)逐个科目填列。

c.“内部往来”科目,应按往来明细账户,分别汇总借方余额和贷方余额,填入期初余额和期末余额的借方或贷方。

②收支明细表。收支明细表是反映村集体经济组织各月及年内至每个月末累计发生的各项收入和各项支出情况的会计报表。

收支明细表由收入和支出两大部分组成,各项收入合计减各项支出合计等于各项收支差额,反映了每个月及年初至每个月末累计实现的收益数额。收支明细表各项目“本月数”和“本年累计数”,分别根据损益类各账户及所属明细账户的本月发生额和月末余额以及账务处理记录分析填列。

(2)年度会计报表格式及编制方法

年度会计报表是全面反映村集体经济组织年度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收益及收益分配表。

①资产负债表。资产负债表是反映村集体经济组织年末全部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状况的报表。资产负债表可以向报表使用者提供以下几个方面的信息:①村集体经济组织在某一年所掌握的经济资源及这些资源的分布结构状况;②村集体经济组织某一年末负债总额及其结构情况;③村集体经济组织净资产情况;④通过对资产负债表的分析,可以了解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财务实力、短期偿债能力和支付能力。

资产负债表的格式。村集体经济组织资产负债表是采用账户式结构编制的。《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规定资产类列在报表的左边,反映资产各项目;负债与所有者权益类列在报表的右边,反映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各项目。表中各项目均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资产类按其流动性排列,容易变现的项目排在前面,不易变现的项目排在后面;负债类按其流动性顺序排列,偿还期短的排在前面,偿还期长的排在后面;所有者权益类按其重要性顺序排列。资产各项目合计等于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各项目的合计。

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方法。资产负债表是在年末编制工作底稿,登记有关总账和明细账的基础上编制的。资产负债表中的项目,有的同总账科目一致,有的稍有差别。因此,资产负债表的填列方法可分为直接填列法和间接填列法。

a.直接填列法是根据总分类账或明细分类账有关账户的期末余额直接填列表中的有关项目。包括“短期投资”“牲畜(禽)资产”“林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在建工程”“固定资产清理”“短期借款”“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长期借款及应付款”“一事一议资金”“资本”“公积公益金”等项目。

b.间接填列法是根据有关总账或明细账分类整理计算填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项目:“货币资金”项目,应根据“现金”“银行存款”科目的年末余额合计填列。

“应收款项”项目,根据“应收款”科目年末余额和“内部往来”各明细科目年末借方余额合计数合计填列。

“存货”项目,应根据“库存物资”“生产(劳务)成本”科目年末余额合计填列。

“应付款项”项目,应根据“应付款”科目年末余额和“内部往来”各明细科目年末贷方余额合计数合计填列。

“未分配收益”项目,应根据“本年收益”科目和“收益分配”科目的余额计算填列;未弥补的亏损,在本项目内数字以“-”号表示。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固定资产清理”项目的填列,如果“固定资产清理”科目年末为借方余额,该项目用正数金额填列;如为贷方余额,该项目用负数金额填列。

②收益及收益分配表。收益及收益分配表是反映村集体经济组织年度内收益实现及其分配的实际情况的报表。通过收益及收益分配表,可以判断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经营成果,评价业绩,预测未来发展趋向。

收益及收益分配表的格式。村集体经济组织收益及收益分配表由本年收益和收益分配两大部分组成。本年收益部分包括经营收入、经营收益和本年收益3个大的项目;收益分配部分包括本年收益、可分配收益、年末未分配收益3个大的项目,它们之间存在以下滚动性计算关系。

经营收益=经营收入+发包及上交收入+投资收益-经营支出-管理费用

本年收益=经营收益+农业税附加返还收入+补助收入+其他收入-其他支出

年末未分配收益=本年收益+年初未分配收益+其他转入-可分配收益

收益及收益分配表的编制方法。

a.“经营收入”“发包及上交收入”“投资收益”“经营支出”“管理费用”“经营收益”“农业税附加返还收入”“补助收入”“其他收入”“其他支出”应分别根据相应账户的本年发生额分析填列。

b.“本年收益”项目,反映村集体经济组织本年实现的收益总额。如为亏损总额,本项目数字以“-”号填列。

c.“年初未分配收益”项目,应根据上年度收益及收益分配表中的“年末未分配收益”数额填列。如为未弥补的亏损,本项目数字以“-”号填列。

d.“其他转入”项目,反映村集体经济组织按规定用公积公益金弥补亏损等转入的数额。

e.“可分配收益”项目,应根据“本年收益”项目、“年初未分配收益”项目和“其他转入”项目的合计数填列。

f.“年末未分配收益”项目,应根据“可分配收益”项目扣除各项分配数额的差额填列。如为未弥补的亏损,本项目数字以“-”号填列。

会计报表是会计核算的产品,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所有经济业务经过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进行记录,形成了全面、完整、系统的会计信息,这些信息最终以会计报表的形式对外报送。编制会计报表是会计核算的终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