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内容

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内容

时间:2023-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村集体经济组织在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这种先获得物资或者享受服务而后付款的经济活动,称为赊购业务。应付账款是村集体经济组织在购买商品或劳务时,应当支付而尚未支付的款项,是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一项流动负债。在未到付款日期前,商业汇票是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一项流动负债。

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筹资管理、资产管理、投资管理和收益分配管理。

2.3.1 筹资管理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开展,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自有资金已经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需要从不同方面寻找资金来源,改善农村的落后面貌。

村集体经济组织资金筹集渠道除财政部门的补助收入、上级政府及社会团体的专项补助资金外,还有短期筹资、长期筹资、村级不良债务化解、“一事一议”筹资、吸收外来投资等方面。

目前,党和国家的每项支农政策实际上就是一条资金渠道。村级财务管理人员应该不断了解和掌握并运用好国家和地方政府有关部门的支农、惠农政策。此外,党中央提出要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放宽农村金融准入政策,加快建立农村金融体系。在这个政策的指引下,今后,将会有更多的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农村,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资金来源渠道和机会越来越多。所以,村财务管理人员还要深入学习相关金融知识,了解金融机构对农业、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的支持及服务政策,通过从金融机构获得信贷资金,缓解农村发展资金匮乏的困难。

(1)短期借款

短期借款是指村集体经济组织向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借入的期限在一年之内的借款。目前,面向农村服务的银行主要有中国农业银行、各地的商业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属于政策性银行)、农村信用社和目前陆续成立的村镇银行等。一些股份制的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也逐渐向农村渗透,在农村开展各种金融服务业务,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筹资渠道将会越来越多。

非银行金融机构是指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证券机构(指证券公司、证券交易所和证券登记结算公司等)、信用合作社、邮政储蓄机构、企业财务集团、金融租赁公司和典当行等从事不同金融业务的金融机构。这种金融机构可以通过借贷、租赁、直接投资等不同形式,从不同角度解决村集体经济组织在实施管理过程中临时遇到的资金短缺困难。

银行的短期借款有一定的灵活性,可以解决村集体经济组织所遇到的短期资金不足的临时困难,是实用性较强的筹集资金的渠道。村财会人员应该不断熟悉国家的金融政策,力争同银行建立良好的信誉关系,保证村集体经济组织及时获得短期的资金供给。

(2)应付款项管理

①应付款项的概念与种类。所谓的应付款项,是指村集体经济组织在经济活动中应当支付而尚未支付的各种款项。如采购商品物资、原材料,接受劳务供应,应付未付供货单位的款项。村集体经济组织在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这种先获得物资或者享受服务而后付款的经济活动,称为赊购业务。由赊购业务而形成的应付外单位的款项就称为应付款。如果从资金运用角度看,应付款是产品销售单位的资金,在短时间内被村集体经济组织使用,并且还是无偿使用。因此,实质上应付款项是本单位在商品购销交易中产生的一项短期资金来源。

应付款项主要包括应付账款、应付票据和其他应付款。

a.应付账款。应付账款是村集体经济组织在购买商品或劳务时,应当支付而尚未支付的款项,是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一项流动负债。

b.应付票据。应付票据是指在购买商品或劳务采用商业汇票结算的方式下,村集体经济组织为未能及时支付货款而开出并承兑的商业汇票,包括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两种。银行承兑汇票是银行承诺在某一日期将款付给收款人,商业承兑汇票是购货方承诺在某一日期将款付给收款人。在未到付款日期前,商业汇票是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一项流动负债。

c.其他应付款。其他应付款是指除了应付账款、应付票据之外,村集体经济组织应付给其他单位或个人的款项,包括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应付水电费、应付租入固定资产的租金、应付投资者的收益等。

②应付款项的管理要求。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各类应付款项均应及时与对方单位或个人结算,不应拖欠,这样一方面可避免加重利息负担,影响正常业务活动;另一方面也可保证对方单位或个人的经济利益,树立良好信誉。从表面上看,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应付款项业务和其他财务管理业务相比,是一项相对简单的工作,但是一旦出现问题,就会带来麻烦,需要复杂的工作来处理。所以,应把应付款项列入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对待,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第一,建立支付账单“三项核对”制度。所谓支付账单“三项核对”,是指当收到需要支付的发票时,要先同物资采购单、验收入库单三项单据核对后,再按照制度在付款到期日之前付款。这3个单据代表的是物资采购前、物资购买确认和物资验收并入库3个过程的证明文件。如果3项核对正确了,就说明物资采购事项完整,物资已经入库,财务上可以付款。如果这3项缺少了哪一项即说明,采购业务并没有最终完成,物资的归属权并没有明确,以后有可能会有不确定的情况出现,所以,财务也不能付款。使用这种办法,可以避免错误付款问题的出现。财务人员在运用这个办法时,要持之以恒、不厌其烦,还要不分金额大小,确保不发生错误付款。

第二,建立内部付款支票签发复核制度。为了避免多付款和重复付款问题的出现,村集体经济组织要建立“付款登记册”和付款单据内部复核制度,对出纳员填制的支票等付款凭证,要由另外一人对照发票和入库单再核对,然后交财务主管最后签发。付款后要及时将已经付款的单位名字登记到“付款登记册”上,以避免重复付款。

第三,建立发票审核制度。发票是指在购销商品、提供或者接受服务以及从事其他经营活动中,开具、收取的收付款凭证,是经济业务的原始证明。发票应具备的要素是:时间、购货单位名称、商品名称、单价、总价款、税务监制印鉴、销货单位印章等,缺一不可。在审核时主要看发票的要素是否齐全,数字是否正确。如发现发票不完整或不正确,应及时退回,在正确发票未到时不能付款。

第四,合理利用现金折扣。所谓现金折扣是指销售方为了鼓励购买者早日偿还货款而制订对货款的现金折扣办法。在还款期限内还款,可以享受到一定比例的现金折扣。付款中的现金折扣通常以“2/10、1/20、N/30”这样一些符号表示,其含义是:“2/10”表示10天内付款可以享受2%的价款优惠;20天内付款可以享受1%的价款优惠;“N/30”表示付款的最后期限是30天,此时付款无优惠。在选择是否利用现金折扣时,主要比较利用现金折扣和不利用现金折扣情况下各自的成本来判断,可以用现金折扣下的利息率同银行贷款利息率比较。

第五,严格付款支票的签发管理。利用支票管理上的漏洞进行经济诈骗是目前经济领域犯罪常用的手段,也是各单位应该时刻提防的问题。利用支票诈骗常见的现象:一是利用获得的票样和印鉴仿造支票,在银行套取资金。二是在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不经授权私开支票。为了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村集体经济组织应该加强下述管理。

a.加强同银行的联系,及时对账。

b.建立支票发放登记册,对签发的任何一份支票都有相应的记录,支票发放记录要不怕麻烦,逐笔登记,持之以恒,以保证不出差错。

c.建立支票发放的内部制约机制。对印鉴保管、支票签发应在两人以上相互制约的条件下进行,不能一人包揽支票发放的全部业务。

(1)长期借款的管理

长期借款是指借款人向银行或非金融机构借入的使用期限在一年或超过一年的借款。一般情况下,村集体经济组织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需要购置机械设备或交通工具等固定资产或对原有设备更新改造、科技开发产品、进行基本建设项目时可以向银行借入长期借款,是长期负债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来说,村集体经济组织在经济活动中,需要的长期资金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投资人投入的资金;二是长期借款。从投资人角度来看,长期借款往往更为有利。一方面有利于投资人保持原有控制经济的权力,不会因为筹集长期资金而影响投资者本身的控制权益;另一方面还可以为投资人带来获利的机会。因为长期借款利息,在税前利润中列支,在村集体经济组织经济盈利的情况下,就可少缴一部分所得税,为投资人增加利润。

①长期借款的种类和特点。目前,针对农村的长期借款主要是固定资产借款。固定资产借款按生产建设项目性质又分为技术改造贷款和基本建设贷款。

a.技术改造贷款。技术改造贷款是指银行对借款人用于为开发农业新产品、推广应用科技成果、提高农产品质量、降低消耗,而购置技术改造项目的生产设备和必要的配套土建工程而发放的贷款。技术改造贷款期限一般不超过3年,最长不超过5年。

b.基本建设贷款。基本建设贷款是指银行对借款人新建、改扩建生产建设项目,购置设备等发放的贷款。基本建设贷款期限不超过5年,最长不超过10年。

长期借款的特点是时间长,并且会在较长的时间内对村集体经济组织经济产生影响。长期借款需要的贷款金额较大,将来的还款压力也大,因此需要村集体经济组织事前做好借款的可行性研究,特别是经济效益的测算,并要经过领导集体决策和民主理财小组的审核以及对全体村民公示。

银行对长期借款发放的原则是:择优扶持、有物资保证(指有符合抵押、担保贷款条件的抵押物,有担保人,以及应参加财产保险)、有充分的项目论证、按期归还。对农村来说,其发放对象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制的农业、村办工业和商业企业;农村承包经营户;其他符合贷款条件的经济组织等。对农村借款人要求的基本条件是:借款人是自负盈亏单位,有法人资格;经营方向和业务范围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借款用途合理合法,具有借款项目的可行性报告;具有一定的物资和财产保证,担保单位具有相应的经济实力;具有偿还贷款本息的能力;借款单位财务管理和经济核算制度健全,资金使用效果良好,在贷款银行的金融部门开立账户并能办理结算。

②长期借款的偿还方式。到期一次还本分期支付利息。这种偿还方式的特点是到期时要集中偿还本金,借款人的偿还压力集中。

分期还本付息。这种偿还方式是借款人可以分散集中还款的压力。

对借款人来说,无论采用哪种偿还方式,平时应该做好借款偿还计划,也可以建立负债期间的还款基金内部储蓄制度,平时从销售收入中提取一定数额的还款基金存入银行,以保证到期时能及时足额地偿还长期借款。

③长期借款费用的处理方法。村集体经济组织对长期借款利息、汇兑损益等的处理:第一,用于村办企业生产经营正常周转而借入的长期借款所发生的借款费用,直接计入当期费用。

第二,为购建固定资产而发生的长期借款费用,在该项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按规定予以资本化,计入所建造的固定资产价值中;在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后发生的借款费用,则直接计入当期费用中,不再计入固定资产价值。

(2)长期借款的程序

长期借款的程序是指借款过程需要做的工作。要取得借款,村集体经济组织应该从下述5个方面入手。

①拟订借款申请。村集体经济组织要向银行借入款项时,首先要按照银行的借款要求,提出借款申请。目前,服务农村的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较多,各家银行对提供借款的要求也不尽相同,村财务人员应该熟悉拟借款银行的有关条款,按照银行的要求提交借款申请。一般情况下,借款申请应该写明如下内容:借款种类、数额、用途、借款原因、还款日期、抵押品相关证明等。此外,有的银行还要求借款人提供资产负债表和相关的财务指标,如农产品或工业品销售合同、一定时期的销售额、销售利润率等,对这些要求,村财务也应该积极提供。

②银行审查。银行接到借款申请,要对借款人的资信情况和申请书进行审查与了解。

第一,要了解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经济状况和信用情况。了解经济状况的目的是分析贷款偿还能力;了解信用情况是分析借款人的信用程度,保证贷款安全收回。

第二,要审查借款申请的用途和原因,看是否符合银行的贷款方向,以便银行作出是否贷款的决策。

第三,要审查借款人的产品销售情况和物资保证情况,以决定贷款的数额。

第四,审查借款人的资金、农产品物资的周转和消耗情况,以确定贷款的期限。

③签订借款合同。签订借款合同是为了保证借贷双方的合法权益而必须履行的手续。借款合同一般包括如下内容:

a.基本条款,包括借款数额、借款方式、款项发放时间、还款期限、利息数额及利息支付方式、还款方式和双方法人等,这是合同的基本内容。

b.保证条款,是保证贷款能顺利归还的条款,包括借款的使用要求、有关部门的物资保证、抵押财产相关证明书、担保人及其责任等。

c.违约条款,主要是对借贷双方违约的处理条款。

d.其他附属条款,是指其他的辅助性条款,如双方的经办人、合同生效日期等。

④借款人取得贷款。借款合同签订后,银行应该按照合同规定向借款人划拨借款,村集体经济组织取得贷款后,要按照合同的规定使用贷款。

⑤归还贷款。在借款到期前,借款人应该积极做好还款准备,并按期及时归还。至此,整个借款的程序才算圆满结束。如果遇到特殊情况不能按期归还借款,借款人还应提前到银行办理展期还款手续,否则就视同为强行展期。如果不提前到银行办理借款展期,往往会影响借款人的银行信用,特别是强行展期被视为违约,将记入银行不良记录中,会严重影响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信誉,以致影响以后借款。

过去,一些村集体经济组织在兴办公益性事业、兴办企业等过程中形成的不良债务,已经严重影响了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发展,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包袱,对这些村而言,化解债务显得尤为重要。积极化解不良债务是这些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一项重要任务。目前,国家对化解村级债务制定的原则是:制止新债、摸清底数、明确责任、分类处理、逐步化解。对用于社会公益项目方面积累下的历史债务,各级财政部门不同程度地出台了一些政策,支持村集体经济组织逐步化解。村集体经济组织应该充分运用这些政策,采取积极措施化解村级债务。主要措施有:

(1)清理债务,摸准底数

要按照每项工程、每笔欠债详细统计,并且要列明欠债事由、责任人、时间、地点等。然后,要笔笔落实、户户见面,债权和债务双方认可再张榜公布,为以后的债务化解打下基础。

(2)依靠发展经济化解债务

这是化解村级债务的根本措施,村集体经济组织应该采取积极措施,发展农村多种经济,增加集体收入,用集体经济的生产发展来化解多年形成的债务。

(3)通过落实责任,化解债务

针对那些原来以村集体经济组织名义举办,但现在已经倒闭的企业,要进行清!,对企业倒闭后转嫁给村组集体的债务,要划清责任界限,并将属于个人承担责任的那部分债务从集体债中剥离出去。

(4)争取政策扶持,化解债务

对原来由于兴办村集体经济组织福利、农村教育、修建道路(主要是村同外界的道路,村内的道路应该自行解决)等原因形成的债务,村集体经济组织应该积极向上级农业和财政部门反映,争取得到上级政府在化解农村不良债务方面的政策支持,帮助村集体经济组织逐渐化解债务。

(5)应收账款抵转债务

应收账款抵转债务也就是常说的“以债抵债”,在“以债抵债”情况下,要由债权债务方协商,对拟抵转的债务重新作价进行抵转。一般情况下,拟抵转的债权方要对债务的风险、可能收回的比例进行重新估价。但是,在抵转债务情况下,欠债人往往是主动的,而债权人则处于相对被动的地位,抵转债务定出的价格,往往对欠债人有利。所以村财务可以抓住这一规律,将一些应收账款转抵债务,既可以减轻债务负担,又可以减轻催收应收账款的压力。

(6)盘活资产,化解债务

当村集体经济组织有闲置不用的机器、设备、房产、荒地等资源时,可通过承包、入股和招商引资等形式吸收外来投资,不断增强集体经济实力,以经济实力的增长来提升和壮大村集体经济组织清偿债务的能力。一是可以利用这些资源向社会招租,通过收取租金归还所欠债务。二是可以开发这些资源,通过开发后赚得的利润归还所欠债务。可以利用本村的土地、山林、水域等自然和人力资源融资或作入股股本;如果村集体经济组织拥有荒山、荒沟、荒丘和荒滩(简称四荒地),按照现行有关法律,可以用来转让、入股、抵押或者以其他方式流转。三是村集体经济组织还可以将闲置的公共资产和小型水利设施等进行拍卖、租赁,以此来逐步化解债务。

在化解不良债务的同时,要加强村级财务管理,规范村级行政经费和经济活动决策行为,切实落实取消村级招待费等有关规定,健全并完善村民议事规则和财务公开办法,确保村级民主理财制度落到实处,同时,健全村级财务审计制度。兴办村内公益事业,要严格执行“一事一议”的有关规定,经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防止村级债务前清后欠,出现新的不良债务。

(1)“一事一议”资金概念

“一事一议”资金是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为兴办村民受益的生产、公益事业时,按照政策规定,经有关部门批准,向村民筹集的专项资金,是现时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要举办公益事业的主要资金来源渠道。“一事一议”资金筹措的形式有筹资和筹劳两种。

“一事一议”资金的筹措目的主要有:兴办村内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村内道路修建和维护、植树造林、抗灾、救灾,农业综合开发有关的土地治理项目和村民认为需要兴办的集体生产生活等其他公益事业项目。

(2)“一事一议”资金的筹措原则和程序

①“一事一议”资金筹措的原则。无论是筹资还是筹劳,都应该遵循量力而行、村民受益、民主决策、上限控制的原则。量力而行就是要考虑本村的经济实力和村民的承受能力;村民受益是指能给村民带来直接的物质精神利益或间接的社会效益;民主决策是指向村民筹资筹劳项目、数额等事项,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提出预案,提交成员大会或成员代表大会讨论通过;上限控制是指向村民筹资筹劳要有一定的限度,实行上限控制,所筹资金和劳务每人每年不得超过规定上限标准,并不得固定收取筹资及筹劳,不得强行以资代劳。同时,对一些特殊的农户还可以实行免交的政策。如五保户、现役军人不承担筹资筹劳任务;退役的伤残军人、在校就读的学生、孕妇或者分娩未满一年的妇女不承担筹劳任务等。

对以下的农户还可以实行减免的政策:一是家庭确有困难,不能承担或者不能完全承担筹资任务的农户;二是因病、伤残或者其他原因不能承担或者不能完全承担劳务的村民可以申请减免筹劳。

为了保证“一事一议”资金的合理筹集和合理使用,防止成为变相的不合理收费,国家实行了逐级监督管理的体制。由农业部负责全国筹资筹劳的监督管理工作;县级和各乡镇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筹资筹劳的监督管理工作。

②“一事一议”资金的筹措程序。

a.村集体经济组织提出预算方案,填制预算审批表。首先可由村民委员会提出筹资筹劳事项,也可由1/10以上的村民或者1/5以上的村民代表联名提出。对村委会决定提交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审议的事项,会前应进行项目论证,做好概(预)算并将情况向村民公告,广泛征求意见。

b.提交成员大会或者成员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并做好记录。召开村民会议,应当有本村18周岁以上的村民过半数参加,或者有本村2/3以上农户的代表参加。如果召开的是村民代表会议,则应当有代表2/3以上农户的村民代表参加。村民会议所做筹资筹劳方案应当经到会人员的过半数通过。村民代表会议表决时按一户一票进行,所做方案应当经到会村民代表所代表的户数过半数通过。

c.筹资筹劳预算方案讨论通过后向全体成员公示。

d.经乡(镇)人民政府批准,报县(市、区)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为了保证不形成对农民的乱收费,村民会议通过的筹资筹劳方案要报经乡镇一级人民政府审核,经乡镇初审同意后,还要报县级人民政府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部门复审。对符合本办法规定的,县级人民政府管理部门应当在收到方案的7个工作日内予以答复;对不符合筹资筹劳适用范围、议事程序以及筹资筹劳限额标准的,应当及时提出纠正意见,村集体经济组织要根据上级的意见再重新调整方案。

如果是相邻村村民共同受益的筹资筹劳项目,应当由受益村之间协商或由乡镇人民政府协调,按照分村议事、联合申报、分村管理资金和劳务的办法实施。

(3)“一事一议”资金的使用管理

①要单独设立账户、单独核算、专款专用。由于“一事一议”资金事关农民的切身利益,应该专设账户,专门管理,更要专款专用。村民主理财小组要负责对筹资筹劳实行事前、事中、事后全程监督,并定期张榜公布,接受村民监督。

②要保护好“一事一议”资金的安全完整,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平调、挪用“一事一议”所筹资金和劳务。

除了按照以上原则和程序筹集“一事一议”资金外,为了保护农民的利益,国家规定,任何机关或者单位不得以检!、评比、考核等形式,要求村民或者村民委员会组织筹资筹劳,开展达标升级等活动;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也不得擅自立项或者提高标准向村民筹资筹劳。

③要注重资金的合理运用和使用效果。由于“一事一议”资金是从农民手里筹集的,涉及农民的眼前利益,而形成的资产又涉及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村民的长远利益,为了保证资金的合理使用,对使用过程中的敏感问题,如工程施工单位和设备购买单位的选择等,要按照正规的方式进行招投标,公开选择,使之透明化,避免暗箱操作。并在使用中科学管理,使资金的使用发挥最好的效果。

吸收外来投资是指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各种渠道吸收的用于生产经营并可以长期使用的资本,是外部单位和个人对本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投资,列为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自有资金管理。村集体经济组织对筹集到的长期资本享有经营使用权,资本投资者对于投入的资本一般不能随意抽走,但是可以依法转让。

(1)外来投资的种类

①村集体经济组织吸收投资的种类和来源渠道。按照投入资金来源的主体划分,分为国家投资、法人投资、个人投资和外商投资。国家投资是指各级政府部门或机构以国有资产对村集体经济组织所进行的投资。国家投资形成村集体经济组织资本中的国家资本金。法人投资是指法人单位以其可支配的财产物资对村集体经济组织所进行的直接投资。法人投资形成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法人资本金。个人投资是本村村民或其他区域居民以个人的合法财产进行的直接投资。个人投资形成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个人资本金。外商投资是指国外投资者和我国港、澳、台投资者对村集体经济组织所进行的投资,外商投资形成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外商资本金。

按照投资者出资方式划分,可分为货币投资和非货币投资。村集体经济组织吸收的货币投资是指投资者以现金、银行存款进行的直接投资。非货币投资是指投资者以非货币形态的资产所进行的投资。对非货币投资,需要对资产进行合理估价。在吸收非货币投资时,一定要坚持投入资本的有用性,必须是村集体经济组织生产经营或其他管理所必需的,特别是无形资产,一定要有使用价值,能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不能单纯为了招商引资而不加选择地引入不适用的资产,一旦引入了这样的资产,会形成村集体经济组织经济发展的包袱。

②吸收投资的价值确定。村集体经济组织吸收的投资是多种形态的,为了准确计算吸收投资的价值,就要对各种形态的资本进行价值确认。对村集体经济组织吸收投资的价值确定总的原则是:对外币形式投入的资本,应该按照一定时间的外汇汇率计价;对实物资产和无形资产,应该进行资产评估,公允定价。所谓公允定价是指在交易各方没有直接利益关系的前提下,双方在自愿的基础上确定的交易价值,一般情况下,资产评估机构的评估结果可以作为交易各方认可的公允价值;对劳务资产应该按照一定地域和时间确定价值。以上介绍的各类资产价值的确定应该按照以下具体原则进行:

a.货币投资。以人民币投入的,可以按照村集体经济组织实际收到的金额计价入账;以外币投入的,应该按照双方投资协议中商定的(一般以合同、协议或者双方订立的章程为准)汇率折算成人民币数额入账。如果双方没有商定的,应该以收到外币当日国家公布的外汇牌价汇率折算成人民币计价并入账。

b.实物投资。如果投资者是以房屋、建筑物、运输工具、大型设备、材料物资等实物资产投入的,村集体经济组织要同投资方共同确认实物的价值。一般情况下,可以委托资产评估机构来评估资产价值,公允定价。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投资者投入的实物资产,必须要附带该项资产所有权和处置权的证明文件,村集体经济组织要对这些文件和资料进行认真辨别,不可吸收对方投入的没有产权和处置权的资产。产权就是财产权,没有产权的资产不能用来投资。资产的处置权是指在资产产权之内拥有对该项资产的处理权利。一般情况下,有了产权就会有处置权。但是,在特殊情况下,产权又同处置权分离,比如,在承包经营体制下,如果承包方经营权限没有解除,财产所有者(即发包方)就没有该项资产的处置权;出租的资产在租期没到时,资产所有者也没有该项资产的处置权。在此期间内,财产所有者不能用来投资。

c.劳务投资。如果投资者是以劳务形式投资,则劳务投资的价值要按照村集体经济组织所在地当时的力工和技术工社会平均劳务价格做标准计算其价值。

d.无形资产投资。如果投资者是以专利权、专有技术等无形资产投资,村集体经济组织应该按照资产评估机构的评估价值来确定投资价值。

(2)村集体经济组织吸收外来投资的管理

村集体经济组织吸收的外来投资,虽然会增加生产经营和社会管理的所需资金,但是在取得外来投资的同时,将来的收益分配、资产的使用和保管等经济责任和经济风险也随之引入。所以,在积极吸收外来投资的同时要加强管理。

①村集体经济组织对外来的投资意向,要事先进行可行性研究,预测需要的资金数量、投资的形式、未来收益的分配等方案,并要按照民主理财的决策程序进行;要对经济前景、环境影响、社会效果等全面考察,确保投资项目符合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不能引入一个项目,毁坏一片水土,要选择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三方面都具备的投资项目。

②在广泛宣传、联系和寻求投资人的同时,要深入考察投资人的相关资质。

③与投资方谈判,在明确投资条件、投资额和出资方式、出资时间和投资期限及利益分配方案等的基础上,签署协议或订立合同并办理公证。

④如属非货币投资,要进行资产评估,然后根据评估结果双方协商确认资产价值。在资产价值确定后,要及时办理财产转移手续等。

2.3.2 资产管理

村集体经济组织拥有的资产分为流动资产、农业资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等。对村集体经济组织拥有的,在一年内或者一个营业周期内就耗用完的,或者经过变卖可以成为现金的资产,称为流动资产。流动资产主要包括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存货和应收款、内部往来等。

流动资产的特点是可以较快地转化成现金。对村集体经济组织来说,流动资产是维持各项管理活动正常开展的基本资源。如果流动资产不足,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生产经营活动将无法正常进行;如果流动资产过多,会影响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资金使用效益。所以,村财务人员应该管好用好流动资产。

(1)货币资金的管理

货币资金是指村集体经济组织在生产经营和社区管理服务中,处于货币形态的那部分流动资产,货币资金主要包括现金和银行存款。货币资金是流动性最强的一种资产,也是唯一能够直接转换为其他任何类型资产的资产。

村集体经济组织必须加强对货币资金的管理,确保货币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合法性和有效利用。安全性是指在资金的使用环节要预防被盗、诈骗和挪用;完整性是指要确保收到的资金全部入账,杜绝“小金库”、资金体外循环等侵占集体收入的违法行为发生;合法性是指按照同家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取得、使用资金;有效利用是指村集体经济组织要通过各种筹资、投资等手段有效地持有、合理调度和使用资金,充分发挥货币资金的使用效益。

村集体经济组织要建立货币资金收支的内部牵制制度。村集体经济组织对货币资金的管理要实行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的制度。要合理设置会计、出纳及相关的工作岗位,明确职责,相互制约,确保资金的安全。也就是说,业务的授权批准、现金管理、物资管理、会计记录、稽核检查5个方而应各自分离,明确各自的职责权限,形成相互制衡的机制。比如,授权批准人员与业务经办人分离;物资管理人员不能负责收款;银行单据签发和印鉴保管应当分工负责,支票和财务印鉴不能由一人保管;会计、出纳不能相互兼职,不得由一人办理货币资金流通的全部过程等。建立内部牵制制度的目的是建立内部制约机制,使资金支出环环相扣,各环节相互制约,在制度上堵塞可能出现的漏洞。

要加强对货币资金的预算编制,避免资金不足和过剩所产生的不利影响,严格控制无预算或超审批权限的资金支出,使各项支出的执行都有预算和定额控制。

要规范货币资金的管理程序,明确货币资金的审批权限,超限额或重大事项资金支付要实行集体审批,要严格审批支出程序,每笔支出都应由单位负责人审批、民主理财小组和会计主管审核、会计人员复核,不能因为对货币资金的管理不善而影响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正常运转和经营效益。

要规范货币资金的使用,货币资金的收付只能由出纳员负责,其他人员(包括单位负责人)不得接触货币资金;村集体经济组织每笔收入、支出都要及时开具或取得发票,现金结算款项要及时送存银行。发生的货币资金的收入与支出应当立即入账,并做到日清月结。

①现金的管理。现金也称库存现金,是货币资金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现金可以用来购买任何商品,又是村集体经济组织支付能力的直接表现,因此村财务应该把现金作为一项重要且特殊的资产进行管理。现金管理总的要求是安全完整、库存适量、使用及时。具体来说有下述几点。

a.加强现金收支的计划性。对村集体经济组织来说,现金的作用主要是:一是交易需要。农产品的买卖和其他经济活动的交易很多时候是靠现金来完成的。二是支付需要。在村委会的日常管理和服务中,一些小额支出是现金支付的。三是支付应急需要。村委会的日常管理和服务中出现的应急事项有时需要现金支付。保证这三方面的需要是现金支出管理的主要目标,这就要求村财务有可行的现金收支计划,使村财务在现金管理上能随时随地做到心中有数。

b.加强现金支出的管理主要应该抓好下述3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村集体经济组织要执行人民银行制定的现金结算范围规定。允许村集体经济组织使用现金结算的范围有:干部和村民参加统一经营劳动的工资、津贴和个人劳务报酬,支付给个人的奖金;支付村民的各种福利费、年终收益分配;各种社会保险和社会救济支出,如抚恤金、助学金、退休金、丧葬补助费等;因公出差人员必须随身携带的差旅费;村集体经济组织向个人收购农副产品和其他物资的价款;日常零星开支等。对超出以上范围的现金支出,应该通过银行划转。

第二,严格规范现金支票的管理。支票主要有现金支票、转账支票和普通支票3种。现金支票只能用于支取现金;转账支票只能用于转账,不能支取现金;支票上未印有“现金”或“转账”字样的为普通支票,普通支票可以用于支取现金,也可以用于转账,在普通支票左上角划两条平行线的,为划线支票,划线支票只能用于转账,不得支取现金。由于支票是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因此,村财务人员在签发支票时要认真负责,明确支票的签发和审核责任,以防止现金舞弊行为的发生。

第三,不准“坐支现金”。所谓“坐支现金”,是指从集体经济组织获得的现金收入中直接支取使用的行为。这种行为的主要问题是货币脱离库存现金定额和银行控制,容易造成市场货币流通量的失控。村财务如确实需要坐支现金的,应该事先向开户银行申请。

第四,不准以“白条抵库”。“白条”是指不正规的支出票据。白条抵库就是以非正规的条据作为使用现金支出的凭证,并将这些“白条”抵作库存现金的行为。“白条抵库”容易引起现金舞弊等问题的发生。

第五,出纳人员每一笔款项都应以健全的会计凭证和完备的审批手续为依据,款项收付后,收付款凭证应及时盖上“收讫”“付讫”章,以免重复收付款。

c.做好现金的收入管理。现金收入管理的主要目的是足额并尽快收回应该收回的现金。为此,应该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加强发票的请购、领用、稽核、核销工作,发票管理人员和收款人员相分离。

第二,对收到的现金,要做到不坐支、不挪用、不私存,确保收入的完整。

第三,要减少现金的浮游时间。所谓浮游现金,是指本单位所有的现金停滞在结算、票据传递、银行划转等状态。这部分现金虽然已经归属本单位所有,但是由于还浮游于以上周转环节中,没有进入本单位银行存款账户。村财务部门要尽量减少现金的浮游时间,将收回的现金及时交存银行。

d.出纳人员要做到每日现金日记账余额与保管的现金核对相符,并经常与会计核对账目。

②银行存款的管理。银行存款是村集体经济组织存放于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货币资金。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凡是独立核算的单位,都必须在当地的银行开设账户。村集体经济组织除按核定的限额保留库存现金外,超过限额的现金必须存入银行。除了在规定的范围内可以用现金直接支付外,在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货币收支业务,都必须通过银行账户进行结算。

按照人民银行的规定,村集体经济组织在使用银行存款账户时要遵守以下规定:

a.银行存款账户只能办理本村集体经济业务事项,不得向外单位或个人出租、出借或转让账户,也不得将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存款以个人名义转存。

b.按照规定用途使用账户,不得弄虚作假、套取现金和套购物资。

c.单位的账户上必须有足够的资金保证支付,不能签发空头支票。

d.银行存款要及时对账,定期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发现核对不符的,应当查明原因,及时调整账务。

(2)存货的管理

①村集体经济组织存货的内容。存货是指村集体经济组织持有的各种材料和物资,主要包括化肥、种子、工具用具、农药、原材料、机械零部件、在产品(包括农业和工业的在产品)、工业产成品(有加工工业的农村)和农产品等。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农产品和收获后加工而得的产品也属于流动资产中的存货,如生产中的大田作物、蔬菜等(不管是为了培育种子,还是为了出售)。

存货是村集体经济组织拥有的一项重要资产,属于村流动资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村生产经营活动和社会管理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资保障。这部分物资品种多,流动性较强,如种子、农药和农产品等,但存货中的低值易耗品流动性差,可以使用很长时间;同时,有些存货容易过期、毁损、变质和丢失,所以,村集体经济组织应该加强对存货物资的管理,保证其安全完整,并有效利用存货资产。

②存货的日常管理。存货的日常管理是指村集体经济组织在日常经营管理中,对库存物资的验收入库、保管、出库的管理和监督,主要应该抓好以下方面工作:

第一,要建立健全存货管理的基础工作。村集体经济组织要按照规范化的要求抓好物资管理的各项基础性工作,应该建立物资管理采购计划、审批、出入库、保管等制度,明确责任,使物资管理有章可循。

第二,要抓好存货取得、验收、仓储和领用各个环节的控制工作。在存货取得和验收环节,主要是控制取得存货的数量、质量和成本,从真实性和节约性上控制,保证物资数量准确、质量合格,并努力降低存货的取得成本;在仓储环节,主要是控制存货的安全,防止霉变和丢失;在领用环节主要是控制领用审批程序,保证存货的合理使用。

第三,对存货物资要有定期盘点制度和定期对账制度,这是保证物资安全完整的有效办法。通过盘点和对账,可以发现实物同账簿记载的信息是否相符,及时发现物资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在正常情况下,年度终了前,村集体经济组织必须对存货进行一次全面的盘点清查。对价值较大的物资,则要按月清点,并随时掌握物资的动态。

对于盘盈、盘亏、毁损以及报废的存货,应当及时查明原因,分别情况进行不同的处理。盘盈的存货,要计入其他收入中。盘亏、毁损和报废的存货,要在扣除过失人或者保险公司的赔款和残料价值之后,将剩余的价值计入其他支出中。

(3)应收款项的管理

应收款项是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债权,是一项实实在在的资产,是流动资产的一部分。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加强对应收款项的管理,控制应收款项的数额及回收时间,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积极组织催收。

应收款项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外部欠款,是村集体经济组织与外单位和外部个人在经济业务往来中发生的各种应收款和暂付款项;另一类是内部欠款,主要是村集体经济组织同本村所属单位和农户个人在经济往来和其他活动中发生的应收款和暂付款项。

对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财务管理人员来说,管理应收款项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应主要做好下述工作。

①做好应收款项日常的记录和核算工作。村财务人员平时要做好日常应收款项的基础记录和核算工作。基础记录包括村集体经济组织对顾客提供的信用标准、信用期限、经办人员组成、付款的时间、应收款项余额、顾客名称、单位住址、联系方式、合同编号、记录账页页次编号等,要掌握欠款人完整的信息。同时,村财务会计还应该设置应收款项总账和明细分类账,汇总记录与所有顾客的往来账款数额及其增减情况;分门别类地详细记录销货顾客的往来款项的增减变动情况,以便及时了解掌握情况,采取措施。

②坚持定期的财务对账制度。对外部单位的欠款,村财务要制订定期的对账制度,每隔一段时间就必须同欠款方核对一次账目,要不厌其烦。对账不仅是核对欠款数目,借此也一并提醒对方积极还款,因此需制订一套规范的定期对账制度,以避免日后由于人员变动造成双方财务记载出现差错,进而出现坏账现象。同时,为了准确起见,对账时要形成具有法律效应的文书或其他纸质及电子文档记录,以避免以后出现异议。

③严格按程序处理坏账。因债务单位撤销,确实无法追还的款项;或债务人死亡,既无遗产可以清偿,又无义务承担人,确实无法收回的款项,应取得有关方面的证据,按规定程序核销,计入其他支出。因有关责任人造成的损失,应酌情由其赔偿。任何人不得擅自决定应收款项的核销。

④应收款项的催收。村集体经济组织欠款的原因可能比较多,但根据欠款情节,可以分为两类:无力偿还和故意或恶意拖欠。对不同情节的欠款,应该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对一般欠款,要积极催收,对村民确实无力偿还的欠款,需要减免的,要进行公示,征得大家的同意;对恶意欠款,在积极催收的同时,要借助行政、法律等手段清收。

(1)固定资产的概念

固定资产是指村集体经济组织拥有或控制的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器具工具等资产和村基本建设设施。构成固定资产的条件是:

①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

②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的财产和设施。在实际管理中,对一些主要的生产工具和设备,虽然价值不足500元,但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也可以列为固定资产管理。

村集体经济组织相当部分固定资产是公益性的,为群众的农业生产、生活服务。如村组道路、桥梁、水利渠道、电力设施等,具有固定资产的性质,按固定资产管理,但不计入村集体经济组织固定资产账簿,只列入备!账簿中管理。

(2)固定资产的特征

同流动资产相比,固定资产具有下述特征。

①使用期限长。固定资产是村集体经济组织生产经营的主要劳动手段,是创造收益的主要物质技术基础,可以长时间地使用,其形态不发生变化。

②投资风险高。由于固定资产可以长时间使用,投资回收期比较长,投资的风险也就越高。

③集中投资,分期收回。固定资产通常是采用一次性投资方式,即使是分次付款,也是在一个建设期内完成,所以是集中投资。而固定资产投资的回收,则是通过折旧形式从产品收入中分期收回的。

(3)固定资产的分类

为了方便管理,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固定资产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①按用途划分,可以分为:

a.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是指直接用于生产经营或生产服务的各种固定资产。如生产经营用房屋及建筑物、机器、设备、工具、器具及农业基本建设设施等。

b.非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非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是指不直接用于生产经营或生产服务的各种固定资产。如卫生室、图书室、幼儿园、学校等方面的用房、设备和游戏道具等。

②按使用情况划分,可以分为:

a.在用固定资产。在用固定资产是指在生产经营和非生产经营中使用的固定资产。

b.未使用固定资产。未使用固定资产是指尚未开始投入使用的各种固定资产,包括尚未投入使用的新增固定资产、待安装的固定资产、进行改建扩建的固定资产以及暂停使用的固定资产。

c.不需用固定资产。不需用固定资产是指不再适用于本村集体经济组织需要,应作处理或准备处理的各种固定资产。

③按所有权划分,可以分为:

a.自有固定资产。自有固定资产是指村集体经济组织拥有其所有权,即拥有其产权,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使用或处置的固定资产。

b.租入的固定资产。租入的固定资产(临时租用的)是指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租赁的方式从外部或内部租入的固定资产。

(4)固定资产的计价

①外购固定资产的计价。外购固定资产是指从市场上购入的固定资产。外购固定资产的价值构成是:如果购置不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可以按照买价加采购费用、包装费、运杂费用、保险费和有关的税金等,构成固定资产的外购成本;如果购置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在以上费用之上,再加上安装费。固定资产购入后,要及时入账,并且设立固定资产登记簿,落实管理责任,纳入固定资产正常管理范围,加强管理。

②自行建造固定资产的计价。村集体经济组织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包括对原有设备进行改、扩建等。自行建造固定资产的价值确定,分两种情况处理。

a.自营工程。自营工程是指村集体经济组织自己建造的固定资产。按照建造时发生的各项支出,如材料物资、人工支出、设计及各种管理费用的累计数作为固定资产的价值构成。但要注意下述两点。

第一,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如领用本单位生产经营的商品和产品时,要按照对外销售价格结算,不能按照其内部成本价和进价结算。

第二,如果是以银行借款自行建造的自营工程,由此而发生的银行借款利息,应该分别处理:在工程建造未达到可使用状态之前发生的,要进行资本化处理,即计入工程成本中;如果利息是在工程达到可使用状态后发生的,则要计入当期损益中,列入其他支出项目。

b.发包工程。如果是采用出包方式进行的自营固定资产工程,其工程的具体支出在承包单位核算,工程完工后,以承包单位转来的成本费用账单确定固定资产的价值。

在财务管理上,村集体经济组织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完工后,要及时履行工程的质量鉴定和验收工作等手续,财务上要同外购固定资产一样,及时列入固定资产管理范围,记账入册,以保证集体资产的安全完整。

③改建和扩建的固定资产的计价。改建和扩建的固定资产价值构成是按照原有的账面价值,加上改、扩建期间工程发生的支出,再减去固定资产改扩、建部分的残值变价收入数作为其价值入账。

④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的计价。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是指村集体经济组织接受社会各界捐献或赠予的固定资产。可分为两种情况:

a.全新的固定资产。应该按照随同设备转来发票所列金额再加上捐赠过程中发生的运输、保险、税金和安装调试等支出为捐赠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如果无凭据的,可以根据评估确认价值或同类产品的市场价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计价。

b.已经使用过的固定资产,应该根据重置完全价值(重新购买该类固定资产的现行价格)和成新率确定其价值。

村集体经济组织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要列入固定资产正常管理范围。办理完财产转移手续,就视为集体经济组织公有财产,应立即纳入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固定资产管理,以防流失。

⑤租入的固定资产的计价。固定资产租赁分经营性租赁和融资性租赁两种情况,在其管理上也有不同的要求。

a.经营性租入固定资产。经营性租赁也可称为短期租赁,是指承租方为了解决设备的临时需要而向出租方租入的设备。经营性租赁通常是短期性质的租赁,租入的固定资产,租入方不拥有该项固定资产的所有权,只享有在租赁期间的财产使用权。租赁设备的维修、保养、保险、折旧等一般由出租方负责。实际上,经营性租赁只是固定资产使用权的转让。租赁期满,村集体经济组织应该把固定资产及时归还给对方。

经营性租入的固定资产,村集体经济组织要按期支付租金。如果合同另有约定的,还要负责固定资产的维护和保养。在租赁期内其实物管理比照自有固定资产,但在价值管理上,不列入村集体经济组织固定资产账目中,以另册管理,也不计提折旧。

b.融资租入固定资产。融资租入固定资产也称长期租赁,或称财务租赁,是以分期或者延期付款方式买入该项固定资产的一种租赁形式。是为了解决租入方资金不足的矛盾,由出租人购置设备,并转租给承租人,并收取租金的长期性融资方式。如果形象化比喻,融资租赁也就是“借鸡生蛋,以蛋还债”。一般情况下,融资租赁交易活动要由出租人、承租人和供货商三方参与组成,三方要签署租赁合同和购买合同。这种租赁,对承租人来说,通过出租人出资购买租赁物,自己承租使用,分期交付租金,不用一次性花费大笔资金购置固定资产,是一种以物为载体的融资行为;对出租人来说,则是通过物权主张债权,获得货币的增值;对出卖人(设备的制造厂商)来说,通过出租人进行融资租赁交易,是一种营销方式,扩大了产品销售渠道。所以,融资租赁对三方都是有利的经济行为。采用融资租赁方式租入固定资产,应将融资租入资产作为一项自有固定资产计价入账,同时确认相应的负债,并且要计提固定资产折旧。

如果村集体经济组织生产的产品市场销售形势好,需要增添加工设备或扩大经营面积,而眼下又无财力购买新设备和购置房产,可以考虑从外单位、固定资产租赁市场或个人租借设备或场所。对村集体经济组织来说,租入固定资产只需按期支付一定的租金,能节省下购置固定资产的费用,缓解财务压力。在租赁的形式上,如果想长期租用,可以选择融资性租赁;如果想短期租用,可以选择经营性租赁。

(5)固定资产的管理

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公益性固定资产分布比较分散,管理难度较大,如道路、桥梁、水利渠道、电力设施。为了保证集体财产的安全完整和有效使用,村集体经济组织应该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和控制。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就是对各种情况的固定资产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活动,主要包括其价值管理和实物管理两部分。一般来说,应该做好下述方面的工作。

a.建立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一是要建立固定资产保管使用制度、清查制度等;二是要确定管理人员,建立岗位责任制,确保固定资产实物有专人管理,并按照制度规定及时清查固定资产;三是要明确固定资产的购置审批程序,要将固定资产购置和建设置于民主决策的轨道上,以避免决策失误。

b.设置固定资产管理账册,并及时登记固定资产的变动情况。除了会计上应该设立的明细账以外,还要有固定资产实物管理卡片等辅助性的账册,随时登记其变动情况,掌握固定资产所在地点、资产状况、责任人的实际情况,确保集体财产的安全。

c.租出固定资产的管理。租出固定资产是指村集体经济组织将自有固定资产租给他人使用的行为。对租出的固定资产,其所有权仍归出租人,租入方只获得使用权。对租出的固定资产,村集体经济组织应该按合同及时收取租赁收入并正常提取折旧,到期时应该及时收回固定资产。

d.对需要处理的固定资产应该严格履行手续。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固定资产需要处理时,如转让、出租、对外投资或报废,应该经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大会或代表会讨论通过,然后进行公示,并严格履行财务会计手续,及时进行账务处理。在处理固定资产时,对以下情况,财务部门应该按制度和管理要求,采用不同办法进行处理:一对技术过时、尚有一定使用价值,但能源消耗过大的机器设备,应该提请及时淘汰;二对使用时间过长、已无修复价值的,应该及时清理报废,并将残值收入及时入账;三对由于责任事故造成固定资产损失或报废的,应该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1)无形资产的概念和类别

无形资产是指村集体经济组织多年积累形成的没有实物形态的资产。无形资产的种类有下述几类。

①专利权。所谓专利权是指对某一产品的造型、配方、结构和制造工艺拥有的专门特殊权利。国家对发明者在某一产品的造型、配方、结构、制造工艺或工艺流程的发明创造以专利权形式给予保护,包括制造、使用和出售等方面的专利权。专利权主要分成3种形式:一是发明专利。是指对产品、产品生产方法或者其改进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发明专利申请实行早期公开、延迟审查制度,保护期限为20年,自申请日起算。二是实用新型专利。是指对产品的外观形状、构造或者其结合所提出的适于实用的新的技术方案。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实行初步审!制度,保护期限为10年,自申请日起算。三是外观设计专利。是指对产品的形状、图案或者结合以及色彩与形状、图案的结合所作出的富有美感并适于工业应用的新设计。外观设计专利实行初步审查制度,保护期限为10年,自申请日起算。专利权是发明人专有的权利,专利权所有人以外的任何人,如果需要使用该项专利,必须事先取得专利权所有人的许可,并支付一定的报酬。专利权有法定期限,法定有效期满后,将不受专利法保护。专利权在形成和取得过程中,不论是自行研制还是购买,村集体经济组织经济都会发生一定的成本费用,并在以后会带来经济利益。

②商标权,也称商标专用权。商标权是指村集体经济组织拥有的经过注册,并为此发生了费用支出的商标。商标是用来辨认特定商品或产品的标志,通常用文字、图形或兼用两者组成。商标权是指在某种指定的商品或产品上使用特定的名称和标志的权利。这些权利主要是商标注册人依法支配其注册商标并禁止他人侵害的权利,包括商标注册人对其注册商标的排他使用权、收益权、处分权、续展权和禁止他人侵害的权利。商标具有独占性、地域性、时间性的特点。

③专有技术,也称非专利技术。专有技术是指集体经济组织拥有的未公开、未申请专利的专门技术秘密或诀窍。包括先进技术、资料、技能、工艺流程、材料配方、经营管理等,也包括专家、技术人员和工人掌握的不成文的经验、知识和技巧。

④商誉。商誉是指一个单位由于地理位置优越、生产技术先进、服务质量高、物美价廉或历史悠久、经验丰富等原因,在市场上长时间积累的超出一般水平的商业荣誉,这种荣誉得到了市场的认同和肯定,形成无形资产,会给拥有者带来特殊的经济效益。一般情况下,商誉是在生产经营中天长日久积累而成的,平时(购买的除外)没有特别的支出,所以,平时商誉不作价入账,只是在售卖时或单位兼并时才确定其价值。

(2)无形资产的特点

同有形的固定资产相比较,无形资产具有下述特点。

①使用时间长。无形资产价值周转有相对固定性。一般情况下,其使用年限都超过一年。

②不具备实物形态,要依附于附着物上。如专利权要通过配方或工艺流程才能体现出来,专有技术是附着在产品或工艺上。

③在经济上有高效性。在生产经营中可以起到特殊作用,可以为使用和拥有者获得高额利润。

④具有垄断性和独占性。

(3)无形资产的转让和投资

无形资产可以转让。一是转让所有权,将其全部卖出;二是转让使用权,所有权由本单位继续保留,只是将其使用权在一定时间内转让出去。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应该将转让所取得的收入列为其他收入项目。

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无形资产还可以用来对外投资。如果村集体经济组织将无形资产用于对外投资时,其价值应该按照以下原则确认:

第一,在用无形资产的所有权投资时,应该按照双方商定的价值作为长期投资金额。

第二,在用无形资产的使用权向其他单位投资时,应该先将无形资产的使用权作价,并按照作价的金额作为对外投资商谈的投资额,并以双方商定的金额入账。因为平时,无形资产的使用权并不单独反映,所以,在对外投资时就要另外估价。

(4)无形资产的日常管理

村集体经济组织应该重视无形资产的培养,保护好无形资产的价值。如果拥有无形资产,会给村集体经济组织带来特殊的经济利益。从经济角度看,对无形资产的投入和回报关系是“事半功倍”,平时坚持投入,注意保护,一旦形成无形资产,便可以为村集体经济组织换来更多的利益回报。所以,村集体经济组织每年应该有这方面的投资打算,经过逐年努力,使村集体经济组织拥有更多更好的无形资产。

农业资产包括牲畜(禽)资产和林木资产两大部分。从形态上看农业资产主要是活的动物和植物等生物资产。这些生物资产又可以分成消耗性生物资产和生产性生物资产。消耗性生物资产是指将来主要为人类消费的生物资产,有用来生产肉品的幼畜、存栏待售的牲畜、养殖的鱼、将来以砍伐卖原木为目的而培育的树木等。生产性生物资产是指为了将来要利用其产出物的母本和父本类的生物资产,如产奶的牲畜、果树和蜜蜂等。根据以上可以得知,农业资产的范围就是牲畜(禽)资产的幼畜、育肥畜,产畜和役畜及林木资产的经济林木和非经济林木。

与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相比,农业资产的特点如下所述。

第一,农业资产有自我生长、发育、繁殖和衰退的自然规律,可以靠自然生长而自然增值;同时,也有人的劳动附加之上而形成的价值,是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的统一体。

第二,农业资产具有多样性。农业资产包括的范围很广,种类繁多,不同类型的农业资产又具有不同的生长发育和衰老规律,如植物和动物就有完全不同的生长和发育及衰亡规律。由于这个特点,决定了在对其生产经营和财务会计管理上应该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

第三,农业资产的生命周期不同。有的生命周期很长,如林木,长达十几年或几十年甚至更长;有的生命周期又很短,在一年之内。在财务和会计管理上也应该区别不同情况,采用合适的方法来反映其成本费用,计算其价值。

第四,农业资产具有流动资产和长期资产的双重特征,并可以相互转化。对一些家畜(禽),如牛、羊、兔和鸡等,如果单纯以肉食为目的,一般只利用一次,这时这些家畜(禽)具有流动资产的特征;如果是以取得其仔、乳、毛、蛋为目的,这些资产就可以多次利用,在生命周期内不断繁衍,所以这时它们还具有固定资产的特征。

第五,农业资产的地域特征强。由于动植物是依赖自然环境生长的,各地自然条件的差异往往影响和决定其品种、生长速度和质量及特色。如温度、土壤条件、光照、降水等自然条件决定农业资产品种、产量和质量及特色。

第六,农业资产的维持等后续费用连续不断。农业资产投入后,为了维持农业资产的存活和高产稳产,需要在后续整个生长和存活期间不间断地连续投入。

(1)牲畜(禽)资产

牲畜(禽)资产是指村集体经济组织购入或自行培育的牲畜和家禽类资产,属于活的动物资产,常见的有:牛、羊、奶牛、马、仔猪、仔鸡等。包括:①消耗性的幼畜及育肥畜;②生产性的产畜及役畜。

①牲畜(禽)资产的类别。

a.幼畜及育肥畜。幼畜是指尚未成龄的畜、禽类资产。包括未成龄的牛、马、鸡、鹅、猪等。育肥畜(禽)是指达到一定的生长期尚未出售的畜(禽)类。这一部分牲畜资产的饲养目的是出售,供人类消费,属于消耗性牲畜资产。

b.产役畜。包括产畜(禽)和役畜两类。产畜(禽)是指用来生产畜(禽)类农产品的生产性农业资产,如母猪和母鸡,用来生产小猪和产蛋,生产出人们需要的农产品。役畜则是指供人用来役使出力的牲畜,如用来耕地和运输的牛、马、驴、骡,也属于生产性牲畜资产。

除以上外,对特色养殖(如蜜蜂、狐狸等养殖),一些村开展特色旅游饲养的动物等,也应该按消耗性和生产性特点分类,归到以上相应的类别中管理。

②牲畜(禽)资产的计价。

a.外购的幼畜及育肥畜。应该按照购买时实际支付的价款和应该负担的运杂费等构成其初始成本。

b.繁育和养殖幼畜。按照平时各项支出(包括应该负担的各项摊销费用)累计计算成本。

以上幼畜及育肥畜在饲养期间发生饲养费用,要进行资本化处理,计入牲畜资产价值中。

c.成龄转作产役畜。当幼畜成龄时,应该转到产役畜类进行管理,之后发生的各项费用,不能资本化,不再计入牲畜资产价值,而是列入当期经营费用中。

d.产役畜转为育肥畜。当产役畜过了产龄和役龄后,就要转为育肥畜,以待育肥后出售。在财务上应该将成本从产役畜划转为育肥畜。

e.来源取得。从其他来源取得的牲畜资产,按照当时取得时的实际情况确认。如果是捐赠的,应该按照所附发票上记载的金额加上实际发生的杂项费用计算其成本;如果没有价值证明的,应该以市场价格作为取得资产的入账价值。如果是投资者投入的牲畜资产,也应按照合同商定的价值作为取得成本。

f.(禽)资产的处理。集体经济组织牲畜(禽)资产减少的情况主要有对外销售、对外投资、死亡毁损。村财务部门应该及时地履行手续,做好账务处理。

③牲畜(禽)资产的日常管理。牲畜(禽)资产的养殖风险比较大,如果品种选择不好,平时饲养、防疫等管理不到位,销售市场开拓不好,也会给村集体经济组织带来经济损失,所以,应该加强牲畜(禽)资产的日常管理。

在养殖项目的选定上应该注重特色。要积极采用新品种、新技术,并积极创造和培养品牌项目。注意传统养殖和科学管理相结合,发展“一村一品”建设。所谓“一村一品”就是指通过大力推进农业的专业化、特色化、品牌化建设,使一个村(或几个村)拥有一个(或几个)发展水平较高、特色优势明显的农业主导产品或特色品牌,从而大幅度提升农村的经济效益和综合竞争力。发展“一村一品”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举措。

要抓好规模化养殖。规模化养殖也称工厂化养殖,或称集约化养殖,是取代传统养殖方式的新型工业化生产方式。它把牲畜(禽)养殖过程通盘考虑,使养殖过程和养殖效益达到最佳状态,形成不受自然条件影响的高密度养殖方式。实现规模化养殖既可增加经济效益和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可以享受到一定的社会服务,如科技服务、防疫服务、金融服务和政府的养殖补贴等,还可以占有更多的销售市场份额。

村集体经济组织要加强牲畜(禽)资产的财务和会计管理,及时准确地记录成本费用,精打细算地控制成本费用。

(2)林木资产

①林木资产的类别。林木资产是指村集体经济组织农业资产中的植物资产。林木资产一般可分为经济林木和非经济林木两种。

a.经济林木是指以利用林木的果实、种子、树皮、花、叶、根、树脂、果品、食用油料、工业原料和药材等为主要目的的林木资源,如苹果树、核桃树、橡胶树、黄柏树、梨树等。

b.非经济林木。非经济林木是指村集体经济组织拥有的以育材、薪炭为主要目的的林木资源。

在实际工作中,村集体经济组织还负责村庄周边的国有生态林(如防风林、固沙林和水土涵养林等)、绿化林、水土保持林等的管理。村只负责对这些林木的日常管护,当地政府给予一定的看护补贴,所以,不在以上资产范围内。

此外,村民利用房前屋后和墓地栽种的林木,在办理了林业产权证后,由个人负责管理,也不在以上范围内。

②林木资产的特殊性。林木资产,除了具有以上介绍的农业资产的共有特点外,还有下述特殊性。

a.生产周期长。林木资产是由人力和自然力共同作用而形成的资产,林木的生长周期长,一般来说,最少的需要3年以上,长的可达上百年,其成长和成材在很大程度上受自然因素的影响。

b.生产的高风险。由于生长时间长,林木生长和未来林木市场价格变化无法准确预测。特别是随着科技发展,林木的新型代用材料不断出现,从而会给林木资产的管理和未来收益带来许多不确定性因素,具有一定的高风险性。

c.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并存。村集体经济组织利用山岭、沟壑和荒地及田间地头种植林木,发展林业,既可以积累林木资产,又增加了植被,提高了森林覆盖率,改善了自然环境,使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时增长,一举两得。

③林木资产的计价。正确计算林木资产成本,为未来收益打好财务基础。为了能够准确反映林木的未来收益,应该在平时的管理中正确地掌握成本的构成,并按照财务制度规定归集成本费用。各类林木资产的成本构成如下所述。

a.经济林木。对村集体经济组织自己圃育的经济林木要按照圃育期间发生的各种费用归集成本。

对从外地购入的经济林木,按照其购买价加上各种应该负担的运杂费用等归集成本。

对经济林木来说,购入和圃育后一直到林木投产前发生的各项费用,称为培植费用。对投产前期发生的培植费用,要按照实际发生的材料、工资和应负担的其他费用归集成本费用,进行资本化处理,即计入林木资产价值中;对投产后发生的管护费用,要按照实际发生的各项费用归集,不作资本化处理,在经营支出中列支,将投产前各期累计的成本总额,在预计的生产周期内进行分摊,计入各期成本费用中。

b.非经济林木。对村集体经济组织自己圃育和购入的非经济林木,可以按照以上经济林木的办法处理。即郁闭前发生的各项培植费用,应该按照材料、工资、各项费用归集,进行资本化处理,计入林木资产价值中;郁闭后发生的管护费用,包括工资、材料等,列入其他支出项目,不作资本化处理。

④林木资产的处理。村集体经济组织林木资产的处理,主要有采伐出售、对外投资和死亡及偷盗、毁损等几种情况,其财务处理应该按照下述原则进行。

a.采伐出售。要按照林业政策规定,经林业部门批准采伐出售的,应该及时收回货款,并及时结转成本。

b.对外投资。如果村集体经济组织将林木资产作为对外投资资本时,首先应该对林木资产进行资产评估,以评估的价值作为投资双方的基础价格。当双方确定了最终价格后,确定的数额同平时成本积累的数额如有差异,则在公积公益金项目内调整,进行账面处理,如合同定的金额大于总成本额,溢价部分增加公积公益金;如果合同定的金额小于实际总成本,其差额则减少公积公益金。

c.偷盗、死亡毁损。当林木资产发生被偷盗或自然毁损时,应该按照牲畜(禽)资产的处理原则和程序进行,参加保险的向保险公司索赔,属于责任事故的由事故责任人负责赔偿损失。

⑤加强林木资产财务管理。首先是要建立林木资产的实物管理制度,有明确的分工负责制度,并建立实物管理账册,科学管理,保证林木资产的安全完整,并保持旺盛的生长状态;其次是加强价值量的管理,要建立核算管理制度,特别是成本管理制度,控制成本费用支出,努力降低成本费用消耗,保证林木资产在将来能取得经济效益。

2.3.3 投资管理

村集体经济组织为了将来获得更多的收益,把资金或资产投到了生产经营性的项目上,这种行为就是投资。投资是当前农村集体经济财务需要经常考虑的问题,当村集体经济组织有一部分闲置资金时,可以考虑在资本市场投资,以期望取得比银行利息更多的收益。这里简要介绍债券投资和股票投资。

(1)债券投资的概念

村集体经济组织将资金投资于购买政府或其他企业发行的债券,并获取利息的行为称为债券投资。

债券投资的主要目的是获得比银行存款利息多的经济收益。一般情况下,企业发行的债券利息要高于银行存款的利息。在没有金融危机情况发生或金融市场相对稳定的情况下,进行债券投资可以获得较稳定的收益。

(2)债券投资的特点

①本金安全性高。同股票相比,风险较小。其中政府发行的债券,由于有国家财力作保证,本金的安全性更"。如果购买的是企业债券,当企业破产时,持有者拥有优先索偿权,本金损失的可能性较小。

②有稳定的利息收入。债券的发行人有按期支付利息的法定义务,在债券发行单位正常的经济情况下,债券投资者都能获得比较稳定的利息收入。

③市场流动性较好。特别是政府和大企业的债券都可以在金融市场上流动,当村集体经济组织急需现金时可以迅速出售换回现金,一般情况下,不会影响单位现金的使用。

④没有经营管理权。投资债券主要是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收益,而无权对债券发行单位施加经营或其他方面的影响和控制。

(1)股票投资的概念

股票投资是通过购买股票,成为股票发行单位的股东,并获得股利和股票交易价差收益,如果达到比例,还可以具有控制权的投资行为,是集体经济组织可以选择的一种对外投资方式。

股票投资的目的:一是获利,即获取股利收入和股票交易市场买卖涨价的差价;二是控股,即通过购买某一企业的大量股票,以达到控制该企业的生产经营目的。在前一种情况下,村集体经济组织在购买股票时应该考虑购买多种股票,也就是组合投资,以分散股票投资风险。在第二种情况下,则应该考虑将资金集中投资于欲控制企业的一种股票上,以达到控制该企业的目的。

(2)股票投资的特点

股票投资是一种最具有挑战性的投资。其收益和风险都比较高。股票投资的特点主要有下述3个方面。

①股票的市场价格不稳定。股票的价格往往最容易受国内外政治因素、经济因素、投资人心理因素、企业盈利水平等多种因素影响,很不稳定,在特殊的情况下有时会使已经购买的股票血本无归,具有极大的风险。2008年出现的金融危机,造成世界上多数国家的证券市场震荡,大批量的股票价格急剧下降,给投资者造成了极大的损失,使证券市场发生了剧烈的波动。

②收入不稳定。对普通股来说,股利的多少,视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而定,其有无、多少均无法律上的保证,其收入的风险远大于债券投资。但从长期看,优质股票的价格总是上涨的居多,只要选择得当,都能取得优厚的投资收益。

③求偿权居后。对普通股来说,对企业资产和赢利的求偿权均居于最后。当企业破产时,股东原来的投资额可能得不到全额补偿,甚至一无所获。

村集体经济组织在进行投资时当然会面临风险,这时的风险可不像买体育彩票的风险那么简单,投资成功会带来超额收益;投资一旦失败,造成巨额损失也是在所难免。为了规范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证券投资行为,防范证券投资风险,保证证券投资资金的安全和有效增值,必须加强对证券投资的管理。

①从事证券投资必须遵循“规范运作、防范风险、量力而行、效益为本”的原则,不得因证券投资业务冲击村集体经济组织农业生产经营,影响主要业务的开展。

②村集体经济组织证券投资方案由村委会与村民理财小组共同拟订,必要时可组织相关人员(可邀请专业人员)对投资方案进行研究讨论,并根据讨论意见修订完善后,按管理权限进行报批。

③证券投资资金来源为村集体经济组织自有资金。不得动用募集资金、银行信贷资金和各项借款,更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个人集资用于直接或间接的证券投资。

④进行证券投资,资金划拨程序须严格遵守财务管理制度。证券投资资金应开设专门的银行账户。

⑤参与和实施证券投资计划的财务人员必须具有相应的证券投资管理经验。申购前必须对拟投资公司的财务状况进行调研分析,选择业绩优良、上升空间大的公司股票为投资对象;选择企业债券投资时,只能对具有AAA信用级别的债券进行投资。

投资中有一句名言:鸡蛋不要都放在一个篮子里。它说明,在投资时注意对投资的结构进行合理搭配,可以有效地降低风险。

2.3.4 收益分配管理

村集体经济组织既是一个具有一定的生产经营活动的组织,又是一个具有管理、服务职能的组织。一方面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另一方面还承担社区内生产服务、协调管理、兴办和维护公益事业等职能。每到年终岁尾,村集体经济组织都要对一年的所得、所费进行总盘点,进行收益分配,以保证一年中有一个好的结尾。

(1)收益的概念

收益是指村集体经济组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年,有时也计算到月、季或一个生产经营、建设周期)所取得的净收入。也是当年实现的总收入,扣除当年的各项成本费用后剩余的部分,是当年财务的总成果。

(2)收益的构成

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收益是经营收益、补助收入和其他收入减去其他支出的净额。其关系式是:

其中:

收益总额=经营收益+补助收入+其他收入-其他支出

经营收益=经营收入+发包及上交收入+投资净收益-经营支出-管理费用

在上式中,投资净收益是指村集体经济组织在对外投资上所取得的收入扣除投资发生的损失后的投资净收益。

投资收益=投资收入-投资损失

投资收入=投资分得的利润+现金股利+债券利息+投资到期收回或中途转让取得的高

     于账面价值的差额

投资损失=投资到期收回或中途转让取得的低于账面价值的差额

(1)可分配收益

可分配收益是指村集体经济组织当年实现的收益总额加上年结转本年的未分配收益。用公式表示如下:

可分配收益=本年度收益+年初未分配收益

如果本年收益为负数,当年不提取公积公益金;村集体经济组织在亏损年度,经成员大会或成员代表大会批准后,可以用公积公益金弥补亏损。

在可分配收益确定以后,就可以进行收益的分配。

(2)收益的分配顺序

为了保护村集体经济组织、投资人和村民的经济利益,村集体经济组织要按照财务制度的规定、当年上级有关部门的规定、村民代表大会或村民大会讨论决定的分配意见进行分配。

村集体经济组织在收益分配中要坚持民主和合理分配的原则。在分配前要把各项承包合同的执行情况、各种往来款项的清理情况和货币资金及财产物资的盘点等各项工作都按照规定的时间处理完毕,为收益分配打下基础,然后进行收益分配。

按照财务制度规定,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收益分配要按照以下顺序进行:

①提取公积公益金。公积公益金是指村集体经济组织按照制度规定和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从收益总额中提取的专项资金。其中,公积金专门用于村集体经济组织转增资本或用来弥补经营亏损,主要用于生产方面;公益金则主要用于村集体经济组织福利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支出。

公积公益金的提取比例,国家没有硬性规定,主要由当地县乡两级政府有关部门提出指导性意见,由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并报请乡一级政府批准即可执行。

对公积金转增资本金或者用来弥补亏损时,其比例和数额可以由村委会提出意见,由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

②提取福利费。福利费是指村集体经济组织从收益总额中提取的用于集体福利方面的资金。一般情况下,在从总收益中提取公积公益金和福利费过程中,要遵循大部分用于生产发展,小部分用于集体福利的原则提取。提取的比例可以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根据本村实际情况及当地乡镇政府的相关政策确定,但也必须经过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

提取的福利费主要用于:五保户、困难户和军烈属困难补助;计划生育开支;农民因公伤亡的医疗费和生活困难补助、抚恤金支出等,但不包括集体福利设施的支出,这部分支出由公益金列支。福利费使用时,要坚持先提取后使用,提取多少使用多少的原则,一般情况下不允许未提先用。

③向投资者分配。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可分配收益,在作了以上两项扣除外,就要向投资者进行分配,以保障投资者的利益。分配的比例要按照合同约定执行。对向投资者分配的方案,也要经过村民大会或代表会议讨论通过。

④向农户分配。在进行了以上分配后,就要对农户分配,以保障农户的利益。向农户分配的比例可以由村集经济组织完全自主决定。

⑤其他分配。其他分配是指对当年在本村经济活动中有贡献的外部人员按照合约给予的分配。

(3)收益分配的管理

收益分配是一项政策性较强的工作,体现国家对农村政策的落实问题,也牵涉集体、投资者和农户个人各方经济权益的保障问题,是各方都关注的大事,因此,做好年末的分配工作就成为村财务会计人员的一项重要工作。在分配环节上,应该做好以下工作:

①做好收益分配前期准备工作。村财务会计人员应该在年末时提早做好收益分配前的准备工作,将当年实现的收入、发生的往来和资产清理等工作按照年末财会流程要求按时完成记录、计算和结转等工作,该收入的收上来,该支出的也要及时支出,为收益分配的后续工作打好基础。

②按照有关政策做好具体的分配计算和分配方案制订等工作。村财会人员应该按照相关政策做好可分配收益具体数额的计算工作,并提出当年收益分配方案,及时提交村民理财小组、村委会和村民大会讨论。在讨论中村财会人员还负有答疑责任,及时解答有关人员提出的问题。

③在制订分配方案时,要注意处理好下述几个方面的关系。

a.处理好集体、投资者、农户三者利益关系,要保护好三方利益,执行政策,执行合同。

b.要处理好生产发展和生活福利关系。其实质是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应该本着以生产发展为主,以生活福利为辅的原则考虑收益的分配,注意平衡好农村要发展、农民要增收和社会要稳定三方关系。

c.要在分配方案中体现出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并坚持效率优先、公平兼顾,哪一方贡献大,在生产经营中起的作用大,哪一方在收益分配上就应该优先,不能平均分配。通过收益分配这个环节,来进一步调动经营管理者、投资者和劳动者的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发展。

本章小结

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就是对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经济活动和社区服务中的资金运动的管理,是继会计对经济活动的记录、反映及报告之外的,对经济活动的计划、控制和监督。有效地进行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财务管理,关系到生产经营和管理服务工作的正常开展;关系到生产要素的合理组合和利用;关系到内外各方面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的正确处理;关系到广大村民群众积极性的调动;关系到村集体经济组织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和凝聚力的增强。

本章从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出发,从筹资管理、资产管理、投资管理和收益分配管理4个方面进行讲解,以期能妥善处理好村集体经济组织在管理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从而规范财务工作流程,加强集体资产管理,确保农村财务正常运行,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村集体经济组织经济发展。

案例 如何处置集体资产

2015年城郊村村书记王某、村主任李某、村会计张某3人商议,决定将本村一处价值10万元的闲置房屋以8万元的价格卖给本村村民高某,并给高某打了一张白条,在8万元现金中村书记王某拿走3万元用于手中开支,村主任李某拿走3万元用于手中开支,剩余2万元在村会计张某手中保管,直接用于其手中支出。

案例分析与讨论题

1.请问该村在处置集体资产过程中做法正确吗?

2.如不正确都违反了哪些制度规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