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入库存储作业

入库存储作业

时间:2023-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货物在库保管的主要目的是加强货物养护,确保质量安全。同时还要加强储位合理化工作和储存货物的数量管理工作。储位可根据货物属性、周转率、理货单位等因素进行管理。储存货物的数量管理则需依靠健全的财务制度和盘点制度。货物储位合理与否、货物数量管理精确与否将直接影响后期货品配送作业效率。搬运作业完成之后,要对货物进行存储作业。

对所有送达的货物,在进行验收、分类和编码后,都需要入库进行储存。货物在库保管的主要目的是加强货物养护,确保质量安全。同时还要加强储位合理化工作和储存货物的数量管理工作。储位可根据货物属性、周转率、理货单位等因素进行管理。储存货物的数量管理则需依靠健全的财务制度和盘点制度。货物储位合理与否、货物数量管理精确与否将直接影响后期货品配送作业效率。

3.2.1 搬运

1)搬运的基本概念

搬运,是指在同一场所内,对不同形态(散装、包装或整件)的货物实施水平移动为主的物流作业。在配送中心里,从入库、保管、流通加工、出库、装载、配送等所有过程中,都少不了搬运作业,因此搬运作业至少占全部作业的60%~70%。特别是入库储存的货物,必须通过搬运这个环节,才能放在货架或储位上等待拣货出库。

按货物的包装形式、形状、式样,可以将搬运分为3种情况,即个别搬运——将包装物一个一个地单个搬运;单元装载搬运——将货物装载在托盘和装入集装箱搬运;散货搬运——主要指液态或颗粒状的货物的搬运。

2)搬运活性指数

所谓搬运的灵活性是指在搬运作业中的货物进行作业的难易程度。所以,在堆放货物时,事先要考虑到货物搬运作业的方便性。

可以根据货物所处的状态,将其搬运的灵活性,也就是搬运的难易程度,分为不同的级别。

0级——货物杂乱地堆在地面上的状态。

1级——货物装箱或经捆扎后的状态。

2级——箱子或被捆扎后的货物,下面放有枕木或其他衬垫后,便于叉车或其他机械作业的状态。

3级——货物被放于台车上或用起重机吊钩钩住,即刻移动的状态。

4级——被搬运的货物,已经被放置在传输带上,处于直接作业的状态。

从理论上讲,指数越高越好,但也必须考虑到实施的可能性。例如,货物在储存阶段中,活性指数为4的输送带和活性指数为3的台车,在一般的仓库中很少被采用,这是因为大批量的物料不可能存放在输送带和车辆上的缘故。

此外,货物搬运并不只与效率相关,安全与搬运也是同义的。正确地搬运重货,就能保证作业人员的安全。确保托盘或箱子没有摆放在过道上挡住叉车的行驶区域。正确安全的搬运货物,这只是一天正常工作的一部分而已。

3.2.2 货物的存储作业

搬运作业完成之后,要对货物进行存储作业。存储货物是购货、进货活动的延续,货物进入配送中心进行储存的方式有两种:

第一,托盘堆垛方式。即使用叉车将满载货物的托盘直接放置到储存的位置,再将第二个托盘、第三个托盘的货物用叉车一次提升叠放。这种堆垛方式完全采用叉车作业,不需人力,但托盘上的货物必须堆码平整,让上面的托盘能平稳放置。

第二,货架储存方式。货架储存系统一般有许多个货架组成。通常我们把货架纵向数称为“排”,每排货架水平方向的货格数称为“列”,每列货架垂直方向的货格数称为“层”。一个货架系统的规模可用“排数×列数×层数”来表示。例如,50排×20列×50层,其货格总数为50000个。在一个货架系统中,某个货格的位置也可以用其所在的排、列、层的序数来表示,例如03-15-04,即表示第三排、第十五列、第四层的位置。

目前,我国的配送中心,多半使用的是两类典型货架,即托盘式货架和重力式货架。

托盘式货架是最常用的一种货架形式,如图3.2所示。它采用方便的单元化托盘存取方式,有效配合叉车装卸,存取货物方便快捷,有100%的拣选能力,是先进先出储存方式的最经济首选。但仓库空间的利用率相对较低,约为30%。

图3.2 托盘式货架

重力式货架,也是先进先出的储存方式。其结构与横梁式货架相似,只是在横梁上安上了滚筒式轨道,轨道呈一定角度倾斜。托盘货物用叉车搬运至货架进货口,利用自重,托盘从进口自动滑行至另一端的取货口,如图3.3所示。重力式货架适用于少品种大批量同类货物的存储,空间利用率较高。

图3.3 重力式货架

通常,上述所讲的普通货架,约占库房面积的40%,而其过道约占60%,这对库房的空间利用显然不理想。国外的配送中心普遍采取自动化立体货架(AS/RS货架系统),如图3.4所示。这种货架系统叉车通道十分狭窄,主要通过计算机终端自动控制运行堆垛机,并配合无人运送车将货物或托盘存库及出库,基本不需人工操作,但其设备价值不菲。

图3.4 自动化立体货架示意图

使用货架储存可以充分利用仓库的高度空间,消灭或降低蜂窝率;也避免使货物受上层的叠压,特别适用于异形或怕压易碎货品;采取了货格储存,使货物品类的可拣选率达到100%;便于机械化和自动化的操作;便于实行“定位储存”和计算机管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