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1 相关知识
利润是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 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
未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扣除所得税影响后的净额计入其他综合收益项目。 净利润与其他综合收益的合计金额为综合收益总额。
利得是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
损失是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与利润相关的计算公式主要如下:
1)营业利润
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失)+投资收益(-投资损失)
其中:营业收入是企业经营业务所确认的收入总额,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营业成本是企业经营业务所发生的实际成本总额,包括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成本。
资产减值损失是企业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所形成的损失。
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或损失)是企业交易性金融资产等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应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或损失)。
投资收益(或损失)是企业以各种方式对外投资所取得的收益(或发生的损失)。
①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其中:营业外收入是企业发生的与其日常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利得。 营业外支出是企业发生的与其日常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损失。
②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
其中:所得税费用是企业确认的应从当期利润总额中扣除的所得税费用。
2)营业外收支
(1)营业外收入
①营业外收入的核算内容。
营业外收入是企业确认的与其日常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利得,主要包括非流动资产处置利得、政府补助、盘盈利得、捐赠利得等。
其中:非流动资产处置利得包括固定资产处置利得和无形资产出售利得。 固定资产处置利得是企业出售固定资产所取得的价款,或报废固定资产的材料价值和变价收入等,扣除被处置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清理费用、与处置相关的税费后的净收益;无形资产出售利得是企业出售无形资产所取得的价款,扣除被出售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出售相关的税费后的净收益。
政府补助是企业从政府无偿取得货币性资产或非货币性资产形成的利得,不包括政府作为企业所有者对企业的资本投入。
盘盈利得是企业对现金等资产清查盘点时发生盘盈,报经批准后计入营业外收入的金额。
捐赠利得是企业接受捐赠产生的利得。
②营业外收入的账务处理。
企业应通过“营业外收入”科目,核算营业外收入的取得及结转情况。 该科目可按营业外收入项目进行明细核算。
确认处置非流动资产利得时,借记“固定资产清理”“银行存款”“待处理财产损溢”“无形资产”“原材料”等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
政府补助利得分为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和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 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是企业取得的、用于购建或以其他方式形成长期资产的政府补助。 确认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递延收益”科目;分配递延收益时,借记“递延收益”科目,贷记本科目。 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是指除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之外的政府补助。 企业确认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本科目,或通过“递延收益”科目分期计入当期损益。
确认盘盈利得、捐赠利得计入营业外收入时,借记“库存现金”“待处理财产损溢”等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
期末,应将“营业外收入”科目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借记“营业外收入”科目,贷记“本年利润”科目。 结转后本科目应无余额。
(2)营业外支出。
①营业外支出的核算内容:
营业外支出是企业发生的与其日常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损失,主要包括非流动资产处置损失、公益性捐赠支出、盘亏损失、非常损失、罚款支出等。
其中:非流动资产处置损失包括固定资产处置损失和无形资产出售损失。 固定资产处置损失是企业出售固定资产所取得的价款,或报废固定资产的材料价值和变价收入等,抵补处置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清理费用、处置相关税费后的净损失;无形资产出售损失是企业出售无形资产所取得的价款,抵补出售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出售相关税费后的净损失。
盘亏损失主要是对于财产清查盘点中盘亏的资产,查明原因并报经批准计入营业外支出的金额。
公益性捐赠支出是企业对外进行公益性捐赠发生的支出。
非常损失是企业对于因客观因素(如自然灾害等)造成的损失,扣除保险公司赔偿后应计入营业外支出的净损失。
罚款支出是企业支付的行政罚款、税务罚款,以及其他违反法律法规、合同协议等而支付的罚款、违约金、赔偿金等支出。
②营业外支出的账务处理:
企业应通过“营业外支出”科目,核算营业外支出的发生及结转情况。 该科目可按营业外支出项目进行明细核算。
确认处置非流动资产损失时,借记“营业外支出”科目,贷记“固定资产清理”“无形资产”“原材料”等科目。
确认盘亏、非常损失计入营业外支出时,借记“营业外支出”科目,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库存现金”等科目。
期末,应将“营业外支出”科目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借记“本年利润”科目,贷记“营业外支出”科目。 结转后本科目应无余额。
5.1.2 工作过程
1)营业外收入
【会计工作1】某企业将报废固定资产清理的净收益12000元转作营业外收入。
【会计凭证】转账凭证。
【工作指导】企业会计处理如下:
借:固定资产清理 12000
贷:营业外收入 12000
【会计工作2】2012年1月1日,政府拨付A企业300万元财政拨款(同日到账),要求用于购买大型科研设备1台;并规定若有结余,留归企业自行支配。2012年3月1日,A企业购入大型设备(假设不需安装),实际成本为270万元,使用寿命为5年。2015年3月1日, A企业出售了该设备。
【会计凭证】银行进账单(收账通知)、固定资产验收单、有关政府补助文件。
【工作指导】
①2012年1月1日,实际收到财政拨款,确认政府补助:
借:银行存款 3000000
贷:递延收益 3000000
②2012年3月1日,购入设备:
借:固定资产 2700000
贷:银行存款 2700000
③在该项固定资产的使用期间,每个月计提折旧和分配递延收益:
借:研发支出 45000
贷:累计折旧 45000
分配递延收益=3000000÷5÷12=50000(元)
借:递延收益 50000
贷:营业外收入 50000
④2015年3月1日,出售该设备:
已计提折旧数额=45000×(9+12+12+3)=1620000(元)
借:固定资产清理 1080000
累计折旧 1620000
贷:固定资产 2700000
已分配递延收益=50000×(10+12+12+2)=1800000(元)
尚未分配的递延收益=3000000-1800000=1200000(元)
将尚未分配的递延收益直接转入当期损益(2015年3月):
借:递延收益 1200000
贷:营业外收入 1200000
【会计工作3】2016年6月25日,A企业完成政府下达的职工技能培训任务。28日,到账30000元财政补助资金。
【会计凭证】银行进账单(收账通知)、有关政府补助文件。
【工作指导】A企业的会计处理如下:
借:银行存款 30000
贷:营业外收入 30000
2)营业外支出
【会计工作4】某企业发生原材料意外灾害损失,增值税专用发票确认的成本为32000元,增值税额5440元。
【会计凭证】盘点表、财产损失处理报告(意见)。
【工作指导】
①发生原材料意外灾害损失时: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37440
贷:原材料 32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5440
②批准处理时:
借:营业外支出 37440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37400
【会计工作5】某企业用银行存款支付税款滞纳金10000元。
【会计凭证】税款滞纳金通知单、电子缴费付款凭证。
【工作指导】企业应作如下会计处理:
借:营业外支出 10000
贷:银行存款 10000
【会计工作6】某公司将拥有的一项非专利技术出售,取得价款800000元。 该非专利技术的账面余额为1000000元,累计摊销额为100000元,未计提减值准备。
【会计凭证】银行进账单(收账通知)、转让协议。
【工作指导】公司会计处理如下:
借:银行存款 800000
累计摊销 100000
营业外支出 100000
贷:无形资产 1000000
【会计工作7】某企业本期营业外支出总额为250000元,期末结转本年利润。
【会计凭证】转账凭证。
【工作指导】企业会计处理如下:
借:本年利润 250000
贷:营业外支出 25000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