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综合模拟求职

综合模拟求职

时间:2023-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知为行之始,行为知之成。”“知”可以分为浅知和真知两个层次,而要从浅知变成真知,只有一个方法,就是行动。不管怎样,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是个工具,是个现实有用的东西,不管你去不去使用,至少可以思考以下几件事情,做一个快速通俗版职业规划设计。很多人都会拿自己不懂职场,不了解职业作为借口,所以自己不知道该怎么准备!最终,结果大家知道了。知识不代表能力,特别是特定的工作和环境!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校学习只是一个过程,早晚会有一天走向社会。今天的学习,是明天走向社会的铺路石,体验和过程更重要。

“知为行之始,行为知之成。”“知”可以分为浅知和真知两个层次,而要从浅知变成真知,只有一个方法,就是行动。一学期的学习即将结束,是否真的掌握了就业本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综合模拟求职”将带领同学们用实际行动全面检验“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的学习成果。

 

拟实现的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

1.检验学生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2.掌握从信息搜集甄别、准备面试、面试到签订就业协议和劳动合同的本领。

知识目标:

1.对所学内容进行梳理、归纳和整理;

2.掌握求职的流程以及与之相关的内容。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归纳整理的能力。

任务情境

1.观看视频:俞敏洪谈大学生就业;

2.出示一则“招聘启事”。

【实训任务】

1.招聘企业相关信息搜集及甄别。

2.准备自荐材料。

3.模拟面试。

4.签订就业协议。

5.签订劳动合同。

拓展阅读

大学里怎样为求职做准备

这学期的就业指导课基本上结束了,就差总结和答疑了!整个课程学生的参与度还是不错的,也觉得很有用,毕竟就业指导是一个工具,大一就开始接触还是挺好的!不过我们大部分学生还是觉得找工作、求职、职业离自己挺远的,刚考上大学还是先放松放松,别想太多,混混社团、谈谈恋爱、交交朋友、做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在课程中我试图有很多的测试和小练习帮助学生去探索自己的内心世界,但会发现一部分同学没有积极性,可能是觉得做与不做差不多,觉得自己比较彻底了解自己。或者是不想去直面自己的内心,又或者不想去想这些事情,还是现在的状态好,说不好听的就是逃避。总之,学生中总有这样一群人。第一群人:有想法的,这是大部分人的状态,要么想法天真,有说10年内干到院士的,要么想法特别简单,就是做好眼前的事情,总之有想法的人非常多,因为简单!第二群人:是能将想法写下来自己去思考的,这部分人比第一群人少一些,毕竟有些人喜欢停留在脑海中或表面的状态!写下来说明自己挣扎过或认真思考过!第三群人:是能去执行自己写下来目标和想法的人,毕竟很多人都是停留在未开始的状态,做的人是少数!第四群人:做了之后拿到结果了,自然又会少一些,毕竟有一些会拿不到结果或者是坏的结果,或者又放弃了!第五群人:是坚持做了,不管怎样都在坚持和调整,直至最后的成功!这部分人又会少之又少。毕竟这就是大学里既有自己思想,又有行动,同时有很好调整方向能力的人,最后就会与众不同!

不管怎样,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是个工具,是个现实有用的东西,不管你去不去使用,至少可以思考以下几件事情,做一个快速通俗版职业规划设计。

1.找个毕业班的学生看看他们的简历,和他们谈谈他们的求职经历。

大一的学生一般入校后总会有一帮师兄师姐会对自己说一些关于如何过好大学的论调和体会,有的说法不一,总是有人偏向了学习多一些,有的人认为要多参加活动和实践,有的则认为要多看看书,要去做社团或学生会工作……因此,于是乎很多大一的学生一开始都特别的积极和好奇,几乎以分身乏术的状态投入到很多的项目和活动中,其实有一些人最后也会无比的沉浸于迷茫中!其实每年都有这么一些人会这样,然后继续度过大学的生活。所有在大三的人总会对大学有很多体会:比如,如果再读一次,我一定要好好学习专业;如果再读一次,我一定会多参加社会实践;如果再读一次,我一定去做一回深入的实习;如果再读一次,我一定换个专业好好读;如果再读一次,我一定锻炼好实验技能和操作能力……这就是对大学如何过最好思考的体现。

于是大一或者低年级的学生就应该去找找毕业生,越多越好,看看他们的简历,为什么这么写?一般能写什么?为什么有的简历内容特别多?为什么有的简历特别消瘦?找工作都遇到什么问题和难题了?怎么解决的?如何去定位?如何平衡自己和家庭的选择?每一种选择后面都有对大学的思考,这就是结果导向的路径选择。这对新大学生有很好的借鉴意义!毕业生的忏悔或者骄傲的总结都是大一新生路上的明灯!

2.别说你不懂职场,你每周有没有去研究一份招聘启事?

很多人都会拿自己不懂职场,不了解职业作为借口,所以自己不知道该怎么准备!我记得我的一个学生一年级的时候就定准了500强的目标,然后定期去研究这些企业的网页、主打产品、领导讲话、企业发展计划和品牌规划。经常看企业的招聘信息,研究应聘条件。最终选了宝洁,这样自己坚持看了3年,在3年中一直在为应聘条件和准入能力做准备,所以基本上大学里为宝洁而献出了美好的时光。最终,结果大家知道了。

的确,这样做和不做的效果绝对不一样。记得我以前上大学的时候,都是听别人说应该怎样怎样,很少主动去自己了解,所以听到的往往都是一部分信息,不会很全面。其实信息化时代的今天,很多资料和信息可以在网上或者书上可以找到一些答案的。比如说职位的相关信息,一些职业工具书可以看看,还有就是一些职场人力资源或者相关岗位的人也会写相关的书,这些书就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另外就是招聘广告了,无价的,免费的,可以多看看!甚至不同级别相同职位的招聘广告,也可以了解一下发展需要的条件!别老想着,一毕业就做个经理。每周研究一份招聘信息真的花不了多少时间,少浏览一个别人的空间就好了。

3.你有没有和高年级师兄师姐走得近些?还是老想着师弟师妹快来?

其实大学里每年的迎新场面非常壮观,除了新生托着父母家人一起来外,就是庞大的迎新队伍,即师兄师姐,他们工作很累,流了很多汗,所以就湿兄湿姐了。其实在职业发展中,师兄师姐是最好的人脉资源,特别对于在校大学生而言。我记得有这么一个学生,大学期间老是帮他的师姐做实验,轮到自己毕业的时候,师姐提供了直接的帮助,帮他介绍到自己所在的单位,似乎又回到以前一样:师弟协助师姐,多和谐啊。

需要指出的有两点,其一,比你高两级的师兄师姐,才是最好的人脉;而仅仅比你高一级的师兄师姐,在你开始求职的时候,可能自己还没有度过职场迷茫期呢!你找他求助,那你们俩很可能要“执手相看泪眼,无语凝噎”了……其二,你的人脉,凭什么乐于帮助你?极力建议大家,帮助你的师兄师姐,实验助手,调研设计助手,助手,还是助手,还有就是可以提供一些就业信息,帮他们求职,给他们鼓劲,帮助师兄师姐浏览招聘广告,做师兄师姐的小组讨论的陪练员,给师兄师姐做模拟面试的考官和评委,这些都可以的,只要你够主动,够积极,这些师兄师姐是不会拒绝的!

4.难以确定目标没关系,关键要看看自己有什么能力,或者可以提高什么能力?

职场里永远要面临的问题就是你能做什么?就比如每年的三下乡都会有一些研究生,甚至博士研究生去,有一次一位博士研究生被农民伯伯问道:“这种大豆种子有什么好的?”博士连忙答曰:“这种豆子有8种氨基酸,一、二、三……全部列出来,然后说了一大堆理论。”只见伯伯晕了。求你了,这是哪里啊,不是在实验室。知识不代表能力,特别是特定的工作和环境!

我的大学一个同学形象一般、比较内向,但自己的英语一直很好,大学里他将这个优势继续放大,所以英语就是他一个强大的能力,不仅考试厉害,听说读写基本都可以当他是老外,所以他能做英语老师,能做翻译,能做食品研发,能去500强。因为他其他的能力也不差!大学里能做好一两件事情就很好了,然后在这些事情当中找到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我的一个大学很要好的朋友,他大学期间一直在做一件事情,就是想着怎么赚钱。大学初期也参加社团,做社会实践,中后期更多的就是做兼职和销售,他的一个很好的特质就是容易交朋友,让别人能很快地接受他。大学里他尽管学习一般,但他还是凭借着自己的工作能力找到了一份销售工作。两年后自己迅速转为自己创业,这几年一直很平稳,真的为他高兴。想想就是他的核心能力,就是强大的沟通能力和社交技巧,能快速建立人脉!

如果还没发现自己有什么了不起的能力,那就要好好参加一些实践和工作,如果参加学生会有难度,那可以去自愿帮助一些老师做实验,参加他们的课题。我大学里的一个师兄,由于家庭困难,除了做一些勤工助学外,大一的时候就去帮老师做课题,由于很投入,老师也给一些补助,关键的是他在这个工作中认识了很多高年级的师兄师姐,然后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和交际的自信,慢慢地自己的专业学习和交流得到了提高,大二拿奖学金,主动参加学生会。其实这个帮助老师的工作,关键的是让他找到了自信和潜力,因此他大三的时候甚至做到了学院的学生会副主席。就业自然就挺好的……因此,大学生要学会去挖掘自己的潜力和能力,而不是等待,需要勇于实践和尝试去穿越。

5.无论你什么专业,你是否想做管理?做管理不仅是学了几门专业核心课程,关键的是要知道你能不能很好地和他人相处,能不能管好一个团队?

其实人的职业发展可以比较笼统的分为4类:一是走技术路线,完全靠着自己的专业和研究或者技术经验吃饭,比如说去工厂里做技术总监,或者做研发;二是走管理路线,用超好的领导力和组织协调能力来领导和指导团队;三是技术+管理的路线,比如说大学里的校长、院长、系主任,研究所里的所长和领导等,这些职位都需要业务能力强,同时需要领导能力;四是自由职业,如:写作、画家,或者想干就干,只要干了有一定的收入就可以了!

如果想去做管理,可以尝试中间的两种可能,当然将专业和管理结合起来更佳!管理职位的要求你可以去浏览招聘广告,无非就是一些要求很好的领导力、人际关系能力以及一定的创新的能力等。同时还要求有一定的学生干部经验,就算列出来,其实在选的时候也就是按照这样的标准进行的,甚至要求干部越大越专越好!比如说高校招聘辅导员、行政人员都是要求学生干部经验,甚至直接上升到学生组织的头的要求!

在500强的招聘中,一些牛企的管理培训生岗位让很多人眼红。然而,这样的企业经常适用关键字搜索功能来筛选候选人:学生会主席、发表文章、辩论赛冠军等。我的很多学生,履历极度丰富,活动参加N次。然而,想进名企却非常困难。原因很简单,他在过去,只扮演了配角,甚至是配角的配角,毕竟现在学生干部真的是太多了!很少扮演主角。名企的招聘原则很简单,做干事的,进了企业也是最好的干事;做头的,进了企业很快就能做管理。

所以,如果你想进牛企做牛职,如果想考公务员或者在事业单位做行政,你必须从大学开始,不停地做主角。当然可以从配角开始做!如果一直是很配的配角,这也只能证明你管理潜质一般!从现在开始,从舍长、班长、部长、主席等……不断地尝试管理的职位。

就像爬山一样,在山下我们很难看到这座山后面的风景,也就难以碰到我们喜欢的风景。因此,要做的就是积极地登眼前这座山,爬上去,你会看到:无比美好的风景。可能再去登更好的山,就会看到更好的风景。

结语

据统计每个人在年老时都会后悔:第五名:49%的人后悔没有善待自己的身体;第四名:57%的人后悔没有好好珍惜自己的伴侣;第三名:62%的人后悔对子女教育不当;第二名:70%的人后悔在年轻的时候选错了职业;第一名:75%的人后悔年轻时努力不够,导致一事无成。趁年轻,不要让自己后悔。做的事情多了,就不会那么后悔了!

拓展训练

1.对《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所学内容进行梳理、归纳和整理。

2.用一两句话概括本课程学习的感受和收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