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香港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研究

香港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研究

时间:2023-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11年5月10日香港大学公布2011年毕业生就业调查报告显示,该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理想,就业率达99.7%,毕业生的平均总月薪增加5.8%。根据2012年香港大学学生发展及资源中心公布的2012年度毕业生就业调查报告结果数据反映,2012年度毕业生就业情况良好,已连续七年获得全面就业。一份香港大学毕业生就业调查显示,本科生月薪达到1.7万港币。

一、香港地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

2009年,香港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单从总体的就业情况看仍然能够实现比较全面的就业,但是经济形势的影响是隐含在数字分析之中的,其中76.1%的高校毕业生选择就业,而选择继续进修的毕业生则达到了22.7%,这一数字是上升的;同时高校毕业生的平均月薪比2008年减少2000多港币,是呈下降趋势的。因此,不难得出以下结论,即2009年的实际就业情况比2008年呈下降趋势。

香港大学一项调查发现,2010届香港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大致恢复至金融危机前的状况,香港大学学生发展及资源中心公布的2010年毕业生就业调查报告结果显示:港大毕业生实现全面就业(99.7%);商业服务包括金融机构成为最大的雇主;与2009年相比,较多毕业生选择到金融机构就业,选择作为公务员的毕业生则稍减;平均月薪较上年增加4.3%;选择投身职场的毕业生增加,选择进修的比例则稍微回落;随着经济复苏,包括金融机构在内的商业服务界成为最大雇主,运输、仓库及通讯业职位亦有增加,每位毕业生获得聘书平均数量略有增加。大部分毕业生获得良好就业满足感,较少毕业生在就业后6个月内转工;另外,非本地研究院的毕业生选择内地就业的数量显著增加;反映就业市场已从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恢复过来。

2011年5月10日香港大学公布2011年毕业生就业调查报告显示,该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理想,就业率达99.7%,毕业生的平均总月薪增加5.8%。调查显示,香港大学毕业生连续六年全面就业,有38.3%的同学在毕业前已接获聘书,该比例较上一年增加4.9个百分点,平均每位同学接获的聘书从2010年的2.09增至2011年的2.22。

根据2012年香港大学学生发展及资源中心公布的2012年度毕业生就业调查报告结果数据反映,2012年度毕业生就业情况良好,已连续七年获得全面就业。2012-2013年度校内招聘活动持续活跃,学生就业前景乐观。就业人数虽有微小变化,但进入职场和继续进修的比例每年均大致维持于八成和两成。2012年度就业类别分布大致与上年相若。金融及商业服务作为香港经济的核心行业,继续担当最主要雇主角色。2012年毕业生薪酬取得良好增长,平均总月薪上升6.8%。与去年就业情况相若,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同学于毕业前已获得第一份聘书。

2013年最幸福则莫过于香港大学毕业生,近4000名受访的港大毕业生中,约两成人继续进修,其余选择就业的八成毕业生就业率达99.7%,情况与2011年相若,进入香港大学等于拿到就业保证书。一份香港大学毕业生就业调查显示,本科生月薪达到1.7万港币。据香港《明报》报道,香港大学公布2012年毕业生就业调查,不计高薪一族,本科生月入较2011年增加3.4%。

香港大学的毕业生也受到了全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但是就业相关部门反应非常迅速,并且能够在短短两年内基本恢复到经济危机前的水平。那么,香港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是如何基本持续繁荣、几近全面就业的呢?

二、香港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机制

香港地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机制汲取了日本和美国两种模式的优势,并形成能够最大程度上保持就业稳定同时又符合市场需求的香港模式,即政府、企业和高校的联动模式。

(一)香港特区政府在高校毕业生就业机制中承担的是主导功能

“香港特区政府坚持面向经济和社会的实际需要发展高等教育。主要表现在,力求香港高等教育的发展规模和速度,与香港经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增长速度保持同步,香港特区政府一般不超前发展高等教育,更不盲目发展高等教育,而是根据各部门对人才的需求情况,做出人才预测,严格控制大学的发展规模和速度,避免人才流失。此外,香港各高校所开设的专业、课程都是服从于社会、服务于经济的。”[2]此外香港特区政府对于立法保障大学生就业非常重视,并且通过公共政策的制定来引导社会重视大学生就业,香港特区政府甚至利用其纳入常规政府预算的“展翅青见计划”(这一计划的内容包括个案管理服务、职前培训、在职培训以及度身订造培训及就业项目几个方面)来促进大学生就业。当然,政府在对经济的宏观把控中还会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灵活创设临时职位来帮助高校毕业生就业。

(二)高校在香港就业体制运行中承担主体作用

香港受英美国家影响,对市场需求十分看重,这是高校在就业指导过程中所遵循的最基本的标准。在香港大学看来,就业质量直接关系着大学的形象,是大学教育过程中最关键的问题所在。以此为出发点,香港高校形成了完整的就业指导体系。

首先,是树立“全人教育”理念(该理念是建立在对学生全面、系统了解的基础上的,全面培养学生的学习、表达、应变等各项素质和能力,使学生能够适应社会的转变,其内容涵盖了认知、社会交际、情绪、体能、审美、精神等各个方面),这一理念和美国的以“人的发展”理念还是有所差别,美国的理念更注重人的整个职业生涯,香港的“全人教育”则注重综合能力的提升。

其次,是在高校中设立专门机构进行管理,其管理人员普遍具有专业背景,此外他们还聘请有资深行业背景的相关人士帮助大学生解决就业中面临的相关问题。

最后,在高校中开展与就业相关的所有活动,包括资料的共享、专业的咨询与指导、有针对性的求职训练等。他们的就业活动往往是贯穿大学生活始终的,是一个完整的指导体系。

(三)企业在香港就业运行机制中是主动的参与者

香港企业非常重视自我的形象宣传,将企业文化作为吸引香港高校毕业生的重要手段,因此他们往往在高校毕业生就业中显得比较主动。他们和高校设立“企业伙伴计划”主动向高校毕业生介绍自身发展情况,甚至是一些面试的经验分享。而香港的“事业导师计划”则直接和高校毕业生建立一对一的帮助关系,让行业资深人士主动带领学生了解行业,提高就业能力。

总体来看,香港在就业机制问题上采用的模式既注重市场的调节作用,又注重政府和高校、企业的相关功能,是香港地区能够在金融危机之后迅速自我调整,从而能够一直保持很高就业率的重要原因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