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总体思路

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总体思路

时间:2023-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此外,全社会要努力营造关心、支持、帮助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良好氛围,加强社会宣传和舆论引导,鼓励高校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念,完善现代市场监管体系,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一个公平的、合理的、透明的竞争环境。

一、宏观层面

政府掌握着丰富的经济、社会和政治资源,在实现大学生高质量就业工作中起主导作用,最根本的还是必须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的战略思想,坚持科学发展,在发展的基础上采取各种措施,千方百计创造充分的就业机会,努力营造公平的就业环境,着力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不断优化就业结构,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1]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做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国务院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列为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19项政策措施重要内容之一,并对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作出明确部署。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高校要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就业,鼓励小型微型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深入实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加强就业指导、就业服务和就业援助,进一步创造公平的就业环境,推动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加大宣传工作力度,加强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组织领导等。

此外,全社会要努力营造关心、支持、帮助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良好氛围,加强社会宣传和舆论引导,鼓励高校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念,完善现代市场监管体系,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一个公平的、合理的、透明的竞争环境。通过多方位努力,予以青年劳动者更多的宽容与支持,形成促进青年更高质量就业的良好氛围与环境,使全社会均关注青年劳动者的更高质量就业,通过全面努力不断推动实现青年更高质量就业。[2]

二、中观层面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肩负着向社会输送高素质人才队伍的重任,高校要主动适应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充分利用高校优质办学资源,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加快转变教育发展方式,增强高等教育与社会需要的适应性,加大工作和政策力度,突出就业指导服务的个性化、专业化和精细化,努力培养和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实现高校毕业生更加充分和更高质量的就业。

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是教育领域重要的民生工程,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各高校要全面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和自主创业工作,大力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强化就业指导服务,进一步加强思想教育和政策宣传,推动高等教育更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加强就业创业工作组织领导等。

供需双方就业匹配满意度提高,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用人单位作为需求方在就业市场中选拔毕业生,应树立科学合理的用人观,不断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建立就业实习见习基地,增加大学生就业培训和实践机会,提高毕业生的职业素质和就业竞争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加强企业民主管理制度建设,健全劳动关系协调和矛盾调处机制,切实保障毕业生合法权益。

三、微观层面

在高校毕业生整体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背景下,知识型、创新型、复合型的高素质毕业生更受到企业的青睐和追捧,而部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观念比较落后,在知识结构、技能水平以及职业素质等方面难以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天津考察时,勉励当代大学生志存高远、脚踏实地,转变择业观念,坚持从实际出发,勇于到基层一线和艰苦地方去,把人生的路一步步走稳走实,善于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大学生在校期间要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科学制定学习计划和目标,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形成就业核心竞争力。

此外,受中国传统文化家庭伦理本位价值观的影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选择不仅仅是个人的决策问题,而是在所处的社会经济条件和地位上,整个家庭作出的一种集体决策。因此,大学生家庭要合理调适家庭就业期望,使其与大学生自身的就业能力相匹配,与当前就业形势的整体状况相适应,为大学生的就业提供物质保障和精神支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