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是教育活动的基本构成要素,是保证教育教学顺利进行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教师发展提高教师水平是实现教育活动预期目标的重要途径。教师作为一种职业,是可以和医生、律师等并列的、古老而具有专业性标准的职业。教师专业发展(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的研究在我国目前较多集中在基础教育领域,而在高等教育领域中人们往往认为,高校教师一般都拥有博士或硕士学位,已经通过高层次的专业训练,其专业知识丰富,具有独立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不需要进一步的发展。然而,高校教师虽然拥有博士或硕士学位,但只能代表他们在专业知识上的学术水平,并不能由此推断出他们具有良好的教育教学能力。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普及化的发展,高校的规模迅速扩大,精英模式的教学方式已经很难适应当前的大规模学生数以及学生对高等教育多元化的需求,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脱离了当前课程学习的实际,忽略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违背了教育的本质规律。飞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需要每一位教师运用现代的教育理念,掌握更多的教学新技术,以满足和适应广大学生的需求,仅仅具备高深的专业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接受规范的教学技能的训练。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人们对高等教育质量的关注,作为高等教育主体之一的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也被更多的人所重视。
已故教育家王承绪先生曾经说过:进入21世纪前,我国对大学教师的学理研究和实证研究都比较欠缺,关于大学教师的思考大多是在“师资建设”、“教师管理”等逻辑框架中进行。这些思考往往把大学教师看作管理对象和操作客体,并没有把他们当作相对独立的社会主体,也没有深入考察他们的独特本质、成长规律和发展逻辑。社会学、文化学等学科有关知识分子的研究,虽然能够相对超越这种逻辑框架的限制,但他们只是对“知识人”的一般性考察,并没有特别地、专门地探讨大学教师群体的特殊规律。在中国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大学教师队伍的规模跨越式增长的背景下,为了保证并提升高等教育质量,为了实现中国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认真思考大学教师问题。[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