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对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对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时间:2023-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此需要大学教师深刻理解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的本质特点,将自身的专业发展、职业生涯规划与当前的社会发展现状紧密联系。所以说,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高校教师必须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始终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建立新型的课堂秩序和民主融洽的师生关系。高等教育的大众化给高校教师的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也给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

自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加快了步伐,并且提出了数量增长的目标,高等教育大众化也因此成为高等教育界最为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美国著名的教育社会学院、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公共政策研究生院教授马丁·特罗(Martin Trow)在总结发达国家大众化发展规律时指出:高等教育数量的增长绝不等于大众化的实现,它只是这一理论的逻辑起点,高等教育系统内部必须伴有相应的结构改革、功能转变等质的变化。它包括教育观念的改变,教育功能的扩大,培养目标和教育模式的多样化,课程设置、教学方式与方法、入学条件、管理方式以及高等教育与社会一系列的变化。[2]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对高校教师的专业化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样也给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带来新的课题。教师首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正确认识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问题,并且在正确理念的指导下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上大学已经不再是精英阶段那些少数人的特权,而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的基本权利,大学培养的也将是更为广泛的社会精英,包括社会中的所有技术和经济组织的领导阶层,并非塑造统治阶层的的心智和个性的精英培养,为学生在政府和学术专业中充当精英角色作准备。由此需要大学教师深刻理解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的本质特点,将自身的专业发展、职业生涯规划与当前的社会发展现状紧密联系。

其次,还要改革和创新原有的教学模式和方法,适应信息化时代学生知识结构类型多样化和学生需求多元化的要求。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学生的来源日趋多样化,将有更多的学生会选择边工作边学习的方式完成高等教育,职业训练也将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对每一位从事教学工作的高校教师而言,仅仅掌握本学科的专业知识已经不能满足多样化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必须运用新的理念和新的教学技能开展有效的教学;另外,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现实情况是民办高校新入职的教师接受高等教育的训练基本以理论为主,实践动手能力较弱,而当前民办高校的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更多地需要既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又能实际动手操作并指导学生开展教学实践的双师型教师。所以说,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高校教师必须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始终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建立新型的课堂秩序和民主融洽的师生关系。高等教育的大众化给高校教师的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也给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