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的高等职业教育属性,决定了其师资队伍的类型和特点。师资队伍建设是学校最基本的教学建设,逐步建设一支人员精干、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特色鲜明、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办好学校的关键。通俗地讲,高等职业教育是突出针对性、强化实践性、追求应用性的高等教育,其本质属性是高等性与应用性的有机结合,其本质特征就是应用性、实践性、高等性、职业性的统一。
相对于普通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的功能与价值主要体现出人才培养的职业性与技术性,服务面向的地方性与行业性、校企双方的合作性与互动性、对市场经济的特殊适应性等方面的特点,其主要功能是人才培养;其次是促进科技进步的功能,促进经济发展的功能,完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功能,对高层次、专业化社会文化的传承、选择、提升与创造的功能。高等职业教育的多种价值取向主体形成了多元化的价值取向。毫无疑问,培养这种新型人才需要新的教学体系,它的理论教学不能完全按照学科系统性来设计,而要以应用为宗旨;它的实践环节必须加以强化,不仅比重要增加,而且要使受教育者真正学会技术方法,掌握操作技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训目标有利于开发受教育者的身心潜能,全面提高他们的基本素质。设计和实施这种教学体系的也必然是新型的教师,他们不仅要求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和较强的技术操作能力。这样的教师我们通常称之为“双师型”教师。与一般公办普通本科院校相比,民办高校的高等职业教育特征,要求教师专业发展具有职业性、实践性的特点。
(一)职业性
民办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职业性特点是由高等职业教育的属性决定的。高等职业教育既是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又是职业教育的最高层次,其职业性是职业教育本身所要求的。这种职业性在高职人才培养过程的多方面得以体现:如对狭义的高等职业教育而言,其专业设置要以职业和职业岗位群为依据,在校期间要培养学生毕业后主要职业岗位能力,知识、能力、态度结构要针对未来职业的发展需要而设计,要着力培养学生相关职业兴趣和职业道德。职业性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特征,职业性是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根本区别。针对职业性的特点,以高等职业教育为主要办学方向的民办高校需要其教师队伍同样具有职业性的特征。民办高校的教师不仅要掌握相关学科领域的理论知识,具有职业的敏感性,同时还要熟悉与学科背景相关的行业知识,要熟悉从事职业岗位工作的基本要求和基本操作技能,并将掌握的学科理论与行业实践技能有机的结合起来,选择有效地教学方法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中学会应用。所以说,在一定程度上从事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师比普通本科院校的教师更加需要具备指导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具备“双师型”教师的素质。
(二)实践性
高等职业教育的实践性首先要求培养方案的实践性,要求实践性教学课时在整个培养计划中占较大的比例。其次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高等职业教育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一般通过产学研合作办学的途径来实现。第三是教学条件的实践性,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实践能力的培养,一般要通过仿真的或真实的职业环境才能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因此,民办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同样要遵循高等职业教育的自身规律,从教师的知识结构而言,教师不但要掌握系统的学科理论知识,还要有来自行业第一线的实践体验,熟练运用与本行业相关的实践技能;从教师的教学方法而言,教师不但要具有将学科理论知识从隐性化转为显性化,教授学生掌握更多地理论知识的能力,还要具备指导实验、实训、实践的技能,让更多地学生在课堂上、在实训场地培养动手操作的能力。要让民办高校的教师遵循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规律和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具备“双师型”教师的素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