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 浩
摘 要: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的不断发展,现有传统的课程体系无法完全适应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而根据大量的调研已经表明了中职生在网络技术专业的基本定位。本文陈述了如何摆脱传统课程体系的束缚,从岗位需求入手,以职业能力为本位,构建基于项目导向的课程体系,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技能,从而实现教学实训与岗位实践、学生能力培养和企业岗位要求的无缝对接。
关键词:课程体系 项目导向 对接
一、传统的课程体系分析
(一)什么是课程与课程体系
课程,一般是指学校或培训机构为实现一定的培养目标而精心选择的教育与训练内容之范围及其安排的总和。
一个专业所设置的课程相互间的分工与配合,构成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培养人才的质量。
(二)传统的课程体系
目前我校所采用的课程体系框架,如图1所示。
我校自1985年由国家教育部与德国巴伐利亚州文教部签约立项,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仪电控股(集团)公司与德国汉斯·赛德尔基金会长期合作办学开始,一直探索实践“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全面实施适合中国国情的“板块交替、循序递进”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从图1可以看到,我校在上海市颁布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标准的基础上,融入了德国IT系统电工的职业培训教学内容,开设了电工电子技术、电工电子工艺、专业英语等课程。虽然在大部分课程中采用了项目导向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但从实质上来看,课程项目大多不是企业真实项目,以案例居多。各课程之间的知识结构和技能要求都相对独立,追求学科体系要求的知识结构完整性,而忽略了企业岗位对职业能力实际需求的实用性。
图1 我校课程体系框架
二、新的课程体系构建
课程体系的构建必须解决好3个核心问题:课程体系目标是什么?为达到课程体系目标应选择哪些课程内容?如何使这些课程资源得到有效的组合?
(一)课程体系重构思路
1.专业定位
纵观行业产业、上海地区经济发展和仪电转型局势,为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和网络新技术的发展,本专业主要培养满足中外企业需求,能胜任中外企业的网络组建与管理、网页设计与制作、网站运营与维护、网络产品销售与服务、物联网技术应用等工作,具有终身发展能力的知识型、发展型技能人才。
根据专业定位,并深入行业、企业调研,跟踪最新的技术进展掌握人才需要状况和岗位任职要求,从本专业对应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出发,确定人才培养规格,以职业能力为导向重构课程体系。
2.对应岗位职业能力分析
通过对上海地区企事业单位、网络公司以及毕业生的调研,确定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培养主要面向网络工程施工、网络管理、网页制作与网站运维、物联网技术应用、网络产品销售5个主要就业岗位(群),岗位群和相应的主要职业能力要求如图2所示。
参照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标准,将德国工商大会“IT系统技术电工”职业资格(AHK证书)考试内容和国家计算机网络技术中级职业资格考试内容融入教学内容中,构建“大课程、小模块”课程体系。课程体系重构思路如图3所示。
图2 岗位(群)与相应的主要职业能力要求
图3 课程体系重构
(二)基于项目导向的“大课程、小模块”课程体系
1.以职业能力为本位重构“大课程”
从本专业对应岗位(群)所需的职业能力出发,按照能力培养由低到高、知识由浅入深的原则,遵循“工作任务由单一到综合、项目过程由简单到复杂”的基本教学规律,构建由6门大课程,31个教学模块,100多项工作任务组成的课程体系,引进企业真实项目,设计专业核心课程内容。
新课程体系中共设6大专业核心课程(大课程),其中“计算机及办公系统的使用与维护”课程主要培养学生掌握各工作领域所共需的计算机基础应用能力(包括计算机软硬件的安装、使用与维护、常用办公设备的使用等),其余5门大课程分别对接五大工作岗位(群),分别培养学生掌握对应岗位(群)所需的职业能力,详见表1。
表1 工作岗位与大课程对应情况
2.根据岗位需求设置“小模块”
摆脱“学科本位”的课程思想,根据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以及与岗位相关的新知识、新工艺、新技术,设置不同的教学模块,充分体现按需所学。例如:不再设置《电工电子技术》和《电工电子工艺》等较完整的独立课程,而是将这些课程教学内容“打散”,选取与网络工程施工人员岗位所需的“电量的测量与检验”“电气组件和部件的安装”2个小模块,将其融入《网络工程布线和测量》大课程中去,并且在该课程中加入了安全健康保护等相关职业能力要求的培养。课程体系构成和模块分解如图4所示。
3.以企业项目为载体实施课程教学
各教学模块以企业真实项目为载体,教师在指导学生完成典型企业项目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从而实现学生能力培养与岗位需求的无缝对接。
如“网络服务部署与管理”大课程可设置“对等网络的组建与管理”“网络服务的配置与管理”“网络安全技术应用”“网络监控”“网络故障检测与排除”5个教学模块,将相关知识融入“家庭网络使用和维护”“办公网络使用和维护”“小型企业网络使用和管理维护”“中型企业网络使用和管理维护”等一组循序递进的典型项目。学生在实际完成各类网络组建和管理过程中,了解技术标准和职业规范,掌握计算机及办公设备的使用,学会配置交换机、路由器等多种网络设备,熟悉各类网络软、硬件的管理操作,最终达到网络管理人员所需具备的各项职业能力要求,其对应关系如图5所示。
图5 课程基于项目导向的课程剖析
我校立足上海经济发展,满足行业企业需求,依托职教集团,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探索、创新发展人才培养模式,从岗位职业能力出发,遵循基本教学规律,对应工作领域构建新的“大课程、小模块”课程体系。新课程体系框架如图6所示。
图6 新课程体系框架
通过校企的深入合作,建设模拟企业工作环境的实训室,引入真实项目,设计和融合实用的相关教学内容,传授和训练职业能力所需知识和技能,并开拓校外实践基地,实现双元(企业与学校)的协调和互补,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施“大课程、小模块”课程体系,真正地达到人才培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黄克孝,严雪怡.职教课程改革研究[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1997.
[2]德国巴伐利亚州文教部.双元制职业学校用教学计划(IT系统电工).2007.
[3]邓泽民,赵沛著.职业教育教学设计(第2版)[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9.
[4]上海市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教材改革办公室主编.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标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