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制订班主任工作计划
1. 制订班主任工作计划的重要性
(1)保证班主任工作的有序性。班主任工作是有目的、有组织的教育实践活动,需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班主任工作计划一般都包括班主任对班级建设的长期、中期及近期目标规划,只有制订好工作计划,才能有主次、有先后、有顺序地开展工作。
(2)提高班主任工作的效率。班主任工作繁琐细致,需要班主任花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学校、社会、家长对学生的要求都希望通过班主任执行来达到,这会使班主任疲于奔命,却很难产生好的效果,工作效率也很低。
在完成具体事务时,不至于忽略班级建设的中长期目标,这就需要有班主任工作计划的指引。班级工作计划是提高班主任工作质量、提高工作效率的前提与保证。如果没有切实可行的班主任工作计划,班主任在追求近期目标的时候就很容易忽略班级建设的中长期规划。有了工作计划,就能让班主任工作的目的性更强,能抓住班级建设的重点,有步骤地把学校的教育计划落实到具体工作中,使学校培养目标具体化、阶段化和层次化。
2. 实习师范生制订班主任工作计划的要求
由于实习教师的实习期并不长,在制订班主任工作计划时主要侧重的是近期计划,但近期计划不能与原班主任的中长期目标相冲突,应该协调一致,以确保目标方向一致。
(1)要与原来的班主任工作计划保持一致。实习师范生在制订班主任工作计划时要与原班主任商量,在班主任的指导下,从实际出发制订切实可行的班级工作计划。班级工作计划还应在深入了解、分析本班学生各方面情况的基础上制订,需尊重学生干部和任课教师的意见。
(2)班主任工作计划要符合班情。班主任工作计划还要反映班级特色。每一个班级都由一定的学生组成,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每一个学生背后的家庭情况也各有特点。实习师范生在制订班主任工作计划时,也要考虑这些因素。计划中提出的一些目标,必须符合本班的情况,否则执行起来很容易遇到挫折,容易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有了符合班情的可靠的计划,就能做到与学校、社会、家庭三方面教育协调一致,遇到的阻力与压力就会最小化,目标才会更明确,工作才会主动、自觉,减少盲目性。
(3)掌握了解学生的途径与方法。第一,向班主任、任课老师和学生干部了解全班学生的思想、学习、纪律、文体生活、劳动等情况,具体包括学生总数、男女生比例、年龄结构、学生来源、班级中的人际关系、班中的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等。这要求实习师范生在一周内把班内所有学生的档案看完,并记住每位学生的特殊情况,特别留意后进生。
第二,实习期间,实习师范生应参加学校有关的教研组会议、班主任联席会议等教师集体活动,以便了解和熟悉班主任的工作方法。
第三,实习班主任直接与学生接触,了解并研究学生。直接了解和研究学生的方法也多种多样,如观察法、谈话法、问卷法等。观察法要求班主任在自然情况下用自己的感官来了解学生的言论和行为。但观察要注意时间、频率、次数,这样能让观察结果更准确、全面。谈话法是指班主任通过与学生面对面的谈话来了解学生的情况。问卷法、访问调查法则强调调查,可进行家访,向家长、学生的亲友或任课教师了解学生情况。
(二)实施集体与个体教育
1. 重视班集体建设
(1)确立班集体建设的目标。班集体建设首先要有鲜明的目标,班集体不是一个简单的集合体,而是一个让所有学生都有归属感的集体,因而必须有每个学生都认可的集体奋斗目标。
目标是集体的发展方向和动力,集体的目标应由班主任、班干部、全体学生一起讨论确定。集体的目标一般包括近期的(如搞好课堂纪律等)、中期的(如成为优秀班集体等)、远期的(如每个学生都成为全面发展的好学生等)。目标的提出应由易到难,实现一个目标后,再提出新的目标。
实习师范生应该把班集体建设的目标具体化为每一次班级或校级活动的具体追求目标,激励学生朝着明确的目标努力。比如在班级学风建设中,追求每一个学生上课都不无故迟到或缺课;在早读、午读、晚读、自习课中都能保持良好的秩序、良好的学习气氛;在体育运动会或全校性活动中,根据班级实际情况提出可实现的目标等。这些都是实习教师在实习期间可以做到的事情,也是把长远目标、中期目标落实到具体活动中的一种表现。
(2)构建和谐的班级人际关系。要让班级的每一个学生对班集体都有归属感,除了用共同的班级目标把学生组织到一起外,还要注意建立良好的班级人际关系。班级中总会有矛盾,矛盾积压或没得到有效解决,会导致班级组织纪律涣散,从而失去凝聚力。
和谐的班级人际关系应该是团结互助、友爱尊重、民主平等的关系,表现为同学之间彼此互相帮助、合作,这种关系能让所有的学生都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和谐的班级人际关系能化解同学之间的矛盾。一旦出现学生之间的纠纷,实习班主任就要及时处理,不能等矛盾激化到难以克服时才处理。所以,要建立一种师生交往的机制,让问题在潜伏期就得到发现和化解。
和谐的班级人际关系应该是一种你追我赶、齐头并进的关系。和谐的人际关系并不排除良性竞争,班级中要形成良性竞争的风气,鼓励学生之间互相竞争,尤其是学习上的竞争。
(3)选拔和培养高效的班干部队伍。实习班主任要注重培养班干部队伍,做好班干部的选拔与培养工作,发挥班干部集体应有的功能。班干部可以民主选举,对选举出来的班干部,实习教师既要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又要对他们进行不断的培养。能放手的事情,应该信任班干部,放手让他们去做;班干部存在的问题,实习班主任要及时发现,并进行引导,帮助他们成长。
(4)坚持正确的集体舆论导向。在班集体中,正确的舆论是班级的主旋律,实习班主任应该明白班级舆论导向的重要性,并用正确的集体舆论导向引导学生成长。
实习班主任应该奖惩分明,发挥表扬奖励的正确导向作用,同时也发挥批评惩罚的纠偏作用。马卡连柯认为:“合理的惩罚制度不仅是合法的,而且也是必要的。这种合理的惩罚制度有助于形成学生的坚强的性格,能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能锻炼学生的意志和人格,能培养学生抵抗诱惑和战胜引诱的能力。”如果在班级工作中形成一个正确的舆论导向,就能让班主任的工作事半功倍。个别学生可能敢与教师作对,却惧怕集体的力量,不愿意与集体相抗衡。
注意引导与利用班级中非正式群体的力量。班级中总有一些力量很特殊,他们虽然不是学校、班主任组织的正式机构或团体,但他们由于志趣相同,互相吸引,会形成一种相对独立于正式班级机构的群体。这些群体有的与班级正式群体方向一致或无冲突,有的有可能与班级建设目标相反。实习班主任要注意引导,加以利用,发挥他们在某一个领域或某一方面的正能量,使之成为班级建设的重要力量。
2. 重视对个别学生的教育
个别教育同集体教育是相辅相成的,班集体状况如何,完全取决于班上每一个学生的具体状况。每个学生在思想、性格和爱好等方面都可能存在某些问题,因而需要教育者耐心细致地引导,使之向好的方面不断发展。
(1)因材施教。做好个别学生的教育工作,既包括做好后进学生的教育工作,也包括做好中间学生和学优生的教育工作。
第一,倡导品学兼优的人才标准。一个班集体的学生,无论是学业成绩还是思想道德品质,都有差异,他们都各有自己的经历和具体情况。各类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缺点,“好”与“差”不是绝对的,先进、中间和落后也都是暂时的和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换。学业成绩和思想道德品质虽有密切联系,但绝对不是等同的,学业成绩优秀的学生不一定道德品质好,后进生身上不是没有积极因素。因此,摸清各类学生的各种情况,对每一个学生都有正确的认识和分析,是做好个别学生教育工作的基础。
实习班主任要注重对优秀学生的教育,对优秀学生也要严格要求,既要不断鼓励,又要加强管理,激励优生多参与竞争,实现全面发展。对优秀生必须坚持品学兼优的标准,防止学优德差现象的出现。
关注中等生,激发他们的潜能。一些处于中间状态的学生,由于在班集体中好坏无名,常被教师和同学遗忘。他们在学习及其他各项活动的能力有限,有的自卑感较强,想干好又怕干不好,想上进又缺乏自信心;有的思想顾虑较多,表扬不敢攀,批评少沾边,不前不后,甘居中游。实习班主任要善于把握他们的思想特点,抓住其思想矛盾斗争的焦点,积极引导、鼓励他们好好学习,力争上游,朝着更高的目标发展。
实习班主任应善于根据不同类型学生的实际,有针对性地做好个别学生特别是后进生的教育工作。要善待后进生,不应该嫌弃、放弃后进生;分析其后进的原因,循序渐进地提出要求,使他们在各自的基础上不断取得进步。
第二,不要把学生培养成和自己一样的人。实习教师必须用爱与尊重相结合的态度与学生相处,尊重其人格,爱护其做人的尊严。要尊重全体学生,尊重智力发育迟缓的学生、被孤立的学生、有过错的学生、有严重缺点和缺陷的学生、与自己意见不一致的学生。
实习教师要对学生严格要求,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要提出不同的要求。这些要求是有区别的,是学生经过努力后可以达到的,能提高学生学习热情,激励学生追求进步。
(2)个别心理辅导。个别心理辅导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对解决个体心理问题、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实习班主任要有开展心理工作的能力与准备,育人要从育心开始。
实习班主任年轻,与学生代沟小,比较受学生欢迎。绝大多数学生对实习班主任都比较信任和依赖。由于与学生一对一交往比较多,实习班主任容易成为学生倾诉的对象。所以,在深入了解个别学生的心理问题方面,在个别心理疏导方面,实习班主任与原班主任相比有独到的优势。
自我意识问题。帮助存在自我意识问题的学生重新建立自信,走出自我的小圈子。主要的办法是鼓励和引导这部分学生参加集体活动,给予他们表现自己的机会,给予他们赞扬和奖励。
人际关系问题。实习班主任可以通过主题班会、个别谈话等办法帮助人际关系比较紧张的同学,引导存在交往障碍的同学参加心理辅导,提高他们的交往技巧。
学习心理问题。实习班主任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多种多样的辅导手段帮助其解决学习上的问题。主要方法是协同科任老师改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个别辅导等办法,帮助存在学习障碍的学生寻找解决学习问题的办法。
情绪问题。实习班主任在平时的工作中要注意教育学生学会情绪调控,让学生认识到消极情绪的不良影响。情绪调控的方法主要有转移法、宣泄法、理性情绪疗法以及升华法等几种。实习班主任可以通过班会、小组讨论、个别介绍等形式向学生传授情绪调控的方法,也可以求助专职心理咨询老师,让他们帮助学生走出不良情绪的泥潭。
(三)协调学校与家庭教育
1. 家 访
家访可以通过协调学校与家庭实现教育的同步性,使两种教育力量形成合力。实习教师的家访可分为沟通性家访、慰问性家访、针对性家访。沟通性家访,以了解学生的家庭环境、学生父母教育子女的方式与态度等为主要目的;慰问性家访,针对学生及其家庭的意外情况而开展;针对性家访,针对特定学生思想或行为的家访,这种家访的目的性很强,有一定的针对性。
家访要注意一定的技巧,首先要明确家访的目的,巧选家访的时机;其次要注意谈话方式,尤其是针对学生不良思想与行为的家访,要多了解家长的接受能力、态度和性格,这样能增加家访的效果。家访的目的是和家庭一起解决学生成长中的问题,而不是把问题扩大。
家访可采用的方式多种多样,实习教师可通过多种方式与家长保持沟通。通信工具的发展,为班主任与学生家庭的持续沟通提供了便利,实习班主任可以用电话、互联网聊天软件、电子邮件,以文字或语音的方式与家长进行即时联系。这种足不出户就能完成的家访,对沟通实习班主任与学生家长的情感,发挥家校在教育学生中的合力有重大作用。
2. 家长会
(1)家长会的形式。家长会是家校联系的主要途径,也是班主任与学生家长联系的主要形式。家长会的开展方式多种多样,采用什么样的家长会组织方式,完全取决于开家长会的任务与目的。
按家长会召开的规模来看,可以分为校级家长会议和班级家长会议。不管是校级的还是班级的家长会议,都可以邀请全体家长参与或部分家长(代表)参与。
从参加家长会的主体来看,可以是老师(班主任、任课老师)、家长、学生共同参与的多方家长会,也可以是家长与老师双方参与的家长会。
从家长会的主题内容来看,可以分为常规家长会或主题家长会。常规家长会一般安排在期中考试结束后,主要是对前半学期的总结和对后半学期的规划。主题家长会则是遇到班级中比较普遍的现象或问题时,临时召开的家长会。
(2)家长会的程序安排。
首先,全校会议。全校会议是家长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管理层与家长的沟通阶段。在各班主任召开本班的会议之前,一般都由学校领导通过广播或现场大会的方式,针对所有年级的家长开会。家长会的内容一般包括向学生家长宣传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学校整体的教育教学改革情况;学校的整体管理措施;最近一段时间学校的主要活动以及下一阶段学校的教育教学计划等。
其次,分班会议。分班会议是由各班主任组织本班的家长在各班教室开会。主要由班主任、任课教师介绍本班的学习、纪律、生活、班级活动等方面的整体表现。学生家长也可以互相交流家庭教育经验,还可以听取学生介绍学习经验或汇报学习情况。
最后,家长会的反馈。家长会都应该有一个反馈环节,可以是家长对学校领导、班主任或任课教师讲话内容的反馈,也可以是对子女一段时间以来的情况的反馈。反馈是家长会的最后环节,也可以安排在家长会结束后。实习班主任需要虚心听取家长的意见反馈,善于与家长沟通;积极认真听取家长提出的一些要求,在家长会结束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确保能得到执行,并能取得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