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物、标本和模型演示
在教学过程中,演示实物、标本和模型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直接感知教学内容所反映的对象,了解其形态和结构的基本特征,获得对有关事物的直接的感性认识。它最大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逼真性。对细微结构进行放大,便于学生的观察和学习。为了使学生的观察更有效,教师在恰当地使用演示技能的同时,还要用有效的语言适时地引导和启发学生,使其更好地掌握所观察的内容。具体来说,这类演示要注意以下问题:
(1)演示要与语言讲解恰当结合。教师把实物、标本、模型等展示给学生后,不做讲解,只让学生自己观察是不正确的。但教师一直讲解又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同样会适得其反。应给学生留有余力,将适度讲解与演示有机地结合。
(2)实物的演示与其他演示手段恰当结合。
(3)对演示的模型要做必要的说明,向学生说清楚模型跟实物的差别之处。
(4)必要时进行多次演示和观察。
【案例】 《文化万花筒》
为了说明文化的多姿多彩,我们可以采取实物演示的方法,向学生展示实物的剪纸和皮影。用实物让学生更直接真切地体验到中国多彩的文化,激发学生对文化的兴趣,从而导入课文主题“文化万花筒”。
提问:同学们喜欢剪纸和皮影吗?这只是文化万花筒中的冰山一角,让我们发现我们身边更多的文化吧,想想除此之外还有什么类型的文化?
学生:(回答略。)
教师:我们的身边有丰富的文化,如剪纸文化、皮影文化、书法文化、建筑文化等,文化现象无处不在,让我们用一双慧眼来发现我们身边的文化吧。
【案例】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教师:请同学们看着老师手里拿着的是什么,相信大家对它并不陌生吧?
学生:钱。
教师:对,是钱。大家知道钱是怎么来的吗?为什么说它神秘?它有什么作用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货币的本质。
设计意图:用学生熟悉并感兴趣的东西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进一步探索。
(二)挂图演示
挂图是教学中最早使用的一种演示方法,它的操作具有简便灵活、花费时间短、使用时受客观条件影响少的特点,因而挂图是最常见的一种教学手段。它最大的优点是成本低,便于保存和使用方便。但使用挂图演示也有它自身的要求,应注意演示要及时有效,挂图应和有效的语言文字讲解相结合。
(1)演示要适时。挂图不能在课前就展示给学生,以免分散注意力。上课前应把挂图背面朝外挂在挂图架上或黑板上,需要时再挂在适当的位置上让学生观察,使用完毕再把它反过去或取下来。这样,学生就不至于被挂图分散注意力,观察时也会有一种新鲜感。
(2)挂图、语言、文字有机结合。教师在演示过程中,一方面要进行必要的讲解;另一方面还要板书,使语言、图像、文字密切联系,做到三位一体,帮助学生理解。
(3)简图和辅助图配合主图。
【案例】 《尊重文化多样性》
教师向学生展示不同国家国旗的挂图,让学生观察并辨别分别是哪个国家的国旗。
教师提问:请大家思考为什么各国的国旗都不相同呢?
教师活动:一边展示挂图,一边给学生作适当的讲解,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学生:(回答略。)
教师:因为文化具有多样性,各国文化具有差异性,所以构成了丰富多彩的世界文化。
设计意图:用挂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
【案例】 《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教师:有四个盲人很想知道大象是什么样子的,于是一起去摸大象,想通过摸大象来知道它长什么样。下面我将给你们看一副幽默漫画叫《盲人摸象》。你们猜猜这几个盲人摸完大象后会怎么描述他们心中大象的样子?
学生:(回答略。)
教师:对,大家回答得很好,这几个盲人描述的大象都各不相同,都不是真正大象的样子。
教师给同学们讲盲人摸象的故事。并提问:同学们看了挂图,并且听完了故事,知道为什么他们会描绘出不一样的大象来吗?你得到什么启示?
学生:(回答略。)
教师:因为他们分别只摸到大象的一部分就下结论了,以偏概全,没有看到大象的整体,把部分和整体割裂开来了,所以得到的答案也是片面的。我们应该吸取他们的教训,看问题要全面,既要看到部分,也要看到整体,把两者结合起来。
(三)幻灯、投影等多媒体演示
随着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幻灯、投影仪、电视、电脑等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多,起到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它们的特点是演示直观形象、生动逼真、感染力强,对充实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多媒体演示,能够化抽象为具体、化虚为实、化大为小,让学生更容易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使用多媒体演示时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1)要保证画面的质量。幻灯、投影放映出来的画面质量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清晰的、色彩鲜明的画面,能够引人入胜;反之,会引起学生的厌烦。因此,要认真设计演示材料。
(2)演示时间不宜过长。幻灯、投影的演示虽然可以激发学习的兴趣,但演示过多会导致学生视觉疲劳。
(3)室内局部遮光。幻灯机、投影仪虽然亮度较高,但在演示时,周围环境仍需有一定的遮光条件。光线太强学生会看不清楚,光线太弱会影响学生的视力,因此要调节好光线。
【案例】 《我心目中的思想道德模范》
用多媒体向学生播放雷锋做好事的视频,用视频创设情境以感染学生,让学生了解思想道德模范的事迹并向其学习。
问题:雷锋是我们大多数人心中的道德模范人物,你们心中的道德模范偶像还有谁呢?他们的思想道德有什么共同之处?
设计意图:用视频展示伟人的感人事迹来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触动学生的心灵,从而向思想道德模范看齐,并学习他们的精神,树立崇高的道德思想。
【案例】 《发展生产,满足消费》的导入
教师:请同学们看下面的图片“住房的今昔对比”,并欣赏歌曲《越来越好》。
教师:同学们请仔细阅读图片后面的文字,结合多媒体演示的图片、文字和音乐,思考这些说明了什么。
学生: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了。
教师:对,改革开放以来,生产力迅速发展,我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我们的生活变好了。我们的衣食住行等消费行为都有了很大的变化。下面我们来学习是什么使我们的生活方式发生变化。
设计意图:通过图文并茂的演示,还有怡情的音乐熏陶,激发学生对问题的兴趣和思考,使学生进一步探索引起我们生活改变的原因。
(四)实验演示
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为了使学生对教学内容获得直观的感性认识,有时也采取实验演示的方法。实验演示有三个突出的特点,即科学性、直观性、启发性强。其能深刻揭示理论知识的内在规律,直观性强,效果显著,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根据演示的目的,可以将演示分为获取新知识的实验演示、巩固强化已有知识的实验演示、总结性演示。实验演示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在实验演示时,教师要边讲解边演示,引导学生看懂实验,这是实验演示的感性认识阶段。
(2)实验结束后,教师应当启发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解释实验现象,得出结论。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有利于知识的巩固,这是实验演示的归纳阶段。
(3)应当让学生用文字或图表形式把实验结果记录下来,以便巩固知识。这是实验演示的巩固阶段。
【案例】 《做好量变的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
给同学们展示加热水,让“水变成气”的实验。用仪器加热0摄氏度的水直到100摄氏度,让学生细心观察水有什么变化。
教师:在老师做实验时,同学们要擦亮你的眼睛,不要错过精彩的时刻。现在水加热到了99摄氏度,同学们看它跟没加热前有没有变化。
学生:没有变化。
教师:现在水100摄氏度了,你们再看水有什么变化。根据实验演示观察,请同学们描述一下100摄氏度前后水有什么变化,这说明了什么道理呢?
学生:0~99摄氏度之间水没有变化,100摄氏度时水煮开了,有气冒出来。
教师总结:对,在100摄氏度之前水没有变化,100摄氏度时水变成了气,水的本质发生了变化,水发生了质变。结论是从0摄氏到99摄氏度都是量的积累,是量变,是质变的基础;100摄氏度是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五)活动与表演
学生的课堂活动与表演所产生的直观情境有很大的教学意义,它不仅能使教学内容的外观形象化,而且还可以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通过课堂表演,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有效地调动并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案例】 思想政治课①《经济生活》“投资理财的选择”这一教学内容。
某教师在教学“投资理财的选择”这一内容的时候,课前组织了四位同学进行小品准备,课堂中进行小品表演。他们是一家人:爷爷、爸爸、妈妈、女儿。如果他们有50万,他们会怎样投资呢?爷爷选择存在银行,因为风险性低,安全。爸爸不赞成,因为存款储蓄收益小,觉得购买股票好,收益大。妈妈不同意,觉得股票风险高,不安全,主张买债券。女儿就觉得买保险好,能规避风险,保障自己的权益。他们一人一句,不断商量,最后决定分开来投资。
这一教学片断,通过老师指导,学生自己排练小品,并进行表演,把书本教学内容中的几种理财方式都包括进来。并且,在表演过程中把各自所主张的理财方式的理由都进行充分述说。小品表演的时间并不长,但为了把小品演好,表演者必须先进行自学。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投资理财知识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