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体育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存在的问题

体育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存在的问题

时间:2023-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03年6月教育部颁布了新一轮《课程方案》,并于2004年9月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中施行。但在《课程方案》各类课程内容的选择上,针对体育教师职业技能培训的主干课程并不突出。在《课程方案》所列举的20门主干课程中,除体育人文社会学类中学校体育学、体育心理学两门课程涉及体育教师职业技能培养的内容外,其余课程及领域关于体育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课程设置较少。

2003年6月教育部颁布了新一轮《课程方案》,并于2004年9月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中施行。该《课程方案》与1997年颁布的相比,培养目标更加宽泛,即人才培养的口径更宽,对社会适应能力的要求更高,更注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相适应,充分显示了培养目标的时代性和前瞻性。对专业课程按学科领域构建了六类主干课程和必修课程、限选课程、任选课程的课程结构,增加了课程的门类,增多了课程的形式,增大了课程结构的弹性。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课程是一门运用教育学、心理学、语言学、哲学等学科知识,通过实践训练将其转化为教师职业能力的综合学科,是体现师范教育特色最基本的内容。在原国家教委师范司组织编写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教程》中,对该学科的基本内容做了这样的概括:它是不管教哪门课程的教师都必须掌握和运用的,是从事教育和教学的基本技巧和方法的标志。按领域划分主干课程是这次《课程方案》改革的亮点,主干课程是指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最基本的专业课程,是衡量人才培养水平的基本依据,是实现培养目标必须开设的课程。主干课程的比例亦是反映专业特征的重要参数。但在《课程方案》各类课程内容的选择上,针对体育教师职业技能培训的主干课程并不突出。在《课程方案》所列举的20门主干课程中,除体育人文社会学类中学校体育学、体育心理学两门课程涉及体育教师职业技能培养的内容外,其余课程及领域关于体育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课程设置较少。在一般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中,该类课程所占比例更小,没有被提升到重要的地位。

高校体育专业师范生在技能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毕业后不能尽快地适应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状况,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其中专业课程体系不合理,操作手段欠科学,是其根本原因。主要反映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教学时间安排不当。高等师范学校体育专业一般是在一年级开设普修课程,二年级开设专项技术课程,三年级开设各科教学法,四年级开始实习。四年级上学期实习两个月。据笔者所做的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55%的学生认为这样的课程安排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普修课程丰富了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并提高了技术能力,但课程安排较多,杂而不精,导致学习时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学生的学习态度并不令人满意。另外,目前大多数学校允许学生单独实习,可以不参加学校组织的集体实习,这导致学生因为缺乏教师的指导而收获不大,有些学生甚至利用这段时间干别的事情,不参加教育实习。

第二,教育实践环节薄弱,缺乏专门的职业技能训练课程。虽然现在很多师范院校开设了一些职业技能训练课程,但它们还未被纳入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计划之中,使其不能从时间、师资、教材及教学设备、条件等方面得到根本的保证,无法达到规范化和可操作化。笔者在上述问卷调查中发现,有约80% 的学生认为,目前学校很有必要开设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课,这门课程用处很大,将会使他们受到很好的职业技能训练。职业技能训练课程应该形式多样,并加强示范与训练,不能只是纸上谈兵。

第三,目前所开设的几门体育专业课程,本身存在的问题较多,诸如教学内容陈旧空洞,枯燥乏味,教学方法单一死板,重讲轻学,重理论知识轻技能训练,并且部分课程内容重复,一门学科被分成几门课程讲授。这些都反映了高等师范体育专业课程脱离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实际需要,已严重影响体育教师自身的发展。因此,它受到多方面的指责,要求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