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 馨 画
马欣悦 画
“皇帝临位,作制明法,臣下修饬;廿有六年,初并天下,无不宾服;亲临远黎,豋兹泰山,周览东极;从臣思迹,本原事业,祗颂功德……”
孩子们手里拿着木棍,大声读一句,重重跺一下脚,木棍头戳在地板上,两种洪亮的声音在大厅里混响着,整齐的句式、整齐的动作、齐整的声响,仿佛让我们听见两千年前,原野残阳如血,那一一群虎狼之师的秦军,群负厚囊,穿甲衣,冲杀六国、匈奴,誓死向前的气概。
上面的短韵文,是秦丞相李斯写的,刻在泰山的石头上,歌颂秦始皇兼并天下、登临泰山、封禅巡游的事迹。四言朴质,节奏分明,语意看繁实简。这个《泰山石刻文》体验活动,我觉得比较符合六年级孩子体验历史,感受本源,初步思考内在历史逻辑的发展特征。六年级孩子身体的发展是身体变重,开始显得手长脚长。华德福教育有些有意思的看法,就是孩子的身体发展与意识发展,或精神发展之间,有明白的对应关系,在施泰纳《人的普遍智识》演讲中谈到新陈代谢系统对应意志,呼吸血液循环系统对应情感,而骨骼神经系统对应着思考,骨骼对应着逻辑和逻辑发展!神经系统是朝向物质化的。所以六年级孩子骨骼的增长,也预示着思考的增长。听上去匪夷所思,实际上这些确都是我们人的自然生理现象,六年级孩子身体变重,最主要是由于他们骨骼的增长。内在构架的建构,神经系统的发展,这种发展带来的是更物质的、逻辑能力的发展。它支持着有前因后果的逻辑思考能力的发展。还有外在规则问题,因为这个时候的孩子不再沉浸于自己的感受世界,他(她)向外,必然要懂得外在的制约和运用外物。如果说“立天之道阴与阳”(《说卦》),这个阴阳间的互动就是呼吸,那么,呼吸的自然的脉动,是强力意志所在。所以思考和意志在六年级都有一个发展。
我的体会:六年级孩子最大的特征之一是“对立”和“呼应”。从某种意义上说,六年级的孩子是最物化的人,看中外在的样态与力量,而这有着外在物与内在思考的对立,物质与精神的对立。但要役使器物,就必须研究它的内在规律。所以抽象力与思考是十分重要的。这又成了一种呼应——对立变成了和谐!像阴和阳!同样,因导致果,这更是一种呼应。六年级课程中,秦汉、罗马与中世纪,物理的正负电极相斥与相吸,商业数学的买和卖,岩石与矿物的融化与板结,都能表现出这个年龄课程的特点。
这里重点是具体来说说历史。秦汉相较,秦血腥,刚硬,尚黑色(秦人认为自己克周,周属火,自己是水,水克火)。汉相对柔软宽松一些,尚赤色(汉人认为木于火,称“炎汉”)。总结下来,秦重法家的教训,汉所谓以孝治天下。这是“对立”。而秦汉在架构、威权、武力上又具有极大一致性。这是“呼应”。而秦汉之间的楚汉相争,项羽的彪悍与刘邦的计谋,“不肯过江东”与“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我父即你父,一定要杀来煮了,很高兴能分一碗)也是一个对立与呼应。汉后期到佛教东来,道教兴盛,也是对立和呼应,物质与精神。罗马中的共和与帝制也是一种对比,那个时代的物质超级发达,不信你看看罗马的工程工艺,与多神教与基督教的兴起,也是一种对立和呼应,这种对立、呼应延续到中世纪。
六年级历史课程是秦汉与罗马。我讲秦始皇的故事,有这样一个开头,“秦始皇如果从他的陵墓里出来,一听说什么双流县、新津县、眉山县(成都附近的县),然后就伸伸懒腰,放放心心回到陵墓里继续睡觉,天下还是他两千二百三十五年前的天下,因为从那个时候就开始的县制还存在着——如果他听得懂现在的四川话的话!也许还听得懂呢,因为四川话很古老,方言一般都很古老!”
“哈……”学生们一阵嬉笑,于是我从嬴政的父母,秦异人、赵姬讲起,讲他统一中国,巡游、求长生不老、郡县制度、“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焚书坑儒、五尺道等内容。既讲他如何铁血,杀人如麻,也讲他多次遭遇刺杀的事情,多少还原一些历史中的人物真实。夸大一点说,是人性的真实,我们的文化太容易符号化,落入“成者为王、败者为寇”的窘窠了。
在教学中我常常寻求什么样的器物、颜色、图案能够最简单、最经济地代表那个时代?哪些符号是那个时代的鲜明特征。我常常考虑并试图用颜色、符号来做一条时间轴,华夏的时间轴,也带着孩子们做一些尝试。比如讲秦,我们可以用什么来做代表。我认为“权”——秤砣——比较能够代表。代表那个时代的威权、统一。
于是我让同学们画秦铜权——铜秤砣,也从科技度量衡的角度去看统一帝国的意义和作用,也学写战国七雄时代不同国家的“马”字。然后,我们进一步寻找孩子真正感兴趣的事物和事件的内在逻辑关系。
为什么要统一度量衡、文字?为什么能够统一?商鞅变法为什么会成功?为什么荆轲刺秦不会有真正意义的成功?反过来说就是秦为什么能成功……
秦汉奠基中华文明的最终结构,一个是政体,另一个是与之相辅的文化心理结构,正如李泽厚所谓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给予的天子臣民各归其位的建议。天子顺天,百姓顺天子。把中国传统的“天人感应”转化成了政治和文化心理结构,光靠武功是不能解决问题的,还要文治。就像刘氏王朝转到以孝治天下一样。
讲秦汉必讲楚汉相争,楚汉相争肯定要讲鸿门宴这一节,所有的戏剧元素都在这里:鲜明的人物性格,刘邦的城府、项羽的“仁义”、范增的谋略和远见、张良的机变、樊哙的忠勇。老师可以先讲述故事,再拿《史记·项羽本纪》原文给孩子们。研读之后,可以让孩子们自己编一出戏,随堂演出,再配以事先准备的琵琶曲《十面埋伏》。
下面是我的一个教学计划,我们来看一看。
教学目标:六年级孩子身体的发展和生命力的展开赋予力量;青春期的情绪需要方向;自我带来的思考探寻规律。施泰纳谈到五年级中历史概念性的东西要逐渐给予孩子,结合本班孩子的实际情况,配合孩子意识发展,感受学习从先秦的神性到英雄,至秦、汉的英雄到国家架构的成型与宗教兴起止的人物、事件和环境;配合自我与智力发展与寻找内在规律性;配合情感发展注意历史事件、文学艺术作品的内在人性情感力量。通过故事等感受性学习。方法上是把不同发展阶段的文献、器物,通过呈现与对比来学习,这样更客观,更本质。
学时:上学期计3周,14节主课
内容:歌曲《滚滚长江东逝水》
诗文:(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诗经·绵》、李斯《泰山石刻文》、史记《鸿门宴》)
艺术活动:古代图案线画
实践活动:做木戈,走秦军方阵
具体内容:
1.《诗经·绵》(盛大,历史述说);2.城门立木与商鞅变法(规则);3.长平之战(纸上谈兵);4.荆轲刺秦(气概,慷慨);5.秦始皇的故事和秦的建立(真实的,国家建立,法的威力);6.泰山石刻文;7.鸿门宴。
资料准备:Lindenberg,Teaching History in Waldorf School,《中外文明同时空》,《春秋战国-希腊》,《秦汉—罗马文明展》,《图说天下——春秋战国》
选《诗经·绵》是为了对五年级内容进行回顾。当然,这是根据当时的孩子没有学过荆轲刺秦前的一些典型故事,事实上,即使讲过,回顾一二也是很好的,秦和整个帝国时代的开始并不只是从公元前221年。之后下期的主要学习内容是“大汉”,即汉的正大。从历史发展的意识来看,对比秦的法家治国思想,汉提倡孝,从坚硬的法律外在构建到人情的内在秩序的建立。我们的内容安排了楚汉之争、文景之治、飞将军李广、汉武帝与张骞出西域、竹简书写、游学西安等。汉赋是必须给出来的,我选择的是贾谊的《鹏鸟赋》部分。而通过对楚墓简“大一生水”(从篆书向隶书过渡)的学习以及内蒙居延汉简的摹写和制作,我、书法老师王涛和孩子们都大有收获。
上面提到的一本资料书籍——《秦汉—罗马文明展》——是中国国家文物局与意大利文化遗产与艺术活动部主办展览的一个记录,配着很好的图,是罗马的文化和秦汉文化的种种方面的比照:煌煌的都城、浩瀚的疆土、农业手工业的发达、日常生活的丰富、精神世界的多神等,实物佐证,琳琅满目,共同之处,不一而足。罗马帝国分裂前的历史超过400年(前27—395),东罗马帝国有上千年的历史,秦汉有400多年,尽管秦只有短短15年(前221—前207),但古罗马也被中国古人称作“大秦”。其实仅凭我们的印象我们就知道,秦汉和罗马何其相似:庞大的疆域、巨大建筑、铁血的军队、严密的国家政体、严整的法律。
按英国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的说法,历史上国家形态只有两种:一种是希腊的,城邦式;一种是秦的,帝国式。西方华德福学校先学习希腊类型,然后是六年级罗马,也就是秦帝国类型。
六年级罗马的学习我们是如何进行的呢?
维吉尔在《埃涅阿斯》中用这首短诗简括罗马建立的历史和渊源:
武器和人,
我要歌唱,他是开路者,
注定的流亡,从特洛伊海岸
到意大利,连理上了拉维尼亚祝福的青丝。
他坠入风暴,在陆上,在海上,
这是上天的暴虐,到心满意足
严苛赫拉昼夜不停的愤怒;
还有战争中众多遭遇
他痛苦挣扎,找寻到最后,
一定要找到那个城市,
说服他父亲的众神们
到拉丁姆安全的居所;
从那里升起了
拉丁民族,老阿尔巴的尊贵议员们,
以及山丘上建立起宽大城墙的
罗马帝国!
我选择这个短诗让孩子们学习,并讲了那个著名的建城故事——罗马城的建立。罗马城的建立是从特洛伊的沦陷开始。
特洛伊人埃涅阿斯因希腊联军的木马计,使特洛伊的陷落,他只好惨别妻子,携老父背井离乡,抱本族神龛,带族人逃向意大利的拉丁姆。中途埃涅阿斯与迦太基女王伊莉莎相好,后来到拉丁姆,传了十五代。当传到一个叫努米特的王时,他的王位被弟弟篡夺并杀了他的儿子,他女儿西尔维亚因是侍奉灶神的圣女,不能结婚,没有后代,所以没有杀她。但战神玛尔斯爱上了她并结合,生下了一对双胞胎。当这个篡位的弟弟得知后,立即处死了侄女,并命人把双胞胎投入台伯河淹死。
河边婴儿的啼哭声引来了一只母狼,她用自己的乳汁喂养了他们。他们大的叫罗慕路斯,小的叫勒莫斯。后来两兄弟为父报了仇,兄弟俩想在台伯河下游有七座山丘的地方建城,因命名权争执引发暴力冲突,罗慕路斯杀死了弟弟勒莫斯。并以罗慕路斯自己的名字给这座城市命名为“罗马”。
联系起以前他们学过的特洛伊和奥德赛。为此我们还编了剧本,期末结束时进行了盛大的演出。印象中家长帮助做了一个超大的特洛伊木马和船的一侧。除此之外,还有华丽的罗马盾牌,场面宏大,色彩鲜丽,美不胜收。
下面是我的另一次罗马教学总结,大家可以看到大致的罗马教学内容。
我承担了从2012年9月11日到9月26日共3周的罗马板块教学。我们首先复习了罗马的起源和建立、王政时代、共和时代。“谁是罗马时代的张飞?”在学习罗马英雄贺雷修斯时,我提出这个问题,一下子抓住了孩子们。在贺雷修斯教学的过程中,一方面让孩子们体会到传奇英雄的故事,以及其中的图景,激发孩子们的图景和激情;另一方面也从文字自身的力量去激发孩子,比如文字的重要词语及发音,特别是辅音与意义之间的关系。同时我也将罗马时代的相关知识带给孩子们,如募兵制、拉丁文。我们学习了好几条拉丁格言,比如“Vir sapit qui pauca loquitur”(智者寡言);“Errare humanum est”(是人都会犯错)。前一条针对他们爱随意说话,后一条让他们知道犯错也不打紧。我们也唱了拉丁时代的歌曲“Dona nobis pacem”。然后我们学习了罗马与迦太基、汉尼拔的故事,之后介绍了斯巴达克斯起义。我重点介绍了奴隶制度,这种现实的不平等,以及角斗士和十一抽杀律,表现出现实的残酷。
然后我们介绍了凯撒,讲述凯撒的故事。“Veni,vidi,vici.”(我来,我见,我胜)是必须介绍的,接着是凯撒的传奇故事,包括他英俊,喜欢花钱,大方;作战的英勇;深入敌穴侦查;没收自己军官的马;自己的马像人脚;和士兵同甘共苦;对朋友好,但喜欢看流血角斗;和庞培的斗争。孩子们在画凯撒的肖像画时,我觉得对他们来说会比较困难,大多数同学完成得还不错。我们也介绍了拉丁语,它是西方语言的基础,我们学习了基本拼法,孩子们也感兴趣。
第二周我介绍了罗马的方队,然后我们每个早上进行操练。我们继续学习凯撒,演了凯撒的即兴剧,又学习了十二铜表法。十二铜表法的意义是成文法的颁布,一方面是对社会的思考的展现,另一方面也是在社会生活中立一个准绳。六年级外在的形成对孩子的内在形成是非常重要的,同样的,秦律也是与这个阶段的孩子发展相对应的。而我们学习十二铜表法的时候,我精心挑选了法律条文打印给孩子们,全班一起学习。我提出问题,然后让他们根据问题在条款中找到答案。他们对一些条款非常感兴趣,比如污蔑别人,乱写一句话,或唱歌讥讽别人,就被判死刑。大家认为这也太严重了,同时也认识到法律的残酷。然后我又把孩子们分成不同的小组进行研究。之后,我请孩子们分4人小组进行庭审,有法官、陪审员、人犯、法警。第一组是污蔑别人的,处死刑;第二组是借钱不还,判还钱;第三组是橡树果落到别人的院子里,属于原主人;第四组是收贿赂,判死刑。同学们依次上台表演,陈诉案情,判决案子,不亦乐乎。“可以翻条文”,这是我最想留给孩子们的惊喜。
我们学习了基督教在罗马兴起的相关故事。
之后,我们学习了罗马数字,介绍了罗马数字的七个基本符号:Ⅰ(1)、Ⅴ(5)、Ⅹ(10)、L(50)、C(100)、D(500)、M(1000)。
限于篇幅,我就不一一分析了。相信大家会从这“流水账”中有所发现。
课程开始时我在东头画大汉帝国,讲大汉,后来在西头画秦帝国,讲罗马,最后孩子们发现,两大文明在亚欧大陆上,雄踞两极,遥相呼应。
“嗯……”一个同学徘徊来徘徊去,在黑板前,盯着图,“不简单……”
主要参考书目
[1]林言椒,何承伟.中外文明同时空:秦汉VS罗马[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发行中心,2008.
[2][古罗马]凯撒.高卢战记[M].任炳湘,译.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2.
[3][德]蒙森.罗马史[M].肖婷,译.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2015.
[4]郭长刚.失落的文明——古罗马[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5]Dorothy Harrer.Roman Lives[M].New York: Mercury Press US,1995.
[6][日]盐野七生.罗马人的故事[M].计丽屏,等,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1.
[7]中国国家博物馆编(陈成军,王永红).文物秦汉史[M].北京:中华书局,2009.
[8]吕思勉.秦汉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