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实训
1.实训内容及目的
(1)熟练地掌握转向器的拆装与调整。
(2)正确进行转向器的检修。
2.实训技术标准及要求
以循环球式转向器(BJ2023S越野汽车转向器)为例。
(1)壳体无裂纹,接合面平面度误差不大于0.10mm。
(2)摇臂轴与衬套配合间隙不大于0.10mm。
(3)摇臂轴及转向螺杆无裂纹,转向螺杆、转向螺母齿面、循环球及其滚道表面无明显磨损及点蚀,转向螺杆轴承及油封完好。
(4)转向螺母与螺杆的轴向及径向间隙不大于0.05mm。
(5)转向螺杆安装后,其转动力矩应为0.7~1.2N·m。
3.实训器材和用具
转向器若干个,调整垫片若干;V形块若干对,探伤设备、平台各若干;塞尺、游标卡尺、内径量表、百分表、扭力表、弹簧秤各若干;开口扳手、梅花扳手、套筒扳手、一字旋具、手锤、木块、铜冲头各若干;清洗剂、润滑油、润滑脂、棉纱、油盆若干。
4.实训注意事项
(1)检查循环球式转向器时,不能让球形螺母碰到蜗杆端头。
(2)车辆处于直线行驶位置时,调整转向器啮合间隙。
(3)转向器装配好之后,还要进行最大转向角和转向盘游隙的检查调整。
5.实训操作步骤
1)循环球式转向器(图5-1)的检修
Ⅰ.转向器的检修
(1)检查蜗杆和球形螺母(滚珠)是否磨损严重或损坏。检查螺母是否能借本身重量顺利地在蜗杆轴上旋转。如发现有任何损伤,应修整或更换。
(2)检查转向臂轴、推力垫圈和调整螺钉是否有磨损或损伤,检查转向臂轴的推力间隙(最大间隙应小于0.05mm)。
(3)检查蜗杆轴承和油封磨损和损伤情况,视情况需要更换轴承、轴承座和油封。
(4)视情况需要更换蜗杆轴内座圈和壳上外座圈。
Ⅱ.转向器的装配
循环球式转向器在转向螺杆与转向螺母组成的滚道内装入钢球。在向螺母导管槽中安装钢球时,应在导管两端涂少许润滑脂,防止钢球脱出。
图5-1 循环球式转向器
1—下盖;2,6—垫片;3—外壳;4—转向螺杆;5—螺塞;7—上盖;8—导管;9—滚珠;10—转向摇臂
Ⅲ.转向器的调整
(1)转向轴轴承预紧度的调整。通过增减转向器壳与下盖之间的垫片来调整轴承预紧度。增加垫片,轴承预紧度减小;减少垫片,轴承预紧度增加。调整好后,用手上下推动转向轴不得有松旷感。转向轴应转动灵活,所需转矩符合要求。用弹簧秤拉转向盘或转向轴,测其拉力即可。
(2)啮合副啮合间隙的调整。调整啮合间隙时,应首先使啮合副处于中间啮合位置;然后通过转向器侧盖上的调整螺钉,改变摇臂轴的轴向位置,使啮合间隙合适;最后用锁紧装置锁紧。啮合间隙(不大于0.05mm)正常后,用力摇动摇臂轴应无松旷感;在任何位置转动方向盘应轻便灵活。
2)齿轮-齿条式转向器的检修(以桑塔纳机械式转向器为例)
Ⅰ.转向器的拆卸步骤(图5-2)
拆下仪表板罩板和阻风门控制手柄,取下阻风门操纵杆,拆下仪表板的下饰板,将转向器柱管密封衬套从前围穿线板中向驾驶室方向抽出,从发动机罩中松开夹箍、取出螺栓,然后松开转向器上减振支板,拆下齿条上的转向横拉杆支架,然后拆下转向器。
Ⅱ.转向器的检修
(1)检查转向器外壳有无破裂及破损,如破裂或磨损严重,则予以更换。
(2)检查波形管是否完好,如有破损应更换。
(3)检查各密封圈和密封环,如有溢漏必须更换。
(4)自锁螺母和螺栓一经拆卸,安装时必须成对更换。
(5)不允许对转向器零件进行焊接和整形。
图5-2 齿轮-齿条式转向器装配图
1—转向齿条;2—转向齿轮;3—补偿弹簧;4—调整螺钉;5—螺母;6—压板;7—防尘罩;8—油封;9—轴承
Ⅲ.转向器的装配与调整
转向器装复顺序与拆卸顺序相反。装配密封衬套时,先在衬套内外涂上润滑液,然后用力将衬套推至驾驶室前穿线板中。转向器装配后,检查调整齿轮齿条间隙。调整时,将车辆处于直线行驶位置,松开锁紧螺母,转动调整螺栓至接触推力垫圈挡块为止。拧紧锁止螺母时,应用内六角扳手固定,以防止调整螺栓转动。最后紧固横拉杆,防止齿条受压太紧。
5.2 考核点
1.考核要求
(1)拆检、装配转向器。
(2)装配调整符合技术标准。
2.考核时间
30min。
3.考核评分
考核内容和评分标准见表5-1。
表5-1 转向器检修和调整的考核内容及评分标准
续表
5.3 转向器故障诊断
1.转向沉重
1)现象
一辆EQ1090型汽车,左转弯时,转向特别沉重,且转向轮处发出“吱吱”的干摩擦响声,右转弯时稍好一点。卸下转向垂壁的直拉杆球节,检查转向器无异常现象。
2)原因及分析
左转向节衬套无润滑油,且推力轴承破损。顶起前轴,用手转动前轮,能正常转动,但当用双手扳动轮胎转向时(直拉杆已拆除),很费劲,并发出“吱吱”声。其主要原因是维护保养不当,润滑脂堵死后不能注入新润滑脂,以致形成干摩擦,推力轴承的滚柱磨损过度,且轴承外壳损坏。
3)诊断
顶起前轴,扳动车轮作转向试验,并观察衬套处的润滑情况及止推轴承是否破损。
4)处理
更换损坏止推轴承,换上新润滑脂嘴,用尖嘴黄油枪注入润滑脂,故障即可排除。
5)影响转向沉重的其他原因
(1)拆下转向垂臂,若转动转向盘过紧,有以下原因:
①转向轴与衬套配合过紧或锈蚀,转向轴下端轴承发卡或锈蚀,使转向盘阻力过大;
②转向轴弯曲,产生刮碰现象并有刮碰声;
③转向器蜗杆轴承装配过紧或上端轴承润滑不良而锈蚀;
④转向器传动装置啮合过紧;
⑤转向垂臂与衬套配合过紧;
⑥转向器润滑油不洁,含杂质较多,使转向器内部发咬而过紧。
(2)不属于转向器因素的其他原因:
①横、直拉杆各球头销过紧,或润滑不良;
②前轮胎气压过低;
③前轴变形或前轮定位不当;
④转向臂变形;
⑤前轮轴承过紧;
⑥车架变形,或前钢板弹簧弧度、尺寸不符合要求,使前轴位置发生变化。
2.左右转向轻重不一
1)现象
一辆用EQ1090F1型汽车底盘改装的大客车,使用约两年,对转向节、主销以及前轴和前轮定位等进行过检测、维修及调整。试车时,向右转向轻巧正常,向左转向时比未进行保养、维修以前要好,但比向右转向阻力要大。拆检转向器时发现,转向器内蜗杆上轴承有锈蚀现象。
2)原因及分析
该车是改装车,采用循环球转向器,由于受客车改装条件的限制,转向器近似垂直安装在车架上,而转向器内无压力润滑装置,使齿轮油难以润滑上轴承,长期使用后,上轴承即产生锈蚀现象,使转动阻力增加。当向左转动转向盘时,蜗杆带动螺母上行,从而使轴承负荷加重,且由于锈蚀,向左转动感到费力。向右转动时,蜗杆带动螺母下行,转动蜗杆时的轴向力传至下轴承,故向右转动不感费力。
3)诊断
拆卸直拉杆后,向前扳动转向垂臂较重,向后扳动较轻,则为此故障现象。
4)处理
清洗轴承,最好不用齿轮油,改用润滑脂效果较好。
3.转向盘不能自动回正
1)现象
一辆EQ1090F型汽车,当转动转向盘转向后,难以自动回到直线行驶位置,且转动转向盘较费劲。
2)原因及分析
转向节衬套与主销间隙过大,由于润滑不良,使二者磨损过度。当间隙过大时,破坏了主销的内倾角和后倾角的自动回正作用;同时减小了前轮外倾角,使前轮与主销轴线垂直或成为前轮内倾角状态,因而使转向阻力增加,并使车轮转向不能自动回位。
3)诊断
使车辆处于直线行驶位置,目测两前轮是否有外倾角存在。若无外倾角,可将前轴顶起,使一侧车轮离地,在车轮将要离地时,若轮胎顶部外移、底部内移现象明显,即为转向节衬套与主销间隙过大。
4)处理
更换新衬套,与主销进行铰配至规定间隙值。.
5)影响前轮不能自动回正的其他原因
(1)前轴弯扭变形,使主销孔角度发生变化。
(2)前钢板弹簧弹性差,使主销后倾角度变化。
(3)转向节因超载变化,使前轮外倾角变化。
(4)主销与前轴主销孔配合过松,使主销角度发生变化。
(5)前轮轴承过紧。
(6)前钢板弹簧U形螺栓松动。
4.左右转向角度相差太大
一般汽车左右转向角设计有所差别,内轮角度略大于外轮角度6°~8°。若超过上述值,或内轮角度小于外轮角度,则发生角度失常的故障。
1)原因
(1)在转向器调整时,没有使转向盘处于中间位置或两前轮没有处于直线行驶位置,使两指销没有在蜗杆中部啮合(或转向螺母与扇形齿记号对错),处于某一端啮合。
(2)转向垂臂与垂臂轴装配记号没有对准,引起左、右转向角度误差过大。
(3)调整车轮转向角度时,限位螺钉调整不当。
2)处理
根据以上原因采取相应办法消除故障。
5.转向器卡死
转向器卡死时,表现出转向盘有时轻时重的转动阻力;当发卡现象严重时,则朝某侧转向时,转向器不能转动,将会严重影响行车安全。转向器发卡的主要原因如下。
1)循环球式转向器发卡的原因
(1)转向器螺杆轴承的保持架磨损或损坏,未及时更换轴承。
(2)循环球导管舌部被钢球磨损后挤坏,使钢球滚动受阻或不能形成滚动循环。
(3)两个循环通道的钢球互混装错,或部分更换磨损钢球,使钢球直径不一。
(4)未使扇形齿与螺母齿条相对于中间位置调整相互间隙,使啮合过紧而发卡。应在扇形齿与螺母齿条在中间位置啮合时,调整啮合间隙为零。若不在中间位置调整间隙为零,转至中间位置即发生发卡现象。
2)蜗杆曲柄双销式转向器发卡的原因
(1)蜗杆上、下端平面轴承保持架损坏。
(2)指销轴承锁紧不当,保险片损坏,螺母松动,指销销头下沉,使转向器卡死。
(3)指销与蜗杆啮合间隙调整螺钉因锁紧螺母力矩不均,调整螺钉松动后在车辆振动中退出,造成调整螺钉与转向垂臂轴间隙过大而卡死。
转向器若有轻微发卡现象时,就应查明原因,予以排除,千万不能存侥幸心理。
6.转向时发飘
1)现象
一辆沈阳产金杯轻型货车,使用循环球式转向器,其转向盘自由行程明显偏大,行驶时,驾驶员反映,有转向发飘的感觉,当向某侧方向转动方向盘时,有突然偏向一侧的现象出现。为消除转向盘自由行程过大的现象,曾检修更换转向节衬套及横直拉杆球头,但无明显好转,拆检转向器时发现转向螺杆上轴承松散,下轴承也有较大的间隙。
2)原因及分析
由于转向螺杆上轴承松散(因润滑不良所致)、下轴承磨损,因而使转向螺杆定位不良。工作时,在转向力矩的作用下,由于转向螺杆径向晃动过大,就有可能产生转向发飘的现象。
3)处理
更换转向器转向螺杆上、下止推轴承,并按规定要求调整转向器的各部间隙后,转向盘自由行程明显变小,转向器在行驶时工作正常,无发飘现象。
7.前轮低速摇摆
1)现象
汽车在起步后,慢速行驶时,感到有前轮摇摆的现象。
2)原因
(1)横、直拉杆球节松动(弹簧折断或调整的间隙过大)。
(2)转向节主销与衬套配合松旷。
(3)轮毂轴承间隙过大或螺母松动。
(4)转向蜗杆(或螺杆)上下轴承间隙过大。
(5)指销与转向蜗杆间隙过大(或钢球与转向螺母滚动间隙过大)。
(6)转向垂臂与转向摇臂轴连接松动。
3)诊断与排除
(1)用手左右转动转向盘,观察横、直拉杆球节是否松旷,必要时进行调整或修理。
(2)拆下转向垂臂,检查转向蜗杆(或螺杆)上下轴承的间隙是否过大,若过大,可适当调整。
(3)检查转向蜗杆与指销(或钢球与滚道)的啮合间隙(或相互间隙)是否过大,必要时进行调整(或更换钢球)。
(4)检查前轮轴承间隙及转向节主销与衬套是否过大,将前轴顶起,使前轮离地,两手抓住轮,同时用力朝里或朝外推拉轮胎,检查轮毂轴承间隙,一手朝外、一手朝里扳动轮胎,检查转向节主销与衬套的间隙,若有明显晃动,表面间隙过大。
8.前轮高速摇摆
1)现象
汽车在高速行驶时,前轮摇摆严重,方向盘抖动,手有麻木感觉,方向难以控制。
2)原因
除低速摆头的原因之外,还有以下原因。
(1)前轮辋变形。
(2)轮胎内装有垫片或装用翻新胎,车轮不平衡量过大。
(3)前束调整不当。
(4)U形螺栓松动,转向器固定螺栓松动,或前轴变形、车架铆钉松动等。
(5)左右前轮胎气压不同,新旧程度不同。
(6)左右钢板弹簧的厚度、弧度、长度不相同,或变形过大不符合使用要求,减振器失效。
(7)货物装载过于靠后,使前轮有抬头趋势。
(8)传动系部件安装松动,传动轴弯曲及不平衡严重。
3)诊断与排除
(1)检查轮辋变形量(用划针盘检测)。
(2)检查前束值,若差值过多,则应调整。
(3)调换轮胎,试验轮胎不平衡的影响是否存在。
(4)检查左右轮胎花纹、新旧程度是否一致,并检查钢板弹簧是否合乎使用要求。
(5)检查减振器作用是否正常。
4)高速摇摆的情况
高速摇摆有两种情况:
(1)随汽车行驶速度的提高,摇摆增加。
(2)在某一较高车速范围内出现摇摆,其他速度不产生摇摆现象。
5)判断方法
架起驱动桥,塞好前轮,启动振抖发动机,逐步换入高挡,使驱动轮达到路试时产生摇摆的速度。若此时车身及转向盘都出现抖动现象,则为传动系的不平衡引起的摇摆。若此时车身不产生摇摆,则前轮在某一速度的摇摆为汽车前轴部分有故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