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动力转向器的检修

动力转向器的检修

时间:2023-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左后钢板弹簧总成向前窜动,使驱动桥总成向右倾斜,造成汽车两侧前、后轴距不一致,故向右产生行驶跑偏现象。当汽车实行紧急制动时,后轮停止运转,使钢板弹簧随后轮停止向前运动。由于前轮的上下跳动,加速了转向节推力轴承的磨损,使上下间隙增大。按规定值调整前束,并更换两只新推力轴承及调整转向节上下间隙后,故障现象全部消失,轮胎磨损正常,锯齿状磨痕不再出现。

6.1 实训

1.实训内容及目的

(1)熟练地对动力转向器进行拆装、检修。

(2)正确地对动力转向器进行调整。

2.实训技术标准及要求

(1)齿条径向圆跳动小于0.30mm。

(2)转向器螺杆轴承预紧力矩为1.0~1.8N·m。

3.实训器材和用具

动力转向器总成若干个,台虎钳、铜棒、手压机、弹簧秤、油压表、常用拆装工具及扭力扳手各若干。

4.实训注意事项

安装转向盘时,应使车轮处于直行位置,转向灯开关放在中间位置。

5.实训操作步骤

1)检查齿条

(1)如图6-1所示,将齿条放在V形块上,用百分表检查齿条的摆差。最大摆差为0.15 mm,齿条径向圆跳动小于0.30mm。

图6-1 检查齿条的摆差

(2)检查背面是否磨损或损坏,如有问题,则应更换。

2)检查齿条壳体轴承

检查滚针轴承有无凹痕或损伤。如有问题,则应更换齿条壳体。在壳体的底部涂敷二硫化钼锂基润滑脂。

3)检查缸端限位螺套的衬套

检查衬套的内壁有无划痕。如有问题,则应更换衬套。在衬套的内壁涂敷二硫化钼锂基润滑脂。

4)检查轴承导向螺母的油封

如有问题,更换轴承导向螺母的油封。其方法是:使用专用工具(SST:09630~24013或09620~24013、09620~24020)拆下油封;在新油封的唇部涂敷动力转向液压油,使用专用工具(SST:09631~20040)装上油封。

5)检查控制阀壳体轴承和油封

如有问题,更换控制阀壳体轴承和油封。其方法是:使用专用工具(SST:09630~24013或09620~24010、09631~12020)压出轴承和油封;在新油封的唇部涂敷二硫化钼锂基润滑脂;使用专用工具(SST:09630~24013或09631~12020)装上油封,直到油封轻微地接触到控制阀壳体的安装面为止;使用专用工具装上新轴承,直到轻微地接触到油封为止。

6)检查特氟隆环和O形圈

如有必要,更换齿条的特氟隆环和O形圈,其方法如下。

(1)使用旋具拆下特氟隆环和O形圈,注意不要损伤齿条。

(2)在新O形圈上涂敷动力转向液压油,装上O形圈。

(3)用手指撑大新的特氟隆环,但不要撑得过大。

(4)将新的特氟隆环装到转向齿条上。

(5)在特氟隆环上涂敷动力转向液压油,并用手指将它向下贴紧。

7)检查控制阀的特氟隆环

如有必要,更换控制阀的特氟隆环,其方法如下。

(1)使用旋具拆下特氟隆环和O形圈,注意不要损伤控制阀。

(2)将新特氟隆环装到专用工具(SST:0963l~20070)上,并将它们撑大。

(3)将被撑大的特氟隆环装到控制阀上。

(4)如图6-2(a)所示,小心地滑动位于特氟隆环上面的专用工具(SST:09631~20081)的锥形端,安置好特氟隆环。

图6-2 动力转向器的检修

(a)安装特氟隆环;(b)拆卸管接头座

8)检查管接头座

如有必要,更换管接头座。如图6-2(b)所示,应使用螺栓旋出器拆出管接头座,并用塑料锤子和滑动手柄轻轻地敲入新的管接头座。

6.2 考核点

1.考核要求

(1)拆检装配动力转向器。

(2)装配调整后符合技术标准。

2.考核时间

60min。

3.考核评分

考核内容和评分标准见表6-1。

表6-1 动力转向器检修的考核内容和评分标准

6.3 行驶系统常见故障

1.轮胎不正常磨损

引起轮胎磨损不正常的原因很多,由于使用和维修调整不当、轮胎换位不及时,会使轮胎磨损加快。

1)前轮胎不正常磨损

胎冠由外侧向内侧呈锯齿状磨损的原因主要是前束过大或过小,引起轮胎偏磨,当前束过大时,胎侧外侧磨损严重;前束过小或没有前束时,胎冠内侧磨损严重,且锯齿状与前束过大时相反。

其他影响前轮胎磨损不正常的原因:

(1)前轮外倾失调引起前轮胎磨损不正常;

(2)主销后倾失调;

(3)减振器缺油或失效;

(4)前轴变形;

(5)竖直拉杆球头松旷或转向盘自由行程过大;

(6)前钢板弹簧U形螺栓松动;

(7)轮辋径向跳动及端面跳动量超差;

(8)前轴负荷过大或轮胎气压过高或过低。

2)后轮胎不正常磨损的原因

(1)因半轴套管弯曲,车辆每转动一周,将产生滑磨现象,成锯齿状磨损,超载严重时更易产生。

(2)U形螺栓松动后,未予紧固,使钢板弹簧松动而位移,前、后轴距不相等,汽车行驶阻力增加,轮胎磨损加剧。

(3)钢板弹簧中心螺栓被剪断或弯曲。

(4)钢板弹簧销与衬套磨损后间隙过大,而使前后轴距不相等,加速轮胎的磨损。

(5)制动单边或咬死,使车轮局部磨损严重。

(6)主、副钢板弹簧弹性不足,增加轮胎的磨损。

(7)经常使用紧急制动,加速轮胎的磨损。

(8)长时间的车轮打滑现象,使磨损加剧。

(9)后轮双胎气压不一样,气压高的轮胎磨损加剧。

(10)后轮双胎间距过小时,易发生相互摩擦;间距过大时,内轮胎负荷过重,磨损加剧。

(11)夏天气温高,行驶时间过长时,因过热而使胎面胶层易脱落。

(12)经常严重超载,使轮胎变形增大,行驶时产生过多热量,易使橡胶老化。

(13)轮辋拱曲,易使轮胎产生波浪形的磨痕。

(14)因铁块、石头及坚硬物体划破胎侧。

(15)子午线轮胎因轮辋太窄、轮胎太宽,从胎侧面数起,第二道花纹易产生磨损。

2.行驶跑偏

1)现象

一辆EQ1090F型汽车,行驶时突然感到有向右跑偏现象,驾驶员必须向左握紧方向盘,才能保持直线行驶,稍微放松一点,车辆就向右跑偏。

2)原因及分析

左后钢板弹簧总成向前窜动(因U形螺栓未拧紧,钢板弹簧中心螺栓被剪断),使驱动桥总成向右倾斜,造成汽车两侧前、后轴距不一致,故向右产生行驶跑偏现象。

3)诊断

可目测后钢板弹簧中心是否与驱动桥壳中心同在一轴线上,或用直钢尺测量最下边的钢板弹簧与驱动桥钢板弹簧座两侧的距离是否一致,也可观察钢板弹簧总成两端与副钢板支架的距离是否对称来判断。

4)处理

拆下钢板弹簧总成,重新用中心螺栓予以紧固,按规定扭力紧固U形螺栓。

5)影响行驶跑偏的其他原因

(1)前轮左右轮胎气压不一致。

(2)前轮左右轮毂轴承间隙不相同,一侧过紧或过松,产生跑偏。

(3)前钢板弹簧左右弹力不一致,使汽车中心倾斜,两侧减振器效能不一。

(4)前轮左右车辆定位不当。

(5)前后有一钢板弹簧折断或移位。

(6)前轴及车架变形过大。

(7)一侧钢板弹簧销与衬套间隙过大。

(8)转向臂变形。

3.制动跑偏

1)现象

一辆EQ1090F型汽车,在车速为30km/h时紧急制动,发生向右跑偏现象。但制动效果尚好,各轮压痕及拖印基本相似。

2)原因及分析

左后钢板弹簧前端固定支架铆钉严重松旷。当汽车行驶时,后轮通过钢板弹簧使车架与车轮一起朝前运动,尽管固定支架铆钉有间隙,但对车辆朝前正常行驶无大的影响。当汽车实行紧急制动时,后轮停止运转,使钢板弹簧随后轮停止向前运动。但由于钢板弹簧前端固定支架铆钉松动、间隙过大,车架在运动惯性作用下,可继续在间隙内产生前移。由于车架的前移,左后钢板则拉动前端固定支架及后轮一起相对于车架朝后移动。这样,左侧前后轮的轴距大于右侧轴距,使车辆向右产生制动跑偏现象。

3)诊断

检查左后钢板弹簧前端固定支架有无松动及磨损现象,若有即为此种故障。

4)处理

应更换固定支架并重新铆紧,防止松动现象发生。

5)影响制动跑偏的其他原因(制动系本身引起跑偏的原因不在此列)

(1)钢板弹簧与衬套磨损过度、间隙过大。

(2)U形螺栓严重松动,使驱动桥移位。

(3)钢板弹簧中心螺栓剪断,产生错位现象。

(4)第一片后钢板弹簧前端断裂。

(5)钢板弹簧吊耳紧固螺栓断裂。

4.前轮异常磨损

1)现象

一辆东风系列大客车,使用时间不到两年,在一次大修过程中,对前桥各部进行彻底的维修保养,更换主销、转向节衬套及转向节推力轴承等,并按要求调整前束,更换两只符合使用要求的全新轮胎(与原型号一致),但行驶不久后驾驶员发现,当行驶速度达40km/h时,转向盘就产生振摆现象,振摆厉害时,车身都振动;不振摆时,即使是行驶在水泥路面,前轮也产生一种跳动感。在一次维修保养中发现,两前轮外侧呈锯齿状磨损且相当严重,轮胎中部磨损成深20mm的弧形凹坑,中部胶层全部磨掉,有个别地方可看见内胎。转向节推力轴承被挤散、磨损,罩壳破裂,形成4~5mm的间隙。后在一次行驶中,终因左前轮磨损过度,内胎被石子戳穿而爆裂,又换用一只新轮胎(规格型号同前),但行驶不到半月,就明显出现左前轮外侧的锯齿状磨损,故障现象依然如前。

2)原因及分析

此种故障现象,许多老驾驶员、修理人员均未遇见过,经过讨论,认为是前轴变形或轮胎质量过差或气压过高,但都无充分理由,前轴凭目测并无明显变形,其他车换用同一规格轮胎行驶两年,均磨损正常。经过分析,认为应该从前束入手逐步检查。当测量前束值时,发现前束值竟有50mm(一般为1~5mm)。这可能是修理厂修理人员错把卷尺上的厘米看成毫米,使前束值增大10倍以上。由于前束值增大过多,易使前轮产生摇摆。当汽车高速行驶时,作用在前轮的驱动力将产生一个因前束过大而形成的轴向分力,此分力作用在前轮外侧上,从而使前轮一边滚动一边产生跳动,形成严重的锯齿状磨损。由于前轮的上下跳动,加速了转向节推力轴承的磨损,使上下间隙增大。增大后的间隙更易造成前轮的上下跳动,使前轮正面磨损成凹陷状。由于前束值在换用新胎后又没有检查调整,故使用不久,新前轮外侧又磨损成锯齿状,且胎面磨损相当严重。

从以上简略分析可知,该车一切不正常的现象均是由前束值太大所引起。

3)处理

按规定值调整前束,并更换两只新推力轴承及调整转向节上下间隙后,故障现象全部消失,轮胎磨损正常,锯齿状磨痕不再出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