彤彤进入初三后,大大小小的考试总是不断。但总的来说,彤彤的学习成绩还比较稳定,虽然不是很出色,但考上一个比较好的高中还是没问题的。
但那天月考成绩出来后,彤彤一回到家就低着头钻到自己的房间去了。彤彤爸妈看到后,心想,孩子一定是因为考分不理想,心里难受,如果我们现在说她,就如同雪上加霜。于是两口子商量好,站到彤彤房间门口对话。
彤彤爸爸说:“今天孩子没考好,我们今天说的话可别让孩子听见。”其实声音正好让彤彤听见。彤彤在房里想,越不让我听我越听。
爸爸接着说:“孩子心里难受,咱们今天别批评他了。”彤彤心想我爸不批评我了,听得更认真了。
这时彤彤妈妈说:“别看这次彤彤没考好,平时她都考得不错的,这仅仅是一次失误而已,胜败乃兵家常事嘛。另外,我们彤彤很有志气呢,肯定能吸取教训!”
彤彤爸爸又说:“孩子没考好,也不全怨孩子,我们也有责任,我们俩得先做检查。”
妈妈接着说:“我们的孩子听话,她会努力的,她不会让我们俩担心。”彤彤听到这儿,眼泪不觉地流出来,冲出房间扑到妈妈怀里说:“妈,您放心吧,这次我让你们失望了,下次我一定努力,决不让您担心……”
看到女儿懂事的样子,爸爸妈妈都欣慰地笑了。
教育支招:
彤彤的爸妈是教育的有心人。面对即将中考的孩子考试失利,他们并没有对孩子进行语言上的训斥,而是理解孩子,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孩子被亲情感化后,就会产生主动努力学习的愿望,发自孩子内心的力量是巨大的。
孩子进入初三,即将面临中考,大考小考不断。一般来说,分数能反映孩子的一些情况,父母关心孩子的分数也是应该的。但是,某次成绩不能证明孩子真正学到了多少知识,也不能证明一个孩子的品格与才能如何,这些考试都只是检验孩子学习状况的一种手段,并不代表最后的中考成绩,也一定不能决定孩子未来的命运。有的父母望子成才,用心良苦,把学习成绩看得太重,殊不知这样会带来以下不良的后果。
第一,会造成孩子惧怕考试而可能影响中考。
家长太过注重孩子的分数,无论对学习成绩好还是差的学生,都会造成精神负担,诱发心理障碍。有的孩子平时学习成绩很好,但一临近考试就紧张,担心考不好。越害怕越容易出错,也就越考不好。这种心理要素延续到中考中,势必会影响到孩子水平的发挥。
第二,会损伤孩子的自尊心。
无论是学习成绩好或者差的学生,都有积极向上的愿望。即使那些成绩优异的孩子,也有失误的时候。这时如果父母只关心孩子的考试成绩,不问青红皂白,轻则训斥一番,重则采取一些过激行为,结果会使孩子感到委屈,自尊心受到伤害。长此以往,会使孩子自暴自弃。孩子有这样的心态,还怎样面临中考呢?
第三,容易造成孩子与家长的对立。
很多家长喜欢将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比较,以证明自己有面子,一旦孩子考不好,就大加训斥。这样,一方面导致孩子失去自信,进而失去学习兴趣和热情;另一方面,家长的心态如果不平衡,态度就会变得粗暴,教育方法就会不当,容易造成与孩子间的感情对立。
当然,我们并不一概反对看重分数,因为分数在一定意义上也能反映出孩子掌握知识的程度,反映出孩子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父母应该如何正确对待孩子的分数呢?
方法一:宽容鼓励,卸掉孩子身上的包袱。
首先,父母得承认差异的存在,不可能每个孩子都能考第一名,总有孩子会落在后面。当孩子在考试中没有得到预期的好成绩时,自己已经非常难过了。这时候,父母更不要刺激孩子,一定不要在孩子的伤口上再撒上一把盐,而要拿出自己的宽容和安慰,同时也要不忘对孩子说“下次努力”,使孩子把目光转向下一次机会。有了父母的鼓励,他们才会卸掉身上的包袱,重新振作,以饱满的情绪面对下一次考试。
方法二:查缺补漏,帮助孩子分析丢分原因。
孩子没考好,父母应与孩子一起探查某些科目成绩欠佳的原因,是没掌握课堂知识还是考试时发挥不好等。一般来说,孩子丢分主要有三类原因:其一是马虎。题目不难,但由于考试紧张或者掉以轻心而出现一些小错误导致整道题的错误。其二是没记住。这主要是一些概念类题目。这类题,只要孩子下工夫,都能记住。三是不理解。这才是真正不会做的题。这与孩子以前的学习基础、理解能力有关。这样仔细一分析,纯属于不理解的题就很少了。如果把前两类丢分加上去,孩子的总分和名次都会大大提高。引导孩子这样分析,孩子的信心就会大增。
方法三:帮助孩子制订提高分数的具体措施。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擅长或感兴趣的学科,家长可以让孩子看到自己擅长的学科,找到自己的特长。看到自己的优势,孩子才有了前进的基础。针对孩子的优势学科,父母要鼓励孩子继续努力;而对于弱势学科,父母应重点制订计划帮助孩子提高。
美国教育家斯宾塞曾经说过:“身为父母,千万不能太看重孩子的考试分数,而应该注重孩子思维能力、学习方法的培养,尽量留住孩子最宝贵的兴趣与好奇心。绝对不能用考试分数去判断一个孩子的优劣,更不能让孩子有以此为荣辱的意识。”
面对孩子的成绩,家长要以平常心对待,要引导孩子正确地对待分数,孩子就会从不良情绪中解脱出来,把心思用到该用的地方,孩子和家长都免除了不应有的苦恼,孩子的成绩也许会有所提高,面对中考,孩子也会多一份成功的希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